每每在關鍵時刻,需要美國與時間同呼吸共命運的時候,但其似乎總是反其道而行之,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依靠美元的霸權地位,大肆收割其他國家,靠著從其他國家收割來的財富保障美國自己的利益。特別是今年以來的「黑天鵝」事件,更是讓美國近乎瘋狂地收割了一把。
根據最新的數據來看,目前美國政府的債務餘額已經超過27萬億美元,在今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面就已經增加了4萬億美元。
美國利用美元的優勢地位收割世界財富的基本套路。
在27萬億美債中,大約有7萬億美元是國外買的,20萬億美元由美國國內百姓和各大機構把持。
外國機構買的那7萬億美元,對於美國本土而言,就相當於憑空多出來的錢,是美國可以用來直接使用的。本來在世界範圍內有相當一部分美元本來是作為國際支付使用的,它是留存於美國市場之外的,但是現在各國手中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又回到美國政府手裡,變成可以花的新錢。
全球拋售美債萬億,達到10208億!美國收割世界的腳步受到了阻礙,全球掀起了拋售美國國債的潮流,中國連續4個月減持,俄羅斯直接「清倉」。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全球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拋售美國國債,累計已拋售美債共計15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208億元。就拿9月來說吧,包括中國、日本、愛爾蘭、盧森堡、新加坡和加拿大在內的6國總計就拋售了3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56億元的美債。
比如愛爾蘭9月減持195億美元美債至3158億美元,盧森堡和中國香港也在9月份減持了美債,分別減持63億美元和54億美元。
中國已經是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中國當前持有的美債規模創下2017年來最低,從2020年年初至今,我國已經減持了415億美債,截止目前,持有美債1.0617萬億。
俄羅斯在拋售美債方面更是走在前列,甚至「清倉」美債,但同時俄羅斯加大了歐元、英鎊、日元和人民幣的外匯儲備比例,尤其是人民幣資產的比例已經上升到了15%。
截至11月美債數據,最大美債持有國是日本,為12762億美元,中國緊隨其後持有10617億美元,3-10位分別是英國4289億美元、愛爾蘭3158億美元、巴西2651億美元、盧森堡2625億美元、瑞士2553億美元、中國香港2455億美元、開曼群島2316億美元、比利時2181億美元。
就在世界各國拋售美債之際,中國國債卻大受青睞。
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布的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記帳式國債規模已經超過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5%,如果推算到2017年,增長數據更是喜人,達到了207.65的高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年2月開始,境外機構在人民幣債券市場連續增持中國國債,經歷了分別始於2017年6月和2019年4月的兩次快速增長期,現在境外機構已經連續21個月增持中國國債。
從總量來看,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規模已超過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5%,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207.65%。
境內發行的中國國債不斷受到海外投資者的追捧,中國在境外發行的主權債券也是海外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就在半個月前,我國發行的40億歐元主權債券,訂單規模就達到了發行量的4.5倍。
為何美國國債「跌跌不休」,而中國國債卻大受歡迎,這是什麼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美元金融體系的本質是收割,影響了其他國家利益。
美國是世界老大,不僅體現在科技和軍事上,也體現在金融上。目前國際間的結算離不開美元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這個體系雖然為世界各國的貨幣結算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收割了世界其他國家的既得利益,間接奪走了很過國家的財富。
第二點,美元信用降低,中國國債信用提升。
美債發行靠的是信用,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和機構去購買,然後持有者希望買到的美債能夠保值增值,在美債到期後,就可以拿到美國返還的本金和利息,所以,美債得以順利發行,靠的就是信用和穩定收益。
雖然美債的70%由美國國內持有,但是仍然有30%的美國國債被國外機構買走,但是從今年的「黑天鵝」事件來看,美國似乎沒有過多考慮其他國家的感受,大事印鈔投入市場,導致美元「跌跌不休」,影響了持有人對於美債的信心。美國經濟受到重創後,未來很可能無法維持經濟發展預期,經濟萎靡甚至倒退,繼續持有美債不僅可能賺不到錢,甚至還有可能虧錢。
反觀中國,因為疫情控制得比較好,經濟從三月份開始就逐步正軌,全年預計經濟增速達到2%左右,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中國國債長期的收益顯然要高於美債。
寫在最後:
美國國債現在之所以遭遇寒流,與美國今年的做法和快速增長的債務規模脫不了關係。截止目前,美國的債務總規模已經超過了27萬億美元,預計全年在29萬億美元左右,按照美國2019年的GDP計算,達到了美國經濟總量的1.4倍,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4萬多億美元,這樣高的債務規模,如此快的債務增長速度,任何人都有理由懷疑美國的還債能力。想買美債賺錢,總得掂量掂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