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聯繫、溝通、檢測,日前,浙江卓凌鞋業有限公司生產的30萬隻口罩被裝櫃發往了聯合國。「這批口罩是我們捐贈給聯合國衛生組織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董事長盛建勇說,國外疫情暴發後,他們就一直想捐贈物資,這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責任和擔當,而如今總算成功實現。「我們既然在生產口罩,有能力幫助別人,那麼就該貢獻這份力量。」
在位於溫嶺市澤國鎮的卓凌鞋業二樓的生產車間裡,數十名工人正坐在口罩機前,有條不紊地進行點焊工作。而在五樓的無塵車間,半自動和全自動的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運轉。為了滿足源源不斷的外貿訂單,「人停機不停」已經成為這裡的常態。
「現在日產量已達500萬隻,3月初至今接到了2億多隻口罩訂單。」盛建勇說。
4個月前,卓凌鞋業還只是一家製鞋企業,年產鞋靴超300萬雙。來勢洶洶的疫情,讓卓凌鞋業的國際訂單遭遇斷崖式下跌,盛建勇做了一個跨界生產口罩的大膽決定。
2月17日,卓凌鞋業訂購了3臺半自動和全自動口罩機,一批員工經過培訓後,開始上崗生產口罩。3月底和4月中旬,卓凌又分別加購了20條半自動和4條全自動口罩生產線,同時新增400多個員工崗位,為口罩大規模生產打下基礎。
3個月間,卓凌鞋業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口罩生產線從3條增加到40條,日產量也從20萬隻提升至500萬隻。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卓凌鞋業的兒童口罩也於6月份開始投產,同時,還引進了5條醫用口罩生產線,目前正在申請醫療器械合格證書,獲得相應資質後即可投產。
「在生產醫用口罩之前,我們就已經打造了10萬級的淨化車間,一直在按照醫用口罩的生產標準生產民用口罩。」盛建勇說。
卓凌的口罩主要用於出口,法國、日本、德國、哥倫比亞等都有他的客戶。「我們要轉產口罩,也要帶動客戶轉型。之前,我們外貿訂單較多,客戶大多是歐美的大型連鎖超市,考慮到客戶原有的渠道也適用於口罩銷售,我們就主動對接,鼓勵他們賣口罩。國外客戶嘗試後,發現口罩十分暢銷,便主動增加訂單。如今口罩的訂單已經彌補了我們鞋子訂單驟降的損失。」盛建勇說。
在危中求機的破局途中,卓凌鞋業不忘擔起社會責任,為疫情防控盡一份綿薄之力。
「在國內疫情暴發之初,我們就拿出2萬隻口罩捐贈給了市慈善總會,還給四川的一所小學送去了2萬隻口罩,幫助他們緩解口罩緊缺的壓力。」盛建勇說,隨著國外疫情暴發,他們又決定拿出100萬隻口罩馳援國際。
通過客戶,卓凌鞋業對接上了聯合國衛生組織,而他們正需要口罩來救急。「我們在4月份就聯繫上了,但是國際捐贈流程比較複雜,捐贈的口罩不僅需要指定的第三方機構嚴格檢測,而且企業的生產資質等也需要全面審查一遍,整個流程下來就花了1個多月時間。」負責這次捐贈的卓凌鞋業相關負責人鄭紅剛說,直到近日,這批口罩才發往聯合國。
記者了解到,除了聯合國,卓凌鞋業如今正在對接非洲相關政府,準備向他們捐贈20萬隻口罩。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