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2020-12-23 澎湃新聞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2020-12-15 1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日前,《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禁止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來源:綜合光明網、界面新聞

原標題:《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雙語新聞)
    下面是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雙語新聞)的內容。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於近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這也是全國首個公開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的法規。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禁止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 天津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有法可依 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行為被戴「緊箍咒」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問題日益凸顯,有關部門和多地不斷出手整治人臉信息違規採集亂象,相關政策也逐步出臺。  12月1日,天津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下稱《條例》)。《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做啥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  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
  • 取用廁紙先人臉識別,方便了自己管理,卻裸露了別人信息
    然而,近年來,各類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和服務機構,卻紛紛開始「抓臉行動」,似乎有一種嚴重依賴人臉識別的傾向。這不,12月4日這天,在媒體上就看到一則讓人側目的報導,說的是,最近東莞一些公廁,為了防止一些人蹭走更多的衛生紙,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此舉確也方便了大家免費取用廁紙,但如此人臉識別卻引起人們的擔憂。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
    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
  • 規制人臉識別之路仍任重道遠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談起
    後該動物園引進人臉識別技術,並將之用於年卡用戶的入園檢票。郭某隨後收到動物園發來的一則簡訊,告知未經啟用人臉識別將無法入園。郭某不同意被採集人臉信息,要求退卡、退費,但遭到拒絕。於是原告郭某對被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下稱野生動物公司)提起訴訟。
  • 合肥市民反映博澳麗苑小區強制採集人臉信息 專家表示…
    原標題:合肥博澳麗苑小區二次採集人臉信息,居民擔憂信息洩露近日,合肥市民任女士反映蜀山區博澳麗苑小區強制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業主若不按照規定時間錄入信息,只能通過「叫門」的形式回家。任女士坦言,她並非是反對小區進行人臉信息等採集,而是因為該小區去年已經進行過一次人臉信息採集。「為何之前採集過一次現在又要採集一次?那之前我們採集過的信息哪裡去了?怎麼處理的呢?」任女士說,此次該小區進行人臉識別的小程序開發企業只是一個2019 年才成立的小微企業,恐怕無法有效保證信息採集後的安全性,「首先,企業的實力小信息安全保障實力較差。
  • 人臉識別、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這些立法問題有新回應!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有何規定?「人臉識別」如何立法規範?反食品浪費法將盯緊哪些問題?2021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問題作出回應。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將如何規定?
  • 美國紐約州立法禁止人臉識別進校園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22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籤署了一項法案,叫停該州學校對人臉識別的使用。庫莫還指示紐約州相關部門研究學校內是否適合使用人臉識別,並據此發布指導建議。法案規定,在2022年7月1日之前,或是政府部門的研究完成之前,任何學校均不得購買或使用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生物識別技術,除非經過相關部門的特別批准。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照此推定,人臉識別格式條款無疑也是合法有效的,相當於默認了野生動物世界「刷臉」要求的合法性。這不是「架空」了相關立法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意義嗎?」郭兵認為,法院未解釋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強制消費者使用單一方式入園的「霸王條款」不符合「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如果依據手機號和姓名完全可以認定入園者的身份,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就不具備必要性。」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
    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信息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據新華熱點報導,前不久,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以「人臉信息0.5元一份」倒賣。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 如何趨利避害?
    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信息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據新華熱點報導,前不久,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以「人臉信息0.5元一份」倒賣。
  • 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如何讓用戶不再恐慌?
    其中提及公共場所中個人信息採集、處理規則,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該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個人身份特徵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 人臉識別、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關於這些熱門立法問題,回應來了!
    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熱門立法問題作出了回應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將如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21日表示,有特殊職責的人實施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罪犯,可以依照刑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從業禁止。當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執行,健全從業禁止信息獲知、審查和執行等相關具體制度,切實防止性侵害未成年人罪犯再次從事與未成年人有關的工作、活動。
  • 「人臉識別」,別為了便利去讓渡隱私
    在個人信息安全未有妥善的保障時,應當允許個人有不參與人臉識別的選擇,並且有相應的替代方式來驗證身份。是否使用人臉識別,該由用戶說了算,我們有對強制人臉識別說「不」的權利。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的小區,大多引入第三方公司提供「刷臉」服務,服務採集信息的方式各有不同。這樣一來,難以保證有足夠完善的後臺監督機制來規避業主的信息被洩露或售賣的風險,居民更無法判斷個人的人臉信息最終流向何處。
  • 人臉識別,禁!
    三個月來,持續升溫的民憤、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猶如一道道旋渦, 攪得時局天翻地覆,但更讓人驚訝的是,就在這樣的混亂中,波特蘭市議會卻通過了一項立法,該立法被廣泛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激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市政禁令。 兩項法令不僅禁止波特蘭所有市政部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還禁止私人公司在公共場所使用這項技術。人臉識別系統在美國基本上不受監管,特別是私人企業的使用。
  • 人臉識別如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不法分子製作3D人臉模型騙過支付寶
    這些判例披露的犯罪行為,主要集中在網貸平臺通過非法獲取公民人臉識別信息開通網貸帳號,或將人臉識別信息共享給催收公司,或將這些信息變賣獲利。此外,也有電信公司人員在未告知公民的情況下,違法採集公民個人信息開通手機卡。值得注意的是,有兩份判例披露了不法分子製作3D人臉模型騙過支付寶人臉識別系統,進而實施詐騙的情況。
  • 中國發布丨"刷臉"時代人臉信息無法"重置" 拿什麼保護你的"面部...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律師羅冰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人臉識別的侵入性和非接觸性,人臉信息可能在公眾不知情時,每天被捕捉、識別達數百次。我國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監管存在一定的法律真空,需進一步立法立規、制定標準,引導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此外,用戶在主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時,也應注意了解其是否存在採集並保存個人面部信息、將個人面部信息提供給第三方使用的情況。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公布 擬進一步規範公共場所人臉識別應用
    隨著人臉識別算法、高清攝像頭等軟硬體的發展,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在機場、車站、銀行、商場、小區、高校等公共場所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這類應用給民眾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一直伴隨著未徵得用戶明確同意、用戶信息洩露、透明度不足等風險和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