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搬進花苑安居 建起園區興業
陽高縣花苑村把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發展蔬菜大棚和果業,建起了扶貧車間,讓村民們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一大早,花苑村的廣場上就響起了動感的音樂,伴隨著音樂,村民們跳起了廣場舞。74歲的村民趙玉蓮是村裡廣場舞的領隊,說起搬遷到新村的感受,趙玉蓮高興得合不攏嘴。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村民 趙玉蓮:
吃得又好,穿得又好,住得更好,房子是一磚包到底的房,防八級地震呢。
花苑村移民搬遷涉及龍泉鎮胡窯、花窯、張小村等7個自然村127戶262名貧困群眾,是陽高縣脫貧攻堅的重點項目。為了讓村民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當地政府著眼長遠、提前規劃,不僅做到了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美化,還實現了自來水入戶、煤改電供熱、衛生間入戶、排汙管網、汙水處理、公共廁所、文化廣場、休閒公園、村級場所、日間照料中心、村級衛生室、愛心扶貧超市、村級網際網路等全覆蓋。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村民 趙秀熒:
變化那是沒得說了,窗簾、洗衣機、彩電、冰箱、沙發、床都給發的全全的,我們進來住就行。
大同臺記者 王家琦:
我現在是在陽高縣花苑村新建的設施蔬菜產業園區,這裡有大棚433棟,花苑村的貧困戶戶均都有一個這樣的大棚,大棚裡的林果和蔬菜現在已經進入到了採摘期,村民們正忙著採摘。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村民 張東兵:
今年我就能收入個六七萬元,5棚豆角已經收入3萬多元了,這不是還能回茬,還有一棚西紅柿剛賣上,現在西葫蘆苗都上來了。
大棚蔬菜就是花苑村搬遷後的產業布局之一,加上今年新建的23棟大棚,村裡已有蔬菜大棚456棟,覆蓋了全部搬遷戶和周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村委會主任 趙登瑞:
每棟大棚每年收入8000元左右,已成為我村的支柱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花苑村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堅持生態與經濟雙贏原則,見縫插綠,村內栽種林果樹1200多棵,並分樹到戶、責任管護、收益歸己,房前屋後空地還種植黃花32萬株。靠著果蔬和黃花菜產業,村裡預計每年戶均增收1000元。去年,村裡還和山東惠發食品公司合作建成方便食品包裝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就業。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扶貧第一書記 張守國:
現在我們村民生活好了,有錢了,日子過的就像城裡人一樣,產業發展不斷壯大,村民收入持續增長,我們現在的日子過得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村民 張進官:
黨和政府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我們更要加油幹,使生活一天比一天強。
記者手記:
易地扶貧搬遷是「挪窮窩」「拔窮根」的治本之舉,陽高縣花苑村在搬遷的同時,著眼長遠,提前謀劃,把移民搬遷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讓搬遷群眾既「安居」又「樂業」,步入了小康生活的快車道。
圖文製作:山西廣電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