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期,豐巢快遞櫃宣布向用戶收取超時費,引發不少爭議和討論。為方便居民隨時取件而安放的快遞櫃,有償使用到底是解決快遞服務的痛點,還是加劇了痛點?各快遞公司間多樣的投遞方式,能否妥善解決「最後100米」難題呢?帶著這個問題,5月19日,《西海都市報》記者走訪西寧各個社區尋找答案。
居民到小區的快遞服務站收取包裹。
超市快遞服務站,平均每天入庫400件至600件包裹
「【媽媽驛站】取貨碼20—7665。您的快遞已存放在海湖星城南門對面——西城名邸北門口華翔超市,聯繫電話18997××××××。」 5月19日,家住西寧市海湖新區海湖星城的蔡女士收到一條簡訊。
11時,在華翔超市門口,放著幾個碩大的紙盒。超市裡屋的貨架上,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大小不一的快遞包裹。
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貨架上翻找包裹,蔡女士只需報出簡訊上收到的4位取貨碼,工作人員核對後,就可以取走包裹。
超市經營者韋先生說,快遞服務站與三家快遞公司合作,無論是有取貨碼的包裹,還是派送時顧客不方便籤收的包裹,都會存放在快遞服務站,平均每天能入庫400件至600件包裹。快遞公司每月支付給快遞服務站一定費用,用於發放工作人員的工資,對於收貨人並不收費。
「小區裡的顧客來我店裡拿包裹很方便,還會順便買點日用品回去。出庫機會掃描快遞單號和人臉,快遞不會丟失,也不會被冒領。」韋先生介紹,快遞公司會把包裹拉到店裡,工作人員專職整理後,發送簡訊通知業主來取件。
派送快件。
收取快遞
快遞貨櫃,可以24小時隨時取件
安泰華庭小區南門,一個快遞貨櫃立在小區出入口,貨櫃有100多個快遞存放空間,像超市的寄存櫃一樣。電子顯示屏上提示著收貨人如何操作。
12時,業主張先生在快遞櫃前點擊屏幕上的「我要取件」,輸入取貨碼後,只聽「嗒」的一聲,貨櫃彈開,張先生取走了前一天的包裹,並掃碼支付了0.5元錢,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
張先生說,快遞送貨時間點幾乎都是工作時間,上班家裡沒人,放在家門口的商店怕被拿走,即便存放了,晚上回家時間比較晚,附近商鋪也關門了,而快遞櫃可以24小時隨時取件,收取包裹方便安全。
「您有個快件,給您放在快遞櫃了,取貨碼一會兒給您發過去。」快遞小哥王師傅邊打電話邊整理著手上的快遞單。王師傅說,他一天要在快遞櫃存放60多個包裹,一些顧客上班,白天不在家,周圍沒有可以代收的小店,快遞櫃是他們的首選。
「以前,有業主沒有辦法收貨,只能改時間再送。對於我們來說,一個快件需要跑好多趟,效率低了很多。現在有了快遞櫃,減輕了工作壓力,更讓顧客方便快捷,不用擔心丟件,大家都放心。」王師傅說。
超市的快遞服務站內,工作人員在整理包裹。
免費與收費,不同區域快遞代收各有差異
收件人不在家、物業拒收、包裹冒領……以往困擾小區業主、物業、快遞員的這些問題,隨著小區快遞服務站的建立而得到解決。
16時,青鐵佳苑小區,幾輛快遞車停在25號樓附近,不同快遞公司的包裹在這裡聚集,服務站的庫房內,五名工作人員忙著清點包裹,然後按照不同的快遞公司,分別擺上貨架。
「阿姨,電話號碼報一下。您的快遞,拿好。」前臺的工作人員介紹,小區物業與快遞公司合作,在居民住宅區設立快遞服務站,為居民提供收件和寄件服務。
工作人員說,小區快遞服務站平均每天有一千個左右的包裹需要籤收,由服務站工作人員分類管理,並負責發送簡訊通知業主領取包裹。每天9時到21時,業主均可以前來收寄包裹。
業主馬先生告訴記者,以前送往家裡的包裹都是放在小區附近的水果店或者商超,每次都要在包裹堆裡翻找好久,經常要找好多遍。現在只需拿著服務站發出的簡訊,核對手機尾號,工作人員就會把包裹送到手上。
「沒時間取,能多放幾天,不用擔心丟失、冒領、拒收等問題,方便多了,而且不收費。」馬先生說。
19時,城中區南關街一家眼鏡店中,快遞員頻繁進出。這家眼鏡店提供代收快遞,每個包裹收費一元。店主表示,一開始有熟悉的客戶打電話希望幫忙收下快遞,零零散散地籤收過幾次,但隨著快遞越來越多,就開始收取代收快遞的服務費了。
「老闆,取個快遞。名字是李××。」一名女士走進眼鏡店說。
「登記一下。」店主拿出了一個本子,拉開在眼鏡桌下的柜子,大小不一的包裹逐一呈現,仔細翻找後,從中拿出了一個包裹。
這位女士告訴記者,單位和住宅小區的門衛都不籤收快遞,乾脆就放到家附近的眼鏡店,自己下班去取,有時下樓買東西,順道就拿了,人家幫你接收快遞,給一元錢作為報酬,也是應該的。」
店主說,既然收費了,就要盡到責任。
收費標準各不相同
對於出現在小區及附近的快遞代收服務站、快遞櫃和商店超市,一些上班族十分贊同,他們認為這些方式可以解決因為白天工作無法收件的難題。
而不同的聲音認為,快遞的最大便利性就是送貨上門,自行取貨方便快遞員,也方便上班族,但是一些貨物需要當面驗貨,隨著快遞員未經溝通便將包裹放至快遞櫃,無形中增加了退換貨的風險。
「一次我買了臺榨汁機,因為路途遠,就想當面打開看看功能是否正常,但快遞員沒有徵求我的意見,直接發給我了一個簡訊提貨碼,就放到快遞代收點了。結果榨汁機的邊角損壞,無法開機,不知道到底是誰的責任,後來用了一周時間才處理好退換貨事宜。」蔡女士吐槽。
記者在快遞柜上看到,若包裹超出免費存放時長,取件人需要支付服務費,但不同小區的設備收費標準並不統一。在兩個相隔不遠的小區門前快遞柜上,一個快遞柜上寫有的收費標準是「快遞入櫃12小時內收取0.5元,超過12小時至24小時加收1元,3.5元封頂,超大箱收費,加收一倍。」另一個快遞柜上寫有「公司收費,免費一小時,每72小時加收一元(西寧市統一收費)。」
超市經營者韋先生說:「經常有包裹放了十天、半個月的沒人領取,有的包裹在角落裡還能找到,有的存放時間太長找不到了,客戶就責怪我們,但快遞服務站並沒有對快遞寄存收取費用。
快遞員彭師傅說,如果發生快件損毀、丟失等問題,首先要進行責任劃分,要是在顧客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快遞員擅自放到代收點,導致快件發生問題,就是快遞員自身的責任,要全額賠償;如果是送件途中,快遞員同顧客協商一致後放到某個代收點或商店超市後丟件了,責任就由雙方共同承擔。
「我也丟過件,最多一次賠償了700多元錢,挑選的代收點一定要有監控探頭,並讓店家保證把快遞放置於監控範圍內。」彭師傅說。
多元化的包裹代收方式,消費者也在逐漸適應。末端網點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使快遞服務與居民日常消費聯繫在一起,也為代收點帶來流量。
多方人士認為,快遞員應遵守行業規範,在電話確認後再將快遞投放至代收點,或讓消費者自行選擇配送方式,明確是否可以接受存放快遞櫃、快遞服務站等代收服務,進而打通最後100米的配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