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啟動後,溫州市洞頭區接過「接力棒」,對口幫扶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兩地改變以往的「以獎代補」「輸血式」扶貧做法,結合南部特色和優勢,創新扶貧機制,不斷推進脫貧成果鞏固,帶動群眾致富奔康。日前,記者跟隨洞頭區赴南部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朱大志實地走訪南部縣部分扶貧項目,了解兩地三年來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情況。
在四川南充禾光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檢查產品、調試量具、裝夾切削,工人們在工具機前不斷忙碌。「廠房前3年免租金,生產用工用電成本更低,這對於急需擴大產能的我們來說非常吸引人!」公司總經理李華說,企業所在的南部縣浙川東西部扶貧工業園開出「誘人」條件,吸引他們將公司部分生產線從浙江玉環轉移到南部,幫助當地30多名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浙川東西部扶貧工業園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項目,我們對於每一家招引企業,都會先算好搬遷風險、投資成本、發展空間這『三本帳』,只有幫企業考慮的越多,企業才會放心來、安心幹。」朱大志介紹,通過主動幫扶,他們招引溫州、台州等地東部企業到南部發展,幫助南部縣建起浙川東西部扶貧工業園,從無到有,園區(一期)騰籠換鳥19萬平方米,2019年5月以來已新建成8幢約18萬平方米廠房,現已經籤約122家,投產64家,解決貧困勞動力入園就業377人,二期規劃1000畝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不僅如此,園區企業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將匯入東西部扶貧收益資金池,統籌用於南部縣扶貧開發事業,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認可,並刊發專文向全國介紹洞頭南部的典型做法。今年11月22日,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蒞臨園區考察,現場給予了高度肯定。
「南部縣已經『摘帽』,在產業、機制等方面助力南部徹底脫貧更為重要,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當地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脫貧老鄉返貧。」朱大志介紹,除了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循環使用,他們還不斷創新扶貧機制,利用援助資金,精心選定抗風險性強、收益可持續、扶貧精度高的晚熟柑橘、生豬養殖、名貴中藥材等三個產業項目,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利益聯結、保底保障」的原則,採取援助資金注資入股的方法,使貧困戶穩定收益獲得保底分紅,最大程度實現精準扶貧。
走進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大乘庵村,成片的柑橘樹連綿不斷,「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示範園」幾個字引人注目。朱大志介紹,這是東西部扶貧協作支持下建設的一個項目,洞頭區對口幫扶南部縣以來,他們想出了「認養+社交」的「金點子」,通過消費定製,打造「溫南友誼林」:消費者在網上認養柑橘樹,合作社進行精細化管理,結出的柑橘屬於認養人,認養人掃一掃二維碼即可知道果子生長、銷售全流程,全過程可視化、可溯源。
「可視化的果樹認養,既讓城市裡的朋友體驗了農場生活,又解決了水果的銷路,我們『土木工橙客戶一群』的消費者就有近385人,大部分都是溫州等地的客戶。」南部縣梅橙香貨種植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強說,在洞頭區掛職幹部的指導下,合作社根據消費者心理,進一步推出「生日樹」「家庭樹」「愛情樹」等富有社交意義的果樹認養,吸引了數百名消費者認養,僅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就達到了去年同期的2.75倍。
「『產品溯源,認養果樹』只是洞頭幫助南部打通農特產品銷售渠道的一個縮影」,朱大志告訴記者,三年來他們開展了系列「金點子促銷」、系列「廣告促銷」等活動,通過農產品展覽、線上銷售、線下專櫃等方式,幫助南部農特產品順利打開了東部乃至全國市場,2019年實現銷售總額1.17億元,受惠貧困人口約3000餘人,排名四川全省第三,2020年銷售額目前已經突破2億元,進一步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
據了解,三年來,洞頭區掛職幹部在南部縣探索形成的多項扶貧做法也獲四川全省推廣。就業扶貧方面,三年累計投入就業扶貧資金數、就業崗位開發數、貧困人口就業培訓人數、實現就業人數等指標均系四川全省最多,就業扶貧「園區+企業+崗位」模式被四川全省推廣。助殘扶貧方面,三年累計投入資金數、實施項目數、助殘專用公益崗位數、貧困殘疾人就業數等指標均系四川全省最多,助殘扶貧「一二三」工作法被四川全省推廣。(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