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見了武漢的氤氳煙火

2020-12-26 新華報業網

  【特別關注】

  熱乾麵配蛋酒,豆皮加面窩……4月23日清晨,武漢市武昌區戶部巷附近的一家早餐店前,記者實地體驗當地「過早」,只見炊煙嫋嫋,來人不絕。

  久違的「煙火氣」正在日漸喧騰的街頭巷尾升騰。沒什麼比平凡生活回來了更讓人心動,這句話在疫情期間時常撩動人的心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生活的渴望、對生命的關注,可以超越東西差異。一幕幕武漢「重啟」場景,正在進入世界各國的眼中。

  法新社記者觀察到,武漢東湖邊出現了拍攝婚紗照的新人,公園草地上有家庭在野餐,長江大橋附近有人載歌載舞,還有人潛入長江中遊泳,就連交通擁堵也重新出現了。

  美聯社則聚焦輪渡復航這一幕:長江上的渡輪是武漢人民的象徵。武漢雖然經歷了磨難,但它會像江水一樣流逝,這座城市會重新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輪渡服務的重新開放,是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恢復日常生活具有象徵性的一步。

  武漢回來了!不過,無論是打卡各景點、進出公共場所,還是乘坐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出示健康「綠碼」、進行體溫測量等措施仍是必需的。這些舉措提醒著世人,儘管疫情漸緩,但解封不等於解防。法新社報導稱,當地居民心知肚明,「全面恢復正常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事情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對於疫情,恐怕沒有誰能比武漢人民感受的更深刻。疫情的真相武漢人民最清楚不過,它既不是美國一些人之前說的「大號流感」那麼輕鬆,也沒有變成美國一些人現在妄稱的存在「被掩蓋的死亡」那麼驚悚。

  武漢做了什麼?早已有了答案: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封城等若干戰略抉擇,通過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等若干基本策略,切斷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以實現本土疫情傳播的基本阻斷,這也為全球防控爭取了寶貴時間。

  「中國政府採取了嚴格、徹底的防禦對策,進行了正確管控,中國人民遵守和呼應政府的政策,這些都對抗擊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4月16日,韓國駐武漢總領事姜承錫向媒體如是總結。在這位親歷者看來,「武漢抗疫歷程一定會在世界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實際上,伴隨著武漢浴火重生,中國戰疫的實戰經驗正在日益受到世界範圍內的重視。《明鏡》周刊近日指出,武漢「封城」的做法是科學正確的。人們覺得中國和武漢採取的措施在歐洲國家無法想像,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健忘,義大利採取的封國和封城、各國實施的宵禁令、檢疫隔離、中止經濟活動、禁止集會,這一系列手段都源於歐洲應對疫情的傳統做法,歷史經驗已經證明這些做法的正確性。

  《每日電訊報》則呼籲西方國家採取中國的隔離措施。檢測、追蹤、隔離等措施讓中國非常有效地從普通人群中剔除了具有傳染性或潛在傳染性的個體。報導稱,《美國醫學會雜誌》上一篇學術論文顯示,病毒在武漢的傳播在隔離措施實施後出現了大幅下降。英國可以立即採取隔離措施。

  不過,只是自助還遠遠不夠,更要互助,助人就是助自己。過去,天花病毒用了3000多年才傳遍各大洲,今天,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有鑑於此,對付新冠病毒,考驗的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命運共同體自覺,國際合作才是最好的「解毒劑」。

  在武漢抗疫最困難的時候,國際社會許多成員給予了真誠幫助和支持。在世界抗疫的下半場,鑑於多國面臨防疫物資和醫療力量缺乏等問題,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世界伸出了援手。

  4月21日,中國援助阿爾及利亞的新一批近20噸醫療物資運抵阿爾及爾國際機場,包括醫用口罩、核酸檢測試劑盒、呼吸機等。

  4月18日,中國政府援助幾內亞抗疫物資運抵科納克裡;中國政府向馬來西亞派遣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抵達吉隆坡。

  類似的物資援助及經驗傳遞,正在多國進行……

  「在中國疫情最艱難的時刻,義大利提供過援助,而當義大利暴發疫情後,中國做了一樣的事。」義大利總理孔特認為意中兩國在疫情中感同身受,但是一些國家向義大利展現出的團結合作被過多地「放在了地緣政治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和賦予意義」。

  的確,攜手應對新冠病毒,尤其需要超越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等「政治病毒」的局囿。在某段時間內欺騙某些人是有可能的,但長時間欺騙所有人是不可能的,因為事實會說話。前期全球防疫的種種得失已經昭示,以疫情政治化、汙名化、標籤化來操弄防疫敘事,以「花式甩鍋」來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不僅無益於疫情防控,反而只會加劇病毒的肆虐。在這場「壓力測試」面前,各國唯有堅持多邊主義,加強信息溝通、政策協調、行動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南德意志報》近日刊發的評論文章《他人的瘟疫》認為,像美國一些人一樣走上樹立壁壘、傳播仇恨老路的人,可能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比病毒嚴重得多的危險後果。文章專門提到,關於世衛組織的討論不應以「甩鍋」、築起高牆、煽動仇恨為前提條件。

  這時候,不妨再回顧一下武漢的抗疫歷程。武漢安然度過「至暗時刻」,得益於科技人員不眠不休投入工作,四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集結,數千名工程人員通宵達旦搶建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基層人員深入每一個街巷,千千萬萬志願者無私奉獻……除了這些由平凡匯聚起來的偉大外,來自世界各國的堅定支持同樣重要,無論是捐錢捐物,還是鼓勁打氣,都證明武漢並不孤單、中國並不是孤軍作戰。

  疫情終將過去,勝利必將到來。有著武漢抗疫的成功經驗,帶著決勝武漢的重大成績,我們堅信:只要國際社會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就一定能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

  (光明日報武漢4月24日電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導組記者曹元龍劉宇航楊逸夫王培堯)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25日08版)

相關焦點

  • 金紅棉影展落幕,從《煙火人間》看見影像新趨勢
    金紅棉影展落幕,從《煙火人間》看見影像新趨勢 2020-12-2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江漢路地攤,大武漢的人間煙火氣兒
    最近大火的全民行動莫過於「挖地老殼」了,江漢路步行街呈現出了大江大湖大武漢的人間煙火氣兒。 為了擺攤生意紅火,武漢伢們絞盡腦汁,使出了渾身解數。
  • 臺東夜市:煙火氤氳 讓城市更有溫度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島城「夜經濟」逐步復甦,氤氳的城市煙火氣又回來了。
  • 東湖評論:武漢民謠動人心弦,煙火江城令人嚮往
    本網評論員 伍佳佳武漢民謠《漢陽門花園》火了,王凱用極具磁性的低沉嗓音以及家鄉方言吟唱,把武漢舊時光、煙火氣和人情味唱進了網友心坎兒裡,不少人聽之落淚。思鄉的民謠最是觸動心弦,聽時淚落傷感,聽完總覺得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備感親切、溫暖。
  • 「超級天河」來了,武漢被世界看見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鳥瞰效果圖「天河」是這座城市眾多夢想的載體,比如超級會展之都、超級交通樞紐,它扮演大武漢現代化轉型發展的又一引擎。答案的貢獻者是世界500強綠地集團,它用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武漢有史以來單次供地規模最大項目,賦予「天河」二字全新又厚重的內涵。
  • 尚雯婕,捕捉了武漢一些煙火氣的角落!
    本文轉自:指尖武漢前段時間偶然在微博熱搜點進一條名為人間煙火氣的詞條,原來是尚雯婕發布了一則圖文微博。來武漢演出的不到24小時內,她捕捉了武漢一些充滿煙火氣的角落。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有人說,煙火氣是個非常玄乎的東西,它或許是瑣碎生活裡的一蔬一菜,又或是平凡日子裡的瑣碎家常,亦或是城市中嘈雜喧嚷的夜市。你常對它心生逃離,但失去時,卻又無比眷戀。
  • 臺東夜市煙火氤氳 最撫你我凡人心
    汪曾祺曾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煙火氣,是樓下店鋪的豆漿油條,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鹽,是紅泥火爐的把酒言歡,是街巷市井的嘈雜喧鬧……
  • 2020世界華服大會 讓世界看見武漢
    由湖北省華服文化研究會、湖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武漢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等單位發起,中共武昌區委宣傳部、武漢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武漢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單位大力支持、武漢紡織大學、江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武漢市武昌區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協辦,武漢紅與黑文化實業有限公司策劃與承辦的國際文化活動「世界華服大會」,於2020年11月7-8日在武漢黃鶴樓公園盛大開啟
  • BBC紀錄片直擊武漢:瀰漫煙火氣,已恢復繁華
    BBC紀錄片直擊武漢:瀰漫煙火氣,已恢復繁華 2020-12-13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火不離,紅塵安暖
    不食人間煙火,不懂紅塵味道,擁有煙火味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一、煙火不會冷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瑣瑣碎碎的事情充斥在這一天天的日子裡。點燈時刻,那醉人的香味,妝點氤氳時,孩子那不期而遇的喜悅,滋潤著每一對父母的心。家人桌子上的談笑,比什麼情話都浪漫,孩子媳婦饞嘴的樣子,比什麼風景都美妙。煙花易冷,煙火卻不能冷,溫熱的湯,暖意的飯,帶著心的溫度呵護著你愛的人們。生活就是平凡,平凡就少不了煙火味,這是你對這個家最深情的告白。
  • 來秋逸居,在湖州吳興山水靈氣與煙火田間自在撒歡!
    推窗見青山飛鳥、閒時便聽雨喝茶,從人間鬧市到山間隱居,好民宿,定有生活的煙火氣!遇見美宿,小編帶你尋找吳興綠水青山間所嚮往的生活,遇見不一樣的風景和情懷……沿著村路一直前行,兩旁景致翠竹夾道,綠意盛收;打開車窗,微風捎上雲朵,撲鼻而來的是陣陣清新感,讓人神怡。
  • 「原創」執筆在人間行走 氤氳於今生來年
    是的,詩情畫意,只能偶爾點綴日子,並不能當做生活的全部,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會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真實的煙火幸福,琴棋書畫詩酒花只可以怡情養性。那麼,就讓人間煙火穿行於詩情畫意,讓詩情畫意筆走於人間煙火,踏實安穩,意趣人生。
  • 武漢球迷燃放煙火、揮舞助威旗幟,為球隊壯行
    而今天時,武漢卓爾隊也是帶著所有武漢球迷的期盼,動身前往蘇州,徵戰新賽季的比賽!為了給武漢卓爾隊送行,現場也是來了大量的球迷!大家揮舞著助威旗幟,手持煙火,喊起了漢軍威武的口號,場面非常的壯觀,令人感受到了廣大武漢球迷的熱情
  • 【國慶假期·出遊】湖北武漢:品人間煙火 逛百味漢街
    來源標題:【國慶假期·出遊】湖北武漢:品人間煙火 逛百味漢街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湖北武漢,今年的武漢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曾一度按下「暫停鍵」。眼下,這座城市的活力正在恢復,來看總臺央視記者倪晶依昨晚從武漢的著名商業街——楚河漢街發回的報導。
  • 「封城」之前的真實武漢:小人物的煙火人間,每一張圖片都是人生
    兩個多月過去,武漢即將重啟,武漢人振奮不已。武漢,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城市,是國內極為罕見的一座以三鎮鼎立的特大城市:武昌、漢口、漢陽。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這座城市已迎來無限春光。
  • 江城煙火:『武漢再發現影像工作坊』開營啦
    極光視覺攝影師王景春分享母校武漢大學30年的今昔對照,疫情期間王景春掃描了百餘張膠片時代的武漢大學影像,並在工作坊期間邀請了照片中的老同學回到武漢大學進行再創作。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2020年獲四川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藝術類金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窗口檔案#典藏, © 施金宇 © 施金宇王翰林1993年生,祖籍山東日照,目前工作生活於上海作品獲得首屆1839攝影大獎入選索尼世界攝影獎
  • 《煙火漫捲》 抒寫普通人命運交響曲
    本報訊 「生命如歌,煙火漫捲」——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近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繼2015年《群山之巔》後,遲子建又一長篇力作。這是一部在城市煙火之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的長篇小說,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 陪武漢醒來:5000萬快手老鐵見證江城重拾人間煙火
    4月8日,對於武漢人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76個靜待的日夜,曾經的恐慌、焦慮、無助……終於隨著零點江畔鐘聲煙消雲散。璀璨燈光下,全城人仿若重生,吶喊在長江畔響起:「武漢,我的武漢,回來了!」正式解封,意味著武漢重新與外界連接,海陸空離漢通道管制措施解除,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 茂名 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人生最佳的境界,「當是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煙火味,是生活的本真。而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詩意的東西,需要我們去體驗和享受。正所謂身在紅塵處,心在水雲間,城市亦然。傍晚,好心湖柔波粼粼,五彩繽紛,光影折射如夢境;御水古溫泉沁人心脾,盡去噪雜,於芬芳溫潤中,水霧氤氳時,享受難得的恬淡自然;到南中國海最美麗的小島放雞島垂釣,感受南風傳來亞熱帶的潮潤和遠航船舶的氣息;浪漫海岸的落日更不可錯過,那晚霞美得讓人窒息,「餘暉把天邊的雲彩都燒成明豔的橘色。」
  • 新北欲打造節慶煙火秀 臺北市府回應」101煙火無可取代」
    新北市擬在淡江大橋打造節慶煙火秀,更直言要「取代臺北101」,臺北市府則回應「101無可取代」,雙北較勁意味濃厚;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受訪表示,身為首長要有更高的企圖心,帶領新北市躍上國際舞臺,「101會屹立不搖,但希望淡江大橋有朝一日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