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尋龍訣》票房大賣,黃渤被媒體封為影壇「50億影帝」,但他對此閉口不談,後來在採訪裡他皺著眉頭感嘆:「之前我們說一部電影票房過億,哇過億,多嚇人啊,現在票房過億是個什麼事兒,其實就跟這50億一樣,過幾年你聽去就是個笑話」。
5年過後,包括黃渤自己在內,中國電影出現了九位百億票房先生。
這個國慶檔,「百億票房演員」群體被頂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隨著《我和我的家鄉》在國慶檔票房逆襲《姜子牙》,一路突破14億,兩位演員王寶強、劉昊然先後實現個人票房破百億,然而這也讓成為首個95後百億票房演員的劉昊然,直接被擺上了輿論的火山口。
原因是,網民認為昊然弟弟展現票房/收視號召力的「一番大男主」實績,沒有說服力。
爭議並非從劉昊然始,此前的杜江、歐豪成為百億票房演員,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吐槽,甚至公認的演技派張譯,也曾被質疑百億票房存在「水分」。
從五十億到百億票房先生,其實也就是這兩年的事。
2019年春節檔,短短3天之內,隨著《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票房的走高,時年45歲的吳京和黃渤、40歲的沈騰,先後跨過百億票房先生的門檻。到2020年國慶檔,22歲的劉昊然」撞線」成功。
相比前幾位百億票房先生贏得的輿論力挺,最新的百億票房先生討論已經演變成一場統計學之爭。輿論爭議的焦點是:到底是一番、三番以內、還是五番以內,才能算入「主演票房」?
如果參演就能計入票房的話,類似開心麻花演員王思成是否也能算百億票房先生?《戰狼2》《我不是藥神》演員葦青算不算百億票房阿婆?
由此推演,幾乎客串了所有漫威電影的斯坦·李算不算全球票房之王?
但百億票房演員之爭背後,就只有統計標準之爭嗎?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近十年,我們的銀幕數、影院數、觀影人次以及電影票房,接連開始趕超全球第一大市場北美。疫情環境下,中國票房成績已經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時代不斷創造新的機遇,將他們送上一個個新的票房風口,一位位新的百億票房先生由此崛起。
按照某些網民的說法,百億演員大半都是蹭票房,實至名歸的只有吳京一人?
問題的答案,或許真沒那麼簡單。
「脫水」之後,誰是中國電影票房扛把子?
百億票房演員們現在正集體遭遇著一場票房脫水大考驗。
被問及加入百億票房俱樂部的感受,劉昊然自己直言不好意思提這事。在網友整理出的脫水版本百億影人中,剔除這兩年群星雲集的獻禮片後,劉昊然三番內的票房僅有43億,一番總票房更是僅有《雙生》的1700多萬和正在上映中的《一點就到家》的5000多萬。
類似的疑問也出現在一番票房未突破10億的杜江和歐豪身上。類似為外國電影中文配音的《帕丁頓熊2》也被列入票房,顯然會引發網民質疑。
杜江自己也在節目裡直接表態,請影迷不要這樣叫他。
問題起源於屢屢發布百億票房演員海報的貓眼,對於每位演員累計票房的算法還較為粗放,在普遍認知中,統計演員實績時一般只算其主演的作品,但到底幾番才算主演?特邀主演算不算?特別主演算不算?聯合主演算不算?
如果只要參演就算,就會出現類似某國產喜劇片的宣傳海報上所寫:「王成思,累計票房102億;馮秦川,累計票房25億;陶亮,累計票房45億。」
而最終這部所謂演員累計個人票房接近兩百億的喜劇,總票房不到80萬。
不同平臺的統計結果也會導出不同的百億票房先生。
例如第一位百億票房先生之爭。
2019年2月10日燈塔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黃渤以主演電影總票房101億元率先邁入百億票房的行列。但隨後有網友們認為根據貓眼數據,吳京才是首位破百億票房的演員。
但由於2月11日,《中國電影報導》微博率先恭喜黃渤的百億票房戰績。12日晚間才在微博為吳京的百億票房慶祝,黃渤成為公認的第一位百億票房演員。
如果剔除複雜的統計標準,僅以演員一、二番作品為統計標準,會出現什麼結果?
結果是:脫水後的百億演員僅剩四位,也就是吳京、黃渤、沈騰、鄧超。
在目前的百億影人中,公認「含水量」最低的是吳京。
2015年,吳京憑藉一部《戰狼》爆紅,該片拿下5.46億。隨後他以《戰狼2》一舉拿下56.9億的票房,參演的《流浪地球》則拿下46.8億的票房,僅這兩部電影吳京的個人電影票房就破百億,且包攬國內票房第一名和第三名。其中《戰狼》系列還是吳京自編自導自演親手打造出來的大IP。
黃渤的票房號召力也沒有疑議。
自2000年出演管虎導演的電影《上車,走吧》至今,黃渤出演電影已經達到二十餘部,其中《瘋狂外星人》21.58億,《尋龍訣》16.79億,《一齣好戲》13.65億、《泰囧》12.58億、《心花路放》11.7億,在上述影片中,黃渤全部擔當的是主演,並作為影片口碑和票房的保障。
黃渤唯一的票房缺陷是一番大男主作品不多,但即使《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獻禮片都不計算在內,黃渤的百億演員依然實至名歸。
沈騰的票房累積主要靠幾部爆款作品,《夏洛特煩惱》14.51億 、《飛馳人生》17.29億、《西虹市首富》25.46億、《瘋狂外星人》22.12億這些電影總計票房大概80億左右,加上客串的電影總票房可以輕鬆破百億,但總的來說票房「含水量」高於黃渤吳京。
鄧超是百億票房先生中作品最多元的一個。
涵蓋劇情片《銀河補習班》、武俠片《影》《四大名捕》系列、喜劇片《美人魚》《乘風破浪》《分手大師》《惡棍天使》、警匪片《烈日灼心》《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奇幻片《畫壁》等,而且多半是作為一番出演。
照道理他的「含水量」最低,但由於其票房大名單中還有4.3億票房的《奔跑吧兄弟》,6.48億票房的聯手孫儷的《惡棍天使》,張一白導演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一定程度拉低了其影片口碑。
加上其一番主演影片票房最高的依然是2016年與周星馳合作的《美人魚》,該片一舉拿下33.91億票房,但其中有多少是導演周星馳的票房加成呢?
其他幾位百億票房演員則幾乎都遭遇過網民吐槽。
多年來一度默默無聞的杜江,從2018年參演《紅海行動》開始,票房就像開了掛一樣, 2019年,他與黃曉明、歐豪等人主演的《烈火英雄》,最終拿到17.07億票房。
當年國慶檔他與張涵予、袁泉、歐豪等人主演《中國機長》最終獲得29.12億票房,加上《我和我的祖國》,其票房迅速過百億,但這個百億的含金量被網民質疑。
同樣出演了《中國機長》的歐豪隨著主演作品《八佰》的票房爆發也躋身百億票房先生,但他的爆款作品中,4.85億票房的成名作《左耳》是跟楊洋、陳都靈、馬思純合演,6.97億票房的《悟空傳》是合作彭于晏、倪妮、鄭爽、餘文樂,收穫了5.3億票房的陳凱歌的《妖貓傳》群星璀璨,光是日本明星就有阿布寬和染谷將太。
他近年加盟的《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八佰》,一個17.07億,一個29.12億,一個目前30.76億,成為撐起他個人票房的主力,都是公認的群像電影。
張譯雖然是公認的演技派,但其主要票房積累也是來自於《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八佰》和《攀登者》這些群像電影。
至於劉昊然,同理。
但由於他更年輕,票房上升更快,爆款的偶然性相對更高,所以輿論一直累積的關於百億票房演員的質疑,到他這裡集中爆發。
一部電影是成百上千人的努力,可以有百億票房演員,似乎也應該有百億票房導演,百億票房製片人,百億票房監製,百億票房編劇,百億票房武指,百億票房美工,直至百億票房群演。
過度突出百億演員這個概念,強調熒幕上某個人的功勞,的確毫無意義,但名利場遊戲規則就是如此,多少人在乎百億票房幕後工作者是誰呢?
但即使按照脫水統計,得出的依然不會是精準的票房號召力,因為每一個演員在不同電影的票房貢獻都不盡相同,比如《流浪地球》演員表上的一番是屈楚蕭,這是不是能說明屈楚蕭最能扛票房呢?
事實是,真正能統計出演員票房號召力的加權算法,即使在電影工業最成熟的好萊塢,也不存在。
百億票房先生全靠注水?事情真沒那麼簡單
但百億票房先生到底怎麼來的?認真對照一下中國電影發展就會發現,每一個百億票房先生參演的爆款背後,都是中國電影的風口。
甚至某種意義上說,百億票房先生的崛起之路,也是國產商業電影的崛起之路。
2009年前後,票房破億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沒人能想到十年之後,國產片票房破10億將會是「稀鬆平常」的現象。
而如果將所有百億票房先生的爆款作品攤開來看,分布最均勻的是黃渤和鄧超。
2006年,黃渤第一部五番開外的爆款作品《瘋狂的石頭》票房僅為2500萬,到了2012年,一部徐崢導演的、並不被很多人所看好的中小成本喜劇《泰囧》意外大賣,上映五天就賣了3億,刷新了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最終該片票房一路衝到了12.69億元,成為歷史上首部突破10億的華語電影。國產電影從此跑步進入10億+票房時代。
在此期間中國電影經歷了一場票房迭代,佔據了中國內地票房冠軍上十年之久的第五代導演開始失去曾經的「票房統治力」,寧浩、徐崢等一群新導演崛起,隨之崛起的必然還會有一批演員。
2013年,黃渤與周星馳合作,在《西遊降魔篇》中飾演孫悟空,該片獲得了12.47億票房。和徐崢再度主演的《心花路放》,收穫11.69億票房。
到了2015年,《尋龍訣》的誕生宣告中國電影工業化時代的逐漸來臨。
但在這個時代真正來臨之前,首先崛起的是喜劇。
2012年到2016年,連續五年華語電影的最好票房成績都是由喜劇創造。
由於喜劇片的大熱,喜劇片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2012年時國產喜劇總票房只有15億,但到2015年時這一數字就已經到了90億。 啃下這塊票房大餅的,除了寧浩徐崢黃渤,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開心麻花。
而開心麻花的門面擔當是沈騰。
從《夏洛特煩惱》異軍突起到《西虹市首富》拿到25億票房,沈騰的票房紀錄隨著國產喜劇一路上演,即使是他作為配角參演的《羞羞的鐵拳》,假如沒有沈騰那凌空一跪和「你過來呀」,票房還有沒有22.14億,也是懸疑。
到2019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兩部喜劇《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均由他主演,令人恍惚想起葛大爺2012年賀歲檔一人扛起《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和《趙氏孤兒》三部大片的日子,國產喜劇和沈騰,在此相互成全。
而直到2017年夏天,一直希望擁有自己代表作的吳京依然沒有完成自己的心願。《戰狼》前期宣傳時,他還感嘆說:「成龍有《警察故事》,李連杰有《黃飛鴻》。到我這兒,沒有代表作。」
但《戰狼》以8000萬的製作成本砍下了5.25億票房,不僅讓他看到了希望,更令他有資格從市場上拿到更多的錢去拍攝《戰狼2》。
《戰狼2》上映前,由於天花板論,業界普遍認為其上限8-10億, 然而最終這部無流量明星的電影,五天後票房突破12億;最終影片票房數字定格在56.8億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國產電影票房記錄。
這時距離黃渤說出「50億票房過幾年也是個笑話」才過了兩年,而吳京一個人一部影片,已經超越了黃渤14年的積累,也正式宣告主旋律大片的黃金時代到來。
也正是由此開始,國產電影票房天花板被不斷打破,杜江、歐豪、張譯的票房快速累積背後,是及時登上了主旋律大片這艘大船,而更陳思誠糅合喜劇和大片風格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則同時將王寶強和劉昊然推上了新的個人票房高峰。
到了《流浪地球》也拿下46.8億的票房,則標準著國產科幻片的大門被打開,更多重工業大片票房爆款註定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與百億票房演員一同出現的百億新紀錄還包括:2010年,中國電影市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2018年2月,中國電影市場單月票房首次突破百億;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42天破百億;2019年春節檔票房成功突破半百、國慶檔突破40億,「百億檔期」正加速趕來。
不難看出,整個中國電影都仿佛處於某種加速度中,從2019年開始,每個重大檔期都有機會誕生新的百億票房演員——
2019年春節檔成就了吳京、黃渤、沈騰。
當年的國慶檔成就了杜江,並為張譯、劉昊然、歐豪等進一步完成了個人票房積累。
進入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被一場疫情徹底打亂之後,《八佰》一出,誕生了兩位百億票房演員,
而當2020年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檔國慶檔到來,王寶強劉昊然的「過線」不過是水到渠成。
某種意義上說,從中國商業電影發展進入十年快車道,票房爆發已經勢不可擋,而九位百億票房演員,誰也沒辜負時代饋贈的禮物。
誰能成為第一位「兩百億演員」?
如何看待百億票房演員的崛起?
首先是僅僅為了票房先生這些名號爭得無休無止真的沒有必要,票房不代表一切,高票房電影的出現,也絕不是某個導演、演員或個人之力。
其次,個人票房的累計也不是衡量演員票房號召力的合理標準,即使是脫水數據,也不能代表一個演員的票房號召力。
但有必要對「含水量」高一些的票房百億先生不停吐槽嗎?
電影行業本就是一個運氣決定的行業,與其問有些百億票房演員為什麼這麼走運,不如問問為何運氣總在他們那裡。
從2003年的十億票房到2010年的百億,再到2019年的600億和今年在疫情特殊環境下的衝200億,中國電影市場擴大的容量中,必然會產生新的百億票房演員。
數字更像是一個個階段性標尺,衡量著電影人、公司,及整個電影市場的進步與攀升。
這九位累積票房過百億的演員,從年齡看,多半是演技精湛的中年國民演員,那些數字看似絕對數據龐大,但真的考慮貨幣面值變化和相對觀影人次,他們不見得能超過離百億票房尚有一步之遙的成龍或是差距更大的葛優們。
但老一輩票房巨星們成為了他們在影史上留名的推手。
而新一代流量明星空有粉絲應援也不夠撐起足夠的票房成績,劉昊然歐豪的崛起代表了市場對於優質年輕演員的硬需求。
他們的存在都是今日中國電影市場最真實的鏡照。
在國慶檔過後的第三周的的10月25日,佔盡了目前中國電影行業最頂級資源的《金剛川》即將公映,業界普遍看好有衝擊30-40億票房的潛力,影片主演名單中出現了三位百億票房先生——張譯、吳京和鄧超。
而在另一部5億+體量的《溫暖的抱抱》演員名單中,我們再次看到了沈騰的名字。
目前國產電影中,其實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真正觸碰到類型天花板,行業一直在進步,市場還在擴張,只要中國電影繼續奔騰向前,註定還會有兩百億票房演員、三百億票房演員出現。現有的這些百億演員們誰能成為那個人,不僅是他們自己的命運故事,也是有關中國電影未來的投影。
當年被問及是否會成為新的「喜劇之王」取代葛優時,黃渤回答道:「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因為人家曾是開天闢地,在中國電影那樣的時候,人是創時代的電影人。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
起起伏伏間,在內地電影市場上唱主角的人,已經換了一撥。
誰能參演那些解決了觀眾審美提高、口味變化,和優質內容生產能力相對落後之間的矛盾的電影,誰就能在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這不單單是個人能力和際遇的問題,更像是時代向前過程中的必然。
沒人能做永遠的票房之王,但總有新的票房之王。
百億票房演員崛起和不斷向前奔跑的過程,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天花板不斷被打破的過程。
但無論是誰成為了影史中那個破紀錄的人,都別忘了當年的「50億影帝」黃渤還說過一句話——「這東西你自己把它當回事了,那也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