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全國24個歷史文化都市之一,有「文獻名邦」的美稱,大理風光明媚,蒼山亞爾海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理也是44個國家級風景區之一,大理是以武俠小說聞名的地方,大理地區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千年古老的城市,唐宋五百年(即從南詔國到大理國的滅亡),大理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南詔、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地,大理風景名勝區主要包括大理古城、蒼山、亞爾海、白族風情,青山綠水,特別是青山綠水,聖塔是一個著名的景點,象徵著聖潔、聖潔、聖潔、聖潔等。
眾所周知的蒼山阿爾海是大理比較有名的景點。
有兩種路可走。
1,蒼山大索道,古城蒼山門——天八部影城——洗馬潭。
2、感通寺的索道,感通寺索道站——蒼山的中腹——玉帶雲路——清碧溪索道站——蒼山頂。
3,中和索道,古城3月街賽馬場之西——蒼山中和峰。
4,郊遊路線,古城南門——蒼山觀光景點,從風景區沿著登山道登山。
乘坐遊輪,欣賞大海,約43公裡,最寬9公裡,是雲南省第二淡水湖,蒼山十八溪的條目進入阿爾海,早上從阿魯根乘船出發,沿著阿魯海看風景,下午上岸晚上坐火車離開這裡。
碧海碧綠的一葉扁舟在我的心中蕩漾,當然,有人在佛塔、城保、白族人的奧運會金花、蝴蝶泉旁有動人的傳說,我是來過這裡的人心中的擔心。
除了蒼山亞爾海以外,大理古城的美景、白族風情的濃鬱也是其最大特色。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穿山脈南端,居住在蒼山下,阿爾海海濱,大理古城在唐朝、宋朝500多年的歷史中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城有很多古蹟,城堡的構造基本上保存著,城內文化遺產的重要分布在2013年以上,大理古城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通商貿易的重要門戶,大理古城作為南詔、大理石之都已有500多年歷史,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元朝,為了新建大理的各軍民總管府和太和縣的治所,是中西重要城市之一,明朝有縣治和府治的所在地。
民俗文化
有關音樂
洞經音樂是古老的傳統樂器音樂種類,根據史料記載,至今保存的下關洞經樂社的「三元會」的傳譜中,有「奉聖樂」、「龜茲樂」、「朝天子」等樂章,不同民族中的傳播還具有當地民族的特色,例如,雄偉的山洞通過音樂,顯示了民族音樂的豪放,並且,在廣大的白族地區流傳著又有著白族音樂的抒情和幽雅的感情。
主信仰
「本主」教是白族全體人民信奉的宗教,「本主」這個詞的意思是「本境中最高貴的保護神」,本主是白族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產物,是佛教、道教和其他任何宗教都有區別的白族特有的信仰形式,所有書的主人都有特定的節日,這個主要的日子是白色族人每年舉行一次大祭祀的迎接活動。
本主信仰源於原始社會,形成本主崇拜是從南詔開始的,盛行於大理國,直至元明,是極其昂貴的。
大理石戲
大理白劇是雲南大理地區流行的少數民族戲曲,包括吹奏法和曲藝的大本曲在內發展起來,1949年建國後,吹奏器和大本曲匯合成了白劇。
白劇劇目豐富,有400多個,音樂獨特,有「三空洞九板十八調」的腔調,有400多部傳統劇,有「燒」,新編、整理、改編的數量接近一百,《紅色三味線》、《望夫雲》、《蒼山紅梅》曾在北京上演過,《蓋姬》、《情暖蒼山》、《白潔聖妃》、《阿爾海花》等20多個規模的演出節目受到了國家級的獎勵。
白族舞
舞蹈王是民間的特色,表演舞蹈用的棍子是用竹做的,兩個銅錢之間有六個銅錢。
最後,大理的城市地標是「聖寺三塔」。
大理三塔、大理崇聖寺三塔在大理城約一公裡的地方,大理勝景之一,被稱為大理古文化的象徵,大理三塔距離下關14公裡,位於大理以北1.5公裡的蒼山應樂峰下,雄渾壯麗,是蒼阿爾勝景之一。
崇聖寺三塔的底座是四角形的,周圍有石柵欄,欄的四角柱子的雕刻有石獅子,那個東邊正中間有石牆,寫了「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每字1.7米,筆力雄渾有力,從塔下往上看,塔立在雲上,雲移塔而停,三塔的主塔叫千尋塔,是一座正方形的16層房型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覆面盆,上面放著塔剎,和西安的大雁塔一樣是唐代典型的建築,大理三塔(崇聖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園相互輝映,色彩豐富,是最具代表大理印象的重要人文景觀。
最好的風景總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