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董卿在《主持人大賽》上的一句話,讓網友譽不絕口。她在總決賽上對選手王嘉寧的這句點評甚至被稱為是公務員考試的滿分標題,董卿對新聞事件角度的敏銳捕捉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實在令人欽佩。
而由董卿和康輝擔任專業評委的2019《主持人大賽》,在去年十月底,時隔八年後重回舞臺。歷經半年的激烈角逐,終於在2020年2月初畫上了句號。
在新聞類節目中,最喜歡的鄒韻,在一片叫好聲中,奪得冠軍,這個結果亦是眾望所歸!文藝類的冠軍則由蔡紫獲得。
鄒韻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走運」
#鄒韻好穩# 這個話題在總決賽當晚上了熱搜,「穩」是鄒韻從初賽到決賽的一個顯著特徵,而這一特質更多是源於她自信的底氣。
9年的記者職業生涯,為鄒韻在主持人舞臺上的精彩呈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她在總決賽舞臺上的自我展示中曾言:「我不屬於那種站在臺上特別打眼的人,也不是科班出身。我的報導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編出來的、一場直播一場直播完成出來的。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我希望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在比賽中,鄒韻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走出去」採訪袁隆平團隊的那場比賽現場,在倒計時開始後,鄒韻卻突然停頓了幾秒鐘,其他選手和評委都以為是出現了什麼突發情況,一臉懵地看著舞臺。
而後她不徐不緩地說道:「就在我剛剛停頓的這幾秒鐘裡,在非洲,可能就會有一個人因為飢餓離開這個世界。」看到她臉上淡定從容的表情時,才瞬間恍然大悟,這是她故意給情節的一個設定。
這沉默的幾秒,足以讓觀眾的好奇心爆棚,也讓人不得不驚訝於她的自信,更是被網友稱為「神仙控場」。
另一個則是在總決賽舞臺上的「看圖說話」環節。
在不知圖片放大後的完整情形時,鄒韻在第一段描述中,只針對已知的畫面內容進行闡述,沒有做預想假設。並巧妙地以疑問的方式引出下文,頭腦聰明,反應靈敏,讓人佩服。
鄒韻諧音「走運」,這兩個字可能是她的幸運符號,但不是她獲得成功的唯一寶典。臺上一分鐘的展現,卻需要臺下十年的付出,而背後的努力往往是旁人看不到的。
撒貝寧在總決賽上提到董卿作為《朗讀者》的製作人,經常晚上開會開到兩三點,舞臺上的每個細節,她都力求打磨到最完美;撒貝寧和康輝在同一個化妝間,但康輝永遠是第一個到達化妝間的人,可愛的撒撒笑稱遇上一個住在了化妝間的人,只有一次他比康輝早到達化妝間,而那天是因為康輝要值班沒有所以沒來大賽現場。
很多比你優秀的人,做得比你還努力。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更多是源於用心的努力,幸運,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越努力的人,才能越走運。
胸懷天下,格局遠大
從中國主場的外交活動,到「精準扶貧」政策落地的一個小村莊;從美聯儲政策的發布,再到颶風「桑迪」的重災區。鄒韻從一個個新聞現場見證了一個個的歷史性時刻,這也是她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夢想軌跡。
口語流利、思路清晰的英文表達為鄒韻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也為她在國際語境中的發言贏得了更多的機會。
康輝在比賽現場第一次點評鄒韻時曾說過,他和鄒韻經常會在一些重大的主場外交互動現場同時做報導。康輝做中文記者,鄒韻做英文記者。
在主持人大賽前,她就已經和大眾評委之一的魯健一起主持了中英文版的節目、和CGTN主持人劉欣同臺與外國嘉賓交流,劉欣更是直言中國真的太需要像鄒韻這樣能在國際上為中國發聲的主持人和記者。
除了國際化的表達,鄒韻的「以小見大」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點。她總能通過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進行深入的剖析,引發大眾思考;同時能站在國際的高度上,對話題進行升華,延伸至國際化的大格局,進而體現出中國在國際話語體系中地位的提升。
更難得的是,她並非空空而談,而是真的能讓人從她的行動與表述中,感受到中國的日益強大。
袁老那期的「走出去」採訪,單單就選題而言,就已經讓其他選手望塵莫及。不過新聞類選手也是很強的,看他們PK,完全就是神仙打架的感覺。無論是在舞臺上始終鬆弛自然的王嘉寧,亦或是來自海南衛視的馮碩,都是很優秀的主持人。
在總決賽現場,大眾評委給鄒韻評了98.031分的高分,刷新了歷史記錄。為什麼鄒韻能從初賽開始就一直得到評委和觀眾的青睞?我想這是因為鄒韻始終在用實力說話。
多年的實踐積累與海外報導經歷,讓鄒韻在時光流轉中獲得沉澱,也讓她在歲月更迭中充盈著底氣與實力。
再看看文藝類的張舒越和李莎旻子,從初賽被網友詬病到總決賽。因為若只有靚麗外表而無內涵的支撐,在多數人看來,也不過是空有其表,尤其是在挑剔的網際網路時代,內在實力才是走得長久的保障。
反觀七月和蔡紫,實力一直在線,自然能得到肯定;撒貝寧和朱廣權兩位段子手主持人,亦是憑藉自身的才華與實力,俘獲粉絲無數。
實力在,認可就在;努力有,運氣自然也是不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