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促進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2020-12-16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我市建立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促進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為「折翼天使」修復「飛翔的翅膀」

通過結構化評估,老師根據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開展個別化教學。    

教師帶孤獨症兒童進行社會實踐,把課堂內容延伸至生活實際中。

在江門,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如同「折翼天使」:有腿,卻邁不出穩健的步伐;有嘴,卻喊不出爸爸媽媽;有耳,卻聽不見美妙的音樂……對於他們而言,進行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幫助恢復或補償損傷的功能,是奔向夢想的重要途徑。

孩子是家庭、社會的未來,康復一名殘疾兒童,就能解放一個家庭,就能點燃一個家庭的希望。

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市殘疾人聯合會(簡稱「市殘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市殘聯積極推動殘疾兒童康復事業發展,最大限度地改善殘疾兒童康復狀況,促進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2017年以來,我市依託各類康復機構,累計為1500多名殘疾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服務。2019年,共為803名殘疾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服務,其中,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共為209名學齡前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教育服務,經過專業系統的康復訓練,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成效明顯,入普率逐年上升,其中,聽障兒童入普率連續5年保持在85%以上,2019年,31名特殊兒童成功轉介到普幼、普小,聽障兒童入普率達到100%,創歷史新高。

案例

愛心守護

「折翼天使」迎來新希望

案例1

政策助力

聽障兒童上學了

提起濤濤、美美兄妹倆,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的老師、家長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儘管兄妹倆已經分別轉介到普小、普幼讀書,但他們在該中心仍然擁有很高的「人氣」。談起孩子,媽媽阿秀總是滿臉笑意和驕傲,也常常感慨:「沒想到可以過上今天這種好日子!」

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濤濤的出生給家人帶來了許多歡笑和甜蜜,但濤濤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也不會叫「爸爸、媽媽」,於是,家人帶濤濤去醫院檢查,被醫生告知:濤濤存在極重度聽力損失。

「當時感覺天都塌下來了。」阿秀回憶道,那段時間整個家庭也失去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後來,濤濤順利通過了國家「七彩夢行動計劃」聾兒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的篩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並進入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接受康復教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植入人工耳蝸後第10個月,濤濤終於開口第一次喊「媽媽」,阿秀當場留下了幸福的眼淚。

考慮濤濤以後能有個伴,濤濤爸媽再三商量後決定生二孩。可上天卻又跟這個家庭開了個玩笑,妹妹出生後6個月也被確診為極重度聽力損失。

「從醫院回來的路上,我哭了一路,真不知道上輩子做錯了什麼。」阿秀說。

所幸,妹妹也成為了「廣東省聽力殘疾兒童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的受助兒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術後,通過聽覺口語法的專業訓練,妹妹的聽覺語言能力飛速進步,日常溝通、唱歌、講故事都不在話下。

現在,妹妹已轉介到普通幼兒園讀書,性格活潑的她,喜歡唱歌、跳舞,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在普通小學就讀的濤濤,開朗友善的性格讓他在班上擁有不少好朋友。

兄妹倆的康復與成長,讓阿秀感到非常欣慰,臉上經常掛著燦爛而幸福的笑容。她感慨地說:「正是國家強有力的救助政策,正是各級政府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才讓我們重新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案例2

因為愛

孤獨症兒童會叫「媽媽」了

人們常說,孤獨症兒童是墜落到凡間的「折翼天使」。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可能還能安慰自己說是「折翼天使」,但兩個孩子都是這樣的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莫大的不幸。

2018年5月,阿玉與丈夫帶著3歲雙胞胎鈞鈞、天天兄弟倆前往醫院評估,沒料到竟得到一個晴天霹靂的診斷:兄弟倆患有中重度孤獨症,需要終身幹預。阿玉雙手顫抖著接過診斷書,滿眼淚水。

孤獨症?終身幹預?阿玉不斷地在網上搜索資料,看到各種對孤獨症描述的信息,仿佛整個人生都塌了。那一夜,看著依然搗蛋調皮的兄弟倆,而她卻再也笑不出來。

在別人的介紹下,阿玉帶著兄弟倆來到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尋求幫助。中心孤獨症部老師陳美仙寬慰阿玉:「每個孤獨症的孩子就像一顆沉睡的種子,需要在愛的澆灌下慢慢成長,但這個過程有長有短,我們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及空間,積極投入,用心等待。」

由於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兄弟倆在入學初期都出現了較明顯的情緒問題,或故意大叫、打人吸引別人注意,或大哭大鬧逃避學習。每次看著老師們辛苦的樣子,阿玉心裡又感恩又愧疚。「究竟我選擇這條路對不對?孩子能不能變好?」生性敏感的阿玉感到非常迷茫,以至於經常整夜睡不著覺。

對此,孤獨症部的老師們毫無怨言,堅持用愛去澆灌,手把手地教兄弟倆。而阿玉的情況,老師們也都看在眼裡,為此特意安排心理老師為其進行心理輔導、舒緩壓力情緒,還邀請阿玉和家人一起到中心進行個案研討,幫助阿玉和家人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孩子的康復訓練過程。經過大家的努力,兄弟倆情況明顯改善。這一切阿玉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而最讓阿玉驚喜和感動的事情莫過於聽到鈞鈞叫自己一聲「媽」。

回顧這一路的辛酸歷程,阿玉說:「曾經我無數次崩潰過,還想過放棄生命,但每次回頭看到他們兄弟倆,我就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倒下,我必須要更加勇敢、努力。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他們慢我就更慢一點。」阿玉充滿信心。

案例3

聽到一聲「媽」

腦癱兒媽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伴著清脆的歌聲,民民在老師的引導下藉助輔具完成步行和轉移。

民民,今年6歲半,出生時因缺血缺氧,1歲左右被診斷為兒童腦性癱瘓,並於2017年1月,來到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

剛來時,民民坐位平衡能力差,不能轉移,更不能獨站和步行,也不能表達。根據評估結果和民民媽的期望,中心腦癱部的老師為民民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訓練計劃,並耐心細緻地教導他,把愛和溫暖帶給特殊兒童和其家庭。「剛開始來的時候,民民情緒很不穩定,我們就利用下課時間去緩解他的情緒,課程內容也儘量豐富有趣,讓他在玩的過程中接受康復教育。」腦癱部康復治療師黃秋明說。

為了幫助孩子取得進步,每天早上6點,民民媽就帶民民完成洗漱,而後驅車40分鐘來上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雨無阻。當民民第一次自己站穩,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民民媽忍不住流下了欣喜和感動的淚水。她說:「儘管每天都非常辛苦,但是看到民民的點滴進步,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年的時間,民民從不會走路到自己走路,從餵食到獨立進食,從哭鬧到幫媽媽做家務,看到民民點點滴滴的進步,民民的父母也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更加有勇氣去面對生活。

「民民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也懂事很多,在家的時候經常幫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我不開心的時候他還會過來抱抱我、安慰我。」民民媽說,感謝政府有這麼好的政策,感謝市殘聯為他們提供這麼好的康復教育訓練平臺,感謝專業而有耐心、愛心的老師們。

現狀

完善制度

託起殘疾兒童的幸福夢

對於殘疾兒童來說,康復就是生命的重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事關殘疾孩子一生,事關家庭幸福和社會文明和諧,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0—6歲是兒童發育的關鍵時期,0—6歲殘疾兒童康復被稱為搶救性康復。一直以來,我市始終把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作為首要任務,高度重視,紮實推進。

2019年,江門市政府把「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納入當年重點工作,建立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組織領導;制訂出臺《江門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方案》,並已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市殘聯綜合科科長阮美蘭表示,我市於2012年1月在全省率先實行殘疾兒童學前三年免費教育政策,對接受普通幼兒園教育的殘疾兒童,按其就讀的機構級別收費標準,全額資助其保教費;對接受全日制康復教育機構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按12000元//人/年標準給予資助,此後資助標準先後2次進行了提標,去年出臺的《江門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方案》,將0—6歲殘疾兒童全日制康復訓練資助標準提升至25000元/人/年。

此外,符合條件的聽力殘疾與言語殘疾兒童可享受至少提供2次聽覺、言語康復能力評估服務。需要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及服務的兒童,每人可享受20000元的單耳單次手術資助1次,需要驗配助聽器的兒童,每人可享受6000元/耳的資助;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等足畸形、腦癱導致嚴重痙攣等肢體殘疾兒童需要施行矯治手術,每人可享受16000元資助等,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度不斷加強。

為加強殘疾預防,市殘聯還聯合市衛健局,在市和新會區婦幼保健院開展殘疾兒童篩查試點工作探索殘疾兒童篩查工作路徑與機制,截至去年底,共篩查8203人次,初篩陽性人數463人,陽性篩查率5.6%。2015—2019年復篩373人,復篩率80.38%;評估人數108人,治療103人,包括手術2人(青光眼、角膜炎),康復治療101人,治療率95.3%。

措施

多措並舉

讓殘疾兒童康復有質量

為保障殘疾兒童獲得優質康復服務,切實加強全市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和標準化服務。近年來,市殘聯注重加強康復機構一線康復師和特教老師培訓工作,多次派遣康復教師參加市、省及國家的培訓,並舉辦多期各具特色的康復培訓,提高一線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先進康復理念和技術經驗的交流,更好地為殘疾兒童提供專業化康復服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殘疾兒童的終生陪伴者和家庭康復訓練師,家長具有一定的康復知識和訓練技巧,可以使孩子的康復訓練效果事半功倍。市殘聯以殘疾兒童家庭為幫扶對象,創新開展了「紅色+」黨建主題活動,為50名殘疾兒童家庭提供上門康復指導,將主題教育思想落實到解決殘疾兒童家庭熱點、難點工作中;並繼續發揮特殊兒童家長資源中心和殘疾兒童家長「心靈驛站」作用,為20戶殘疾兒童家庭提供一對一幫扶的同時,通過開展月主題活動,為殘疾兒童家長提供「兩小時」喘息服務,減輕家長心理壓力。

市殘聯還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促進基層發展,通過深入調研,掌握基層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工作短板,針對性地開展指導與培訓服務。

2019年市殘聯開展基層機構專業人員跟班培訓、見習6期,培訓專業人員21名,組織開展江門市首屆孤獨症康復教師技能大賽,不斷提升基層康復技術人員專業水平,進一步推動基層機構規範化建設。

去年,市殘聯重點實施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服務、肢體康復、精神康復、視力康復等38項康復救助項目,為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10216人次,服務率為91.78%,提前超額完成服務率85%的目標任務。

2019年,全市24家0—6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累計為803名殘疾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服務,其中,江門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共為209名學齡前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教育服務,經過專業系統的康復訓練,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成效明顯,入普率逐年上升,其中,聽障兒童入普率連續5年保持在85%以上,2019年31名特殊兒童成功轉介到普幼、普小,聽障兒童入普率達到100%,創歷史新高。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是愛的事業,一個個數字的背後,凝聚著各級殘聯組織和全市殘疾人工作者的真情付出。

未來

再接再厲

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

目前,我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雖已取得不錯成就,但也存在不足。

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主任馮經彩表示,一是服務能力存在局限性。目前,我市共有24家0—6歲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其中2家為公辦機構,依靠各級政府部門統籌規劃,服務能力有限,而民辦兒童康復機構建設仍有待加強。二是由於對殘疾兒童的信息數據掌握不及時,未能在殘疾兒童早期發現殘疾時儘早介入,導致錯過最佳搶救時期。三是家長認知不足,社會對殘障知識還沒有普遍形成正確的認知,對殘疾人的歧視仍然存在。

對此,2020年,市殘聯將繼續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落實《江門市殘疾兒童康復求助工作實施方案》,健全學齡前兒童搶救性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制度體系,指導各市(區)加強政策及康復知識宣傳;聯合市衛生健康局,共同探索兒童早期篩查工作,著力推進建立殘疾兒童篩查和報告制度,並依託現有的市婦幼保健平臺的兒童保健管理子系統,在全市全面鋪開兒童早期篩查工作,建設江門市殘疾兒童篩查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地發現殘疾兒童,以便進行規範化的早期康復、早期治療。

文/江門日報見習記者 蔡昭璐 通訊員 何連 張錦波

圖/市殘聯提供

(註:文中提及孩童及家屬全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山東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系列配套政策
    《實施辦法》對全省殘疾兒童康複製度救助程序環節進一步規範細化,明確了我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基本服務目錄內容,規定在目錄範圍內定點康復機構不得再額外向監護人收取費用,進一步減輕了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同時,為實現「應篩盡篩」「應救盡救」,明確了由市、縣婦幼保健機構具體負責兒童各類殘疾篩查、診斷、信息管理等工作,並特別明確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在診療中發現的0-6歲疑似殘疾兒童應及時報所在地婦幼保健機構,市縣衛生健康部門及時匯總疑似殘疾兒童信息並與同級殘聯共享,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殘疾兒童篩查診斷機制;在持居住證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申請方面,滿足「監護人持有本地居住證且納稅1年以上,監護人持有本地居住證且繳納社會保險
  • 山東這樣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經省政府同意,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九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一)殘疾兒童如何進行篩查診斷?由市縣婦幼保健機構具體負責兒童各類殘疾篩查、診斷、信息管理等工作,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在診療中發現的0-6歲疑似殘疾兒童應及時報所在地婦幼保健機構,市縣衛生健康部門及時匯總疑似殘疾兒童信息並與同級殘聯共享。
  • 《2019年度北京市殘疾預防工作報告》發布 16歲以下非持證殘疾兒童...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殘疾預防是減少殘疾發生、控制殘疾發展、保障殘疾人基本權利、保護人民健康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項社會戰略。
  • 鄭州11部門聯合出臺方案 殘疾兒童「人人享康復服務」
    為全力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我市將建立健全兒童殘疾篩查工作機制,加大篩查力度,建立篩查檔案,對殘疾兒童康復需求情況進行實名制管理,並由縣級殘聯對救助對象進行審核公示,報市殘聯備案。,鄭州市殘聯、發改委、民政局、教育局等11部門共同制定了《2020年鄭州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實施方案》,對具有我市戶籍或居住證、符合條件的0-14歲(即在申請年度的1月1日,年齡未滿15周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救助(其中0-6歲不少於1200名),基本實現動態意義上的應救盡救。
  • 「媒體報導」為折翼天使修復飛翔的翅膀 促進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對於殘疾人來說,康復就是生命的重建。殘疾人的康復救助工作,事關其一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十三五」以來,我市建立了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扶持和精準服務機制,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穿上小背心,可是怎樣呢?
  • 荊州市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負責人培訓班開班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新聞正文 來源: 荊州新聞網 時間:2020-12-04 16:46荊州新聞網消息:12月3日-4日,荊州市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負責人培訓班暨加強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規範化建設會議在公安縣殘疾兒童康復中心舉辦
  • 烏蘭縣殘疾兒童少年康復救助實施辦法
    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周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孤獨症等殘疾兒童和7-17周歲持殘疾人證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孤獨症等殘疾少年。救助對象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一)具有烏蘭縣戶籍或居住證。(二)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書。
  • 2021年仙遊縣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指南
    二、年齡界定0-17歲是指在申請康復救助年度的1月1日,年齡未滿18周歲。2021年的救助年齡界定為2003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的殘疾兒童,今後以此類推。本文中涉及到的年齡均以此標準界定。三、補助標準2021年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標準為每人每年不超過20000元,每月不超過2000元;7-17歲殘疾兒童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不超過17000元,每月不超過1700元;0-14歲貧困殘疾兒童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不超過25000元,每月不超過2500元,15-17歲貧困殘疾兒童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不超過22000元,每月不超過2200
  • 五合鄉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篩查工作
    12月18日,騰衝建軍醫院康復科醫生到五合鄉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篩查工作,針對0--9周歲殘疾兒童開展了精準康復救助項目篩查工作,讓殘疾兒童得到及時有效的康復救助。在篩查過程中,專家對每一位殘疾兒童的具體康復情況進行了詳細地問診,根據每一位殘疾兒童具體情況進行不同類型的測試,並幫助制定康復計劃、給出救助意見建議;教給家屬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何使用輔助器具、如何康復鍛鍊等實用康復知識。
  •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為江西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
    7月15日,江西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在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揭牌,標誌著江西省最大的中醫機構——江西省中醫院成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全省適齡殘疾兒童將在這裡享受到一流的中醫治療和康復服務,並在政策範圍內得到應救盡救的公益救助保障。
  • 康復中心給殘疾兒童帶來曙光-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
    據了解,駐馬店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是一家專門從事兒童康復,集兒童健康管理、缺陷篩查、評估治療、教育及康復技術研究、教學、兒童康復公益事業於一體的一級康復中心,主要針對腦癱、自閉症、智力言語障礙、中樞神經損傷後遺症等兒童康復疾患。今年,省委、省政府將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列入重點民生工程。
  • 州殘聯調研指導古丈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申報工作
    湘西網12月15日訊(莫國華 李卓力 胡志軍)12月7日,州殘聯調研組一行來到古丈縣中醫院,調研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申報工作。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定點機構服務場地及規模,並就人員安排、設備設施、安全應急配置預案等進行溝通交流。
  • 四川省眉山市兒童福利院:構建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園
    積極爭取省廳專項工作經費178萬元,引入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合作辦學,完成教學區域改造、設施設備採購、教師招聘和招生等籌備工作。精準關愛,護佑孤棄新成長。加強對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關愛保護工作。建立散居孤兒市、縣(區)、鄉、村「四級保護網絡」。實現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生活、醫療、教育、監護等有效救助全覆蓋,切實兜住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成長底線。
  • 新邵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穩步推進
    2018年底,隆女士在一次報農合過程中了解到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而且還是免費的,隆女士便趕緊把孩子轉到了新邵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治療,經過治療,看到孩子的情況逐漸好轉,隆女士感到十分欣慰。「社會實踐課」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主要針對城鄉範圍內年齡不超過7歲,有康復需求,同時診斷明確、身體狀況穩定、家庭成員配合的貧困智力殘疾兒童,其中優先資助城鄉低保家庭的智力殘疾兒童,符合條件家長可以通過所在縣(市、區)的殘聯申請。
  • 修補翅膀,重建生命,康復訓練為殘疾兒童帶來新希望
    走進麗水市殘聯康復醫院,專業的特教老師們正為腦癱、聽力語言障礙、智障、孤獨症等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治療和訓練。在肢體康復科,治療師通過水療、磁療、感覺統合課訓練和器械訓練等現代康復治療,以及針灸、小兒推拿等傳統康復治療,為腦癱兒童運動功能障礙、發育遲緩及高危兒等兒童實施康復基本訓練。測聽室、水療室、作業理療室、言語訓練室、物理治療室、功能評估室等分區明確;各項儀器設備一應俱全。
  • 我縣開展2020年省重點民生實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評估認定及...
    12月14日-15日,縣統計局、縣殘聯聯合對2020年省重點民生實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進行評估認定,同時對五個兒童康復機構實施項目的情況進行驗收。評估組一行通過實地檢查、查閱資料、殘疾兒童家長訪談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和工作成效。
  • 2020年河南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2020年河南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1月1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貫徹落實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救助。
  • 寧夏鹽池縣殘疾人康復中心為殘疾兒童送福音
    鹽池縣殘疾人康復中心成立於2013年,主要針對孤獨症兒童、智力兒童、腦癱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向家長提供指導、諮詢、培訓和兒童轉介等服務。該康復中心是以腦癱兒童康復訓練、智力兒童康復訓練、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殘疾兒童康復中心。
  • 內蒙古制定政策措施 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
    第三章康復服務,明確了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著力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逐步推進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均等化,提高殘疾人康復保障水平,並強調優先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第四章保障措施,規定了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經費預算、康復專業人才培養、輔助器具等方面的要求。第五章附則,明確了施行時間為2020年9月1日。
  • 即墨區殘聯開展2020年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回訪工作
    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是惠殘民生工程重要內容之一。為及時掌握全區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實施效果,全面了解殘疾兒童機構在訓及居家康教情況,即墨區殘聯開展2020年度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回訪工作。今年以來,區殘聯共提供殘疾兒童免費康復訓練1360人次,其中腦癱兒童康復訓練344人次,智力康復訓練220人次,聽力語言訓練72人次,孤獨症康復訓練724人次。共計減免康復訓練經費近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