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宿舍的老三住院,聽說診斷是『雙相情感障礙』,他那麼聰明,怎麼會得病呢?」幾位大學生在討論著同學的病情,「他在班裡年齡最小,還拿過幾次獎學金,真是天妒英才!」大家都感到惋惜,「聽說得這種心理疾病的都是天才,不是說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嘛!」大家說的老三,幾天前上實驗課遲到了,被嚴厲的教授拒之門外。老三當即揚長而去,在校外遊蕩了一天,很晚才回宿舍。同學們發現他有些反常,說話又多又不靠譜,一會說要去掙大錢,一會又說要去影視圈。有同學安慰他說教授要理解學生,「理解萬歲」嘛。老三一聽,立刻眉開眼笑,說「對!理解萬歲,我就是萬歲!」周圍的同學都被逗樂了,又隱隱覺得有些異樣。
案例中的這個老三同學,所患的雙相情感障礙(簡稱雙相),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些陌生。但如果說到「抑鬱症」,相信很多人都已對之耳熟能詳。簡而言之,抑鬱症的表現,就是雙相的一半;而雙相的另一半,就是和抑鬱症恰恰相反的另一些表現,被稱為躁狂發作。抑鬱發作的時候,人的情緒會持續低落,有高興的事情也高興不起來,不愛說話,不願見人,吃不香睡不好,精力體力都不濟;而躁狂發作的時候,人會感覺自己很嗨,情緒高漲,興奮話多,精力旺盛,自信滿滿等。一個人如果先後有過截然相反的這兩種表現,那麼其診斷就是雙相情感障礙。這種疾病可謂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很多名人,如海明威、邱吉爾、林肯、詩人海子等,都一直被誤認為是抑鬱症。實際上,他們都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受害者。他們或許沒有避諱或隱藏自己的抑鬱,但他們的躁狂發作卻可能被其名人的光環所掩蓋。特別是處於輕躁狂狀態,患者會才思敏捷,靈感不斷,積極樂觀,行動高效。對於權威、領軍人物而言,輕躁狂不但不會被視為心理問題,反而會因其機敏睿智、積極樂觀而成為其個人魅力的來源。邱吉爾、羅斯福等名人,其人生經歷中都出現過鬥志昂揚、創造力迸發、銳意進取等興奮亢進的表現。這些表現如果從心理衛生的角度來看,很可能就是躁狂發作或者是輕躁狂的表現。這些行為對其角色以及對社會是有益的、進步的、合拍的,所以非常容易被接受、被合理化,相應地也容易被忽略。
雙相情感障礙比較青睞一些天才少年或一些高智商者。有資料顯示,美國心理學家曾統計了1400位藝術家,其中74%的人具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特點。因此,有人將「雙相」冠以「天才病」之稱。但雙相絕非天才的專屬,普通人群也照樣發病。當然,天才也不都是「雙相」,絕大部分還是健康均衡的,有的只不過具有「雙相」的某些特徵而已。一些品學兼優、少年早慧的高中生或大學生也會遭遇雙相情感障礙,就像案例中的老三同學。
雙相情感障礙一般起病年齡較早,在18歲以前發病的並不少見。起病年齡越小,結局越堪憂。如果上輩或近親屬有雙相患者,則後代的發病風險則會升高很多。很多患者在發病前可能遭遇過生活事件,也即受「刺激」後誘發起病。因此,對於一些易感人群來說,應儘量避免擾動其情緒的事件,包括大喜大悲大怒大驚之事。
治療上,一定不要將這種疾病簡單化,輕視為心理問題,認為找人心理諮詢一下,解開心結就沒事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誤解。雙相不但是病,而且屬於重性精神疾病的一種。不僅需要藥物幹預,而且不能隨意的減藥、停藥。要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定期複查,這樣才可能將其危害降到最低。當然,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對這種心理疾病保持一定的警惕和覺察,發現苗頭及時就診,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堅持治療,很多人依然可以擁有光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