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人民法院公布3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典型案例

2020-12-17 澎湃新聞

《刑法》第176條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所具備的核心條件進行了規定,具體為: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簡訊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2018年以來,臨沭法院共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11起判處罪犯19人,涉案金額高達4465餘萬元。現公布3起典型案例,使公眾明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的特徵和典型表現形式,遠離非法集資。

案例一

王文濤等9人以「合作社」、「公司」的名義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基本案情】

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臨沭縣某種植專業合作社、臨沂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某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王文濤與其公司副總經理馬某寶(另案處理)等人違反國家金融法規、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在臨沭縣大興、店頭、石門、玉山、青雲等鄉鎮設立分社、分公司,聘用曾經在農村信用社工作過的被告人顏某葉、杜某敬等7人擔任各分社負責人,在各分社、分公司招聘代辦員,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宣傳存款利息比銀行高、拉存款給提成等,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資金,後以各種理由拖延時間,不兌付「存款」。截至案發,上述合作社分社、分公司及總社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吸收存款2947餘萬元,其中未兌付金額共計1840餘萬元。

【裁判結果】

臨沭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文濤等人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巨大,情節嚴重,觸犯刑律,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告人王文濤、顏某葉等人屬於共同犯罪,王文濤系主犯,其餘被告人系從犯。根據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結合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認罪態度、悔罪表現等情形,臨沭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決主犯王文濤,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其他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至一年七個月不等,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至六萬元。責令被告人王文濤等人退賠被害人損失。

【典型意義】

王文濤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是典型的直接吸收公眾存款犯罪。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王文濤通過成立多個名稱不同的公司、合作社,並在鄉鎮、村設立分公司、分社,看似公司規模壯大,實則是在假借投資公司、種植專業合作社之名等行非法集資之實,應以自然人犯罪而非公司犯罪定罪處罰;以高利息誘惑不特定公眾存款,通過群眾之間的口口相傳達到獲取巨額資金的非法目的;各分社負責人曾是信用社信貸員,在普通百姓心中存在「國家工作人員」的印象,更易博取公眾信任,因此更容易獲取存款。法院依法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安全,對因犯罪給被害人造成損失的應予以退賠;但對於被告人承諾的高額利息,依法不予支持。在此要提醒廣大群眾,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存款時莫讓高利息蒙蔽了雙眼,理性選擇理財方式。

案例二

孫旭東開設直營店,出售高價商品

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案

【基本案情】

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被告人孫旭東及王某虎、袁某斌、徐某、袁某芬(均另案處理)等人以瀋陽老媽樂商貿有限公司、全家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均為金某福,另案處理)直營店的模式,經營老媽樂購物商城、全家福商城、德和商城,犯罪所得主要流向金某福等高層管理人員。被告人孫旭東及王某虎、袁某斌、徐某、袁某芬等人從之前經常購買過保健品的客戶下手,宣傳老媽樂商城有醫院治病不花錢、有養老院養老不花錢、有超市吃喝不花錢,店內消費25600元可返還64329元等內容。商城實行會員消費全免制度,誘導群眾進店消費。根據店內購物消費金額可成為不同級別會員,等級越高返利越多,會員還可享受免費購物、免費旅遊、免費領取禮品等福利。截至案發,孫旭東等五人向60餘名群眾非法吸收存款共計1370餘萬元,造成群眾損失共計600餘萬元。

【裁判結果】

臨沭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旭東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規,擾亂金融秩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巨大,其行為觸犯刑律,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已查明犯罪所得主要流向金某福等高層管理人員,被告人孫旭東在犯罪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系從犯,自首,自願認罪認罰,繳納部分罰金,均可酌情從輕處罰。綜合以上量刑情節,結合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以及在犯罪活動中所起的作用、認罪態度、悔罪表現等情形,判處被告人孫旭東有期徒刑三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典型意義】

本案屬於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不以存款名義而是以出售商品誘導群眾加入會員的方式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手段更有隱蔽性,巧設「連環計」。實行會員消費全免制,通過消費越多返利越高的模式,誘導被害人購買高於市場三至五倍的店內商品成為會員享受每天返利,而後繼續誘使會員購買其他產品成為更高等級的會員,從而使得被害人越陷越深。抓住被害人貪便宜的心理,先是誘以小利,通過進店有禮誘導群眾進店消費。本案中被害人多為中老年人,年齡集中在50至80歲之間。中老年人普遍更加重視養老問題,且辨別能力不強,容易聽信虛假宣傳。子女要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常回家看看,了解老人生活情況,給予親情關懷,使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樂。

案例三

宋華以購買積分可翻倍、可易房易物的方式

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案

【基本案情】

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宋華以「百草堂世通易物大平臺」臨沭服務中心的名義,通過授課、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陳某、崔某紅等人以介紹「百草堂世通易物大平臺」,易物大平臺的實質是通過購買積分的方式加入會員,實行會員直接和隔代取酬的制度,承諾購買的積分在7天、15天、30天不等的周期內可以三倍倍增或多次倍增。倍增的積分可以易房、易車、易大宗生活用品,也可以對衝現金。後該平臺在吸收會員存款後不再兌付任何物品。截至案發,宋華通過該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共計人民幣148餘萬元。案發後,其近親屬退賠被害人錢款共50餘萬元。

【裁判結果】

臨沭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宋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巨大,擾亂金融秩序,其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根據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決定對被告人宋華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五萬元。

【典型意義】

本案被告人宋華,犯罪手段具有較強的迷惑性高,以積分為幌子掩蓋其吸收公眾存款的目的,以積分短時間可翻倍,可用於兌換房、車和大宗生活物品等為噱頭,吸引群眾進行「投資」;宣傳方式更多樣化,通過傳單籠絡群眾、宣講授課「洗腦」群眾,以達到吸收存款的目的;犯罪結構有組織層級,通過金字塔結構鼓勵被害人吸引更多群眾參與。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手段有通過出售實物商品的,也有通過出售積分、原始股、私募基金等虛擬產品的,所以大家在投資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謹慎,查看理財機構是否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是否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切忌貪圖高回報而盲目投資。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來源:臨沭法院

原標題:《臨沭縣人民法院公布3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典型案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不起訴辯點總結—結合20起不起訴案例分析
    刑法中對非法吸收供公眾存款罪的規定是概括性描述,相應的司法解釋雖然對該罪的行為類型採用"列舉式"與"概括式"並行的界定方法,但是司法實踐中非法集資的模式紛繁複雜,行為人之間的地位作用不盡相同,在是否構成犯罪的問題上,需要律師運用刑法學理論與刑辯經驗為犯罪嫌疑人提供專業辯護意見,與經辦人積極溝通,爭取在審前辯護階段使不應被起訴的犯罪嫌疑人不被起訴,這就是辯護律師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的應有價值之所在
  • 河北省定州市張瑜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警示錄(轉載)
    2017年8月23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太原市公安局晉源分局刑事拘留在逃,2019年11月23日被抓獲,同日被太原市公安局晉源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2月30日經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同日被太原市公安局晉源分局執行逮捕。現羈押於太原市第二看守所。辯護人省略。
  • 企業家刑事合規研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概述及其法律規範匯總
    目錄1、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含義及構成要件2、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認定(1)罪與非罪的區分(2)此罪與彼罪的區分3、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立案追訴標準如果吸收公眾存款數額較小的,屬"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依《刑法》第13條之規定,不構成犯罪。2. 是否出於故意。過失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不構成本罪。3. 是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未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不構成犯罪。如行為人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幅度內提高利率吸收公眾存款的,不能認為構成犯罪。
  • 鎮原:通報非法集資典型案例,最高達10.6億元!
    在此,我們整理了3起非法集資典型案例,請廣大市民朋友以案為警、以例為鑑,認清非法集資行為的本質和伎倆,時刻保持警惕,自覺遠離和抵制非法集資。非法集資典型案例1:劉某曉集資詐騙案。2016年3月3日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劉某曉有期徒刑13年。 非法集資典型案例2:穆某元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 查閱近20年的文獻後,用15min解讀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的「概念」區別(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按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的「刑期」區別(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1、一般情況: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 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4100餘萬元被判刑
    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4100餘萬元被判刑 2020-08-0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被告人陳曦、何崢、梁斌、蔡晶等31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
    被告人陳曦、何崢、梁斌、蔡晶等31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開庭公告 2020-08-28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00期】關於薩楚、達布拉幹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開庭的...
    【第100期】關於薩楚、達布拉幹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開庭的公告 2020-05-15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文泉、馬珍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程序通報
    劉文泉、馬珍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程序通報 2020-06-30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變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最遲應當什麼時候退賠退贓?
    相信不少讀者都聽說過「非法集資」,實際上在刑法中並沒有非法集資罪,有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以及集資詐騙罪,對二者的區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本文主要研究在2020年12月26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出臺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所出現的變化。
  • 成都刑事辯護律師「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
    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兩個不同的罪名,但是,還是有不少人不能很好的去區分他們,搞不清楚他們的區別有哪些,集資詐騙罪與詐騙罪有一定的聯繫,但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卻與詐騙罪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那麼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哪些區別呢?
  • 關注丨水城縣公安局徵集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線索
    關注丨水城縣公安局徵集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線索 2020-08-2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承諾「售後包租」獲利8200多萬元,黃錦鵬被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受審
    三家涉案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黃錦鵬被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於7月29日在柳州市柳北區人民法院受審。庭審網絡直播的截圖 私自銷售商鋪產權份額據了解,三家被告單位分別為廣西錦航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航公司」)、柳州市大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地公司」)、柳州市祥安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安公司」)。
  • 崔龍、蔣康等5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程序告知
    崔龍、蔣康等5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程序告知 2020-06-26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南平順昌七名被告人獲刑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南平順昌七名被告人獲刑 2020-09-23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城公安局公開徵集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線索
    六盤水市水城縣公安機關在偵辦水城縣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過程中,發現周桓宇在未經國家批准允許的情況下,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資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為進一步查明相關犯罪事實,現特向社會公開徵集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線索。為確保該案件順利訴訟,請尚未到公安機關登記的借款人自從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09月15日前積極、主動到水城縣公安局經偵大隊配合調查取證工作。
  • 六盤水警方關於徵集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線索的公告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公安機關在偵辦水城縣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過程中,發現周桓宇在未經國家批准允許的情況下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資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為進一步查明相關犯罪事實,現特向社會公開徵集周桓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線索
  • 」​非法集資、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終於有人講清楚了!
    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解釋,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都屬於非法集資行為,兩者是包含關係。意義何在呢?     刑法規定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也就是吸存款這個行為,到達一定的數額,有一定危害性即可入罪。而上面說了,刑法中沒有「非法集資罪」。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致投資者損失2.5億後,技術主管緣何被輕判?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這是我們辦結的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有效辯護案件,最終我們擔任技術主管的當事人獲得相對滿意的輕判處理。| 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虹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達18億元,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林某,可能面臨著兩個罪名的指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者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屬於非法集資犯罪的基礎罪名,集資詐騙罪是非法集資罪的加重罪名。
  • 無罪案例探討: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為何這些人被判無罪?
    >(本文寫於2020年7月29日,如需轉載,須取得作者同意)導語: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有多種無罪辯護方向,比如針對首要責任人,主要是看其募資行為,是否符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構成要件,特別是是客觀行為上,是否符合非法性、公開性、社會性、利誘性四個特點,而對於其他責任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