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藍象資本周爽:教育行業面臨三大趨勢,明年K12教育大概率繼續...

2020-12-17 和訊

  「教育行業大趨勢是科技化、專業化和資本化的疊加。」

  作者:劉小七

  在每個人看來,2020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對教育行業來說,2020又格外特殊。受疫情影響,教培機構各種轉型、融合的速度像被安上了加速器,飛快卻又有跡可循。

  藍象資本作為我國首家教育產業早期基金,對教育市場倍加關注。

  藍象資本由寧柏宇於2015年創辦,在創業前,他已擁有豐富的教育從業經驗,是新東方第一批教師培訓師;並在2014年從好未來戰投部開始投資生涯。同時藍象資本擁有的五十多位出資人和顧問都是教育行業創始人,包括好未來(TAL.US)創始人張邦鑫、ATA創始人馬肖風等。

  2018年,原藍象資本成員分成了兩個團隊,一隊創立了北塔資本,另一隊則留在了現在的藍象團隊中。周爽就是在那個時候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藍象資本。

  周爽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和清華大學,加入藍象前,她曾任職於加拿大第二大公共資產管理公司(主權基金),並在加拿大的CFA和IIA職業協會中擔任董事,有十餘年的金融、財務和科技戰略研究經驗。

  加入藍象後,她參與投資了二十多個項目,涉及英語培訓、早教、成人教育、AI、網紅教師培訓等的教培機構,具體有分貝工廠、十六進位、101名師工廠、小幸福瑜伽、柏木體育、喬斯編程等。其中擁有科技賦能的企業均有不錯的發展。

  據網經社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約3468億元,同比增長21.47%。此外,今年一季度,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也達4.23億人,較2018年末增加了2.22億人。未來,在線教育勢必成為一大趨勢。

  同時有報告顯示,以1996年1960萬的學齡人口舉例,只有一半的人進入到了高中階段,另外850萬人則絕大部分選擇中專、職高、技校等。而這部分成人職業教育則有巨大的市場空白,供給遠遠不足。

  近日,《財經塗鴉》對話周爽,她圍繞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行業變量驅動因素及新職業教育的發展潛力等話題分享了藍象資本的洞察和觀點。

  以下為訪談內容(有刪節)

  Q:《財經塗鴉》

  A:周爽 藍象資本合伙人

  Q:藍象資本為什麼會選擇投年輕教育企業的「0-1」階段,而不是後期或者已經非常成熟的教育企業呢?

  A:早期投資性質更接近於創業,越往後期則更接近金融。選擇初創企業,我們的角色則更像這個創業者的早期合伙人,所有的產品、渠道甚至是商業模式,我們都會商量著來。而如果說選擇一個市值本來就非常穩定的企業,我其實可以通過金融運作的手段去增加我在其中獲取的價值。

  Q:即便對一個公司分析再透徹,未來風險也很難把控,在投資過程中,是否對項目投資決策產生過分歧?

  A:沒有。雖然我之前做後期母基金的時候是要求嚴格控制風險,但經歷的工作多了到我後來自己創業、去斯坦福讀書,想法也發生了180度轉變。風險投資行業理念和二級市場投資並不一樣,做一個比喻,二級市場是一個以「可能性」作為權重的——比如,10%的可能性漲了30%,或50%的可能性漲了5%等,最後是能夠算出結果的。而以科技作為驅動的風險投資是冪律,90%的情況下是會失敗的,只有1%的情況下有爆發性潛質。我認為一個沒有「投砸」過案子的風險投資人,不是一個好的風險投資人。

  Q:哪一個點觸動你回國轉向教育投資呢?

  A:風險投資人一定是要去投真正的創新,科技創新是可以帶給風險投資冪律超高收益的。但中國上一撥風投賺得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錢,而在我回國後,我認為中國的教育是存在比其他行業更多機會的藍海,也即用科技去創新的機會;同時,教育領域的科技化程度是落後於其他行業的,我認為一定要有人去做。

  Q:現在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新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如何理解這個時間點的機會?

  A:有多個有利因素的疊加。首先是科技的變化,成人教育是非常容易在線化的,他們自制力、自驅力強,也善於使用科技工具;第二則是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大家對終身教育更加注重——尤其是90後的小夥伴,大家更願意花時間去買教育,他們會非常有意識地通過培訓、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來實現職業的升級;第三,隨著社會的進步,產生了很多新興職業品類。

  Q:新職業教育的哪些領域會更有增長潛力?

  A:成人編程、醫療和護理、體育和健康以及短視頻相關的領域。體育和健康方面,無論是健身教練、營養師或健康師,還是賽事管理方、組織方,缺人才是比較確定的。同時還有知識付費、攝影等方面的興趣教育,以及成人演講類似的技能教育。這些肯定都是會增長的,只不過是看哪些增長的體量最大,或者哪些新體量足夠大到進入風投關注的範疇。

  Q:今年因為疫情,讓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成為了一個趨勢,藍象之後會多關注此類企業嗎?

  A:會的。但是做OMO的有三種類型:從線下轉線上,從線上拓展線下,以及從頭做OMO的。我會選擇第三種。原因在於,兩端互轉依靠的也是公司積累的品牌、信任和技術,我們還是更相信那些在OMO這個新形態下從頭設計的一個產品。

  Q:會更關注資源匱乏的下沉市場的教培機構嗎?

  A:會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問題是,下沉市場的教育資源貧乏的狀況在加重,一個地方教育條件越不好,越沒有老師願意去。我相信能用科技手段來解決下沉市場教育公平問題的。儘管一些慈善機構在做這件事,把有情懷的青年老師和大學生逐年派到教育貧乏地區,但作為一個風險投資人,我很尊敬這些偉大的老師,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黑洞太大了,現在慈善機構做的不夠規模化,不足以從根部解決這個問題。

  Q:很多人說企業服務類的機構或公司可以幫助教育行業高效地實現數位化,你這麼看企業服務相關領域的機會?

  A:企業服務類公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培機構側,另一種是學校側的。從信息化的角度上來說,兩種都是客戶,都需要企業服務。中國有60-80萬的教培機構,又有30多萬公立學校,所以本身企業服務類企業有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我有個體會,就是說其實現在每一個學校都是一個複雜的、大的B端客戶,他們需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是企業服務類公司如何可以幫它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個硬體或軟體賣進去就能搞定的,所以那些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未來才會在這個市場得以發展。

  Q:現在市面上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服務類公司多嗎?

  A:目前還挺多的。學校方面,阿里、騰訊、華為等網際網路大廠都在做,但因為整個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還屬於比較早期的一個階段,所以最後誰能做出來最好的解決方案,我覺得還沒定。

  Q:您覺得教育行業未來的大趨勢是什麼?

  A:我覺得有三個,科技化、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和教培行業的資本化。科技化是我一直強調的。從專業化來看,以新東方(EDU.US,09901.HK)和好未來(TAL.US)為代表的早期民營教育企業都是由校長或者老師創業;中期興起的精銳教育(ONE.US)則是由職業的管理人,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來做;再往後跟誰學(GSX.US)其中一半的人是科技領域相關人才到網易(DAO.US)有道這些已經全是高科技人才。現在教培機構管理層的人大多都是具有網際網路思維或流量思維的人。

  最後是資本重要性的上升,在新東方和好未來那個時代,教育行業對於資本的運用效率很低;但現在,隨著科技水平的上升,資本化水平也一定會上升。沒有錢,就買不著好的科技人才、投不起研發費用,就沒有辦法去追求優質的服務和市場。

  Q:你覺得整個教育行業的變量來自哪裡?

  A:我覺得有兩個驅動力。對公立教育而言是教育普惠,社會其實很自然有一些不平等的趨勢,但是國家和政府是非常希望通過教育普惠的方式,保證下一代的孩子都有通過學習去實現夢想的機會。對於民辦教培我們把這個趨勢叫教育升級,因為民辦教培板塊是由家長出資。從某種程度來講帶點諷刺意味,因為家長是不希望教育普惠的,他們更多地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財富和社會資源的積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Q:之前寧柏宇有提到「2021年,資本的機會窗口期將要到來,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幾家非上市教育企業預計均會在明年上市或大筆融資」,你對此怎麼看?

  A:猿輔導和Byju’s肯定會接著融,其他國內的K12教育應該也會,因為K12有1.8億學生的主流市場,一直就是流量和市場份額的競爭,暫時是看不到頭的。我認為,至少2021年還會接著燒錢打的。

  Q:你現在的投資理念和剛加入時還一樣嗎?

  A:大的趨勢是一樣的。因為我早前職業生涯做得是最後期的投資,對於整個經濟形勢,以及哪些國家、哪些行業有存在價值這件事情,判斷力是可以的。我一直認為國內的醫療科技、教育科技以及未來的農業科技這三個行業是非常確定的價值窪地,一定會起來。

  Q:最看重被投企業的哪些素質?

  A:主要是企業創始人和創始團隊的素質。因為在創業輪,能看到的只有創始人對於這個市場的理解,以及他/她的成長速度。我現在能以比較量化的方式來衡量創始人的成長,在教育行業裡面能做一億營收的創始人,和做十億、百億營收的創始人,真的不一樣。

  就像101名師工廠的創始人覃流星,他在去年就跑來和我們說,覺得在快手上用短視頻做教育會有市場——今年的確爆火,但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但我們有兩個邏輯,信任離市場和用戶更近的創業者的觀察,以及創業者本身。覃流星當年在新東方線下就是個網紅,現在在微博、抖音也是。他在不同的職業中都證明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是搞紅的能力,所以就這兩個因素就足夠讓我們投資了。然後今年上半年「短視頻+教育」爆紅,我們就這麼「躺贏」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財經塗鴉。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k12 教育市場:2020最值得關注的5個進展
    編輯導語:K12在線教育,如今已經成為在線教育行業中的重要分支之一。2019年,K12在線教育的滲透率約為15%,今年的疫情讓K12在線教育的滲透率更是快速提升。根據數據預測,到2022年K12在線教育行業的滲透率能突破55%。本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總結了2020最值得關注的5個進展。
  • K12在線教育未來如何發展?精細化、下沉市場、直播課是重要方向
    2020年疫情期間,線下教培活動受限,線上教育需求迅猛增長,K12在線教育也迎來加速發展新機遇。 伴隨K12在線教育發展潛力的顯現,資本也紛紛搶佔此賽道,其中猿輔導、作業幫更是獲得了高額投資。
  • 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今日舉行
    本報記者 謝若琳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京召開。中公教育(002607,股吧)集團CEO王振東、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兼企業發展與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柴明一等行業龍頭代表將參會並發表演講。
  • 綠景控股擬收購佳一教育100%股份 將向K12教育行業轉型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見習記者 林娉瑩停牌數日之後,綠景控股公布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公司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江蘇佳一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佳一教育」)100%股權,確定轉型K12教育行業。佳一教育業績穩步增長公開資料顯示,佳一教育是一家k12課外教育培訓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為k12課外培訓服務和教學解決方案輸出。
  • 掌門教育亮相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 與行業共探未來教育新變局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破浪·融合」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京成功召開,專家學者、知名投資機構、行業頭部企業齊聚一堂。掌門教育受邀出席大會,圍繞「教育行業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線上教育面臨機遇與挑戰」以及「變革趨勢下教育行業駛向何方」等議題,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與參會嘉賓共探新時代環境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 學魁榜教育:遙遙領先k12行業,短視頻粉絲破千萬
    傳統教學模式和線下輔導班更是遭到衝擊,越來越多網際網路教育平臺的誕生改變著k12行業。而近兩年短視頻更是蓬勃發展起來了,2020年,隨著5G的開放,信息傳輸更加便利,短視頻也慢慢代替圖文成為學習主力途徑。
  • 瑞思教育王勵弘對話貝恩資本竺稼: 教育是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
    5月9日晚,13年老牌教育機構瑞思舉辦了第一期「瑞思教育•大咖思享會」。在思享會上,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對話貝恩投資全球執行委員會成員兼亞太區聯席負責人竺稼,碰撞出了關於語言學習、進入藤校、教育投資等有趣且有意義的話題。
  • k12教育機構排名:中國的K12教育機構哪家強?
    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孕育了龐大的教育市場,也催生了眾多的教育機構。針對K12教育,國家減負政策出臺,在疫情影響下,教育行業面臨大洗牌:一方面部分在線教育企業存在倒閉風險,另一方面AI+教育賽道K12教育創業公司高速發展。依據大數據手段,監測網絡輿情,分析中國的K12教育機構哪家強?
  • K12在線教育行業發展SWOT分析
    本文採用SWOT分析方法針對K12在線教育行業當前內部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的機會與威脅進行綜合性系統分析,並據此預測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提出相關發展策略。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在教育上的投入也在快速增長。在我國教育市場繁榮發展的大環境下,中小學教育培訓這一教育市場的細分行業在近幾年維持著高速擴張的趨勢:中國K12教育市場人均花費達到5121元/年;其中輔導機構佔21%,在線教育佔18%;40%的K12家長每年的小孩課外學習花費在5000元以上,其中8.65%的家長更是投入上萬元。
  • 「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舉辦 疫情下教育行業受資本熱捧
    VIPKID副總裁李國訓,紅杉資本中國董事總經理翟佳,華平資本投資執行董事沈威,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李磊,華創資本副總裁魏緒,峰瑞資本副總裁鹹金彤,瑞銀證券教育行業研究主管劉耀坤等企業和投資機構代表出席了此次論壇,圍繞教育企業在資本助力下如何把握機遇與挑戰等問題,為中國教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 綠景控股轉型K12教育,擬作價12億收購佳一教育
    綠景控股轉型K12教育,擬作價12億收購佳一教育 作者:阿飛醬 發布時間:
  • 在線教育行業現「搶錢大戰」 會引發下一個樂視嗎?
    未來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李盈盈)2020年收官在即,這一年,在線教育風頭無兩,不僅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而且成為資本的寵兒。據不完全統計,在教育行業高達1000億元的融資中,在線教育融資近400億元。儘管2020年面臨資本寒冬,但是,在線教育機構融資數額巨大,人們不禁感嘆,在線教育領域似有「搶錢大戰」之勢。
  • 60億跨界 勤上股份的教育冒險
    從電子LED跨界轉型教育,擺在勤上股份面前的既有內部引進培養專業人才、管理協同的挑戰,也有需要面對政策變化、競爭加劇的現狀。高風險的併購轉型教育以來,勤上股份的布局一直圍繞k12培訓階段,首先投資了龍文教育,自去年12月宣布以29億元收購愛迪國際教育,勤上股份目光落到了k12階段。
  • 愛分析 中國在線教育行業趨勢報告
    這五年間,在線教育各賽道走過方興未艾的階段,步入成長期,甚或成熟期。教育在線化從剛需類品類向素質類品類延展,從編程、數理思維、到音樂陪練、大語文、美術,均已湧現出頭部選手;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領域也湧現出市值破千億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和慧科集團,乘政策的春風繼續高歌猛進。
  • 未來十年,教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2020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49225人,錄取800人,考上清北的概率是1.6%。 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清北合計錄取約7300人(不包括留學生),全國學生考上清北的概率是0.07%。 這麼看來,生在北京能考入清北的概率確實比其他地方高多了,至少是全國平均概率的20多倍。
  • 夏加兒完成匯竑資本教育基金數千萬級投資!
    在這次疫情期間,夏加兒從音頻到視頻、從直播到錄播、從教室到美術館、從畫畫到steam、從線下到線上、從美術到藝術,向美術教育OMO新模式方向努力前進!匯竑資本創始合伙人呂長春表示: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具有普遍影響,當然也包括教育培訓行業,但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優秀企業的試金石,甚至是彎道超車、走向卓越的機會。
  • 英孚教育首次引入外部資本 璞米資本藉此開啟亞洲教育投資
    據悉,這是英孚教育成立50餘年來首次引入外部資本,也是璞米資本在亞洲教育領域的首筆投資。英孚擁有三大核心業務英孚教育1965年誕生於瑞典,主要致力於語言培訓、出國留學遊學等業務,在全球超5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00多所學校和辦事處。英孚教育於1993年進入中國,是國內最早的外語培訓機構之一。
  • 教育行業核心是產品和內容 細分賽道未來或面臨更多機會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李春蓮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而線下教育卻經歷了倒閉和洗牌。這一年即將結束,教育行業未來面臨著怎樣的機會?12月18日,《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邀請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共同討論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教育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在第二場圓桌論壇中,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表示,從行業來看,「邊界」這個詞比較重要,但疫情把「邊界」打破了,很多人看到並嘗試在線教育,行業滲透率明顯提高。
  • 天眼查大數據:2020教育行業發展報告
    業內人士指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是未來教培行業的發展方向。同時,行業「馬太效應」凸顯,優質資源正在不斷向頭部企業傾斜,中小機構將面臨進一步出清。天眼查近日發布企業大數據系列報告之《天眼查大數據:2020教育行業發展報告》,通過相關企業增量與分布、智慧財產權及風險信息、投融資情況等層面,試圖對教育行業及在線教育行業的企業相關數據展開盤點,多角度還原教育行業過去一年乃至十年的發展,用數據力量探尋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 藍象資本榮獲「2020年度中國最受創業者認可的在線教育風險投資...
    藍象資本榮獲「2020年度中國最受創業者認可的風險投資機構——在線教育領域投資機構TOP20」 感謝創業邦,更感謝藍象被投項目、六十多位藍象顧問們、廣大教育創業者和行業夥伴五年如一日的信任與支持,藍象全體團隊在此一併致謝。 助力教育創業者,藍象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