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手遊矩陣(微信公眾號:shouyoujuzhen)原創,並授權ACGx轉載。
先給大家放一張忍俊不禁的圖。
「請收下我的箱子,再見!」
除此之外,在《和平精英》裡面,勝利模式也被修改,當玩家們打到前五的時候,突然從屏幕中出現了一個「獲得勝利」的標識,當時隊友還在納悶:「都被毒死啦?」
不過仔細看了說明才發現,獲勝是獲勝,但是與冠軍無緣。這一切都是根據《和平精英》的故事背景重新定義的遊戲規則。
騰訊的「求生欲」讓無數玩家吐槽、嘆息、無奈,有拒絕再玩的,也有出海選擇國際服的,不過更多的玩家依然選擇了現在這款更符合當下環境的《和平精英》。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關於《和平精英》的話題到此為止,而更多的是想給大家介紹一下1955年的日本,以及在那時候的日本動漫行業。
如今的日本,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動漫大國,有數據顯示,動漫產業已經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年營業額達 230 萬億日元。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動漫發展的初期,同樣遭遇過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以及政府的管制,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發生在1955年期間的「惡書追放運動」。
據當時的資料顯示,率先對漫畫發難的是「日本兒童保護會」和「母親會聯合會」及各地家長協會等團體。他們認為,在兒童雜誌中,充斥著這麼多的漫畫實在是不可原諒,漫畫使小孩子的閱讀能力降低,阻礙健全的智能與想像力的發展,像這種有害的漫畫書,應該加以驅逐。
同一時間,《日本讀賣新聞》和《圖書新聞》這類專門介紹書籍的報紙也為文報導,全國的報紙隨後跟進。運動於是日益擴及其他區域,變得愈來愈激進。
更甚至在當時還出現了在校園燒毀漫畫書等激進的行為。
而在當時,日本漫畫界最著名的便是手塚治虫,於是樹大招風的手塚治虫在當時也時常被兒童相關團體找去對談。或許有人以為,手塚治虫畫的是《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這些正向、全年齡都可以看的漫畫,就不會遭遇追放了。但是就在那段時期,手塚治虫曾表示自己罹患了精神神經症。事後,有研究手塚治虫的學者表示,手塚治虫曾患下精神神經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來自於惡書追放運動和劇畫抬頭兩股風潮夾擊之下所產生的結果。
劇畫的事情在此不表,來詳細說說「惡書追放運動」吧。
引起「惡書追放運動」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在日本盛行的赤本漫畫,赤本漫畫是以獵奇怪誕的故事和顏色妖豔的封面來吸引讀者,大多都是採用的紅色的封面,所以被稱為「赤本漫畫」。因為赤本漫畫屬於非正規商品,多使用劣質紙張印刷,所以在內容上面絕對的五花八門,首先是色情暴力,然後當某種題材受到追捧的時候,短期內相當數量同類題材噴湧的情況。(遊戲圈的各位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情況?)當無法指望質量上的競爭,所以只剩下了數量,最重要的作品質量被忽略了,當然就會越來越低俗化。
1955年,《日本讀賣新聞》刊登《兒童雜誌真實情況》系列報導,總結漫畫市場現狀,並對漫畫內容提出批判。隨後,日本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加入到對漫畫的批判中來。
這便是「惡書追放運動」的由來。
而當時手塚治虫在《獅王圖書》中連載的《複眼魔人》就被認定為壞書,因為在這部作品裡面出現了更衣畫面。
《複眼魔人》中的更衣畫面
除了《複眼魔人》,《鐵臂阿童木》同樣沒有逃脫被追放的厄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在《鐵臂阿童木》中出現了一些容易誤導小孩的場景和自殺的情節,更甚至因為赤本漫畫中大量流行的科幻元素,對《鐵臂阿童木》同樣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包括「機器人怎麼能夠在天上飛」「日本是不可能做出這種機器人的」等等荒誕的言論,但是看現在,這些當時被稱之為科幻的內容,現在也都一一實現,不過這都是後話。
在當時的輿論壓力下,在小學館的指方龍二召集之下,成立了「日本兒童雜誌編輯協會」,通過從業者們的自律,來平息輿論界的壓力。
「惡書追放運動」並沒有一個標誌性的結束時間,只是事態漸漸平息。後來,手塚治虫也曾回首過這段時光,"在惡書追放運動之火的燃燒下,證明了故事漫畫是不死之身。並且,以後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擊倒他。"
整個「惡書追放運動」是一場來自於保守與開放、規範與自由等問題的持久爭論,唯有平衡才是最終之道。
即便是遭遇追放運動,阿童木依然是那個聰明、勇敢、正義的機器人。而後《鐵臂阿童木》改變了一些人對漫畫的偏見,那些以前認為兒童看漫畫會影響學業甚至還會受到不良影響的家長們,開始鼓勵孩子看漫畫,這也為日本後來的動漫經濟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尾聲
我知道《和平精英》還無法和《鐵臂阿童木》相提並論,不過我想表示的是,在當下,《和平精英》是經過了不少努力才換來的上線,或許裡面的一些設定讓人覺得搞笑與無奈,不過這種取捨只有當事人才能理會。
只有積極、規範和正向,才能讓行業走得更好,不至於始終糾纏在追放運動之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