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環保組織改寫瀕危動物消亡史的30年

2020-12-18 騰訊網

今日4月8日,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目前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瀕危動物。

一些瀕危動物在中國也一度陷入險境,今年3月,歷時三年的中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自然之友「綠孔雀棲息地保護公益訴訟」一審勝訴,雖然獲得階段性勝利,但不意味著最終勝利。

為此,自然之友等四家環保機構繼續向生態環境部致建議函,申請威脅綠孔雀生存的戛灑江一級水電站永久停工。相比於自然之友初創時期環保工作的艱難,這份短暫勝利的背後擁有了更多法律保障。

1993年,梁從誡先生創辦自然之友,此後十多年間,傾盡全力投身環保,依靠個人影響力奔走呼號,展開民間外交。現階段,民間環保組織專業化和公眾意識都有所提升,隨著2015年新《環保法》出臺,環保組織獲得法律武器,得以更專業的方式動員更多社會力量,但前路坎坷,困難也依然存在。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全文共2900字,閱讀大約需7分鐘

一封信拯救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坐在被砍伐的木堆上 攝影/奚志農

1995年,雲南德欽,奚志農正為如何保護200隻滇金絲猴的棲息地發愁。當時的奚志農任職於雲南省林業廳,他得知德欽縣為了解決財政上的困難,決定砍伐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內100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這裡正是這200隻滇金絲猴的活動區域。

於是,奚志農開始奔走呼籲,四處尋求幫助,他找到了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的創始人梁從誡。當時的梁從誡為全國政協委員,「林子沒有了,猴子也就沒有了」,梁從誡對他說:「你要堅持,北京的我們是你的後盾。只要有我一口飯吃,就有你的。」並立刻寫信給當時的國務委員宋健,向他轉述具體的情況。

梁從誡將滇金絲猴照片送給柯林頓

很快,批示下來,由政府撥款給德欽縣以解決財政上的困難,將滇金絲猴賴以生存的森林從斧頭下救出。1998年7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梁從誡將奚志農拍攝的滇金絲猴照片送予他並向他解釋,「在靈長類動物中,金絲猴是除人類之外唯一的紅嘴唇動物,現在的數量還不足1200隻。」

一份報告保護藏羚羊

攝影/奚志農

滇金絲猴最終可以留守在自己的家園。2000多公裡之外,同為瀕危動物的藏羚羊卻沒如此幸運。當時的可可西裡,盜獵分子猖獗,藏羚羊生命岌岌可危,當地武裝反盜獵隊伍「野犛牛隊」長期與犯罪分子展開殊死搏鬥。1994年,「野犛牛隊」第一任隊長,時任青海省治多縣縣委副書記索南達傑犧牲,死在盜獵者的槍下,全國震驚。

1996年5月,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奠基,但後續建設資金十分緊缺,環保民間組織「綠色江河」的創始人楊欣義賣《長江魂—一個探險家的長江源頭日記》一書籌得的一筆資金,梁從誡四處「化緣」,協助籌款。1997年9月,保護站一期工程完工,這是中國民間第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

梁從誡與布萊爾

藏羚羊保護工作雖已逐漸步入正軌,但面臨的情形依舊嚴峻。了解到英國是藏羚羊羊絨製品的主要經銷國,1998年10月初,梁從誡在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前夕,致信布萊爾,希望他幫助打擊國際藏羚羊及其製品的非法貿易,保護藏羚羊。布萊爾回信,表示願意與中國聯合採取行動,希望有可能終止這項國際非法黑市貿易。

梁從誡焚燒繳獲的藏羚羊皮

隨後,梁從誡起草一份有關藏羚羊問題的考察報告,促成國家林業局決定在青海、西藏、新疆進行反盜獵「可可西裡一號」行動。1999年5月,67歲的梁從誡前往海拔4700多米的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點燃從盜獵分子手中繳獲的近400張藏羚羊皮。返程途中,梁從誡遭遇車禍,事後他如此回答,「NGO在中國解決問題不是沙龍式的,是有危險的。在中國做環保,在某種場合不是田園詩,有時候是生死搏鬥。 」

一份提案呼籲保障公眾環境權利

1999年梁從誡向公眾演講,介紹藏羚羊保護和野犛牛隊

滇金絲猴與藏羚羊能夠「劫後重生」,與梁從誡、奚志農、楊欣、索南達傑等一批環保人士的奔走呼號有著緊密聯繫,他們聯絡各方資源,傾己所有,但在沒有建立完整的保護制度之前,力量依舊顯得弱小。

政協是梁從誡推行環保的一個通道,他曾坦率地說:「很多問題都是通過政協提案才得以反映上去。從1989年』插班』進入全國政協,呼籲得挺多,做成的不多。」

1993年,自然之友成立,梁從誡一直「身體力行」奔走在前線,但他也早早意識到個人影響力的局限性。從2004年開始,梁從誡就有意地淡出「自然之友」的工作。他認為,一個健康的組織要依靠組織本身的感召力而非個人感召力。

2005年3月,梁從誡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提交了《關於儘快建立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提案》。這份提案建議:「儘快著手建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以便更加有效地保障公眾的環境權利,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

一部法律成為「新」武器

綠孔雀在岸邊活動 攝影/莊小松

十年之後,梁從誡的訴求得以實現。2015年1月1日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生效,法案規定,凡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都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新法擴大了公益訴訟的主體範圍,越來越多的環保組織擁有了法律的武器,民間環保力量對於中國環境事業的參與度提高,從協助者開始向管理者的角色轉變。

自然之友也順勢獲得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過去,幾乎我們提起的所有訴訟都被駁回了,真的很讓人沮喪,」現任自然之友總幹事張伯駒曾如此描述,「但現在不同了。」

Public interest lawsuits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NGOs were given rights to initiate prosecution.

戳視頻看綠孔雀實地考察

這個不同,從自然之友參與保護「綠孔雀」、「揚子鱷」等瀕危物種棲息地中可見端倪。

2016年雲南戛灑江水電站開工,對綠孔雀在中國最後一片面積最大、最完整棲息地構成嚴重威脅,一旦蓄水,整個河谷內綠孔雀棲息地將全部被淹沒。為了挽救綠孔雀,2017年7月,自然之友向水電站建設單位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新平開發有限公司,以及總承包方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起訴訟。

綠孔雀在林中 攝影/奚志農

此起環境公益訴訟案於2017年8月14日正式立案。2020年,該案作為中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一審勝訴,3月25日,自然之友正式對外發聲,雖然昆明中院一審判決,戛灑江一級水電站立即停工,但這並不意味著永久停工,「綠孔雀保衛戰」尚未取得最終勝利。

當日,自然之友聯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野性中國和阿拉善SEE基金會就申請戛灑江一級水電站永久停工,保護綠孔雀棲息地向生態環境部致建議函並發布公開信。

前路仍布滿荊棘

綠孔雀迎來階段性勝利,但環境公益訴訟之路仍充滿崎嶇。2017年7月,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向安徽省反饋環保督察意見,指出揚子鱷保護區內存在違規建設項目的問題。

發現這一線索後,2019年9月,自然之友正式向宣城中院遞交民事起訴書,起訴涇縣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群音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破壞揚子鱷棲息地,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近幾十年,由於揚子鱷的棲息地片段化、島嶼化,加之人類生產活動等產生的負面影響,使得其分布急劇縮小,野生揚子鱷種群瀕臨滅絕,已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鱷類。

該案原告代理律師、北京環助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湘曾向媒體透露,由於年代久遠,他們已很難調查清楚揚子鱷保護區遭破壞的來龍去脈,在2019年12月23日庭前會議交換證據階段,原告提出將涇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追加為公益訴訟第三人。

另據自然之友原告方案件代理人何藝妮介紹,安徽省已在網上對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調規方案進行公示,目前正提請國家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如果通過這一方案,涇縣經濟開發區將被調整出自然保護區範圍。

劉湘表示,即便調區最終成為事實,自然之友方面還是準備繼續起訴,因為被告侵佔保護區的違法行為一直都存在,他們不會輕言放棄歷史棲息地,這不僅是在保護揚子鱷,還有「揚子鱷們」。

戳視頻,看自然之友的公益訴訟之路

參考文獻:

CCTV:別樣人生——訪自然歷史攝影師奚志農

法制日報:「可可西裡一號行動」任重道遠

中國網:梁從誡曾因介入可可西裡藏羚羊保護廣受關注

中國環境報: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遭侵佔,自然之友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延期開庭

雖然新《環保法》給民間環保組織增添了許多信心,

但環保路途依然艱難。

這不僅需要環保組織自身的努力,

也需要更多公眾參與,

大家共同攜手,保護更多瀕危動物。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家民間環保組織(NGO)聘請青年學作家陶凱龍為副會長
    公益在線訊(公益記者 朱林 周俊同) 近日,記者從中國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NGO)——遼寧省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獲悉,鑑於青年學者、作家陶凱龍在慈善公益界(含環境保護)貢獻,經過該協會常務理事會聘請其協會副會長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公益事業。
  • 雲南啟動對世界瀕危動物滇金絲猴動態監測
    新華社昆明11月18日電(記者 趙珮然)記者18日從在昆明召開的滇金絲猴動態監測項目啟動會上獲悉,雲南省將對世界瀕危動物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啟動全境同步動態監測。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中國的「國寶」。
  • 《猜猜我是誰:瀕危動物洞洞書》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環保的
    美國有一位叫Bria Neff的女孩,她在8歲的時候說:「我要拯救瀕危動物!」它不僅這樣說,還用自己的畫筆和行動,保護著野生動物。13歲的她一直在為瀕危野生動物貢獻著,5年來她畫了300多張動物肖像,還籌集了69000美元(48萬人民幣)的慈善保護資金。
  • 此前宣布滅絕,這五種動物在2019年重新出現!
    每年世界上都有不少的物種消亡,但是有些已經被稱為「滅絕」的物種,卻又會神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根據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數據,科學家估計,每天都有數十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因此,那些被認為滅絕的物種重新出現,尤其讓生物學家和動物愛好者感到高興。
  • 藏區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堅持18年的秘訣何在?
    1984年生於索加鄉,跟隨扎多老師等前輩從事民間環保工作13年,是繼可可西裡環保英雄索南達傑、扎西多傑老師之後的新一代藏地本土環保人。2018年5月協會會長和扎多老師將秘書長的職位正式交給東周群培。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簡稱SGR)由噶瑪桑珠、古扎多傑、哈希·扎西多傑等人發起的青海省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
  • 最後一隻金頂夏威夷樹蝸死了,盤點我國瀕危動物!
    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存在有7隻朱䴉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達到2000多隻(2014年),其中野外種群數量僅有1500多隻。而「長江女神」白鰭豚,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已經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雖然科學家們還在長江裡尋找,但我們誰都不知道,是否還能再看一眼女神的身影。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20年廣東環保社會組織年會舉行
    12月10日上午,2020年廣東環保社會組織年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還為10個「2020年廣東省環保公益活動優秀組織項目」頒發牌匾。自2013年起,廣東環保社會組織年會已連續舉辦8屆,搭起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以及環保社會組織相互之間聯繫與溝通的橋梁,成為廣東環境宣教工作和社會組織工作的一個品牌。來自全省部分地級以上市生態環境局宣教工作負責人、全省環保社會組織代表參加了今年的會議。
  • 保護極度瀕危動物
    一、世界上極度瀕危的十大動物1、華南虎:現存數量:幾乎滅絕華南虎又叫廈門虎主要以野豬、鹿、狍子等食草型動物為食,曾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它是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 美澳環保團體敦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
    據英國衛報10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環保組織正敦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稱澳大利亞政府沒有盡其所能保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地球正義組織和澳大利亞環境正義組織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沒有履行《世界遺產公約》規定的義務,即成員國應盡其所能,包括投入「最大的」資源來保護受保護的遺址。
  • 保護澳瀕危動物 澳大利亞政府擬殺200萬流浪貓
    中新網2月21日電據澳洲網報導,全澳目前流浪貓的數量達到600萬隻,並且它們每年會殺死上千隻包括124種物種的澳大利亞本地動物。為了保護將近滅絕的珍稀動物,澳大利亞政府近日計劃至2020年,殺死200萬隻流浪貓。
  • 澳大利亞為保護瀕危珍稀動物,擬殺200萬隻流浪貓
    據澳洲網報導,全澳目前流浪貓的數量達到600萬隻,並且它們每年會殺死上千隻包括124種物種的澳大利亞本地動物。為了保護將近滅絕的珍稀動物,澳大利亞政府近日計劃至2020年,殺死200萬隻流浪貓。聯邦政府將提供500萬澳元的資金用於鼓勵社區組織人道性抓捕和對流浪貓安樂死。瀕危物種專員安德魯(Gregory Andrews)表示,「流浪貓是澳大利亞本土動物的最大威脅,30種滅絕哺乳動物中,20種是由流浪貓造成的,殺死流浪貓不是因為我們恨貓,而是為了保護瀕危動物。」
  • 販賣瀕危野生動物 被告獲刑並被判公開致歉
    6月16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消息,6月12日,肥西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了王某強等11人犯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蘇卡達陸龜、高冠變色龍、黑白泰加蜥蜴、豹紋陸龜、平原巨蜥等,都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9月30日,被告人王某強等先後將這些野生動物出售給張某華等人,期間多隻野生動物因飼養不當死亡。
  • 中國民間環保志願者給西寧青年志願者上環保課
    中國民間環保志願者給西寧青年志願者上環保課 2018-03-05 18:37: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 這4種瀕危動物成了時尚圈的主角
    而這並不是LACOSTE的第一次聚焦瀕危動物,早在2018年LACOSTE就與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展開為期三年的公益合作。此次合作,LACOSTE首次將經典Polo衫上的鱷魚Logo,讓位給當下10種最瀕危野生動物。
  • 動物世界 | 瀕危滅絕動物
    因此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白犀被列入附錄II。北部白犀與南部白犀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形態上其頭骨和牙列於南部白犀不同。他們曾在烏幹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政府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
  • 世界瀕危動物排名,中國榜上有名
    在墨西哥,由於農業和漁業的擴張,導致動物失去了自己棲息地,使得很多物種接近瀕危狀態。Forexample, vaquita is the world’s rarest marine mammal.比如,小頭鼠海豚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海洋哺乳動物。
  • 注意,鸚鵡是瀕危動物交易不得
    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 通訊員 宋曉蕾)8月30日,記者從孟州市森林公安局了解到,該局在8月中旬偵辦張某某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時,發現其將黃邊小太陽鸚鵡賣至焦作市區、鄭州市區、孟州市多地。該局民警近日聯合當地森林公安局在鄭州市金水區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並依法收繳其非法購買、養殖的野生動物暗色錐尾鸚鵡兩隻,其他鸚鵡正在追繳中。目前,這兩隻鸚鵡已移交至焦作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據了解,黃邊小太陽鸚鵡學名暗色錐尾鸚鵡,是列入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未經當地林業部門的許可,飼養暗色錐尾鸚鵡屬於違法行為。
  • 中國的瀕危語言保存和保護
    1991年《科學》(Science)雜誌第251卷「新聞與評論」欄目發表了《瀕危語言》短文,①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1992年美國《語言》(Language)雜誌第68卷發表了一組瀕危語言問題的筆談,②在語言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同年八月,第15屆世界語言學家代表大會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③將瀕危語言列入兩大主題之一。④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批准實施《瀕臨消亡語言紅皮書》計劃。
  • 非法收售瀕危野生動物 兩人被判有期徒刑11年
    12月22日,記者從甘孜州瀘定縣獲悉,近日,瀘定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2020·4·6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被告人雍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被告人熊某某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1年,被告人李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零6個月。
  • 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獲刑
    2019年4月中旬以來,被告人周某為謀取利益在未辦理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在江永縣桃川鎮趕集時非法收購野生蛙類。2019年4月23日,周某將非法收購的野生蛙類打包(7袋)裝入三個白色泡沫箱內,通過江永至桂林班車將野生蛙類發貨到桂林市,在桂林市汽車客運南站被江永縣森林公安局民警查獲三個白色泡沫箱,三個泡沫箱內共有野生蛙類1381隻。經鑑定,周某非法收購的1381隻野生蛙類中有324隻活體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虎紋蛙,其餘1057隻活體均為國家保護的三有野生動物,其中黑斑蛙205隻、沼蛙852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