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里沙漠邊緣,黃河穿城而過,金燦燦的胡楊林連接了水的靈氣和沙的浩瀚。
秋季,飛鳥穿梭,樹葉由黃變紅夯土建築;春天,梨花漫天,發興來一場梨花英雄會;冬天,白雪皚皚;夏季,沒人見過,就等你來。
寧夏中衛,銀川市西南182公裡,在沙坡頭、影視城、《大話西遊》之後,畫風一變,走起了「網紅」、「打卡」路線。
這裡都是中國摩洛哥的異域風情和「生活在別處」的多角度詮釋。
而做「黃河·宿集」的初衷,也是因為那些有故事的民宿。
從今年初開始,我們看到了飛集、大樂之野、南岸、西坡、墟裡結伴在中衛安家。飛集外表最特別,加上有蕾拉小姐和雁升站臺,4個房間很快就成為爆款,人們不辭辛苦要來打卡拍照——穿著長裙陷在浴缸裡,或是眼望黃河若有所思;大樂之野和西坡最先的擁戴者是多年積累的粉絲,紮根江南將近5年,那些喜歡並認可它們的客人似乎總懷著「它們開到哪裡,我也要去到哪裡」的收集心理;南岸是「黃河·宿集」老大煤老闆自己做的民宿,如果說名聲比起前兩家小了點,但你要知道,一個情懷之人的首個產品十有八九是精品,投入了無限的精力、心思,以及財力。南岸就是這樣一個樣板,擁有最舒服的硬體,以及最像摩洛哥的摩洛哥風情。
飛集·黃河
4個白房子就像會呼吸的氣泡
最靠近黃河,幾乎和黃河只有一片蘆葦地之隔的是飛集。四個白色大盒子,3米高、360度落地玻璃充分吸收陽光和空氣,完美詮釋了建築師、哈佛才女戚山山的最初設想:黃河邊會呼吸的氣泡。
飛集集齊了所有網紅元素:蕾拉,旅行家、作家,剛到中衛的時候,她說「這裡不像青藏高原透著難以徵服的原始之氣,也不似西域新疆大片大片的蒼涼」,隨後決定將第二家飛集落戶黃河南岸。
總經理雁升,衝得一手好咖啡,腦子裡有一張活的上海咖啡行走地圖。從莫幹山到松陽再到中衛,自由輾轉城市和鄉村,管大事兒,也選購小物件,比如房間裡的西班牙漱口杯,藍牙音箱。
正對著黃河的浴缸,本身就是一件網紅道具,開業不到半年,網上已經流傳多款浴缸照。後牆鏤空玻璃板上分別繪有梨樹、蘆葦、棗樹、飛鳥四幅抽象大圖,午後陽光正烈時,光影將圖案勾勒和倒映出來。
屋外夾板上兩張躺椅也用來拗造型,合上電腦,專心致志剝榛子、巴旦木、夏威夷果——一家提供多種堅果作為零食的民宿真的是誠意滿滿;黃昏落日時開一瓶賀蘭山紅酒,讓我們敬歲月。
「我一直以為西北是荒涼、貧瘠的,結果第一次來就被顛覆了想像。」這是雁升的感受,也是我們的感受。地暖、空調、加溼器、高速wifi、咖啡、紅酒……現代人生活必須品在這裡一樣沒拉下。
ADD: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大灣村
大樂之野·中衛沙坡頭
圍合建築,再造內心大樂之野
從碧塢、庾村到餘姚、桐廬、計家墩,民宿品牌「大樂之野」第一次走出包郵區,這次,它用「開放」來表達自己的感動。
創始人吉曉祥說,來這裡開民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莫幹山早期很像」,讓人升騰起「沙漠裡的燭光晚餐,星河下的篝火吉他」這樣的原始情感;楊默涵說:「我們想做的事情有點像美國當年的拓荒者或者說淘金客,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裡,並把更美好的旅遊體驗帶到這裡。」
15間客房均朝西側,看得到黃河、果林、蘆葦蕩,以及長城廢墟上新建的烽火臺。玻璃牆朝向圍合庭院,室內、室外保持開放連接,空間被打開,呈現出無垠的大西北。圍合的建築組合為公共院落抵擋了冬日寒風,層次清晰的院落讓人興奮得想舞蹈。
這是肉眼看得到的,也是設計師的用心打造。
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大樂之野已經形成自己的設計語言,從莫幹山上沿襲下來的標誌性落地窗、超大佔比的公共客廳、必備的陽臺露臺等,到了西北,主創團隊又適時進行了修正。
比如落地窗,在江浙,至少兩面牆,但中衛的冬季很冷,會有零下20°C的時候,意味著開窗面不能很大。矛盾的是,沒人願意放棄黃河這面天然景觀。最後,面向黃河的一面牆做成落地玻璃窗,其他牆面則像當地民居一樣,不開窗或開小窗。
大樂之野·中衛有著讓人熟悉和安心的元素。超大的會客廳,落地玻璃窗,沙發、椅子、壁爐營造出舒適的環境;亞麻色床品、毛巾、浴巾,柔軟適中,從江南到西北,每次想要把五件套買下的時候我都會想「不買了,反正大樂之野還會繼續開」。
Lost café延續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咖啡香的地方,多數不會太難過。
而想去遠點兒的地方,文藝範兒的大樂之野會推薦北長灘,這裡保留了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傳統村落。「四梁八柱式」土木結構建築,而院牆則是用石塊堆砌而成。這裡的傳統民居建築群,是目前寧夏境內具有地方特色、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房屋。有人形容它是「中國版阿富汗」。
ADD: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大灣村
西坡·中衛
"土生土長「的房子,在沙漠邊繼續養胖你
從莫幹山到千島湖再到中衛,西坡肯定不是那種迅猛擴張的民宿,每一個選址必有故事。這次,是中衛66號公路先把創始人錢繼良震撼住了,決心把「養胖你的家」搬過來。
設計師們探訪黃河沿岸的數個村莊,收集了周圍鄉村的民居特色和村民們對大灣村的回憶,用5幢前後帶院的土房還原當地風貌,獨門小院、雕花木門、半島中最古老的宮槐、夯土矮牆上映著棗樹的影子,房子仿佛就是「土裡生長出來的」。
沿用西坡用人名為房間命名的「家」的路線,這裡的8間房被叫作「老李家」,因為「李」是村裡大姓;另外4間被喚「得保家」,沈得保大叔就是當年帶領全村人種下上萬棵樹的功臣前輩。
如果要說,在被譽為中國版摩洛哥的中衛,西坡大概是最「摩洛哥」的一家。黃泥夯土牆、印花針織毛毯、桌布,本身就來自摩洛哥的地毯和軟墊,可以打赤腳的水磨石,全然異域風情。
值得一提的是,西坡在中衛實踐了承諾,蓋了一個土窯爐,自己烤麵包。除了歐包,還有當地特色的棗飥烙子,每天吃一個不夠。木頭酒棚正面望向果林和黃河,但我看著更像新龍門客棧,有酒有江湖就是我們心中的快意恩仇。
擅長利用自然環境,舉辦高顏值的聚會,到了這裡,窯爐邊的燭光晚餐、梨樹下的帳篷酒吧、一年四季的果林晚宴、黃河邊的露天電影、林間戈壁上的復古婚禮……窯爐又用上了,pizza、烤雞、羊排,陸續呈上。
或者,讓管家帶著,一起去大麥地吧。約車程1小時,擁有約450平方公裡的巖畫帶,遺存史前巖畫1萬幅以上,平均每平方公裡有個體圖像1422個,超出了國際公認的世界巖畫「主要地區」規定標準的140多倍。根據國際上通用的麗石黃衣測年,巖畫專家測得大麥地巖畫早期距今13000到10000年,中期距今約10000年到4000年,最早的巖畫在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之間。
ADD: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大灣村
南岸·中衛
「煤老闆」筆下的中國版摩洛哥,西北風俗+聚合院落
要說「黃河·宿集」,不得不提到煤老闆陳祖品——如今,他被譽為「挖煤的人裡會做民宿的,民宿界裡最會挖煤的」。從溫州到雲南再到寧夏,他看中黃河邊這塊地,後又聯手「借宿」,原本只是「度假村」,最後成了更先鋒的「宿集」。
宿集裡,「南岸」幾乎是沒有過往和歷史的新品牌,是煤老闆自己的民宿,名字來源於「黃河南岸」這個地理位置。
和大樂、墟裡、西坡一樣,南岸延續了黃泥夯土牆,畢竟,這是祖輩們的手藝。每一個去南岸的人都會最先被露天泳池吸引,藍色瓷磚裡的池水襯著日光,搭配木質遮陽傘,為蒼茫的大西北增添了熱帶氛圍。這還不算,「好動」的管家常會在泳池邊布置野餐日光浴下午茶場景——織花地毯鋪在地上,水果、酒杯、好酒、書籍、雜誌擺放得錯落有致,經過的人排隊上前拗造型,朋友圈定位「黃河·宿集」,配上的文字沒一個逃脫「中國版摩洛哥」這六個關鍵詞。
說起來,南岸真的是營造氣氛的高手。房間浴缸旁邊早已布置好蠟燭、音響、香薰,都不用自己動手挪過去。
南岸的結構最簡單,四棟樓圍繞泳池,構成一個擴大版聚合院落。4位民宿合伙人分別認領一棟樓,起名陳家營、張家臺、瞿家臺、陶家營,各自姓氏,加上當地風俗。每一棟樓又有正房和偏房之分,按中衛鄉村習俗,正中那間大的就叫大屋或正屋,旁邊的叫耳屋,像耳朵長在左右兩邊。
煤老闆的第一家民宿,更像是一件作品,所以,什麼都是最好的。55平米在這裡是最小的,奢侈點的可以住上139平米;地面直接做成炕,炕上鋪了床墊,看似榻榻米,卻有加熱功能;還有就是各種好貨:哈士奇電冰箱、法國電水壺、義大利超級衛浴、純手工犛牛蓋毯……到了夜晚,記得眼望對岸,讓銀河天幕與廣袤戈壁相遇。
ADD: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上遊村黃河宿集園區內
一切都是時間。
還沒經歷過一年四季的「黃河·宿集」還是休閒旅遊產業裡稚嫩的一員,稚嫩到,根本給不出什麼數據,來分析淡旺季、人群畫像、財務回報等等不怎麼文藝的東西。但在那裡的每個人都興衝衝地在做自己的事,桃花梨花開了扛著相機出去拍照,新到了咖啡豆趕緊磨好招呼大家來喝,還要發個朋友圈饞一下遠方朋友;繼承了民宿好客的精神,主人也會給來過的人快遞土特產,黃河灘棗、枸杞、賀蘭山葡萄酒等風物,經過一定的包裝,變成了得體的手信,帶著情誼。
撰文|蔣瞰
攝影|蔣瞰、瞿學峰
部分圖片|黃河宿集提供
插畫|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