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軍隊總是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基礎,是不可或缺的武裝力量。每一個國家的軍人無論從戰鬥力,還是單兵裝備,又或是軍隊編制,以及訓練科目等都存在諸多的不多。而現如今就各國的軍事實力來說,排在前三的依舊是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三個軍事強國,對於美國大兵,我們會認為他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裝備豪華,待遇極佳,但卻連年徵戰。對於俄羅斯軍人,我們會認為他們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好戰也不畏戰,而對於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自然在我們心中是無比驕傲的一個存在,每一次出場都那麼精神抖擻,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在別國軍人眼中,又是如何評價中國軍人的呢?
在我國的戰爭歷史上,日本和美國都曾與我國軍人在戰場上有過一番激烈的較量,所以這兩國的評價也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先來說說我國與美國的戰爭淵源,比較經典的一次案例就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也正是憑藉著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打破了美軍對於中國軍人以往的認知,在戰爭初期,美國似乎也沒有把我國軍人當成真正的對手,認為我軍戰鬥力不足,武器裝備落後。然而事實是,真正與我國志願軍交過手以後,才發現自己輕視了這個對手。尤其是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國志願軍與美軍在這裡也算是展開了多個回合的激烈較量,即便是面對美軍猛烈的炮火,依然沒有將中國志願軍擊退,反倒打出了志願軍的作戰士氣,越戰越勇,甚至打到最後,將美國人打上了談判桌。自那以後,美軍也再沒有敢輕視過中國軍人。
而美國的陸軍上將麥克阿瑟,也曾在韓戰結束後,給予了中國軍人很高的評價,在他看來中國軍人不是靠蠻幹,而是非常懂得靠智取,懂得依靠戰術,擅長利用地形和地理位置來打仗,甚至到了夜晚,中國軍人的戰鬥力幾乎比美國軍人還要高。除麥克阿瑟以外,美國的著名作家沃爾特郝姆也對中國軍人表示了敬佩,認為中國軍人在攻勢和防禦能力方面做得很好,不是往日軟弱無力的中國了。
而對於日本,我軍與日本軍人最讓人難以忘卻的戰爭, 非抗日戰爭莫屬。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軍人,由於受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想影響,以及遵從武士道精神,使得日軍在戰場上的表現極為瘋狂,日軍雖然戰鬥力不俗,但是幾乎沒有人情味,宛如戰爭機器。而當時的日軍在武器裝備上也比我國軍人要先進,日軍所擁有的一些重型武器,我軍都沒有,就算是常規的步槍,我軍在精度上都與日軍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對戰日軍時,我軍的確打得尤為吃力。
但是在這樣一種艱難的局面之下,我軍歷經了長達14年的艱苦作戰以後,依舊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雖然戰後的日本對於在戰爭期間所犯下的種種罪行矢口否認,但依舊有日本軍人對中國軍人作出了客觀理性的評價,在他們看來,中國軍人的戰鬥意志非常強,即便雙方的實力懸殊,但是只要有一絲的勝利機會,中國軍人都不會放棄。尤其是中國軍人對於戰場地理環境的分析和合理利用,也是日本軍人需要學習的地方,懂得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說的就是中國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