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作者六祖慧能。六祖慧能是唐代人,世稱禪宗六祖,是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一、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壇經》
如果不悟,佛就是眾生;一念悟了,眾生就是佛。眾生與佛平等無二,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迷者為眾生,悟者為佛。只是眾生過於執著於「我念」,自己並不知道。一旦開悟之後,就能明心見性,也就成佛了。眾生就是沒開悟的佛,佛就是開悟的眾生。
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壇經》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這句偈子道出了覺悟的重要性。
三、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壇經》
心地裡面沒有非分之想,就是自性戒,心地裡沒有愚痴,就是自性慧,心地裡沒有雜亂的東西,就是自性定。自性不增加、不減少如金剛一樣,身體的行住坐臥本來都在三昧裡。
四、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壇經》
眾位道友,每個念頭之間沒有間斷就是功,內心活動平靜正直就是德;修煉自己的品性就是功,修煉自己的行為就是德。
五、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自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 ——《壇經》
智像太陽,慧像月亮,智慧永遠是明亮的。在外陷入塵境中,就會被妄念像浮雲一樣覆蓋住自己的本性,明亮不起來,使智慧不能顯現。
六、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壇經》
什麼叫做禪定,在外遠離各種相叫做禪,在內心不被擾亂叫做定。在外專注於境相,內心就被擾亂;在外遠離相,內心就不會被擾亂。本性本來就是清淨安定的,只是看到塵境、思念就被擾亂了,如果見到塵境而能做到心不亂,是真正進入禪定了。
七、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壇經》
只要清淨自己的內心,使得六識脫離六門,在六境中沒有什麼沾染和雜念,通暢而沒有滯礙,就是般若三昧,又叫自在解脫、無念行。
八、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壇經》
痴迷於外見之中去修行尋找成佛之道,沒有悟到自己的本性,就是小根。如果開悟頓悟,不執著於外修,只在自己的內心中樹立正確的見解,煩惱和塵世的勞苦就不能沾染到自性,這就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