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山有梟少君不知 ,ID:XD032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不管是海外還是國內華人,一般都愛使用微信作為通訊工具。在用微信進行社交時,一定會加入或創建群,用於工作、學習、討論問題……說到微信群,使用者需要知道且注意以下幾點。
1.微信群是並非完全的公共領域。
把微博比作為公園,這是大家所公有的,也就是公共領域。你可以在這裡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沒人會攔著你。當然,前提條件是你不能違反當地的法律和道德習俗。
微信群就相當於一棟房子,也就是私有領域。你進微信群,相當於是去別人家做客,理所當然地應該服從主人要求。如果你不符合或違反了要求,就會被請出去。
有些人被群主請出去,就會大罵群主搞毒菜,號召要皿煮。這就有點搞笑了,很明顯是把私人領域當作是公共領域。不同的微信群有不同的群規,有的群在搞皿煮,大家自由討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任何身份的都可以進群,如果你在皿煮群發現違反群規,可以抗議群主虛偽。而有的群本身就明確說明是搞「毒菜」,規定怎樣的身份才能進群,什麼話題不能討論,噴這群不皿煮,純粹是在犯傻。
2.不想把群變成「巴爾幹火藥桶」,群主要這樣做
某群主建立了一個討論問題的群,把自由主義者、五毛、保守主義者、基督徒、中醫粉等不同身份的人都拉了進來。殊不知,群這樣就變成了巴爾幹火藥桶,一觸即發。
一般時政群很容易出現吵架的情況,而且不同的身份也代表價值觀不同,有些身份之間價值觀差異極大且容易產生衝突,把他們一起拉進群,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例如在討論政治、宗教和平權等問題上,身份差異衝突較大的人之間剛開始只是基於對方觀點產生爭吵,但再過一會兒,就會爭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相當於火藥桶爆炸了。有時,群主就算出來勸阻也無法打住,只得將肇事者移出群。如果群主不怕每天都在打仗,可以選擇漠視。
假如群主想要群和氣一些,防止群成為「巴爾幹火藥桶」,就應該最早確定什麼身份的人不能入群,怎樣的話題不能討論。例如教育群不能討論政治、不接受對教育不感興趣的人。限定人的身份和話題之後,解決群友之間的和平問題會更加簡單。
3.第一時間即時約法
前面也說到,群主應該即時確定人和話題。對待群友,哪怕限定了身份,群主還是有許多顧慮,其中特別擔心群友惹事。所以,一定要對群友儘早約法。例如群主擔心某群友罵人,就可以這樣規定(僅供參考):罵人三次將被移除本群。早日約好法,群友多半不犯法。
群規也需要鐵面無私地執行,讓群成員不敢隨意違反群規。當然,群規必須明確,在所有人都知道群規的情況下執行才算合適。
有人會問:「群主違規怎麼辦?」群並非公共領域,沒辦法也沒權利把主人從家裡趕走。群成員最多只能對群主有看法,群主的公信力會逐步下降。
以上這三點,是群主和群友都需要注意的,主要針對於非大群。如果是讀者群、粉絲群、家長群這些不同身份都在一起的大群,也可參考。做好群主,做好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