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初冬都是釣大鯽魚的最好時候,此時氣溫開始變得很冷,多數不耐低溫的魚類都已經停口。還能釣到的魚主要就是青魚、鯉魚、鯿魚和鯽魚,但是其中鯽魚是最好釣的,其他幾種魚類雖然也在偶爾進食,但是遇上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鯽魚是淡水魚中極為耐低溫的魚類,一年四季都需要進食,尤其是體型大的鯽魚。說起釣鯽魚,雖然鯽魚極為常見,但是體型大的鯽魚只有秋末初冬,仲春時節最容易釣到。
一、冬釣鯽魚的基本套路
氣溫低的季節釣鯽魚,在技巧上還是很多講究的。首先就是天氣的選擇問題,初冬多寒潮來襲,而最佳的釣鯽魚天氣反而是寒潮來臨前,或者降溫第一天。寒潮之前氣溫穩定,甚至小幅度上升,多雲或者陰天為主,晝夜溫差小。寒潮第一天,氣溫驟降,水溫下降緩慢,會刺激鯽魚進食。所以初冬釣鯽魚,一定不能放過寒潮天。其他天氣宜選擇陰天或者多雲,此時就應該注意晝夜溫差的變化了,晴天雖然暖和,但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水溫變化較大,反而不如陰天和多雲天。
水溫低,鯽魚的進食動作會比較輕微。所以民間有長竿細線小鉤的說法,長竿是為了釣遠的,或者釣草。細線,是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鯽魚的進食障礙,異物感更低,才會不容易出現檔口的現象。魚鉤要小,其實不止是小,還要輕。因為此時鯽魚的進食動作輕微,而且開口幅度小,魚鉤大或者重,都容易出現魚不能輕鬆把魚鉤和餌料吸入口中的現象。所以釣魚其實可以分成2個步驟,第一就是如何讓魚輕鬆的吃餌,跟誘魚方法、用餌、調漂都有關係。第二個步驟就是漂相的反映如何真實,而且比較明顯。
二、浮漂的選擇問題
冬季釣鯽魚,對浮漂的選用是有要求的。從材質上來說,蘆葦浮漂較為好用,因為蘆葦的材質自重更輕。自重更輕的情況下相同體積大小會有更大的「浮力」,其實我們俗稱浮力更大,其實體積相同浮力大小是一樣的,但是因為自重更輕,所以吃鉛量會更大。浮漂體積小,在上下行時阻力更小,這樣便於信號傳遞。
票型上以細長身的浮漂為宜,俗稱瘦身浮漂,這類浮漂上下行會更順暢,阻力更小。漂尾宜選擇細硬尾浮漂,因為這樣的浮漂靈敏度更高,相同的進食力度作用在細尾上,動作幅度會變大很多,這樣漂相會清楚很多。但是漂尾可以短一些,這樣浮漂本身靈敏度會更高一些。對漂腳沒要求,因為對浮漂的翻身速度沒要求。最後就是浮漂的吃鉛問題,是否吃鉛越小越好,其實並非如此。
釣組的靈敏度跟主線的切水性好壞有關,跟子線的粗細長短有關,跟浮漂的吃鉛帶下有關。水線繃直的狀態,最利於信號傳遞,尤其是釣點水較深的情況。所以說在浮漂吃鉛的選擇上並非是越小越好,一定要保證水線是繃直拉緊的狀態。經驗來看,冬季釣鯽魚,浮漂的吃鉛1-1.5克就比較合適,太小了拋竿準確度難以把握,同時也容易出現水線拉不直的情況。如果水線拉不直,信號也會出來,但是是延時的信號,空杆機率很高。
傳統釣釣友一般都知道一點,就是七星漂釣組釣超過2米的釣點中魚率幾乎就沒有了,原因其實就在於水線鬆弛,信號傳遞的是延時的信號。喜歡請關注給個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