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姑娘
最近什麼電視劇最火?
無疑是《裝臺》。
這部以網紅城市西安為背景的電視劇,向我們展示了裝臺t和一些普通人物的悲與喜,得到了網友們一致的好評「接地氣」。
每個觀眾看到劇中的刁大順面對女兒的慫樣,都會感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可這個在女兒面前大氣也不敢出的人,在自己兄弟面前卻是一位讓人尊敬的頭,是一個可以讓兄弟們為其拼命的人,更是一個讓張大戶佩服的對象。
刁大順在生活中是一個慫人,可他在工作中卻並不是一個慫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在工作中的厲害之處。
情商高,有擔當,懂得籠絡人心
所謂裝臺,就是給臺上的演員搭建戲劇舞臺,架光、布光、裝箱,為他人作嫁妝衣裳。風光是屬於角的,汗水是屬於裝臺人的。
作為城中村的一員,刁大順本可以憑藉其地理優勢獲取房租和村莊在經濟開放中所得的紅利,過上溜鳥、喝茶的退休生活。可為了一幫沒文化、從農村來城市討生活的農民工弟兄們,他只能給人沒日沒夜地給劇組搭臺作苦力,黑白顛倒。
可即使是這樣的下苦力活,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好的。團長、主任、導演、燈光師、角兒等這些人,個個都要捧著,點頭哈腰,極力討好,一個動作不到位,一句話說錯,都有可能得罪了人,拿不到工錢,甚至砸了自己的飯碗。
裝臺註定了是一份既要出苦力,又要受人氣的工作。很多人能吃苦,但受不了氣;很多人只能受氣,但吃不了苦,而只有順子既能吃若,又能受氣,成為了裝臺的頭頭。
當拿不到工錢,被兄弟們埋怨時,順子並沒有那麼慫,簡單明了說出自己原本不需要做這樣辛苦的工作,把底下人治得服服貼貼。
當鐵主任扣住工錢不發,兄弟們說要上門討債,刁大順一口否絕,但是自己卻悄悄帶上被子去鐵主任家「安營紮寨」,當鐵主任和其妻子不悅時,自己主動提出請他們吃飯,一個討債的變成了請客的,最後順利拿到了工錢。
當墩墩因為和手槍在張家祠堂裡「親密」,被人發現連夜逃跑後,刁大順又主動攬下所有的懲罰,跪了一天一夜,直至痔瘡發作。
刁大順既懂得向上管理,也懂得向下管理,不比企業裡的任何一個管理者差。
技術過關,專業夠格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在外人看來,裝臺無非就是做搭臺的一份苦力活,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內行人很清楚,裝臺的門檻其實並不低,怎麼架光、怎麼追光,如何布景才好看等等,都涉及到許多的藝術知識。
刁大順作裝臺作了十幾年,幹活可靠,技術過硬,踏踏實實只想把活給幹好了,把工作給拿到手。雖然他早已過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紀,但每次工作時,都是帶頭下苦,給半空燈光槽運燈,馱一百多斤重的鐵疙瘩,他秉著幹好活,才有資格拿錢的工作態度,圓滿的完也成了一臺又一臺的演出。
在劇中,豫劇團的老姚為了節省經費,不想經過鐵主任這二道販子,直接找到刁大順,希望他把裝臺工程包下來。但因為鐵主任的阻攔並不順利,鐵主任帶他去天橋底下找了一幫農民工,結果一個氣得心臟病突發,一個掉下舞臺摔斷了腿。
當鐵主任意識到順子作裝臺這一行在西安已經無可替代的時候,這已經說明了裝臺成了刁大順的天,除了他,誰也扛不下來的天。
有信念,有價值感
很多企業領導人都懂得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並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其實是一個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它刻在員工的骨子裡,滲透在員工的靈魂裡,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其屬於它特有的魅力。
裝臺雖說不是一個上得了臺面、光鮮的工作,但你無論問順子手下哪個兄弟,他都會告訴你「裝臺是藝術活,和藝術搭邊」,並不是外人口中的「搭臺」。這個信念深入這幫農民工的骨髓,無論誰來問,他們都會這麼回答。
在他們眼中,藝術是神聖的,而自己是為藝術服務的,所以他們要把活給做好。
他們雖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們有信念,當一個人為了信念而工作,而不僅僅只是為了錢而工作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快樂、幸福。
所以,每次舞臺演出時,他們都會偷偷的在後臺觀看,一同感受著舞臺人物的悲與喜,享受著藝術的薰陶。
他們愛自己的工作,而不僅僅是因為錢,所以他們能夠十多年如一日的繼續做著如此辛苦的工作。
《裝臺》根據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陳彥的同名小說改編,曾一度擬名為《我待生活如初戀》,其「接地氣有煙火味」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不絕於耳,劇中的每個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生活精神--「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高高地揚起我的臉,不懂就問問蒼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