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有一張大頭照在網絡上傳播得非常廣,其最鮮明的特徵是上方標註著「強姦犯」。這張照片的當事人叫羅冠軍,而指稱他為強姦犯的是他的前女友梁穎。據梁穎所述,羅冠軍是以強暴的方式,迫使她跟羅確立關係,她的小作文標題就叫「愛我,所以強暴我」。此文一出,迅速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同情,並引起了大量轉發。
然而,在羅冠軍及其家人拿出大量佐證之後,一部分網友開始反應過來,這兩個人實際上是戀人關係,就不存在所謂強迫等加在他身上的污衊之詞。
今日,梁穎把微博內容全部刪光,側面說明之前言語不實。而羅冠軍也向媒體表示,梁穎的律師已經聯繫他,表示願意道歉。
可以說,至此塵埃落定。不過,廣大網友不希望羅冠軍和解了事,感到「善意被利用」的他們,這次把怒火朝向了梁穎,希望羅冠軍能夠替代自己制裁她。
不過,我倒是覺得,除了受害者羅冠軍之外,廣大網友真的要「謝謝」梁穎鬧這麼一出。
為何這麼說?有四大理由,且聽我道來。
一、為日益病態的「女權」運動滅滅火
自「Me too」運動之後,中文網際網路的女權運動的主軸便離不開維護女性的性自主權。
至此,「女性」、「性侵」,可以說是最近這些年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容易引發網民共情的話題之一。
梁穎還是非常了解社會大眾心思的。她的小作文核心內容,其實也是這個。就和其他社會事件一樣,只要寫上這兩個內容,便屢試不爽,每一樁都能收穫數十億的流量。
為何這一主題會得到如此多人的關注?
我試著做兩點分析:
1、僅僅是女性是不夠的,很容易讓人覺得是有意製造性別對立,但是女性好像天然在性方面是處於弱勢的,所以把這兩者聯繫起來,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都會有所傾斜。
2、僅僅是性侵也是不夠的。當然,男性被性侵最後也反轉的例子,去年就發生過,但是這類案件畢竟不屬於主流敘事。恰恰是女性被性侵,很容易激發關注,因為這一「組合」更具有普遍性意義上的性色彩。
當然,還有不能言說於口的是,對他人的「性」事關注,本就是八卦中最容易收穫關注的內容。更何況是當事人自爆呢?
然而,這幾年,在某些社交媒體上的「女權」運動,已經走樣了:
面對這樣的話題,基本上一面倒地譴責男方,用詞之惡毒,手段之惡劣,在「女權」的大旗之下,似乎都是被默認和允許的,都是幫助「受害者」的「正義」之舉。
這裡的走樣體現在:
1、默認女方的話都是真的。
2、默認只有女方才是受害者。
3、默認可以用輿論「懲罰」一個沒有經過審判的當事人。
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羅冠軍這樣的人成為了真正的受害者。
因此,我們要「謝謝」梁穎,因為她的破綻比較多,讓她試圖操控輿論的盤算最終破產,讓這場自認為「女權」運動的正義性發生了動搖。
從此以後,我們要看到的是:
1、把女性當做「天然的弱者」的想法是幼稚的,男性可能什麼都沒做,也會成為受害者。認為女性天然就是受害者的想法,其實才是性別歧視的表現。
更符合現實的敘述的是,加害者是不分男女的,誰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2、不要辱沒女性的智商,認為女性天然是兩性關係中的「低智商」、「為情感所困」。實際上,就是有女性可以有這麼強大的能量,可以把男性玩弄在股掌之中,可以把輿論玩弄在股掌之中。
3、羅冠軍今日的遭遇,是類似事件當事人的縮影。他提及的父母及家人不斷接到騷擾電話,已經無法工作,「社會性死亡」等,哪一個不是遭遇類似事件當事人的切身經歷呢?只是其他人由於沒有機會「反轉」,或者礙於身份限制,無法為自己發聲。
如果默許這樣的「懲罰」手法是合理的,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這比張玉環被關進監獄二十多年還要委屈,因為連2000多萬的國家賠償也沒有下落!
所以,是不是以後微博得先向此類用戶預收一筆「懲罰」賠償金比較好,你要罵人可以,我先預收一筆費用,如果「反轉」了,就把這筆賠償金給受害者?否則你就不要摻和進來!
二、「沒有人會用自己的清白去污衊別人」,對不起,這樣的「瘋子」真的有
其實,梁穎只是寫了一篇小作文,什麼有力的證據都沒有提供。
那麼,為何她的話,很多網友就不假思索地相信了呢?
我認為有一條被三萬多人點讚的評論比較具有代表性「沒有人會用自己的清白去污衊別人」。
因此,我們要「感謝」梁穎,因為她用自己的瘋狂之舉讓持有這一信念的人瞬間被打臉。
「沒有人」嗎?
顯然,梁穎就是這樣的人。
會相信「沒有人會用自己的清白去污衊別人」犯了什麼錯誤?
1、他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等同別人的想法,自己不會做,所以也就認為別人也不會這麼做。
這其實是典型的「心智化能力」比較弱的體現。
心智化能力的意思是說,我們需要具備一種心理能力,理解別人跟自己想的可能就是不一樣的。
2、否認這個世界上存在心理變態,並且試圖為心理變態尋找合理的邏輯。
很多人會問,梁穎為何要做這樣的事情?她這麼做總有一些理由吧?
事實上,這種「沒有人會用自己的清白去污衊別人」信念的背後,就是認為存在一個合理理由的延伸。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著一定比例的心理變態。
如果你能夠搞清楚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只有兩個原因,一個你是心理變態方面的專家,另一個,你自己就是心理變態。
你應該慶幸,你對他們為何要做一件事,是搞不明白的。因為你是正常人。
而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是和正常人不同,是你無法臆測的。
你只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就會有這種人存在,他們會做各種瘋狂的舉動:
前陣子,有個老師被舉報說讓孩子跑步跑到吐血,實際上,吐血的照片是家長自己造出來的。
他幹嘛要造這些圖片呢?你不需要去搞明白,你也搞不明白,心理變態的內心世界就是這樣奇葩,令人匪夷所思的。
還有,之前有個「女網友」,號稱自己有抑鬱症,然後「死了」,再過一陣,「又活過來」了,然後演這一出,就為了打擊一個頂流明星。
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呢?你不需要去搞明白,你也搞不明白,在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大概是有一套邏輯的,但是你不需要去共情她們,你也沒能力共情她們。
我想特別提醒大家,心理變態的人裡有一類人非常喜歡誇大其詞,這些人以撒謊、吹牛作為日常生活的常態,而且他們很喜歡撒非常大的謊。
正因為他們敢撒大謊,恰恰這一點會成為很多人信任他們的理由。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裡,一個人要撒謊,總還要想盡辦法圓回來,因此總要找到一點還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理據。因為我們撒謊的時候,總是不那麼堅定,反倒是容易被人看出破綻。
但是,這些心理變態,從來不考慮這些後果和理據,所以他們的謊言往往是驚人的,可以「平地起波浪」,甚至把妄想當做現實——「他強姦我」等,而且無所顧忌地說出來。所以,他們越是這麼做,聽到這些謊言的人,越是會認定他們說的可能是真的,因為正常人是不會這樣說謊的。
但是,他們就不是正常人。千萬不要上了他們的當。
再說一個數據。
中國是一個網際網路人口大國,共有9億網友,我僅僅以心理變態中比較嚴重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佔據人口4%計算,就有3600萬!
別說3600萬,要是36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在網上串聯,就能煽動不小的輿論了。所以不要小看這些人的力量。
了解這個數字,對你了解這一輿情生態當然也是有幫助的。
三、看清所謂的網絡大V的真面目
剛看到「羅冠軍」的名字上熱搜的時候,我就有些反感。
一來,以我的觀察,我覺得這件事過於「單一信源」,也就是只有一方說辭,而且沒什麼實證。
二來,之前的類似「性侵」事情,當事人不是明星、主持人,就是有一定社會名望的人士,披露類似的事情,多少還沾了點「輿論監督」的邊。可是,「羅冠軍」就是一個剛剛畢業沒多久的職場新鮮人,從新聞倫理的角度,也不宜讓他成為熱搜的主角。
這種事即便坐實,雖然很不齒,但是客觀說,強姦案一年要發生8萬多起,這還是移送司法的數據,相當於每天發生200多起,也就是一樁普通的刑事案件,既然當事人沒有什麼特殊性,為何要把這作為焦點去炒作?
這些網絡大V和帳號,就沒有其他可以監督的地方嗎?
另外,也不是公檢法機構包庇了,打壓了,而是當事人不去找警方,為何不合理質疑當事人不找警方,找網絡大V反映的怪異舉動呢?
所以,這一事件,除了梁穎有不可告人目的外,其背後是網絡大v、營銷號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他們認為需要放大這樣的事情,就將其放大,完全不顧底線。
我之前有歷數中國精神病人的人數,可以合理的猜測一下,到底有多少網絡大V和營銷號的主人,其實就是精神病人?
手握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粉絲帳號的人,可能是一個偏執狂、精神分裂,甚至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那該是多麼可怕的事?
要知道,一個多少有點良心的人,也不至於如此冷漠地坐視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而心理變態者中,大多數倒是缺乏良知的。
這些網絡大V的道德水平較低,還體現在事情反轉之後。
說個數據,梁穎的微博轉發量有44萬,可你知道羅冠軍澄清的微博有多少轉發量嗎?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幾千,通過不少網友的呼籲,目前爬到11萬,仍然有三倍之差。
是的,就是這麼懸殊。
這44萬,正這些網絡大V及其粉絲的功勞。
但是,他們從來都不去轉發澄清的消息,頂多把微博刪掉,好像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是的,他們從來都不承認自己會犯錯。因為轉發澄清就是打臉自己,所以他們寧願忽略這些東西的存在。
當然,澄清能吸引到多少流量呢?
肯定是爆料的內容更加吸引人。
因此,要感謝梁穎,因為她的翻車,把這些大號的本質也暴露無遺了。
四、自以為「善良被利用」的路人
這一事件還有一個令我不舒服的地方是,把羅冠軍的頭像就這樣放出來,打上「強姦犯」的字樣,然後無數網友以正義之名就轉發起來。
可是,這樣的做法和文革有什麼差別?這種網絡轉發和大字報有什麼差別?
這樣滿滿的戾氣,怎麼能和善良劃等號?
羅冠軍的事件有了明確結果後,我看到有不少之前批評他的人進行道歉。當然,能夠道歉總比不道歉的人要好很多。
但是,不管道歉不道歉,很多人都說發生這樣的事情,都是梁穎的責任,而自己是好心,是善意被利用。
然而,梁穎戳破了這種自我辯白。
梁穎發動的這場對羅冠軍的批判,讓我想起了韓劇《匹諾曹》裡的一段臺詞:
在村莊裡,往往首先有一隻狗叫了,其他的狗也不知道它為什麼叫,但是因為這隻狗叫了,所以他們也陸陸續續地跟著叫起來。
很多人可能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在很多新聞事件中的自己,其實就是一隻跟著叫的狗。
請允許我引用這段「粗鄙」一些的話來解讀,因為好心、善意這些詞如果用在網絡暴力上面,我認為是一種褻瀆。
況且,真正的好心善意是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是聽風就是雨。
實際上,像這些網絡大v,以及梁穎這些當事人,就是利用了不少人「做狗」的心理:
有一個很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是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團隊組織的,讓一群人,不分性別、職業,共同參與一個關於人的服從性的實驗,要求他們按照指令去做一些行為,包括一些比較殘忍的行為。
結果是他們得出了一個人群中服從的大致數據,大概60%的人是屬於服從性的,也就是只要權威告訴他們去做什麼,或者讓他們相信什麼,他們就會去做、去信,就像村裡一起叫的狗。大概40%的人,才能抵禦權威的壓力,會對權威的信息進行質疑,不盲從,即便有人批評他們的不盲從,也依然能夠堅持自己。
因此,你不是因為善良、好心才參與了這場網絡暴力,你只是60%的服從者,習慣聽信於網絡大V、「賣慘」的「受害者」,根據他們的煽動,成為他們的傳聲筒而已。
所以,你還想繼續做這60%,還是加入40%的行列呢?
作者 |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