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桌球很多年,對於這次的名單,遺憾但並不意外,看到問答正好想多說幾句。
1.中國桌球隊的玩法
中國桌球隊已經長盛不衰幾十年,對於一個在奧運項目中並不算冷門的項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不是靠一兩個天才,而是他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玩法,以教練組為中心,民主集中的選拔出最優秀的潛力苗子,傾集體之力灌溉成長,最終優勝劣汰成就一代一代的世界冠軍甚至大滿貫。
教練組在這套玩法中佔據絕對中心位,他們必須要有遠見找到苗子,有膽識有魄力的掌握生殺大權,同時要有降苗子養成大樹的能力,而教練組內部又彼此競爭,連帶著主管隊員彼此競爭,這樣層層遞進。
而王楚欽的入局和林高遠的出局,正是教練組集體的選擇。
後臺內幕,省隊實力,甚至偏見,到了最頂點5人的選拔時,我認為其實不再佔有主要因素了,這5人是直接關乎自己烏紗帽的問題,誰也不敢開玩笑。
最近這事兒後很多人說懷念18年劉國梁不在的時候,全靠打直通和選拔,但那一兩年正是「教練組」缺失的時候,沒有人敢做主,沒有人敢承擔責任,乾脆把所有權利下放給比賽,誰能打出來就去,不管我事。但這種制度對球隊長期發展是不利的,沒有整體的規劃部署,也沒有長遠的計劃。能在一兩次小直通裡打出來的隊員,可能是那一次狀態好,可能是內戰強,但這個隊員到底有沒有實力和潛力,沒有人來評估。
2.為什麼林高遠落選
我認為劉國梁對林高遠肯定是沒有個人偏見的,林高遠直通出來,劉國梁說改變主力格局,給了他很多機會,18年世錦賽時劉國梁不在隊裡解說時說林高遠是3.5號位。但林高遠的自身問題實在太大了。
首先是技術,他的技術太依賴於薛丁格的狀態和對手,正手沒有殺板,接發手段稀缺,只靠反手和速度,誠然他是世界一流選手,現在也能贏一些外協高手,但穩定性實在讓人不放心。兩年多的主力時期,林高遠很努力,卻總是差口氣,心理問題歸根結底是技術問題,試想當他上場發現反手抽不死對手,接不好對手發球,自己一擰拉就出臺,哪怕只有其中一項,他自然而然也就慌了,還怎麼贏球。最可怕的是,他這兩年技術上並沒有明顯進步,是練不到位,還是練不出來,教練組心裡有數。
其次是心理,林高遠是個品行端正,靦腆內向的好人,但是作為運動員,他缺乏頂尖運動員必要的對勝利的瘋狂。17年世錦賽他說打到一號臺就好了,這對於主力是不可接受的。當然不是要求每一個隊員都像張繼科那樣霸氣外露,馬龍內斂,樊振東敦厚,但骨子裡都有可以為贏不惜一切的覺悟,這就是心氣。
第三是時機,林高遠其實運氣很好,東京周期兩三年的時間裡,馬龍傷病,許昕退步,梁靖崑王楚欽還沒成長起來,他有很多很多機會,幾乎一度與樊振東齊平,但很不幸,他在那兩年,在有樊振東的場合,除了17亞洲杯高光之後,他就一直充當樊振東勝利的墊腳石,如果說這是與超級天才同行的悲哀,那在沒有樊振東的場合,他也缺乏一飛沖天的能力(17世界盃)。最重要的,在混雙已經進入奧運體系,林高遠是第一個正式進入混雙考核的主力(18亞運會),但也許是他太想追求單打突破,混雙一直無法拿出成績。試問,如果他能拿下亞運會混雙冠軍,可能劉國梁回來後,起碼會給他許昕備選的位置。單打無建樹,雙打無成績,等劉國梁回歸,在奧運部署中,他已經失去了進入考察圈的範圍。
技術,心理,時機,林高遠的每一個問題都太致命了。
3.為什麼選擇王楚欽
與其說王楚欽有多出色,不如說國家隊的內憂外患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
東京周期只有半年了,我們不妨對比裡約的前半年,箭頭人物龍獒蟒三足鼎立,狀態巔峰,到裡約結束後再挺幾年過渡沒有問題,中間層92Line還在當打之年,超級天才樊振東已經是絕對是即戰力,而現在呢,龍蟒在東京後還能挺多久?箭頭人物只有樊振東一人,這是內憂。更可怕是外患,德國,日本,韓國,臺北,巴西,英國,甚至美國,幾乎所有外協都層出不窮的冒出在後東京時代會大幹一場的95後新人,00後雙雄張本和小小林已經是即戰力,更可怕的是,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積累大賽經驗,甚至奧運經驗。推新人,已經是箭在弦上,王楚欽是紙面00后里實力最強的,選擇他是合理的。
就王楚欽本人來講,他應該是理解國乒男隊指明重點培養的小將中天賦和實力都稍弱的隊員,青年賽沒有突出的成績,紙面年齡已經20歲,還沒有一鳴驚人的過硬表現。作為小將,不穩定是可以接受的,但王楚欽缺乏的是一黑到底的衝擊力,這是很致命的。教練組給外界釋放了無數王楚欽有潛力的信號,也給他無數機會,而王楚欽似乎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單打上一次次放啞炮。但王楚欽也是幸運的,國乒男隊00後已經出現崩潰式的人才凋零,況且他是左手,雙打和混雙的優勢讓他脫穎而出。
時勢造英雄,王楚欽是內憂外患中的選擇。
平心而論,釜山世錦賽的選拔是棄林高遠用王楚欽最不適宜的時機,王楚欽不僅沒有達到過硬要求,還有禁賽的口實,而林高遠總決賽和直通都輸的可以接受的樊振東,還沒差到必須放棄的時候。教練組頂著巨大的可以預見的輿論壓力做這個決定,因為釜山世錦賽已經是東京周期最後的團體大賽,再保守就真晚了。
4.後東京時代的國乒
東京的版圖已經幾乎沒有懸念了。
後東京時代的國乒男隊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是樊振東的箭頭作用能穩多久,樊振東如果東京圓夢自然一鼓作氣平穩過渡,但布達佩斯失利樊振東迎來半年多的低潮期,如果樊振東東京失利,又該如何,龍蟒堅持到巴黎的可能性非常小,那樊振東將是巴黎奧運會時唯一一個有奧運經驗的隊員,樊振東如果無法起到箭頭作用,男隊又該何去何從?其次是梁靖崑能否更上一層樓,梁靖崑的問題其實是更加嚴重的,甚至至今還停留在對外協一線沒有足夠勝算的層面,這肯定不是心理二字能簡單概括,在技術上他顯然還有很大的問題,後東京時代他將是第二號右手,且目前看起來沒有替代,其中憂患可想而知;第三是林高遠和王楚欽的紛爭,實際爭的是後東京時代,誰是許昕的第一順位接班人的問題,可以說這個問題比起前兩個,還更好解決一些,林高遠也不必灰心,他和王楚欽目前難分勝負,下個周期還有大把機會比拼。
作者:知乎·果核中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