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心不是去愛多少人,而是被多少人所愛《朱迪》

2020-12-23 陳麗娟觀影

朱迪錯過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朱迪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因為蕾妮·齊薇格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所以電影《朱迪》的熱情和爭議度都比較高。事實上,這並不影響蕾妮·齊薇格獲獎的表演,也不影響朱迪·加蘭在全世界範圍內出色而廣為傳唱的歌曲。

上世紀60年代,一個名叫「桃樂絲」的女人在安眠藥的影響下跨過彩虹。她才47歲。幾十年後的2019年,她再次跨過彩虹的另一端,以不同的態度回到人們的視野。

《朱迪》由魯伯特·古爾德執導,蕾妮·齊薇格主演,是一部為紀念朱迪·加蘭逝世50周年而誕生的音樂傳記電影。它帶我們回到朱迪路上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

朱迪·加蘭——弗朗西斯·埃塞爾·古姆,13歲,是一個被上帝賦予天賦的人。她有一副美妙的嗓音「足以讓她抵達奧茲鄉村」,她的表演讓整個好萊塢都驚豔不已。她熱愛演戲發自內心,住在從未老去的桃樂絲,在這樣一個肆無忌憚的時代,桃樂絲一路成為她的支柱,直到貧窮,直到生命的盡頭。

自從進入米高梅,她失去了很多,但她沒有得到她應得的——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愛情和家庭,後來即使有債務,她也不得不暫時放棄一對孩子的監護權,離開英國。

影片對這些經歷的處理幾乎是極端的碎片化,在眾多另類路線中,最主要的一條是情感路線(八卦總是美味的)。雖然家庭和情感是朱迪經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更多地關注朱迪對這一職業的熱愛,可能會給影片增添一抹色彩,使其結構更加完整。

正如筆者在最後一篇文章中所說,雖然非線性交錯敘事可以增加故事結構的新穎性,但如果不將其應用到極致,勢必會支離破碎、撲朔迷離。這部電影的碎片化程度比《小女人》好。如果觀眾不認識朱迪·加蘭,缺乏耐心,當他們看到一半的時候,他們更容易睡著。不用說,情節模式也屬於普通傳記電影的小模式。它的好幾個好友同性戀分支都沒有被回收,只是草草的,只留下最後的一段合唱在瞬間撥動心弦。

然而,作為一部傳記電影,該片在音樂、歌舞場景、演員造型和表演等方面仍有許多顯著特點。上世紀50年代,復古氛圍得到了高度的恢復;ziwig的造型與Judy的造型相似度幾乎達到了90%以上,而妝容對眼睛的強調突出了她自己的眼睛不可忽視,給觀眾帶來了很多替代感。歌曲結束後,熱淚盈眶的眼神讓人們瞬間看到齊薇格和朱迪生命軌跡的重疊,這也是影片最大的亮點之一。

在表演方面,扮演女主人公朱蒂的齊薇格自然是最大的亮點,她深厚的底蘊支撐著情節的脆弱,她的面部表情的許多細節都得到了恰當的處理,這使作者感到悲傷。47歲時,最初的一代傳奇就陷入了這樣的境地。她的賣弄是非常小心取悅,她的笑聲是有點動搖的感覺。

雖然我不想把朱迪的不幸和今天的相比,但我相信很多朋友已經注意到電影中提到的娛樂圈。背對著鏡頭的明星們的生活也許是泥濘的,甚至生活都是故意捏造出來的,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不管有多少人,像朱迪一樣,來到這個圈子裡做這項生意,是因為他們真的很喜歡它,而不是因為他們想買名利?

忍不住讓人感在朱迪的最後一首合唱中,作者的心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一個人,兩個人,所有人

朱迪在那一刻真的被全世界所愛。

即使你說「我」

沒關係。人們不會忘記你的,朱迪。

永遠。

相關焦點

  • 有多少人明明還愛著,卻不得不放手,有多少人分手了卻還愛著
    有一種愛,明明是深愛,卻說不出來;有一種愛,明明想放手,卻無法離棄;有一種愛,明知是煎熬,卻又躲不過;有一種愛,明知無前路,心卻早已收不回來。知道感情的事,越是心存不甘,越是勉強拖著,最後受傷的一定是那個最不肯放手的人。雖然也曾想淡然地轉身,瀟灑的揮揮頭,回到最初的灑脫。
  • 愛的真相是:不管你被世界傷害了多少回,依然願意去好奇,去擁抱
    許多走著走著就散的感情,並不是愛得太晚,而是愛得太深。男人只會記得他跋山涉水去看的人,他不會記得跋山涉水來看他的人。往往是你最在乎的人卻是傷你最深的人。"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感情何不是如此?愛人只愛八分,剩下的兩分靠對方自己爭取,這樣才能在擁有愛情的時候不失去自己,在沒人愛的時候不失去自己。不是所有的暗戀理當獲得迴響,不是說努力就能得到回報,不是說我愛你,你的生命就交由我來保管,在這個世界上熱血並不總會灑向該去的土地,而真心被辜負是常見的事情。
  • 多少人,近在咫尺,心卻隔著海角天涯
    在這世間,不是所有人都能那麼幸運,能遇見一個懂你的人。多少時光在雞毛蒜皮的爭吵中悄悄蹉跎?多少愛人在誤解和執念裡錯過一生?多少情愛在世俗的牽絆中失去了最美好的模樣?愛上一個人,總是當局者迷,以為投其所好,鞍前馬後就是真,卻不知愛錯了人,連後悔的餘地都少得可憐。愛一個人不是自私,不是綁架,不是要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真愛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是能拋開俗塵凡世、心無城府開誠布公聊天的。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主見,卻能彼此懂得,互相體諒。
  • 一生可以愛幾個人?一顆心可以承受幾次摧殘?
    這個實驗當時說明的是如何規劃人生、如何去更好的學習並發掘自己的潛能等情況。但通過表面現象更能清晰地表達出一個很淺顯卻又很複雜的現象,任何器皿都是有體積的,它們能容納的事物都是有限度的,即使是再有彈性、耐性的容器,都會有滿的一天,如果在完全飽和的狀態下,再次強行注入,它的下場只有一個,分崩離析。那麼,一顆心的體積是多少呢?它可以承受多少挫折和打擊?
  • 科比:有多少人恨我,就有多少人愛我
  • 心被傷透了,失望攢夠了,再愛也會離開
    人與人之間,憑的是一顆溫暖的心,你熱我就熱,你冷,我也就會慢慢變冷,不管多愛,都會帶著一顆攢夠失望的心,決然地離開。心不是一天變涼的,而是一次一次的寒意侵襲,最終無奈的冷卻;情不是一天就消失的,而是一天一天的冷漠無視,最終痛苦的淡去,不管那個人是多麼的愛你,多麼的捨不得你,都會在這一次一次的辜負中,關閉心門,塵封過往,轉身離開,再也不回頭,再也回不到從前。
  • 愛一個人的最好方式,不是頻繁聯繫,而是給對方這三樣東西
    愛一個人,就應該做到無限的包容,能容下對方的一切,能愛屋及烏,能「情人眼裡出西施」,用欣賞的眼光,用疼惜的心去愛。有包容,才會有溫柔,才會用一顆柔軟的心,去疼惜,去寵愛。頻繁的聯繫,並不代表就是愛。愛情最好的樣子,並非保持密切的聯繫,而是每次聯繫的時候,都能給予貼心的問候,都能給予莫大的寬慰,都能用自己的心去溫暖對方的心,都能用自己的情去融化對方的心。哪怕對方忙碌而忽視了自己,聯繫的時候,也能不責怪,不指責,不咆哮,而是能做到體諒與善解人意,用包容與溫柔去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對方接受了多少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對方接受了多少。有人說,寂寞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窮。一個人如果常常感覺不到被需要,他們往往是寂寞的。教授將碗筷放進水池,衝去油汙後,走到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身邊喊到:「媽,該洗碗嘍……」大學生們一下子都愣住了,只見無精打採的老太太突然精神煥發地走到水池邊,慢騰騰地洗起碗來,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碗洗完。
  • 如此回你消息的人,不是不愛,而是深愛!
    情叔導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其實最多的是語言,這種方式最為直接,也只能夠表述出心中所蘊含的感情,但是同樣的,語言也是最容易去打破的,因為,總有人喜歡花言巧語卻口不對心。同樣一句言語,不同的人說出來可能也是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情感的,所以在辨別真偽的時候要仔細,通過這些言語看到後面所包含的情感。如此回你消息的人,不是不愛,而是深愛!
  • 如何看一個人愛不愛你?
    一個人到底愛不愛你?不是看他嘴上有多甜言蜜語,答應過你什麼,而是看他的行動,為你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是不是想要些回報?有些人隨口答應的事,不必太當真,太當真了,受傷的就是你了!有些諾言就像隨風飄過的沙一樣,有些許下諾言的人都忘記了,你又何必傻傻當真,你相信這樣的話語,只能證明你單純幼稚。時間能夠看清一個人心,看透人的本質,看ta的心裡到底有沒有你?一個女人,倘若只被男的美貌和身體所吸引,那麼是一種悲哀,而一個女人用心靈去吸引了男人的心,在那裡得到尊重和珍惜才是最大的收穫。
  • 這樣對你的人,不是不愛,而是深愛
    但其實,你要明白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是因為不愛了,有這幾個表現的人,不是不愛你,而是愛得更深了。這樣對你的人,不是不愛,而是深愛不縱容你因為愛你,所以想要讓你變得更好,這就是出於愛情中人們的想法,因此,對方會嚴格要求你,不縱容你。
  •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並不是頻繁聯繫,而是成全
    那個他愛了整個青春的女孩,如今終於嫁為人妻。他的心裡或許有羨慕、有不甘,但更多的是對沈佳宜的祝福。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並不海誓山盟,也不是頻繁聯繫,而是成全心愛的人,看著他幸福,便已足矣。事實上,這種頻繁聯繫真的是愛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沒有誰能一直都聯繫著對方。如果真正的愛一個人,並不需要在他面前不斷地刷存在感。而是應當考慮到他的感受,是不是在忙?
  • 人與人之間的愛
    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訂立規矩,教他做人的道理,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有一份不屈的意志,有一顆感恩的心,那才是對他的將來負責,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父母對孩子的愛,需要理性,需要有大格局。
  • 我們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你去愛你愛的人,我去走我走的路
    你永遠都不會想到,那個曾經最愛你的人,會變成傷害你最深的人,你曾經給過他多少依賴和期待,最後他就會給你,多少失望和沮喪。朋友安慰我說,感情是一場輪迴,愛情是一種因果,也許是我上輩子欠你的,這輩子註定要還你,愛你之後,只換我一生的傷痛。朋友還說,如果這個人傷害了你,辜負了你,那下次一定會有人來好好的愛你,彌補他對你的傷害,彌補他對你的辜負。
  • 愛一個人不是用嘴,而是心疼!
    愛一個人不是用嘴,而是心疼! 大概每個人終其一生, 都在尋找一份心靈的依靠, 讓那顆孤獨的心, 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港灣。
  • 再刷《知否》:愛一個人,一定不是做小伏低,而是要勢均力敵!
    再刷《知否》,明白愛一個人,一定不是做小伏低,而是要勢均力敵!對於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就是愛情觀。從本質上講,愛情觀是人們對愛情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反應,最直觀的就是人對於愛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自身的擇偶標準和面對失戀的態度等。
  • 《朱迪》|「I can’t」
    她發自內心地愛著表演,心裡住著不曾老去、離開的桃樂絲,而這成為了她在那樣一個不擇手段的年代一路走來的支柱,直到窮困潦倒、直到幾近生命盡頭。自從進入米高梅公司起她失去了許多,卻未曾得到她應得的——健康的身體,美好的愛情和家庭,後期甚至背負債務,不得不暫時忍痛割捨一雙兒女的撫養權,遠走英國。
  • 深愛一個人,想念時才懂得愛的含義;流淚時才知道心疼的滋味
    深愛一個人,會放下個人的自尊去愛,丟掉自己的個性去包容,真正的愛,會把心中所愛之人的點點滴滴都看得很重要,包容對方所有的不足,愛他所愛的一切。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去愛,每個人也都會被愛,但是,無論是愛還是被愛,只有一顆心真正的深愛了,才能懂得愛的含義。
  • 得不到你愛的人,就找一個愛你的人
    愛了一次,也傷了一次,揪心的疼痛,讓人錐心的疼,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有些事情,註定只能選擇放在心裡。離開是命中注定,再愛的人,也註定只能陪著別人,得不到你愛的人,就去找一個愛你的人。一切隨緣,一切看淡,愛的時候好好去愛,分開了也不去糾纏,得不到你愛的人,就選擇一個愛你的人。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愛你的人,會用生命去疼惜你,你愛的人卻只能讓你痛苦落淚。隨心而活,是對自己的一種責任,莫要讓自己過得太過為難,人生不過三萬天,你想為他痛苦多少年。
  • 情人這樣稱呼你,不是不愛,而是一種深愛
    -01- 哪怕是歷盡千帆,也要尋得所愛。對於愛情的嚮往與執著,埋藏在每個人的骨子裡,從古至今,從未改變過。 一旦遇到了所愛,那顆心再也無法抑制,那份情迫切需要釋放,當和他能真正在一起的那一刻,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可兩個人走入了愛情之後,便開始患得患失,常常質疑對方的愛,不確定對方有多愛自己,甚至都不再確定對方愛不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