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靈塔寺
靈塔古寺位永康,蘭若高閣懸崖上,
鳥道九曲十八盤,拜佛燒香攀巖抖,
沿山道路布星羅,璀燦繁星若天市,
畫龍點睛繡牌樓,耀目玲瓏露翠姿,
三門翼然立山下,果林村莊水墨畫。
北覽黃河通虹橋,萬裡玉帶飛龍舟,
高速公路貫東西,經濟騰飛物流暢,
靈塔古寺生奇景,永康美麗入化城。
靈塔寺俗稱小寺,建於永康鎮南部香山之坡。山崖峭拔東西橫綿,環抱永康市鎮,形若懷中抱
月。香山乃河谷平原天然屏障,寺院座南向北,俯視庭宇,前有沃野分際,大河朝堂,乃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之風水寶地。因靈山秀水,人文早開,唐代開靈寺,建寶塔,歷史悠久至今 稱靈塔寺
。寺前棗鄉果園,有果鄉之稱,風景優美,地無虛隙,人具其才。。
據傳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尉遲敬德任涇州總管,十九年(公元645年)北上巡邊到香山
寺(香山),寺口至老君臺沿途巡察,上表在沿山險要處「設哨以瞭敵。起塔以鎮河。」故在羚羊
寺山溝通寺口,靈塔寺山峪通海固等處建哨塔後有一僧人在塔前建觀音閣,始名塔口寺,景龍六年
(公元707年)復起磚塔四層,半坡建孤魂殿,山神廟,土地廟,又名景龍寺,後又續塔高至九層
,十丈零八四龕八楞,角系風鈴。並於山坡溝頂建彌陀殿三間,下建地藏殿三間,齋房五間,沿山
上下錯落布局三座寺廟,歷時60餘年,寺廟初露規制。人闃夜寂,鈴鐸韻響,聞之倍覺靈感,百姓
之語稱靈塔寺。歷經地震兵燹,屢建屢毀,至清鹹豐年間,塔惟見殘垣。民國二十年(1930年)有
堡紳徐生茂捐建三官廟,候印公捐建三霄殿。和原建大殿,大經堂相對而稱小經堂,俗叫小寺或小
寺廟,大經堂供佛祖,菩薩,小經堂供天地水三官,三霄殿供娘娘,節日過廟會,農曆七月十五日
優盛大。佛教搭臺禮佛誦經拜懺,梵吹不絕,民眾敬香還願,虔誠仿佛。道士祭神,水會奏樂,端
公迎神打鼓起舞,秦腔皮影好戲連臺。夜景奇觀,燈火不息,登山九曲十八盤,燃起三百六十盞油
碗彩色紙燈,燦若金龍騰舞,觀者又譽為金龍寺,盛會三天,於會者萬人以上。贊曰:靈塔山前棗
果園,豚柵雞捷半掩扉,桑椹柳斜社日散,家家扶得醉人歸。解放後,政治英明,民眾蕩除,寺廟
坍塌拆毀,信眾消聲匿跡。
三中全會後,政通人寰,百廢俱興,有居士唐風清,麥明忠善士徐成國,徐玉騏,高進佳,徐
明國,候如,候正智,揚作華等倡導捐資獻物,重建寺院舉居士唐鳳清,徐成國承擔重責。組織居
士分赴各地乞化,四眾樂善者紛紛千元布施者喜為樂助,歷時六年銖積寸累,集資16萬多元。綠請
瓦工師秦天榮、候林、候正治,木工高進德、楊合華、餘鳳佳,雕塑辛錫林、董福寧,彩繪陳建德等各展其長。
1988年破土動工興建至1998年大工告竣,完善掃尾,十年功不虛?。先後建成大雄寶殿,落基
於雙峰山西峰之上,內塑三大佛殿祖,陪十六尊者。下建左右陪殿內塑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諸
菩薩。大殿對面磚?、一進二出拱門,上建一高三層接引樓,內塑接引佛,韋馱。院西建齋房五間
封閉。整體四合院,樓觀閣影,光輝奪目,乃山上之建築,山下之平坡,坐南向北建歇山頂地藏殿
三間陪殿各二間,基高二米。內塑地藏菩薩,左右陪塑無盡意菩薩,左右陪塑無盡意菩薩,解脫菩
薩,兩旁塑十殿閻君,門口兩側立牛頭馬面,判官無常。殿堂鴻規,塑像莊嚴,地藏殿前建玲瓏小
牌樓,對面聳立天王殿武聖樓,設計穎異,四面透亮,門欞暢開。為山門過殿,底層內塑彌勒佛,
四大天王,上層塑準提菩薩和伽蘭關公。陽臺露天兩邊置上下樓梯。兩旁客房寮舍,院落東西各建
禪堂五間交脊青瓦,明楹走廊為四合院,院內松柏雙青,花壇盆景爭奇鬥豔,槐柳蔽陰,寂靜幽香
,實乃念佛修行聖地。
惜哉2003年山門樓因電路失火,被燒甚為遺憾,翌年旋即重建。設計為中間立體雙層,兩側對稱牌
坊。大型三門牌樓式。較前更加宏偉壯觀。
寺院西側之山坡,墮高就低,拓寬展平,獨為一院,建齋灶寮庫,辦公室,客房共30間。由西
院南出小門,登山陟上,邁上九曲十八盤鳥道,修磚臺階100多級,逢峁成趣,建土地廟,山神廟
,財神廟,孤魂堂等各2至3間,兼券棚飛簷,圍欄花牆,星羅點綴,遊者中途小憩,景不虛設,上
部高險之處,狎小牌坊一座險中生奇,如暈斯飛靚麗佳構,妙趣橫生。登山氣勢倍增,平臺觀景,
寺如珠璣落玉盤,向北俯視大河奔流,園林謨之,村舍靄靄,高速公路貫東西,黃河大橋臥彩虹,
天塹通途新市城,江山如畫,能不興慨乎。
寺院門前北部場地建戲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演戲三天,盛況空前,各路僧素,信眾香客,十方
緣份,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敬香還願,經懺祭祀,布施功德,寺院上下,紅裝素裹,人流攢動,
車流塞道,生意興隆,交流暢通。戲場觀者,張傘成蔭,熱鬧非凡。
總說靈塔寺先後投資百萬元以上,建殿堂房舍132間,塑像258尊,僧人往來流動,禮請圓濤法
師為住持。
居士唐鳳清會長,智慧豐睿,運籌多謀,,眾望高孚,善如流辦事,周全為佛虔誠,數十年如
一日,率眾念佛建寺。佛教雖不言名利,但功不可沒。
2005年唐鳳清調高廟任會長,寺院新建領導班子,呈前啟後,繼往開來,繼續為建設靈塔寺做
新貢獻,發展靈塔寺為中衛旅遊景點,引水上山,綠化美化寺院環境,樹立寺院形象,靈塔寺必將
為中衛市之名山勝景,特色旅遊景區佛教又一寶剎叢林也。
靈塔寺重輝碑記(修改稿)
靈塔寺位於中衛永康鄉正南之翠崗丹崖上,臨鬧市而不喧囂,近塵寰而不汙染,鍾靈毓秀,座
南面北,後枕香巖月牙山,前懷永康似翠玉,古稱懷中月,人傑地靈??。寺院倚山布局,珠聯壁
合,北覽黃河九曲懷帶,大橋臥波情貫通,四圍棗花清香,果林賽錦屏。晨起浮雲傳鐘聲,晚映佛
燈聞暮鼓,家家念彌佛,戶戶頌觀音,為中衛念佛之鄉也。
三中全會政策落實,靈塔寺聖地報請政府批准建寺,居士唐鳳清,徐成國等人心懷堅志,虔誠
奔波,帶動居士募化,十方資助,銖積寸累,鳩工庀材築窯燒磚瓦,開基鑿山道,於山之巔建大雄
寶殿三楹,陪殿各三間,東西觀音殿,百子殿,雙層樓式前殿,四合為院,巍峨壯觀,上塑全堂佛
像,金光照耀,山下面北一進院落松柏蒼翠,寬敞清淨,臺階石欄中軸貫通,上建地藏殿三楹,耳
殿建全,內塑地藏,藥王,眼光菩薩,十殿閻君,城隍,土地,牛頭馬面各俱神志,各顯莊嚴。前
綴三門式牌樓,美觀醒目,東西寮殿18間。下建二層樓式山門,金碧煥然,雄偉壯觀,內塑彌勒,
韋馱,四大天王。與西另一大院為夥房,齋房,庫房,住房共三十間。
由下院登山,九曲十八盤,相對高度400米,劈臺階500餘級,險處增修曲欄迴廊,逢崗丘建殿
五處,塑山神,土地,護法伽蘭,沿道隘處,建玲瓏牌樓二處,楹輪暈翼,妙趣橫生。漫步陟上,
出洞豁然開朗,止於上寺。
本寺工程浩繁,耗資巨大,帳目分明,艱辛二十餘載至今大項工程始竣。
遠賢靈塔寺如十裡丹崖峟峰,五彩蓮燈懸掛,燦若星辰,造化秀美,人間仙境,遊覽勝地。
永康乃發達鄉鎮,人文早開,爭強好勝,重教昌文,興建靈塔寺,增輝地方觀瞻,造福千秋,功德
昭彰不朽也,謹記巔末,以告後世焉。公元2005年4月15日。
寺院電話:159095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