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心的位置:位於胸腔中縱隔內,約2/3位於正中線的左側,1/3位於正中線的右側。
形態:一尖,朝向左前下方,在左側第五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釐米處可觸及波動。又稱心尖搏動點。
一底,朝右後上方。
二面,前面稱胸肋面,下面稱膈面。
三緣,左緣是左心室,右緣是右心房,下緣由右心室和心尖構成。
三溝,冠狀溝是心房與心室的分界線。前室間溝和後室間溝是左右心室的分界線。
63.左心房的入口-左右肺靜脈各一對,出口-左房室口。左心室的入口-左房室口,出口-主動脈口。右心房的入口-上下腔靜脈,冠狀竇,出口-右房室口。右心室的入口-右房室口,出口-肺動脈口。
64.心的供應血管來自左右冠狀動脈,起自升主動脈的根部。心的靜脈經冠狀竇口注入右心房。
65.房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卵圓窩。室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膜部。肺動脈幹分叉處與主動脈弓下緣有一條動脈韌帶,若嬰兒出生六個月後動脈導管尚未閉鎖,稱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66.心的體表投影:左上點,左側第二肋軟骨下緣,距胸骨左緣約一點二釐米處。右上點,右側第三肋軟骨上緣,距胸骨右緣約一釐米處。
左下點,左側第五肋間隙距胸骨中線內側約1-2釐米處。右下點,右側第七胸肋關節處。(記2357)
67.主動脈弓自右向左依次發出頭臂幹,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三個分支。課本166頁表7-2,體循環動脈分支,熟讀。
68.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在胸鎖關節後方匯合成靜脈角,為淋巴導管的注入部位。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收集頭面部的靜脈血。
69.上肢的淺靜脈包括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下肢的淺靜脈有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大內高股,小外膕人)。
70.肝門靜脈收集腹腔內不成對臟器的靜脈血。主要屬支包括,上下左右脾膽臍。
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之間的吻合有三處:食管靜脈叢與上腔靜脈吻合。直腸靜脈叢與下腔靜脈吻合。臍周靜脈網分別與上下腔靜脈吻合。
課本174頁表7-3,體循環的靜脈回流熟讀。
71.脾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季肋區,第9-11肋的深面。脾門是血管,神經進出的部位。
72.眼球的纖維膜是角膜和鞏膜。血管膜是虹膜和脈絡膜。視網膜感光辨色最敏感的部位是中央凹,生理性盲點為視神經盤。
73.光線到達視網膜依次經過哪些結構。角膜,眼球前房水,瞳孔,球後房水,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74.房水作用(營養角膜和晶狀體,維持眼內壓)。循環途徑:睫狀體產生房水~後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鞏膜靜脈竇~眼靜脈。
75.眼球外肌有七塊,除一塊上瞼提肌(上提眼瞼)外,其餘均作用於眼球,互為拮抗肌,一側受損,眼球偏視。
76.聽骨鏈從外向內依次為錘骨,砧骨,蹬骨。成人檢查外耳道,向後上方牽拉耳廓,嬰兒需向後下方牽拉。
77.咽鼓管是鼻咽與鼓室之間的管道,使鼓室與外界氣壓平衡,有利於鼓膜的震動。小兒咽鼓管短而平直,若咽部發生感染,易經此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
78.位置覺感受器:壺腹脊感受旋轉變速運動。橢圓囊斑和球囊斑感受直線變速運動。聽覺感受器:位於基底膜上,稱螺旋器。
79.聲波傳導途徑:外耳道~鼓膜~錘骨砧骨磴骨~前庭窗~前庭階鼓階淋巴液振動~蝸管內淋巴液振動~基底膜螺旋器產生衝動~蝸神經~大腦聽覺區。
80.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表皮從基底到表面(由內到外)可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真皮內有乳頭層(觸覺小體,神經末梢),網狀層(膠原纖維,血管,神經)。
關注百家號:終南山下一大王,獲取更多免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