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開放大學招收陸生以來,在臺陸生開啟了兩岸年輕人交流的新模式,陸生主動積極,給臺灣學生帶來一股活力。本報記者實地採訪分布在各大學的廣東籍陸生,系列報導他們在臺灣的學習心得與經驗。
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三年級學生簡喬,來自廣東省廣州市。簡喬表示,相較大陸,臺灣的師生互動較輕鬆,校內軟硬體設備齊全,師資雄厚,課程更與業界接軌,「對未來找工作很有幫助。」
為何想來臺讀書?簡喬說,初中二年級時,透過衛星電視看過臺灣的政治性節目,以及新聞上的凱道遊行,覺得臺灣雖然矛盾較多,但人民有發聲的權利,也激起他對臺灣的興趣。
簡喬讀高中時,曾到臺灣環島旅行,「臺灣人的特質比風景更吸引我」,不管是問路時遇到的路人,或是服務業,都很有人情味,「從電視變成實際感受」,加深了他對臺灣的好印象,因此想到臺灣讀書,希望能有不一樣的體驗。
簡喬說,臺灣北部很潮濕,學校又在山上,東西容易發黴,因此,會把貴重的攝影設備放在防潮箱裡。
飲食上,簡喬覺得臺灣食物的選擇性很多,學校又在士林夜市旁邊,食物樣式多元。他特別喜歡吃滷味,價格適中,適合學生族群,「廣東沒有臺灣這種加熱滷味」。但整體來說,他覺得臺灣食物偏油膩,口味比較重。
簡喬說,因為陸生在臺灣不能打工,加上自己喜歡攝影,所以他每逢周末或放假,就會到處旅遊,全臺各地幾乎都有他的足跡。但他覺得,自強號和高鐵的票很難買,班次太少,若要坐客運,時間又太長,「但客運的座位很大,坐起來挺舒服,不像大陸的公車雖然有臥鋪,但很窄。」
簡喬更在臺灣考上汽車駕照,也會租車去玩。簡喬說,相較大陸,臺灣的汽車駕照很容易考,大陸的筆試和路考都很嚴格,考不過的機率很高。此外,因為大陸人很多,報名要等好幾個月,練車場又不夠,必須排隊練車,「從學車到考照,大陸至少要花4萬臺幣,而臺灣只需大陸四分之一的價格。」
「在銘傳讀傳播,比大陸傳播科系的課程有趣!」簡喬說,大陸的傳播科系比較傳統,教學仍停留在拍片、寫新聞等內容。但因為銘傳有商專的背景,系上課程結合了管理、經濟等領域,也有許多社交平臺的行銷策畫課程,都是當下時勢需求的專業技能,對於未來就業很有幫助。因為現在新媒體發達,傳統紙媒一定要做App,電視臺也都有自己的網站。
簡喬說,大陸的師生關係無法像臺灣如此親近。在華人的傳統上,大陸的學生比較尊敬老師,但在臺灣,師生互動起來比較輕鬆。
簡喬說,銘傳的考試非常嚴格,都是採「梅花座」,坐在旁邊的同學,一定不會跟自己考同一科,「只要被抓到作弊,會立刻退學,沒有餘地。」另外,老師幾乎上課都會點名,降低大家翹課的機率。
至於生涯規畫,他準備參加校內5年一貫的計畫,「讀5年可以拿到學士加碩士學位。」
簡喬說,在臺灣,陸生沒有健保,根本「病不起」。但是對於新的健保政策,陸生要繳全額保費,又不能打工,學生負擔非常重,「政府應該考慮到我們是學生身分,要有公平的對待。」
銘傳:進美名校 臺灣學歷有優勢銘傳大學學位陸生現有近600位,加上交流生、專班生,約1000多名陸生。受到大環境影響,今年各校的陸生人數都減少了,但是銘傳的學位生不減反增,研修生也只減少些微。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表示,銘傳每年都錄取100多位學位陸生,今年本島校區更是滿招。
談到陸生的學習狀況,劉廣華說,陸生上課、交作業都很準時,老師交代的任務,也都不會賴皮。但他觀察,今天如果出一個開放式的題目,例如超出課本範圍,或是沒有標準答案,臺生表現會比陸生好,陸生會慌了手腳,「可能跟大陸的教育訓練比較一板一眼,而臺灣的教育方式相對活潑許多。」
此外,銘傳對於陸生的學務輔導動員系統非常迅速。劉廣華舉例,金門校區曾有一名陸生,剛考上機車駕照,就租車出遊撞樹,腿受傷,但因金門當地醫療設施缺乏,無法開刀,因此學校費了很大力氣,安排飛機後送這名陸生到三軍總醫院開刀,也徵求醫師同意,全程直播開刀過程,讓遠在大陸的家長看。家長來臺照顧孩子時,學校也提供住宿、生活協助。
劉廣華舉例,日前有陸生趁放假時,跑去花蓮玩飛行傘,但出了意外,脊椎受傷,學校立即安排學生從花蓮慈濟轉到林口長庚,但因為臺灣剛好遇上颱風假,加上又碰上大陸十一長假,學校就請移民署協助家長辦理來臺證件。
目前為止,銘傳有兩屆畢業陸生,6成繼續念研究所,其中3成5在國外,包括美國康乃爾大學、紐約大學等名校。劉廣華說,這批來臺陸生如果留在大陸讀大學,分數是無法進到大陸九八五名校,他們的父母也承認,小孩如果不是到臺灣念書,絕對進不了美國長春藤名校,顯見臺灣學歷有著很大優勢。
針對要就業的陸生,劉廣華說,銘傳與海基會合作,每年3月舉辦就業博覽會,在大陸的臺商會來臺招攬人才,協助陸生提早找到工作,成效良好,「陸生回去幾乎充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