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大行其道,黑膠卻也在「活蹦亂跳」

2020-12-26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鐵皮人SOOZY。

2020年,新冠疫情和經濟倒退,讓全球的音樂演出行業都遭到打擊,然而,黑膠唱片卻成為了逆勢而上的一匹黑馬。

根據尼爾森/MRC的數據,今年美國「黑五」期間黑膠唱片銷售逆勢上揚,較去年同期漲幅達到56%。

英國2020年的黑膠唱片銷售額將達到1億英鎊,創造1990年以來最好業績。

而在各國黑膠唱片銷量前列的皆是「Z世代」們喜歡的歌手,如碧梨、Lady Gaga、哈卷等。

國內也不例外:11月,周杰倫在出道20年之際,推出了一套黑膠唱片,6399元的售價卻引發了搶購熱潮,豪奪唱片銷量冠軍,成為國內音樂圈的現象級事件。

周杰倫出道20周年推出限定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逆勢而上的背後,不再僅是老黑膠迷們的情懷支撐,而是「Z世代」的強勢入場,他們儼然成為黑膠唱片消費的新生主力軍,一股「黑膠唱片熱」正在年輕人群中持續升溫!

在數位音樂當道的今天,黑膠唱片可以說是一個絕對小眾的市場。

不像動動手指就能聽歌的音樂app,如果你想玩黑膠唱片,首先要進行「硬體投資」:

一臺像樣的黑膠唱片機一般要幾千元,還要配備刷子、唱針等專業設備,更要接受「慢慢來」,因為黑膠唱片必須一首一首按順序聽,不能任意選歌,此外歌聲會有「刺啦」,還有跳針的「風險」——客觀來講,黑膠唱片的使用體驗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友好。

入門款鐵三角黑膠機也要3000元

但為什麼這些幾十年前就逐步淡出主流的「老物件」近年來卻開始被「Z世代」追捧呢?潮流文化可謂是最大的推動力。

這其中,潮流ICON們可謂功不可沒,他們將聽黑膠唱片上升為品味之舉,引發了不少年輕粉絲的跟風。

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就是黑膠唱片的發燒友,他曾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黑膠唱片收藏與精選歌單,甚至還把閃電logo蓋上了黑膠機。

閃電logo讓聽音樂也保持信仰

新生代潮流圈「頂流」Travis Scott也對黑膠唱片情有獨鍾:

在與Kid Cudi合作的新單曲《THE SCOTTS》中,他找來街頭塗鴉藝術家KAWS合作設計唱片封面,最終成功打造出了一張頗具潮流元素的黑膠唱片,引發了粉絲搶購收藏的熱潮。

除了黑膠唱片潮流化以外,黑膠唱片的線下社群文化,也是推動「Z世代」愛上唱片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黑膠唱片店鋪,不再是單一售賣音樂產品的專門類店鋪,而是更豐富多元的社交娛樂空間。

國外已衍生出一套集音樂、舞蹈、設計、餐飲於一體的多元唱片店,如美國洛杉磯的Mount Analog、日本的Tower Records、阿姆斯特丹的 Waxwell、冰島的12 Tónar等。此類黑膠唱片文化集合空間,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也不斷出現,如深圳的舊天堂書店、成都的明堂士多等。

位於涉谷的 Bloody Angle Dougen Tong,複合了咖啡店與黑膠唱片店

與自己在家深夜「網抑雲」的線上聽歌體驗不同,年輕人們走進實體唱片店鋪,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或雞尾酒,享受音樂,相互交流,這種別樣的線下社群活動體驗,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唱片。

儘管「Z世代」開始熱衷於黑膠唱片,但對他們中的很多人而言,買來一張黑膠唱片,往往並不是用來聽的,而是作為點綴房間的裝飾物,因為他們的家中甚至連唱片機都沒有。

以前文的周杰倫20周年黑膠唱片為例,6399元的價格確實不低,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割韭菜」的行為,畢竟在音樂app上,花幾塊錢就可以暢聽周杰倫的幾乎所有音樂,花高價購買黑膠唱片的粉絲,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或偏向於收藏,未必真的本身就是黑膠迷。

還有一部分人,購置某些歌手的黑膠唱片或潮牌聯名唱片機,僅僅是為了追逐當下的潮流文化。當潮流文化與黑膠唱片的「濃情期」過後,這部分人自然也會「退燒」。

Supreme X Numark PT01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並非「三分鐘熱度」。

打碟DJ是hip-hop文化的重要元素,而黑膠唱片正是打碟DJ的靈魂所在。儘管現在的打碟機已經換成數字格式音樂的導入,但這仍不影響黑膠唱片在打碟DJ的重要地位。

不少人正是通過hip-hop文化而愛上黑膠唱片,並投入到了黑膠唱片的鑽研之中,甚至可以做到對各個類別的唱片和小眾樂隊如數家珍。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國內外的文化差異:

國外曾經有過黑膠十分普及的時代,國外年輕人受到長輩的耳濡目染,成為了如今促使他們購買的內在驅動力。

而反觀我國,家用音樂設備的普及是從磁帶、CD開始的,黑膠唱片恰恰是被跳過的一環。因而,沒有深厚的黑膠文化土壤,國內的黑膠迷群體也顯得更加小眾。

LV新寵Peggy Gou也是個「黑膠」愛好者

不管是真熱愛,還是假跟風,黑膠唱片的回潮,都是當代年輕人追求品質生活和精神滿足的一種體現:

想想我們小時候的書房,滿滿一柜子都是書,現在我們再去布置書房,更重要的也許是一臺高配遊戲電腦,加一個舒服的電腦椅,哪怕我們沒時間看書,也依然會擺上幾本好書——自帶古典、懷舊、慢時光氣息的黑膠唱片,也是如此。

編輯/孫弈然

撰文/飛鴻

視覺、排版/16sister

相關焦點

  • 長寧這家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讓更多的人有了「交集」
    大師們的經典之作,很多只有樂譜傳下來,但幸運的是黑膠唱片還保存了近100多年的留聲。黑膠音樂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一度退到了歷史舞臺的幕後,但近些年,在流媒體大行其道的當下,黑膠音樂依然能重新成為時尚,背後是人們對復古的偏愛,對收藏的珍視,對高雅的推崇。即使在黑膠「銷聲匿跡」的那段時間裡,人們把精美的唱片封面像畫框一樣掛在牆上裝飾,依然是種享受,時至今日。
  • 流媒體大行其道 卻也敲響了衛星電視行業的大門
    不論我們在家中或出門在外,作付費電視,電影和其他媒體的未來,高端媒體服務正在迅速建立。由Netflix等流媒體巨頭提供的非廣播內容已迅速成為許多廣播內容之前的首選。那麼,這對衛星電視意味著什麼呢?像Netflix這樣的流媒體服務擁有超過1.48億的訂戶,Amazon Prime Video(億)和Hulu(2500萬),滿足了OTT媒體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而OTT媒體服務已在傳統廣播內容中佔了上風。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7月5日,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會長徐冰說:「去年,美國和英國的黑膠銷量都超過了CD,全球出現了黑膠載體音樂的回潮。」 在全球黑膠回潮的環境下,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從德國購入黑膠唱片生產線,2018年投入生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也都設立了黑膠服務專區。 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同時,「時光流轉120年黑膠文化展」也在藝倉美術館拉開帷幕。黑膠唱片已誕生150年,在中國也走過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謀得利洋行開始銷售蠟筒留聲機和蠟筒唱片。
  • Apollo Master的大火,會掐滅黑膠唱片復興的希望嗎?
    《華爾街日報》等國外主流媒體第一時間的報導,更是將這起看似尋常的災禍冠上了「黑膠末日」(Vinylgeddon)的名號。這場火災的最大受害者Apollo Masters,是全球唯二大型的供應商之一,佔據膠版(lacquer)市場份額的八成以上。膠版是黑膠唱片生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身上的刻痕凹槽記錄並對應著初始的模擬聲信息。
  • 東莞這家隱蔽的音像店中,藏著上千張黑膠和CD唱片
    都已經2020年了還有人聽黑膠唱片嗎,這個看似神秘又遙遠的音樂載體還有多少使用者呢,儘管我們已經邁入流媒體時代,但近年來美國黑膠唱片的銷量實則持續增長。據美國唱片協會(RIAA)報告顯示,美國 2019 年黑膠唱片銷量收入將會超過實體 CD 銷量收入,這是 1986 年以來的第一次。該報告指出,黑膠唱片 2019 年上半年銷量收入為 2.241 億美元(860 萬張),實體 CD 上半年銷量收入則為 2.478 億美元(1860 萬張)。按照這樣的趨勢,黑膠唱片的銷量很快就會趕超實體 CD 銷量。
  • 在法國,黑膠片 VS Youtube,誰會更勝一籌?
    > 目前,黑膠唱片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數十年前的名盤,更是珍品。但現在,在法國,黑膠唱片不再只是懷舊消費者的消遣方式了。 ——音樂產業的參與者 鑑於視頻流佔法國整個音樂流整體百分比的52%,因此這一矛盾顯得更加突出。
  • 黑膠遭受毀滅性打擊,我們還能再聽見黑膠嗎?
    這時候,你腦子一熱買下來的各種黑膠、CD唱片也就能派上用場了。打開唱機,從封套裡取出收藏已久的黑膠唱片,再把它小心放在唱盤上——欣賞一張黑膠唱片的每一個步驟都派頭十足。對於音樂人來說,自己的作品被做成黑膠,被樂迷購買,然後能夠有朝一日被粉絲翻出來在派對上播放,或者僅僅是作為收藏連拆封都不捨得,都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 在黑膠中尋經典,syitren MANTY黑膠唱機體驗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莫名也是醉了1887年艾米利·伯林納發明了黑膠唱片機,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放音裝置,之所以叫黑膠唱機,是因為黑膠唱機的指針擺放在黑膠唱片上,通過旋轉來發出獨特的音樂,而作為音樂的載體黑膠唱片則是讓我這個80後覺得很神奇,畢竟科技就是這麼讓人驚嘆,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黑膠唱機已經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
  • 龍崗佳音王黑膠亮相北京,MPK黑膠書店(北京)開業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被譽為「京城最美黑膠書店」的MPK黑膠書店在12月12日亮相北京,為2022年冬奧會專線又添一道文化風景,該書店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上奧世紀中心丹迪蘭兒童世界3層。MPK黑膠書店(北京)整體經營面積1000平方米,主營區域細分為黑膠唱片體驗區、黑膠唱機體驗區、箜篌樂器教學體驗區、暢銷精品書籍區、兒童課外讀物區、文學、人文經管等類別書籍展示區,同時配置了可以容納200人的多功能活動會議空間,便於開展多樣化音樂生活新體驗。
  • FENDINOU立式黑膠唱片機(45轉),聆聽高品質黑膠音樂
    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億智蘑菇提供的,FENDINOU立式黑膠唱片機體驗評測。讓我真正體驗到黑膠音樂的美妙,以及這臺唱機帶來的高品質黑膠音樂。一起感受一下數位音樂與黑膠唱片音樂,所帶來的不同音樂魅力!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2019年底,黑膠唱片銷量高達1880萬張,銷售額為5.04億美元,比2018年上漲19%,相較於2006年黑膠唱片復興之始,銷量翻了20倍。根據尼爾森音樂公司(Nielsen Music)發布的《2019年終音樂報告》,黑膠唱片銷售量佔美國專輯銷售總量的17%,非常可觀;但加上流媒體播放和單曲下載,黑膠唱片銷售量只佔專輯等量音樂消費的2.4%。
  • 重回黑膠時代!深圳這4家私藏的黑膠唱片館,小眾又復古!
    除了Ray charles和Aretha Franklin的一系列絕版黑膠不對外出售,其它的以爵士黑膠偏多,有很多海外淘回來的,港臺的也有,不過較少。收藏黑膠的朋友一定聽過Vinyl House的大名,這是由4位音樂製作人聯合建立的 VINYL HOUSE,是集電子音樂製作發行和黑膠唱片引進銷售為一體的音樂空間。
  • 黑膠新手的福音:SONY PS-LX310BT 全自動藍牙黑膠唱盤
    2020-12-9 12:39來源: 視聽前線編輯刪除耳機音頻黑膠回潮已經有10年的時間,越來越多的音樂愛好者也加入了黑膠的行列。但是,傳統的黑膠唱盤,除了接線麻煩之外,更給人操作困難的感覺,什麼針壓側滑各種角度……因此讓不少想玩黑膠的朋友望而卻步。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復古翻新的潮流,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傾慕,在快節奏的數字媒體下,罕見的帶著記憶的溫度。它承載著音樂和情感,溫暖、細膩、感性。黑膠·「厚度」「溫度」在你的舊時光當中,一定會有一首黑膠音樂,讓你難以忘記。那記憶中的聲音可能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也可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2019年底,黑膠唱片銷量高達1880萬張,銷售額為5.04億美元,比2018年上漲19%,相較於2006年黑膠唱片復興之始,銷量翻了20倍。根據尼爾森音樂公司(Nielsen Music)發布的《2019年終音樂報告》,黑膠唱片銷售量佔美國專輯銷售總量的17%,非常可觀;但加上流媒體播放和單曲下載,黑膠唱片銷售量只佔專輯等量音樂消費的2.4%。
  • 專訪欒樹:聽黑膠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
    先是一版限量黑膠禮盒,不久又再版發行了3LP黑膠套裝。這張專輯也有流媒體版本,不過線上版本並不完整,欒樹將最完美的「欒樹·之禮」保留在了CD和黑膠上。至於作品集的載體,欒樹想了想,決定用黑膠。無論是兒時在老師家,還是後來在中音的欣賞室,亦或是成為音樂人後幾十年裡,黑膠在欒樹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 SMC搓碟大賽展現鐵三角專業黑膠碟機魅力
    SMC全稱「SCRATCH MASTER CHAMPIONSHIP」是現今中國唯一的專業黑膠 SCRATCH 搓碟 DJ 賽事,匯聚了全國 DJ 高手前來參賽。本屆大賽選手來自兩岸三地,在專業上都有著極深的資歷與造詣。作為中國黑膠文化推動者,鐵三角對本次比賽進行了專業級碟機與耳機支持。
  • 周杰倫的黑膠唱片到底值得買嗎?
    整套黑膠專輯由紐約母帶後期錄音室Sterling Sound(NYC)工程師Chris Gehringer負責母帶音樂製作(曾為麥當娜、Lady Gaga、Jay-Z等歌手進行母帶後期製作),委託德國黑膠刻片大廠optimal media GmbH 升級DMM刻版,並製作成黑膠唱片。一經上線,各大平臺與廣大歌迷紛紛搶購,這就是周杰倫的魅力!
  • 黑膠唱片真的不耐用?我們找了60人聽了聽播放100遍後的黑膠
    在第二期黑膠入門33問中,我們詳細介紹了黑膠唱片的種類和發展簡史。 這期我們來探討一下,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用多久?
  • 88VIP×網易雲音樂黑膠VIP年卡權益今日上線
    IT之家8月7日消息 今日,88VIP× 網易雲音樂黑膠 VIP 年卡權益正式上線。88VIP 官方此前表示,網易雲音樂已與阿里 88VIP 達成戰略合作,網易雲音樂黑膠 VIP 年卡權益將加入 88VIP 年度生態權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