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中沒有約定利息,口頭約定的利息能要回嗎?

2020-12-23 澎湃新聞

借條中沒有約定利息,口頭約定的利息能要回嗎?

2020-06-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明日天氣:多雲,氣溫:19~30℃;

案情簡介

2014年6月4日,被告傅某向原告張某出具借條一張,約定被告傅某向原告張某借款20萬元,借條中未約定利息,但雙方口頭約定月利率為2%,同日,原告向被告傅某轉帳20萬元。

借款後,從2014年6月4日借款之日起到2015年6月4日,被告按照約定分別於2014年9月4日、2014年12月3日、2015年3月4日、2015年6月4日每季度支付了12000元利息,一年來共計支付原告張某利息48000元,此後未再按約定每季度支付利息。2017年11月17日,被告傅某向原告張某轉帳支付30000元,此後再未支付利息。被告共計支付78000元,原告在庭審中陳述均系被告按口頭約定的月利率2%支付的借款利息。

本案爭議的焦點為:本案被告傅某向原告張某轉帳支付的78000元是償還的本案借款本金還是支付的利息?

法院認為

被告傅某出具《借條》向原告張某借款,雙方的意思表示真實,借貸法律關係成立,應受法律保護。原告提交的證據(被告傅某向原告借款後,每季度按時向其支付12000元、且連續支付了四個季度)能與其陳述的雙方口頭約定月利率2%的情況相互印證,故本院認定原告與被告傅某對其借款口頭約定的月利率為2%,被告傅某支付的78000元應認定為支付的本案借款利息。

法官提示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先小人後君子,自然人之間在進行民間借貸行為時要克服情面關,應當籤訂規範的書面借款協議,至少應當明確的記載雙方已達成一致的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借款金額、借款利率及利息的起算點、借款時間等。這是每個人意思自治的權利,也是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一字之差可能導致語意天壤之別,

如果最後產生糾紛,

法院依據「書寫不明晰」的「借條」

很難作出對出借人有利的判決。

今天給大家介紹

可能導致借錢無法追回的

7種「借條」及應注意的事項。

1、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張宗祥借款20萬元,並打下借條,約定一年後歸還欠款及利息。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條署名時玩了個花招,故意將「張宗祥」寫成「張宗樣」。張宗祥當時也沒有注意。到還款期後,張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誰知二人卻以借條名字不是張宗祥為由不願歸還。無奈之下,張宗祥將王氏父子告到法院。儘管法院支持了張的主張,但張也因在接借條時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價。

提醒:打借條時不妨請借款人把身份證號寫上去,這樣即使借款名字書寫潦草,也可以憑身份證號確定其人。

2、是己借款,非己寫條

案例:王某向張某借款10000元。在張某要求王某書寫借條時,王某稱到外面找紙和筆寫借條,離開現場,不久返回,將借條交給張,張看借條數額無誤,便將10000元交給王。後張向王索款時,王不認帳。張無奈起訴法院,經法院委託有關部門鑑定筆跡,確認借條不是王所寫。最終張敗訴!

提醒:如果不是當面書寫的借條,一定要在你當面籤字,哪怕已經籤名,那麼也讓他再籤一遍,否則後患無窮!

3、利用歧義

案例1:李某借周某10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條一份。一年後李某歸還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條撕毀,其重新為周某出具借條一份:「李某借周某現金100000元,現還欠款5000元」。這裡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又可以解釋為「尚欠」。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周某不能舉出其他證據證實李某仍欠其95000元,因而其權利不會得到保護。

提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借條內容應反覆閱讀,不留歧義。

4、以「收」代「借」

案例:李某向孫某借款7000元,為孫某出具條據一張:「收條,今收到孫某7000元」。孫某在向法院起訴後,李某在答辯時稱,為孫某所打收條是孫某欠其7000元,由於孫給其寫的借據丟失,因此為孫某搭寫收條。類似的還有,「憑條,今收到某某元」。

提醒:寫清借款原因,「收」「借」分明。

5、籤名用綽號或籤名模糊

借條各項信息之中,借款人的籤名最為重要。一般來講借條上需要寫明借款人的真實姓名,姓名後面最好加上借款人的身份證號。為了防止借款人用暱稱或假名,籤字是最好讓借款人在姓名上按手印,因為按手印與籤字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現在市面上有一種「自動褪色魔術筆」,有這種籤名過段時間字跡就會消失或者變得模糊。在寫借條時,最好自帶筆墨。

提醒:用自己的筆,認真核對身份信息。

6、借條故意寫成欠條

案例:劉某向陳某借款18000元。出具欠條一張:「僅欠陳某人民幣18000元,劉某,某年某月某日」。然而2年後陳某向劉某要求還錢,劉某卻說訴訟時效已過,拒還。

提醒:借條和欠條是不同,兩者在都沒有註明還款日期的情況下,借條可以隨時要求借款人還款,其法律時效性是20年,而欠條的訴訟時效是2年,而且借條與欠條的舉證責任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7、借款不寫利息

案例:李某與孫某商量借款10000元,約定利息為年息2%。在出具借據時李某寫到:今借到孫某現金10000元。孫某考慮雙方都是熟人,也沒有堅持要求把利息寫到借據上。後孫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條起訴要求還本付息,人民法院審理後以合同法第211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視為不支付利息」的規定,駁回了孫某關於利息的訴訟請求。

提醒:事先明確約定,並記載於借條之上。

圖片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

來源:巫山法院

原標題:《借條中沒有約定利息,口頭約定的利息能要回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借條上沒約定利息,錢怎麼還?
    庭審中,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被告鄭某返還的198000元僅為借款本金還是包括借款利息。原告耿某稱,雙方曾口頭約定利息,且該198000元是以當期剩餘借款本金為基數,按月息2分的標準連續有規律返還利息,案涉借款應當系有息借款。而被告鄭某則辯稱,其另行返還198000元的款項,因雙方未約定利息,應屬返還本金,案涉借款應屬無息借款。
  • 口頭約定利息,如何處理,會獲得法院支持!
    借錢給親朋好友,有些人礙於情面不好意思在借條上寫明利息,只會口頭說一下,那麼,這種口頭約定的利息有效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所以,雙方口頭約定的利息是有效的,但口頭約定的利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借款人否認借貸利息的約定,會出現兩種結果:一、口頭約定的利息,出借人無法舉證證明,這樣只能按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處理,結果視為不支付利息。
  • 借條約定利息2分是啥意思呢
    很多民間借貸中的借條都會寫上「月利息2分」、「月利息3分」有的甚至寫「月息1毛」的情況,這個具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意思就是利息計算的利率表述方式,對應的就是「月利率標準為2%」、「月利率標準為3%」、「月利率標準為10%」,這應該屬於一種民間的俗語或者說是交易習慣而已;但是,借條總歸是一種法律文件,那麼如果發生糾紛去了法院法院會認可這種說法嗎?法院可是摳字眼的地方,會不會因為寫的字眼有問題就視為是朋友間的借款所以約定了個象徵性的利息嗎?
  • 借條中利息計算方式約定不明該如何處理
    2011年4月被告殷某找到原告李某借錢,李某表示同意,殷某當場出具借條,載明「今向李某借款肆萬元整,2013年年前還清,利息按8釐計算」。借款期限屆滿後,原告多次催討還款未果,2014年訴諸來院,要求被告還款並支付利息,利息按月息八釐計算。被告李某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法院按缺席判決處理。
  • 借款雖未約定利息 實際履行視為有息
    來源:法治日報作者:黃輝借條上雖未約定利息,但如果借款人連續有規律地返還借款,足以印證存在口頭約定利息並已實際履行的事實,符合口頭合同的構成要件,應視為有息借款。庭審中,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被告鄭某返還的198000元僅為借款本金還是包括借款利息。原告耿某稱,雙方曾口頭約定利息,且該198000元是以當期剩餘借款本金為基數,按月息2分的標準連續有規律返還利息,案涉借款應當系有息借款。而被告鄭某則辯稱,其另行返還198000元的款項,因雙方未約定利息,應屬返還本金,案涉借款應屬無息借款。
  • 借款雖未約定利息實際履行視為有息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輝法治日報通訊員 鄒瑤  借條上雖未約定利息,但如果借款人連續有規律地返還借款,足以印證存在口頭約定利息並已實際履行的事實,符合口頭合同的構成要件,應視為有息借款。近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對借款人連續有規律地返還借款推定為存在利息約定,依法判令被告鄭某返還剩餘本金49.7萬元,並按月息2分的標準支付後續剩餘利息。  2013年5月14日,鄭某因急需資金周轉,向耿某借款170萬元。
  • 以案釋法 | 口說無憑 約定利息須有證據支持
    以案釋法 | 口說無憑 約定利息須有證據支持 2020-07-31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說法丨借條上的「3分利息」,怎麼計算?
    怎麼樣,找出問題了嗎?實在沒發現的話,那你也得當心了:打借條時忘記這個「茬」,清償時很可能被「找茬」!以案說法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 約定的利息屬於高利貸,要給嗎?法院這樣判!
    法律知識要點:約定的利息多少利息算高利貸?其實高利貸並不是法律概念,如果約定的利息超過法律規定的限制,將不受法律保護,只是習慣上把超過限制的利息,稱為高利貸,下面筆者給說說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範圍。在實務中如果出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這個範圍的,借款人在未支付利息的情況下,可以積極抗辯,這情況下法院最多支持按年利率24%計算的利息。二、超過年利率36%的無效區。借貸雙方如果約定借貸利率超過年利率36%(折算月利率為3%),超過部分無效,不受法律保護。並且超過年利率36%的利息,如果借款人已經支付的,借款人享有返還請求權,還可以向法院訴訟把這部分退還回來。
  • 抵押合同能否口頭約定,口頭約定的效力是怎樣的?
    一般說來抵押物是最常見於債務往來的關係中的,抵押物是指債務人(抵押人)為擔保某項義務的履行而移轉給債權人(抵押權人)的擔保物。那麼,抵押合同能否口頭約定,口頭約定的效力是怎樣的?網友諮詢:口頭約定的抵押物能要回嗎?
  • 五年前向親戚借錢,只還了本金,親戚說只還了利息,該怎麼辦?
    在民間借貸裡,約定的幾分幾釐一般都是指的月利率,二分五的利息,相當於月利率為2.5%,折合年利率為:2.5%*12=30%,年化30%的利率,這算哪門子親戚了,跟放高利貸的都快有一拼了,畢竟按照最高法的規定,高利率的界限也就36%。按照這個利率,你五年必須要歸還:40000*30%*5=60000元的利息,利息是本金的1.5倍,這種人還算是親戚?
  • 借款一萬一分利息什麼意思?解讀借貸「行話」背後的真實利率!
    借款一萬元,如果是一分利息的話,一年是出多少相關的利息費用呢?「一分利息」是民間借貸中經常出現的行話,但是呢很多貸款小白對於這句行話有很大的不解,導致自己在借款的時候不明不白的就掉入了很多坑!老哥也發現很多這樣的案例:有的朋友發現,自己在寫借條的時候,明明寫的是一分利息,最後還款的時候卻被出借人說當時口頭約定的是日息一分。一分利息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看一下漢語詞典是怎麼解釋的。
  • 利息兩分還是三分?一次給你說清
    最近有不少當事人諮詢班長,民間借貸中法院保護的到底是幾分利息?為啥有人說是兩分,有人說是三分?真的是搞不明白,就沒有人能講清楚嗎?有鑑於此,本期班長就對民間借貸中法院保護的利息做一個說明。對於兩分的利息,大家基本都沒有異議,而且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按兩分利息來寫借條,一來兩分利息是受法律保護的,二來相較於高利貸而言,兩分利息容易為大多數人接受。註:此處的兩分是指月利率,也有寫成2%或0.02的都是一個意思。那麼三分的利息呢?此處要做一個區分,兩分到三分之間的一部分,三分以上的另外一部分。
  • 農村民間借貸一分利息,如果對方不還的話借條受法律保護嗎?
    即使個人之間的利率約定超出了國家利率,那麼在國家保護利率之內的利息要求,也是同樣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不用去民間民間借貸的合法性。在過去金融服務不夠發達之時,民間借貸,也是幫助一個家庭或者個人度過難關的一種主要方式。那麼出借人借錢給他人,其實喪失了這筆錢未來潛在的收益,所以要一份利息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唯一一點就在於這個利率的約定是否符合國家法律。
  • ...稅專用發票罪中的「數額較大」是多少?約定借款年利息20%合法嗎?
    一、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中的「數額較大」是多少?問:王某的親屬因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被採取了強制措施,王某問,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中的虛開稅款「數額較大」是多少?徐中爽律師解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定罪量刑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法[2018]226號)中規定,虛開的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虛開的稅款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
  • 股東借錢給公司,怎樣才能使約定的利息能夠稅前扣除?
    企業經營過程中,由於款項回收、墊資等各種因素,會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這個時候股東為了發展需要,一般會將自己的資金借給公司使用以渡難關。今天就和大家講講股東把錢借給公司的涉稅處理風險問題。實務中,很多公司是這樣操作的,股東款進來後,會計只是做了其它應付款,沒籤合同,也沒約定利息。
  • 360借條怎麼樣安全嗎?360借條利息高嗎計算公式是什麼
    360借條是360金融推出的無抵押、純線上消費信貸平臺,專注為個人和小微企業提供即時到帳的貸款服務。  360借條利息怎樣?高嗎?  360借條從500元起借,額度最高為20萬元,按日計息,日利率最低為0.03%,與騰訊微粒貸、螞蟻借唄等大致相同。
  • 你借的花唄利息合法嗎?
    那麼,你的借款利息是多還是少,它是否受法律保護,你關注過嗎? 今天,聽法院小姐姐給你講講民法典中關於民間借貸利息的那些事兒!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8月20日)中第二十六條規定,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
  • 借條不規範,借款無權要回?
    通過這個小品,我們可以看見哪怕在借款過程中打了借條,依舊催債困難。還有小品《欠條風波》,圍繞講述了哥哥結婚急用錢,弟弟利用欠條漏洞耍賴不認帳的事,但小品最後弟弟還了錢,之前的說辭都是給哥哥一個警醒,使主題得到了一個更高的升華。
  • 民間借貸的法定利息標準是多少呢?超過多少點就不受法律保護呢?
    像是校園貸也就是一些民間網絡貸款的平臺,主要是針對在校大學生而開展的業務,但是他們的利息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是基本都是換不起的,更別說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了,這也是被國家明令禁止的,那麼我們國家對於民間借貸的法定利息標準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