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上映於2019年10月25日,短短的一個星期票房已達到8億,豆瓣評分8.4,點評用戶人數超過30萬人。當我打算準備這部電影的影評時,我在各個社交媒體網站看到特別多的爭議,從電影本身、角色設定、演員、故事情節、導演、拍攝手法等各個方面,目前真的有很多的聲音在議論著這部電影,有好的、也有壞的...
「我們就是想走出去一個,有這麼難嗎?走出去一個也可以...」——陳念
▼
《少年的你》是一部一波三折經歷了4個月的定檔、撤檔、提檔的青春校園片。而它之所以火的原因,是因為電影題材不僅僅青春校園愛情,影片聚焦於高考、家庭教育、校園暴力等社會現實話題,甚至有網友將之稱為華語青春題材電影中數一數二之作,其實都不為過。
電影的視聽語言比所有國產青春片的效果都要真實太多:高中生真實的灰頭土臉、融考試壓力和少年人的眼神於一體的青澀的疲憊感、根據考試成績搬桌換座位的細節、透過特寫和巧妙剪切,近乎讓人一秒甩開那些被過分美化的青春片質感,想起真實、灰暗的高中生活。也正是和一份真實感,成功讓觀眾產生共鳴、代入其中。
「後來錄口供,原來沒有知道,人是可以這樣打死的」——老警長
也正因如此,網絡上許多觀眾紛紛開始因電影的真實感訴說起自己的過往。是的,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霸凌,就像電影裡老警長對小警長說的那句話:「你小時候為什麼欺負人?....那你總被人欺負過吧?」是的,即使不是施暴者或被欺凌者,我們也都曾是旁觀者。不管是言語的侮辱、肢體的衝突、網絡語言的暴力、甚至是畫圈式地排擠某些人、事、物,這些「霸凌」其實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身邊,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
▼
除了電影題材本身,演員與角色也是造就這部作品的成功。女主陳念從一個旁觀者成了被欺凌者,起初為了自保選擇冷漠旁觀;後來為了高考和前途,選擇了忍氣吞聲。她不是沒反抗過,在她拿起球丟向霸凌者時,她的眼神是堅定的。可換來的,卻是被推下樓的下場...男主小北是個看似玩世不恭的街頭少年,從被陳念出手相助,到開始留意與保護她、透露自己的童年故事與傷口,最終願意為陳念犧牲……
「高考完,我們就變成大人了,但是,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跟你們說了,有用嗎?」
——陳念
「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挨打我一定打回去」
「我保護你,你保護世界」
——小北
從家長到老師再到警察,電影中的這些角色並非不存在,但他們都沒能成為去力挽悲劇發生的關鍵。當兩個決意以自己的方式孤注一擲、咬著牙活下去的孩子終於重新相見,二人在看守所相對笑著流淚時,相信觀者都不由自問:為什麼這樣乾淨的少年需要在成人前遭受這樣的惡意,為什麼教養他們的人在他們的成長中總是缺席,為什麼他們需要執拗地與世界對抗,然後頭破血流到這個程度?
▼
這裡我想說一下這部電影的「霸凌者」——魏萊。當人們不斷地埋怨、抱怨這一個女孩長相天使,內心蛇蠍的女孩時,我卻感到諷刺...魏萊,未來。在我眼中,她是一個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女孩,一個不敢不成為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一個在扭曲的富人理念下成長的小孩,一個極度缺愛與沒有安全感的小孩...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孩子生來就是壞小孩,試想想,是什麼原因導致魏萊成為扭曲性格?
「我媽媽告訴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 —— 魏萊
▼
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我看到網絡上有部分聲音表示這部電影原著有抄襲的嫌疑。《少年的你》改編自網絡作家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在上映時有不少網民留言爭執,認為該影片涉嫌抄襲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兩部作品《白夜行》和《神探伽俐略》。許多觀眾覺得《少年的你》多少會有這兩部作品的影子,但也有許多人將《少年的你》和這兩部作品製作了調色盤圖對比來證明,為原作者憤憤不平。
「如果抄襲電影可以這麼高分,那被抄襲的尾魚(另外一位網絡作家)是什麼的感受?」
「東野圭吾風格好濃」
「演技不錯,但這不是抄襲?」
同時,我在收集資料時發現網友說這是「融梗」而不是「抄襲」;另外,我發現大聰看電影裡提及的幾個觀點倒是相對客觀的,當中提到《圓桌派》第三季第16集——《抄襲,侵權這事怎麼斷?》很值得大家去觀看。對於《少年的你》到底是「抄襲」?還是「融梗」?如果大家真的好奇這件事,可以花點時間多去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判斷能力,不要如電影裡的「吃瓜群眾」一樣,人云亦云。
END
插圖 | 網絡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
- 幻域吖 -
在電影中找尋生活中求而不得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