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B站up主兼微博網紅曹譯文Iris火了,不僅收穫了做博主以來最高的流量,還喜提了多個微博熱搜。可惜,這一次讓她知名度攀升的卻不是什麼好事。
事情的起因是她製作了一期名為「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的體驗視頻。視頻中,作為建築公司「千金小姐」的曹譯文,「隱藏身份」到自家的建築工地去做了一天打工人。可惜,體驗打工是假,炫富才是真,曹譯文在視頻裡恨不得把「上等人」寫在臉上的舉動不僅傷害了建築工地的工人,更冒犯了在屏幕前的萬千打工人。
曹譯文曾經在歐洲著名的禮儀精修學院就讀,回國後更是開辦了關於禮儀的知識付費課程,兩相對比之下,這樣的翻車才更讓人覺得唏噓。
從王思聰開始,「炫富」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上一門炙手可熱的生意,眾多富二代們紛紛看中了這條道路,希望可以從中分一杯羹。
炫富博主千千萬,曹譯文之所以會翻車,並非因為她炫出的財富有多麼驚人,而是因為她視頻中對打工人們展現出的高人一等的傲慢。
她在視頻一開頭就驕傲地和觀眾宣稱,自己今天是「微服私訪」,真正的身份是集團的大小姐。
而體驗工地勞動的時候也隨時透露著做作和高傲,比如主動在鏡頭前說「到時候房子收工的時候,我就跟爸爸說,我要哪一棟的哪一戶,因為那裡面的幾個釘是我釘的。」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大概是包工頭給她結算一天工資的時候,鏡頭「無意」中給了手機簡訊一個特寫,上面顯示餘額1500萬+。
而面對「搬磚一天累不累」的問題時,這位大小姐的回答則是,「沒什麼感覺,多年馬術訓練下柔韌度很好。」這凡爾賽的架勢,連蒙淇淇都要靠邊站。
有意思的是,現在因為傲慢翻車的曹譯文,當初能夠在眾多富二代博主中脫穎而出成為網紅,正是靠的「名媛」、「公主」標籤,她的B站上甚至還有一系列視頻就叫「小公主的日常」。粉絲們顯然也對她這個人設深信不疑,在彈幕裡就常常出現「講話溫柔,有大小姐的感覺」這樣的誇獎。
曹譯文敢自稱「公主」、「名媛」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她曾經的確是在瑞士一所頂尖禮儀學院皮埃爾弗別墅學院(Institut Villa Pierrefeu)學習過。在這所學校提供的學費為2萬美元的六周課程裡,學生除了要學習餐桌、宴會等基本禮儀常識,還需要了解多達20個國家的風俗。
而就在前不久,曹譯文還曾經和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小女兒姚安娜、三和老爺車集團小女兒黃孫初夏等人一同登上《尚流》雜誌的封面。在雜誌的採訪中,曹譯文還提到從小父親就教育自己要「克己復禮、誠實守信、樂善好施」,而她也一直覺得幫助他人比擁有高定更有意義。
皮埃爾弗別墅學院教會了曹譯文什麼我們不清楚,但卻並不妨礙她在自己開辦禮儀課程時,將這所學校當成自己的招生「金字招牌」。
皮埃爾弗別墅學院雖然被稱為瑞士最後一所淑女禮儀精修學校(finishing school),但這卻並不是什麼讚美,反而恰恰體現出了禮儀精修課程在歐洲的沒落。而曹譯文在簡介裡提到的該校曾經「培養過已故英國王妃黛安娜」,其實也是錯誤的信息。黛安娜王妃的確曾經上過一所瑞士的精修學校,但並非皮埃爾弗別墅學院,而是已經於1995年關閉的Institut Alpin Videmanette。
和大家想像中每天教女孩如何頭頂一本書練習優美站姿不同,現在的歐洲禮儀精修學校早已經與時俱進,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培養女性的餐桌禮儀、服裝搭配、製作甜點、插花上,並新增了語言、各國社交禮儀、旅行常識、風土人情等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項目。
然而,就算是不斷根據時代發展調整自己的課程安排,禮儀精修學校在歐洲都已經是一個日落西山的行業。皮埃爾弗別墅學院創建於1911年,那時也正是歐洲禮儀精修學院的鼎盛發展時期,僅僅是日內瓦湖畔就有60多家。到今天,因為生意不佳,大部分的學校不是倒閉,就是主人直接轉賣了地產。
有意思的是,讓皮埃爾弗別墅學院能夠抵禦時代浪潮,繼續開辦下去的並不是歐洲人重燃了對禮儀教育的熱情,而是大量來自中國、印度、阿拉伯地區等發展中國家的學生。據《紐約客》2018年的報導,當時學院的夏季短期項目裡有29名學生,其中就有6名中國學生、1名杜拜學生和幾位來自印度的律師,而真正來自歐洲的學生僅有一人。
為了方便這些來自新興國家的學生學習,皮埃爾弗將授課語言從傳統的法語變成了更通用的英語,提供的課程也從以一年制課程為主變為了以六周短期課程為主。但就算是這樣,遠在瑞士的學校、六周的課程時間和兩萬美金的高昂學費,歐洲禮儀精修學校對於大多數中國女性來說,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為了滿足更多女性的需求,一門禮儀教育的生意在中國也悄悄興起。
2012年底,在結束了皮埃爾弗別墅學院的短期課程後,何佩嶸(Sara Ho)決定要在中國開辦一所類似的精修學校,教授女性一些實用而符合現代需求的禮儀技能: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日派對、如何準備一次家宴,邀請丈夫的生意夥伴用餐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針對不同女性的需求,Sara在自己的瑞雅禮儀學校提供了兩種課程:一種是針對16歲以上未婚女性的淑媛課程—女孩需要在這裡學習服裝搭配、插花、餐桌禮儀等傳統內容,以及公關關係、肢體語言、自我展示等現代內容;另一種則是針對已婚女性的女主人課程—在淑媛課程之外還增加了外事商務禮節、政府及外交禮儀、歐洲宴會款待藝術等實用技能。
Sara在培訓學生時極其重視細節,比如在課程設置中特別有一項內容為「國外奢侈品正確發音」,就是為了避免學生以後在社交場合鬧出笑話。而由於在正式西方晚宴上基本不能用手觸碰食物,所以Sara還會訓練優雅的女性用刀叉剝橘子,並且保證在過程中刀子不能碰撞盤子發出噪音,因為優雅的女士在用餐時會非常安靜。
如此細緻入微的禮儀課程在價格上當然也不會遜色於歐洲的精修學校,據《新民周刊》在2013年的報導,這兩種課程為期三個月,每個周末全天上課,一共12天。女主人課程價格為10萬元,淑媛課程為8萬元。此外也有短期禮儀諮詢課程,周末兩天的課程價格2萬元,一個月四天課程為3.8萬元。如果客戶需要定製一對一教學,在某個方面深度諮詢,費用則更高。
儘管免去了遠赴瑞士的旅途勞苦,在國內上這樣的禮儀精修課程,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對於真正有需求的女性來說,這大概也就只是一個奢侈品包的價錢。
在社交媒體上,歐洲禮儀精修學校一向被看作是歐洲封建的糟粕,更有人戲稱它們為「歐洲女德班」。的確,絕大多數歐洲禮儀精修學校在成立之初(19世紀末),都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家庭主婦,而來到學校學習的大部分女性,也都是抱著如何吸引高端男性的目的。而精修學校之所以得名finishing school,也正是因為在當時的歐洲人認為,女性只有在結束高等教育之後再進入精修學校學習完整的禮儀,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教育,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淑女。
而這樣的刻板觀念也直接導致了精修學校在歐洲的沒落,上世紀60年代女權主義興起後,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將嫁一個好丈夫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在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之下,大量女性有了更多、更豐富的受教育途徑,傳統的禮儀精修學校不再成為她們的首選。
但衰落卻並不意味著固步自封,以皮埃爾弗別墅學院為例,越來越多的女性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婚姻,而是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而她們的職業背景大多是律師、商人、諮詢顧問等,很多還擁有MBA學位。
「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讓我學會如何順從丈夫,而是為了讓我成為一名現代女性。禮儀對於我的生意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禮貌,我的客戶會質疑我的能力。」一位來自香港的投資銀行家Polly在接受《時代周刊》的採訪時說。
在中國的禮儀精修學校裡,儘管增加魅力、取悅異性仍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也開始出現在禮儀課程之中。瑞雅禮儀的學生裡就有一位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畢業並打算在清華大學修讀法學博士的女性,她修讀禮儀課程的原因則是為了能夠優雅出入於國際社會上的晚宴,從而增加進入政府能源政策智庫工作的可能性。
在現代社會,禮儀精修學校其實也不再是女性的專屬。從2013年開始,皮埃爾弗別墅學院就開始開設培養紳士的男性禮儀課程。「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具有權力的決策者,男性也應該學會如何優雅地和她們相處。」學院的院長內裡這樣對媒體解釋。
實際上,學習禮儀並非壞事,禮儀學校的存在也早已不是所謂的封建文化糟粕。只希望所有去精修學校學習禮儀的人,無論男女,都能夠真的受到薰陶,打開國際禮儀之門,而不要成為加工廠裡的流水線名媛吧。
參考來源:
紐約客:Lessons from the last Swiss finishing school
時代周刊:Mind your manners: the secrets of Switzerland's last traditional finishing school
The global and mail:How saving the Swiss finishing school from extinction may be men's work
新民周刊:淑女流水線
騰訊新聞:海歸女的西洋禮儀革命
編輯:Echo
圖片來自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海精英幼兒園背後的金錢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