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你看這擋雨棚,整齊劃一,你再看看這雨棚結構,多牢固,這次改造規劃得很合理。」 這幾天,家住下城區文暉街道流水北苑小區的李心良心情格外舒暢,「在這兒住了21年,這次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是政府出資最多的一次,範圍最廣的一次,設施最好的一次。」
老小區換新顏
高高興興過大年
1月13日,流水北苑小區新落成的文化公園內張燈結彩,一場熱鬧的「喜迎新家園,歡樂過大年」新春遊園活動正在舉行。這個小區剛剛經歷了四個多月的「舊貌換新顏」過程,呈現出新年新氣象。
走進現在的流水北苑小區,從大門到住戶單元,以及公共空間,都配備了監控網絡、樓道門禁和綜合管理平臺,從人防、技防到智防,都得到了全面升級。從小區外立面、綠化、智慧用電系統、高空拋物攝像機到新落成的文化公園等等,面貌煥然一新,與三個月前的建築外立面陳舊、樓道牛皮癬、電線私拉亂接、屋頂雨棚破損漏水和活動空間少等問題,形成鮮明對比。
「你看,小區改造好了就跟搬了新家一樣,感覺特別的開闊亮堂,還有這個漂亮的中心公園,老人孩子的活動空間有了,短短幾個月,真想不到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望著簡潔大氣的小區門頭、清新的外牆、整齊的空調罩和推拉式的晾衣架,家住5幢的居民鮑錦偉難掩心中喜悅。
充分徵求民意
對症下藥施舊改
2019年9月,流水北苑小區率先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與以往不同,這次改造「改什麼」「怎麼改」和「怎麼管」等問題全部由居民們說了算。
改造前,街道挨家挨戶發放調查問卷,並結合深化設計方案開展了多場意見徵求座談會。「意見收集上來後,街道舊改指揮部分門別類進行梳理,與居民代表充分溝通,與設計單位開展多輪方案設計優化,最終形成了流水北苑小區舊改的『10+5』改造內容。」文暉街道辦事處主任、街道舊改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馮瓊梅說,其中10項被列為必須改造的內容,5項被列為提升改造內容,以及居民的個性化問題解決方案,「有限的經費一定要用到刀刃上!」
「當初徵求民意時,我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擋雨棚問題。」李心良說。
「像擋雨棚這些生活構件,跟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都是先確定樣品再徵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多次修改調整最終定型的,這些雨棚原來設計的是單層鋁塑板,聽取居民們意見後,改為了雙層鋁板,不僅美觀也更耐用。」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梅育生說。
流水北苑小區原有三處地下非機動車的停車庫,「裡面燈光昏暗、堆滿居民廢棄的雜物,社區時常要組織力量清理,但卻不能治本。」居民莊水英說,有些居民為了方便給電瓶車充電,把車停在綠化帶裡,從樓上窗戶甩插線板「飛線」下來充電,「真的是太危險了!」這次改造徹底清理整治了地下空間,還增配了智能充電樁和消防噴淋設施,新做了防滑地坪,出入口安裝了智能監控,小區的非機動車有了專屬的停放空間。
在舊改過程中,文暉街道還將本土的「和事佬」品牌植入舊改指揮部,充分發揮「和事佬」民間公益組織人頭熟、地頭熟、業務熟的優勢,在指揮部設立臨時「和事代辦點」,一些合理化的意見建議,駐點的和事佬們都會代辦協調。
據了解,今年,文暉街道流水西苑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包含了廣利流水苑、流水苑、沙田裡等多個小區,舊改力度還會「升級」,將引入社會資本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