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棒!少年
導演: 許慧晶
編劇: 許慧晶
主演: 馬虎 / 梁正雙 / 張錦新 / 孫嶺峰 / 郭忠健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0-07-28(FIRST青年影展)
片長: 110分鐘
作者 光士源
豆瓣著名網黃
豆瓣 @光士源
《棒!少年》:熱血燃情的邊緣少年影像
這樣一群少年從第十四屆FIRST影展脫穎而出,《棒!少年》平地驚雷,它鮮明的節奏,質樸的鏡頭語言,熱血的少年群像都深刻地印入觀眾的心中。它關注了一個邊緣群體:在北京市郊訓練棒球的一群少年,和每天在學校聽著上下課鈴的陽光小學生不同的是這群少年因為家境貧困所以選擇參與「愛心棒球」的項目。他們沒有富裕的家庭,沒有完整的家庭,洋溢著笑容的臉龐上籠罩著一層不可細聞的憂鬱。有人評論《棒!少年》是「矬子裡面出高個」,在本屆FIRST影展中,它的突出是一種「斷層式」的優秀;相比於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其他電影,這部電影反而像一部劇情片,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更有著日式動漫的熱血感,激奮之餘棒球少年的故事令人感動。
《棒!少年》劇照
在這群小少年中,有兩個孩子吸引到人們的目光。一個是棒球隊中的反叛者,馬虎;另一個是團隊中的乖孩子,上進生,梁正雙。導演徐慧晶的關注點是極為精準的,他塑造了兩個充滿對比性的人物。儘管這是一部紀錄片,導演的設計不但沒有讓人覺著非常刻意,反而很自然的銜接了故事發展的衝突點,這樣流暢而舒服的處理方式,讓兩位少年的形象豐富了起來。擊球手「強棒」馬虎不思進取不服從棒球教練的管教,經常與同學打架鬥毆,他還偷吃粉筆,偷關水閘,鬧的整個棒球隊雞犬不寧,自然而然他就被其他的孩子們孤立了。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觀眾心中的馬虎似乎天生冥頑不靈,他身上帶著一種小鎮野蠻小子的氣質,在電影中有一段記錄非常有趣:馬虎被罰在操場上低聲怨罵教練,而教練也在角落裡對著其他孩子批評馬虎,此時導演運用交叉剪輯,將這兩段影像分割,重新洗牌,把兩個時空下的情景重新洗牌,讓馬虎和教練師爺的狀態生生對應,頓時間馬虎的人物性格更為鮮明了。導演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塑造了一個叛逆到搞怪,衝動富有拼勁的棒球少年。
把注意力集中到投球手梁正雙身上,亦如他在球場上的位置,投手小雙穩重,敏感與馬虎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刻苦訓練堅定目標,背負著重大的期望。在愛心棒球社中,馬虎與梁正雙代表了兩類人,我並不認為導演是為了強調某一類人是更好的而去分揀這兩個孩子的素材,這兩類人在棒球這個邊緣競技項目的環境中代表著不同的成長心路。是衝動蠻橫,不願努力的馬虎承託出小雙的堅韌踏實,也是敏感脆弱的小雙照映出馬虎的少年力量,這樣強有力的對比,形成了多層的人物形象,讓觀眾探尋到了《棒!少年》中有關少年們的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一部紀錄片首先要足夠紀實,導演必須揮動真實的大刀,劈開這個群體,打開電影的出口,觀眾會感受到一部電影的真實與誠心。
《棒!少年》劇照
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可愛的,從棒球運動的角度出發,導演許慧晶抓住了這一題材電影的精髓。大家所熟知的《網球王子》,《黑子的籃球》,還有票房王炸《摔跤吧,爸爸》都集中於表現運動競技項目的高燃感染力:當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指導女兒完成靈魂一摔的剎那,人類最原始的勝利之魂被瞬間喚起,具有極強的戲劇張力。
深受日本動畫的影響,許惠晶導演把《棒球英豪》看了三遍不止,他的很多分鏡,電影場面調度,視聽風格建制都有這部日本動畫影子。那些在電影中出現的齊聲口號,球場上少年狂奔跑壘的鏡頭,都化作競技場上的符號。一種競技精神力從大屏幕傳來,它展現了少年人天然的狀態,好勝之心,以及不同於成年人世界的純粹之心。《棒!少年》的熱血感不是單一的,除了穿插大量的訓練比賽片段,少年之外的人物也是熱血的。師爺這一人物值得觀眾去思考,作為愛心棒球社的領頭人,他親自參與進少年們的點滴生活中。即使鏡頭只紀錄了他是如何日復一日為棒球事業奔波勞碌的,但這條支線起著一個很好的潤色作用,棒球老年也朋克,升華了這種強烈的競技精神。
在這一屆FIRST電影展上,《棒!少年》猶如一匹黑馬殺出紀錄片重圍以觀眾口碑9.2的好成績交了一份不錯的作業,它紮實的內容,節奏漸佳的剪輯都可以凝練成了兩個字:成熟。粗礪的作品富有野性,成熟的作品是精準的藝術品,它能和觀眾達成同屏共振的約定。首先導演在剪輯上是成熟的,他更趨近於劇情片的剪輯方式,擁有個人很張揚的思考,在電影中大量的平行交叉剪輯增加了事實的厚度,調度了時間和空間;除此之外,導演還拼貼蒙太奇,電影質感上升,但這部仍然是一部紀錄片。
其次,導演的選材能力成熟,他免於產生判斷選材的失誤,《棒!少年》把運動競技和人生履歷兩大塊內容的比例拿捏的剛剛好,通過一個循序漸進的原理:先點出馬虎的性格和人生背景,再一步步展現他走向成長被重視,這個貼近馬虎的人物塑造。換成小雙,他因為背負太重的成長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穩重讓他變得限於放手一搏,所以他成為了投球手為球隊保下分數,其後再講出小雙為何怯懦的原因,點出人物的背景。這兩個人物被拆解的先後關係是令人舒適的,觀眾按照一種自然而然的邏輯吸收,消化這部紀錄片的故事。導演的處理沒有過多精巧的設計,他服務於內容,著重於內容,這才讓他表達出的電影情緒有理有據,也更成熟。導演許慧晶,山西人,曾就職於南方周末電視部、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有著十年獨立創作紀錄片的經歷。對於一個紀錄片導演,十年已經足夠他去選擇怎樣做好一部紀錄片,時不待我,一朝噴發。
《棒!少年》劇照
《棒!少年》聚焦在這群特殊的孩子身上,它成熟的技法只是它成功的一小部分原因。馬虎和梁正雙的身世背景使人驚醒,一個是自幼失去母親出生於偏遠寧夏山村的野小子,他身上的桀驁不馴,過於剛硬都可以溯源到母親角色的缺失,所以這個孩子常在黃昏,黑夜一個人唱著有關母親的歌曲;一個是父母都缺失的孤兒梁正雙,他唯一在乎的只有他的哥哥,伯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長大,他自幼就是個脆弱的人,在美國的棒球比賽輸了後他————抑鬱了,太在乎輸贏和別人的期待,小心翼翼的梁正雙惹人淚目。或許在愛心棒球社中,還有比馬虎和梁正雙更可憐的孩子,棒球就是他們人生的一條出路,帶他們去往美國去往未來。導演引發我們的思考,這是一種關注的角度,藉助影像的力量把這類邊緣人群的窘境展示給社會各界,更讓大眾們去關注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孤兒群體。此刻「棒球」也化成了一個符號,緊緊貼在少年們的身上,變成某種」真實可探「的噱頭帶領人們走進低端底層人口的生活,沒有棒球少年的熱血奮鬥,人們也難以注意到他們,為他們提供幫助。
對於電影和現下青年導演的創作來看,《棒!少年》的成功是一個極好的典例,它為當代的青年導演們提供了學習思路。運動競技紀錄片具有很大的類型潛力,它本身就指明了競技精神的燃情和運動員背後的成敗之路,青年導演可以很快地理出一條清晰的創作思路,現代的人們需求去看到正向引導的影像,邊緣不代表奇情或者苦大愁深,做好內容不是保守缺乏新意,在這個」蜜罐「時代中,以尋找苦難為衝突點的選題是一個刻意而懶惰的導演所表達的,以化解苦難轉而拍出苦中有甜的導演值得青年人去學習。正因如此,許慧晶導演的真誠和勤奮會帶領著《棒!少年》揮舞出第14屆FIRST電影展的最強一棒,點燃眾心。
編輯:往事如煙
自言自語長期患者
豆瓣:-發乎情止乎禮
-FIN-
原標題:《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電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