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2020年度評獎:PC處理器篇

2021-01-09 驅動之家

又是一年歲末,又是盤點總結的時刻。想必對於多數人來說,這一年都感到不同尋常。

在科技行業,不少廠商迅速應變,順應形勢舉辦了豐富多樣的線上發布會,讓我們得以在家中 依然能迅速捕捉新技術的脈動。

現在,不妨讓我們將視角集中到CPU處理器上,回首過去一年的軌跡,篩選出那些值得銘記的產品。

旗艦性能獎:AMD銳龍9 5950X

AMD劃時代Zen3架構的當家旗艦,銳龍5000家族扛鼎之作,甚至連AMD自己也毫不謙虛地將其捧做「世界上最好的遊戲處理器」。

我們的測試顯示,這顆16核怪獸單核性能超越了所有對手,比i9-10900K強了11%,比i9-10980XE強了25%。同時,無論是單機遊戲還是網路遊戲,幾乎無一例外實現了對i9-10900K的反超,雖然5950X核心數多,可10900K睿頻可是比5950X多出400MHz。

所以無論是從紙面規格、基準跑分、遊戲表現、內存/存儲兼容性等,銳龍9 5950X都是2020年的當然之王。

旗艦性能獎:AMD線程撕裂者3990X

2020年2月7日,Threadripper 3990X正式發布,這是世界上第一顆64核心的桌面級x86處理器,再一次刷新民用處理器的性能上限。

儘管Zen3架構的線程撕裂者在這一年沒有見到,可也許就是因為Zen2時代3990X的光芒過於耀眼——128個框框、64條PCIe 4.0通道、電晶體總數超過395億、3萬元的售價……

如果說這還不夠,那麼可以感受下基準軟體中一騎絕塵的多線程成績、生產力軟體Premiere Pro、3DS Max、Maya等中幾近變態的效率表現。我們在測試中也第一次感到,有那麼多的軟體飲恨無法充沛利用64核128線程,拖了處理器的後腿。

旗艦性能獎:Intel酷睿i9-10980HK

儘管AMD銳龍4000標壓處理器強勢出擊,但綜合各種表現來看,i9-10980HK仍是當下遊戲本中最強的存在。它設計為為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2.4GHz,加速頻率5.3GHz,全核頻率高達4.5GHz,部分遊戲本甚至解鎖如70瓦這樣的TDP,使其實力更加兇猛,多核甚至在i9-9700K之上。

最受關注獎:Intel酷睿i9-10900K

今年4月份,Intel發布了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代號Comet Lake-S,使用了14nm++工藝,通過架構、工藝深度優化,旗艦型號酷睿i9-10900K這一次不僅做到了10核20線程,同時睿頻加速頻率也提升到了5.3GHz。在x86處理器歷史上,5.3GHz的官方出廠頻率還是第一次,創造了歷史新紀錄,而且這次是同時提升CPU核心數及頻率,更加難得。

由於多2個核心的原因,i9-10900K的理論性能比i9-9900KS強了19%很容易理解,不過它卻在全核頻率低了100MHz的情況下遊戲性能反而還提升了2%。

我們評測認為,自從2011年代號為Sandy Bridge的第二代智能酷睿處理器發布之後,還從來沒有哪一代酷睿能像i9-10900K這樣在不提升製程工藝的情況下將功耗、溫度以及性能提升到另一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i9-10900K算是十年來Intel最成功的處理器。

最受關注獎:AMD銳龍9 5900X

Zen3家族的二號人物,更樸實的12核設定和更親民的價格,使其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上市後各種賣斷貨,甚至就在截稿前,還需要預約搶購才行。

而上機點亮後,也證明了它的價值名副其實。我們的測試顯示,其實一顆它就足以和酷睿i9-10900K分庭抗禮,包括但不限於理論跑分、遊戲表現等。

與上一代銳龍9 3900X相比,銳龍9 5900X的單核性能提升了19.2%,多核性能提升了17%。和18核的i9-10980XE相比,銳龍9 5900X的多核性能可以持平對手,單核性能勝出22%。在單核性能方面, 銳龍9 5900X僅次於5950X排第二,比i9-10900K強9%。

在一些非常需求CPU性能的網路遊戲中,銳龍9 5900X能夠大幅度領先於i9-10900K。比如在《LOL》中有超過50幀的優勢,在《CS:GO》中能夠領先47幀,在《坦克世界》中優勢達到了7%,在《劍靈》中則領先了10%。

試問這樣的明星產品,誰能不愛?

最受關注獎:Intel酷睿i7-1185G7

Intel在9月初正式發布了第11代酷睿「Tiger Lake」移動平臺,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了全新的「SuperFin」電晶體技術,江湖人稱「10nm+」。同時,第11代酷睿還將CPU微架構從上代Ice Lake平臺的Sunny Cove升級為Willow Cove,GPU也升級到最多集成96組EU單元的Iris Xe Graphics。

酷睿i7-1185G7是第11代酷睿中旗艦級的高端產品,普遍應用在各大OEM品牌的旗艦級輕薄本產品線中,提供4核心8線程、L2總容量為5MB、L3總容量為12MB、基礎頻率3.0GHz、單雙核睿頻高達4.8GHz、全核心睿頻為4.3GHz,核顯滿血96EU、最高睿頻1.35GHz,最高支持64GB容量DDR4-3200或32GB容量LPDDR4x-4266內存,TDP為28W。

大家最為熟悉的Cinebench R15和R20測試軟體成績來看,第11代酷睿i7-1185G7的CPU單核性能冠絕群雄,哪怕是15W模式下的得分也能超越最頂級的i9-10980HK,可見新工藝和新微架構攜手後的威力之強。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對SOC電源管理的機制進行了改進優化,即便是輕薄本產品,在不接入外部電源,只通過純電池供電來使用的場景下,酷睿i7-1185G7在性能調度上依舊沒有妥協太多,提供了較高的PL2短時功耗限制,並保留了快速的睿頻響應能力。

最具性價比獎:Intel酷睿i5-10600KF

酷睿i5-10600K的兄弟酷睿i5-10600KF在沒有了核顯後,日常售價只要1300元左右,比帶核顯的酷睿i5-10600K便宜了500塊錢。

在千元出頭的市場上,原本的主力是酷睿i5-10400F處理器,頻率2.9-4.3GHz,而酷睿i5-10600KF頻率可達4.8GHz,單核優勢也極為明顯,全核頻率也有4.5GHz,同樣大幅領先。釺焊加持下甚至被DIY愛好者超到了6.2GHz,足見性能潛力深不見底。

6核12線程保證了足夠強的多任務性能,不論是玩遊戲還是圖像處理、視頻編輯甚至3D渲染,尤其是遊戲上,在當前的3A遊戲中遊刃有餘,性能與高端的8核5GHz處理器相差不了多少。

最具性價比獎:AMD銳龍3 3300X

今年5月11日,AMD第三代桌面銳龍家族的兩名入門級新成員銳龍3 3300X、銳龍3 3100正式上架開賣,定價分別為899元、799元。它們均基於最新的7nm工藝、Zen2架構,在銳龍3系列中首次開啟多線程技術,二者均為4核心8線程,不鎖頻,24條PCIe 4.0通道,釺焊散熱等。

和3100相比,3300X誠意更足,包括更高的頻率(3.8-4.2GHz),保留了一組完整的CCX,核心與核心、核心與三級緩存之間延遲更低,性能更好。我們的測試顯示,銳龍3 3300X的同頻性能遠強於銳龍3 3100 ,另外就是4.25GHz的全核頻率比i5-9400F的3.9GHz高了不少,導致銳龍3 3300X的不論是理論性能還是遊戲性能竟然都強過了i5-9400F以及3年前的i7-7700K,性價比不言而喻。

技術創新獎:AMD Zen3架構

Zen3是Zen架構誕生以來變革最大的一次,銳龍5000系列CPU也實現了製造工藝不變的情況下對Intel的單核性能反超。為此,Zen3架構對於所有模塊都進行了翻新,前端、預取、解碼、執行、整數、浮點、載入、存儲、緩存等等,每個環節都是煥然一新,從而使得IPC提升了多達19%。

其中在內核方面最關鍵的調整在於,一個CCD裡是完整一個CCX,而不是分開的兩個,所有8個核心共享完整32MB三級緩存,等於在Zen2基礎上,每個核心可獲取的三級緩存容量直接翻了一番。加之一二級緩存效率的提升,訪問速度、通信效率大大加快。

最終,Zen3順利實現了預期目標,包括IPC大幅提升(平均19%)、延遲大幅降低(統一8核心與32MB三級緩存)、內存訪問大幅加速(三級緩存直接訪問翻倍)、頻率大幅提高(最高加速4.9GHz)、能效大幅改進(最高2.8倍)、遊戲幀率大幅增長(1080p下平均約26%)。

技術創新獎:Intel Tiger Lake 11代酷睿

秋季發布會上,Intel正式推出了代號Tiger Lake(老虎湖)的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它就像是下山的老虎一樣,CPU、GPU、AI及製程工藝等關鍵部分全部升級了一遍,特別是全新的CPU內核使得IPC性能大增,單核頻率高達4.8GHz,最多四核心的設計在輕薄本平臺上也更為均衡。

十一代酷睿處理器中,最重要的一個升級恐怕要數製程工藝,這一代使用的是10nm SuperFin工藝,全新的SuperFin電晶體實現了Intel歷史上最大幅度的節點內性能提升,即在沒有製程升級的情況下,工藝就提升了超過15%。

同時,頻率提升之餘十一代酷睿還使用了全新的Willow Cove微內核,進一步改進了緩存系統,提升到每核心1.25MB L2緩存、共享12MB L3緩存,加上其他改進,十一代酷睿的Tiger Lake處理器架構上的總體提升幅度超過10%。

不僅CPU如此,整個十一代酷睿處理器中還有多方面的優化,比如全新的Xe架構GPU,銳炬Xe顯卡,96個EU單元的加入使得遊戲性能翻倍,可以滿足1080p下3A大作的要求。

AI單元這次進化更大,專用GNA 2.0單元的加入使得AI性能是前代的4倍多,極大地改善了AI應用的速度。

同時,這一代不僅依舊全面支持了Wi-Fi 6,還有最新的Thunderbolt 4接口,它們也同樣使得整個平臺的綜合能力大幅提升。

技術創新獎:蘋果M1

早在今年6月的WWDC2020大會上,蘋果就正式宣布了將針對旗下的Mac電腦產品推出基於Arm架構的全新自研晶片,並在兩年內逐步替代X86架構的英特爾處理器的計劃。北京時間11月11日凌晨,蘋果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首款針對Mac電腦的自研晶片,即此前蘋果公布的「Apple silicon」,命名為M1。

蘋果M1晶片似乎並不是A14的簡單升級版,雖然都是基於臺積電的5nm工藝打造,但是M1擁有高達160億個電晶體,相比之前的A14的118億個電晶體提升了約35.6%。在CPU部分,M1晶片集成了8個核心,包括4個高性能大核心和4個高效能小核心。根據蘋果展示的PPT顯示,在10W的功耗限制下,M1晶片可提供傳統X86筆記本處理器2倍以上的CPU性能。

蘋果M1配備了8核心的GPU,相比A14的GPU核心數量提升了一倍,在同等功耗下,M1的GPU性能是其他最新推出的筆記本晶片的GPU性能的兩倍,而在同等性下,M1的功耗只有其他筆記本電腦晶片的1/3。

M1晶片還集成了與A14一樣的16核的神經網絡處理器(NPU),算力11TOPS。另外,ARM架構帶來續航大幅優化、Final Cut Pro/Xcode/Adobe Lightroom特別優化後,效率均超過了Intel平臺。

M1展示了蘋果的野心和恐怖的軟硬體一體化優勢,隨著M1的順利推出,並成功在Mac產品上應用,蘋果利用自研Mac晶片替代英特爾X86處理器的計劃或將進一步提速,可能用不到兩年就會全部完成替換。畢竟,憑藉蘋果自身強大的出貨能力,自研的Mac晶片的成本要遠低於採購英特爾處理器的成本。

編輯選擇獎:AMD銳龍5 3600XT

XT的命名在A卡中有過,CPU上還是頭一次。銳龍5 3600XT是6核心12線程,3MB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TDP 65W,基礎頻率3.8GHz,唯一的不同是加速頻率提升到了4.5GHz,比銳龍5 3600X高了100MHz。

雖然官方規格只是提及了銳龍5 3600XT的加速頻率比銳龍5 3600X高了100MHz,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全核頻率提升了200MHz,更準確一點說是在相同溫度下,銳龍5 3600XT的運行頻率要比銳龍5 3600X高了200MHz。

我們測試發現銳龍5 3600XT的遊戲性能可以持平i7-8086K。和前輩銳龍5 3600X相比,遊戲的幀率表現提升了3%之多。並且,它是我們見過的超頻能力最強的Zen2構架處理器!雖然它的加速頻率只有4.5GHz,但是卻能超頻到全核4.7GHz,並運行大部分測試項目包括CineBench R15,這在以往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編輯選擇獎:AMD銳龍7 4800U

銳龍4000 U系處理器共有5個型號,製程工藝由12nm提升至7nm,核心數量和緩存數量大幅增加,同時還支持更高頻率的DDR4-3200MHz和LPDDR4-4266MHz內存,相較於上代銳龍 3000,在性能上有了質的提升。

在35W TDP以及8核心16線程的加持,銳龍7 4800U的性能可以比i7-10750H強26%以上,比起i7-10510U更強了150%。

銳龍7 4800U處理器內置了完整的8核Radeon Graphics,擁有512個流處理器,並且頻率高達1750MHz。在一些輕薄本中配合雙通道LDPPR4 4266Mhz內存,可讓內置的Radeon Graphics如虎添翼,性能甚至超越了4800H中的內置 GPU,同時也要比滿血MX250強了18%左右。

最後續航方面,包括4800U在內的銳龍4000U輕薄本甚至有著反超酷睿的表現,補足了老短板。

編輯選擇獎:Intel酷睿i5-L16G7

Lakefield其實去年已經出現在了我們的技術創新榜單中,今年再次入選除了首批商用產品正式登陸之外,還在於3D Foveros立體封裝、5核混合架構的先進理念仍舊獨樹一幟。

Lakefield處理器是Intel的第一款大小核產品,內部集成一個Sunny Cove架構的大核心、四個Tremont架構的小核心,因此一共五核心,都不支持超線程,另外集成4MB末級緩存、第11代核顯。「酷睿i5-L16G7的CPU部分基準頻率1.4GHz,全核睿頻最高1.8GHz,單核睿頻最高3.0GHz,核顯部分集成64個執行單元,頻率500MHz,支持LPDDR4X-4266內存,熱設計功耗為7W。三星Galaxy Book S用的就是它。

當然,新生事物除了要經歷市場檢驗,還要接受前期的「陣痛」,比如CineBench渲染測試大核悠閒、小核賣力的尷尬,OEM調度優化不充分導致實際性能還存在很大優化空間等。

不過凡事都有個過程,據說12代酷睿也要大小核設計了,Lakefield也許就是前站。

相關焦點

  • 快科技2020年終評獎正式啟動!
    2020年過得很艱難,2020年也見證了大量優秀產品、技術,在逆境中的爆發。年底將至,快科技一年一度的年終評獎盤點也正式啟動。按照慣例,我們將按照12大領域,對每個方向的年度優秀產品、技術進行篩選、點評,分別是:- PC處理器- 顯卡- 主板- 硬碟- 內存
  • 歐洲硬體獎2020公布:AMD處理器/顯卡席捲、Intel顆粒無收-歐洲硬體...
    今天,2020年度也是第六屆歐洲硬體大獎公布了,涵蓋幾乎所有PC硬體領域,其中在CPU處理器、GPU顯卡方面,AMD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尤其是處理器上,Intel完全都沒有露面的機會,AMD橫掃拿下所有獎項,包括皇冠級別的年度最佳產品、最佳新技術:- 最佳產品:AMD三代桌面銳龍處理器- 最佳新技術:AMD銳龍小晶片設計- 最佳處理器:AMD銳龍9 3950X
  • 魯大師發布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榜 AMD奪冠
    1月8日,魯大師發布了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榜單顯示,繼拿下2018年度性能冠軍之後, 擁有32核心64線程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再次蟬聯PC處理器的2019年度消費級處理器性能冠軍。
  • 酷睿i9-10900K 處理器獲2020年度卓越產品獎
    12月21日,由ZOL聯合行業協會舉辦的科技無疆·2020年度科技產品大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本次評選對今年新發布上市的各類科技產品進行評估,涉及16個科技大類,80餘條細分產品線。經過初選、複選和終審的層層角逐,最終選拔出今年的年度卓越產品獎、年度優秀產品獎、年度推薦產品以及年度行業創新獎。其中,英特爾酷睿 i9-10900K處理榮獲2020年度卓越產品獎,作為行業標杆,代表同類產品最高殊榮。
  • AMD 「Zen 3」 處理器核心架構獲得ZOL 2020年度行業創新獎
    12月21日,由ZOL聯合行業協會舉辦的科技無疆·2020年度科技產品大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本次評選對今年新發布上市的各類科技產品進行評估,涉及16個科技大類,80餘條細分產品線。經過初選、複選和終審的層層角逐,最終選拔出今年的年度卓越產品獎、年度優秀產品獎、年度推薦產品以及年度行業創新獎。其中AMD 「Zen 3」 處理器核心架構榮獲2020年度行業創新獎, 引領產品技術創新,取得了跨越性的突破。
  • ZOL 2020年度生產力PC優秀產品&推薦產品獎揭曉
    12月21日,由ZOL聯合行業協會舉辦的科技無疆·2020年度科技產品大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本次評選對今年新發布上市的各類科技產品進行評估,涉及16個科技大類,80餘條細分產品線。經過初選、複選和終審的層層角逐,最終選拔出今年的年度卓越產品獎、年度優秀產品獎、年度推薦產品以及年度行業創新獎。
  • 魯大師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 AMD數量反超英特爾!
    魯大師2019年度PC消費級處理器排行數據來源於2019.01.01-2019.12.31。繼拿下2018年度性能冠軍之後,擁有32核心64線程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再次蟬聯PC處理器的2019年度消費級處理器性能冠軍。這顆CPU的均分已經超過了44萬分,比第二名英特爾Core i9-9980XE @3.00GHz要高出7萬分,成為魯大師牛角尖獎的年度最強CPU。
  • 快科技2020年度評獎:內存硬碟篇
    2020年即將迎來終點,回望過去今年的存儲產品市場依然是表面風平浪靜,背地裡暗流湧動。風平浪靜指的是內存、SSD及HDD硬碟技術在2020年依然是常規升級,DDR4內存這兩年都是尾聲階段,前兩年推出的DDR4-4800、DDR4-5000內存在今年依然還是性能頂流,性能上主要的進步倒是今年的超頻紀錄破了7GHz的紀錄,比去年的6GHz在高一頭。
  • 魯大師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公布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打開APP 魯大師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公布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登頂 朝暉 發表於 2020-01-08 14:16:13
  • 驚喜與遺憾並存 泡泡網IT風向標2018年度外設&顯示器評獎
    驚喜與遺憾並存 泡泡網IT風向標2018年度外設&顯示器評獎 2018年12月28日 10:03作者:劉國亮編輯:劉國亮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安陽市2019年度優秀社科成果評獎結果揭曉
    6月28日,安陽市2019年度優秀社科成果評獎結果揭曉。本次評審共收到申報成果226項,初審合格183項,經評委會評審和評獎工作領導小組最終審定,共評出一等獎20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57項。市政協副主席、市社科聯主席劉鴻民在評審會上作了講話。
  • ZOL 2020年度創意設計PC優秀產品&推薦產品獎揭曉_msi微星 Creator...
    12月21日,由ZOL聯合行業協會舉辦的科技無疆·2020年度科技產品大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本次評選對今年新發布上市的各類科技產品進行評估,涉及16個科技大類,80餘條細分產品線。經過初選、複選和終審的層層角逐,最終選拔出今年的年度卓越產品獎、年度優秀產品獎、年度推薦產品以及年度行業創新獎。其中,在創意設計PC產品線中,惠普ENVY 15高性能創意輕薄本、ROG幻14、微星尊爵Prestige 14榮獲2020年度優秀產品獎,微星創造者Creator 17榮獲年度推薦產品獎。
  • 2020科技風雲榜:A.O.史密斯榮膺「年度創新家電品牌」
    1月12日,創新行業矚目的科技年度盛會——「2020科技風雲榜」 盛典在北京舉行,A.O.史密斯憑藉卓越的研發實力及在冷暖風水專業集成方面的創新成果,榮獲「年度創新家電品牌」大獎,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
  • 魯大師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榜發布:AMD 32核64線程怪獸奪冠
    1月8日,魯大師發布了2019年度PC處理器排行。榜單顯示,繼拿下2018年度性能冠軍之後,擁有32核心64線程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再次蟬聯PC處理器的2019年度消費級處理器性能冠軍。
  • 《原神》PC端要什麼配置能玩 PC端配置要求一覽
    此次馬上要開啟不刪檔的測試,對於很多玩家來說pc端很有興趣的,可以在電腦端來一起玩,需要適合配置才可以,九遊小編就來介紹下pc端最低配置一覽。 原神P... 原神pc端最低配置是什麼?PC端在哪個平臺?
  • 201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高端論文篇次增長顯著
    2020年12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以下簡稱中信所)在京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各種數據的統計結果。  201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高端論文產出相關數據報告如下:中國卓越科技論文收錄華中科技大學論文4855篇,位列全國高校排名第5名,較去年上升1位,篇次較上年增長了1273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學科影響因子前1/10的期刊論文收錄華中科技大學1150篇,繼續位列全國高校第4名;而據SCI統計,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工作者作為第一作者參與國際合著論文計1484篇,繼續位列全國高校第5
  • 鈦媒體 2020 EDGE Awards 全球創新評選之「年度前沿科技產品...
    鈦媒體2020 EDGE Awards頒獎盛典2020年,註定是不凡的一年。年初的疫情關係著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每一個行業。因為疫情的影響,打破了很多公司原本的規劃,但同時也催生了更多新事物的發展。作為長期以來關注前沿技術型創新的商業科技媒體,鈦媒體每年都會評選出在消費電子領域當中具備足夠的技術創新的產品,挖掘他們為用戶創造的價值、給社會帶來的變革、甚至對整個科技產品的影響。「年度前沿科技產品」獎項由此而來。
  • 【MC年度評選】AMD Zen 3處理器力壓群雄、EPYC突飛猛進
    《微型計算機》年度金獎產品 AMD銳龍9 5950X處理器 如果要找出2020年處理器技術進步最大的代表,那麼非AMD在2020年10月9日發布的Zen 3處理器架構莫屬;如果要體驗AMDZen 3處理器架構的最大威力,那麼銳龍9 5950X
  • 「2014年度中國垃圾處理器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2014年度中國垃圾處理器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北極星環保網訊:「2014年度中國垃圾處理器十大品牌評選」日前落下帷幕。做為國內目前最權威、參與度最廣的綜合品牌評選網站「品牌排行網」,每一次的活動都會成為新浪、網易、新華、央視網等70多家知名網絡媒體關注的焦點 。
  • 《如龍極2》pc版什麼配置能玩 pc配置要求介紹
    導 讀 如龍極2即將在steam平臺發售,想要體驗pc版本的同學可以做好入手的準備工作了,小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如龍極2pc版配置要求介紹,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看下文中相關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