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實際管理人口均超2000萬 哪些城市人口數被低估?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佛山居住人口首破1000萬,廣深實際管理人口均超2000萬,哪些城市人口數被低估?

近日,廣東佛山市政府召開的全市新市民服務管理工作會議透露,截至今年10月30日,全市新市民登記已超547萬人,超過戶籍人口將近100萬。

佛山市政府網站的佛山簡介則顯示,2019年,全市戶籍人口為466萬。這也意味著,戶籍人口和新市民相加為1013萬人,突破了千萬。

而佛山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為816萬。二者之間約200萬的差距,不大可能是因為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佛山人口暴增,而是統計口徑的不同。

這一差值不止存在於佛山,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至少包括廣州、深圳、杭州等在內的城市都曾披露過實際管理人口數據,遠高於常住人口數百萬。這一方面反映出,這些地方的人口集聚能力,可能超出了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數據,另一方面,這也對大城市的公共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哪些城市人口被低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說明,常住人口為國際上進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時常用的統計口徑,判斷常住人口的時間標準為半年。

不難看出,半年稱得上一個較為嚴格的口徑。而現有人口既包括長期居住的人口,也包含短期居住、停留的人口,其適用範圍主要是消費、衛生、治安等領域的工作,如水電煤的供應,餐飲及食品供應,菜籃子工程建設,交通、醫療、商業、旅遊等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布局等。現有人口一般也稱作「實際管理人口」。

從維持城市日常有序運轉而言,相比於常住人口,實際管理人口更影響日常服務供給,譬如蔬菜供應、醫療物資調配等,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這些看似日常的問題卻一度遭遇較大考驗。

也正是在疫情的背景下,一些城市披露了實際管理人口數據。其中,今年2月,杭州一位市領導透露稱,年前杭州實際管理人口1600萬。

深圳一位副市長在5月的採訪中表示,人口流動是一大難點,深圳實際管理人口約2200萬,在3月初回流了1300萬人左右。

《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的一篇報導指出,成都是一個實際管理人口達2100多萬的大都市。

6月,廣州政府工作報告開篇即介紹,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作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200萬、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廣州經受了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

根據幾地統計局披露的數據,2019年,杭州、深圳、成都和廣州的常住人口分別為1036萬、1343.88萬、1658.1萬和1530.59萬,與各自的實際管理人口分別有564萬、856萬、442萬及670萬的差距。

這一現象遠不止存在於杭州、深圳、成都、廣州以及佛山這幾個城市。

不久前,百度慧眼-北規院規劃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了一項研究,利用百度地圖慧眼大數據,對2019年全國範圍內城市的穩定居住人口規模(3個月口徑)排名、日均實際服務管理人口排名與傳統統計口徑的常住人口(半年以上口徑)排名進行了比較。

(數據來源:百度慧眼-北規院規劃大數據聯合實驗室)

其中,從日均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來看,北京和上海均達到3000萬以上量級;2000萬以上量級的城市包括廣州、重慶、深圳和成都;1000萬以上量級的城市則包括蘇州、東莞、杭州、武漢、鄭州、西安和天津。

再結合上述幾項排名的差值來看,相比於統計局發布的常住人口排名,蘇州、杭州和東莞在3個月穩定居住和日均實際服務管理人口兩項排名中進步最大,尤其是東莞,2019年常住人口僅為846萬,排名第31,但在後兩項排名均躍居至第8名。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19年11月的數據,大城市日均實際服務管理人口中,3個月口徑穩定居住人口的佔比普遍在90%左右,短期訪客的佔比僅約為10%。

公共資源配置挑戰

在一些領域,各地是按照戶籍人口配置公共資源,譬如教育、醫療等,外來人口並不能在一些城市完全享受到這部分的公共服務,但有些地方已經在提出將公共資源逐漸擴展至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就提出,完善居住證制度,鼓勵根據實際擴大公共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標準,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與政府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王梅指出,自特區成立之初,深圳實際上對戶籍問題就是比較淡化的,譬如在在子女教育等方面,深圳比較強調推行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些為勞動力的流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2019年,深圳教育局相關人士曾介紹,全市有65%以上的義務教育學位是提供給非深戶籍子弟,解決了全國最大移民城市隨遷子女的就讀需要。

但從上述諸多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大幅超出常住人口的情形來看,某些公共資源,不止要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還有必要擴展至按照實際管理人口來配置,譬如地鐵、公園、醫療資源等。

在人口流動頻繁的當下,設想一種情形,某公司的總部位於北京,分公司則遍布全國各地,每年的新職員都需要前往總部所在地培訓、輪崗三個月。在統計口徑中,這部分群體算不上北京的常住人口,可能對基礎教育、養老等與長期居住特徵掛鈎的服務並無需求,但必然會佔用當地的交通、商業乃至醫療資源等。

恰如前述國家統計局的口徑解釋,現有人口(實際管理人口)適用範圍主要是消費、衛生、治安等領域的工作。尤其是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其重要性在疫情大考下尤其突顯。但目前各地的醫療資源統計中,大多是按照常住人口作為口徑,這也意味著,一些地方實際的人均醫療資源可能比數據披露的更為短缺。

《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就曾提出,到2035年,廣州將建成國際大都市,常住人口規模在2000萬人左右,按照2500萬左右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不止是像北京、廣州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面臨著公共資源配置的挑戰,再以人口可能被大幅低估的東莞為例,大量人口分布在下轄鎮,有的鎮實際管理人口甚至可能超過人口流出地區的地級市,然而,因為行政等級的約束,鎮設立三甲醫院需要經過嚴格的行政審批。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曾撰文指出,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未來可能要更多尊重市場化規律,使得公共資源的建設和投入,可以為更多管理的人口服務。這裡要實行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對高等級城市的錦上添花。

(作者:王帆 編輯:周上祺)

相關焦點

  • 大數據下的中國主要城市人口排名,與常住人口排名相差很大
    關於中國各城市的人口規模,有多個統計口徑,常見的有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管理人口。其中常住人口為每年各市國民經濟統計公報中必須公布的數據。由於常住人口數據為抽樣統計數據,與實際居住人口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且常住人口的統計基數是以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距離普查基準年份越遠,累加的偏差越大,因此人們對部分城市公布的常住人口數據會產生很大的質疑。事實上,每次人口普查後,不少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都會有大幅的調整。除了人口普查外,通過對大數據分析得出的城市管理人口數據往往更符合人們的觀感。如下圖是百度人口大數據得出的城市管理人口排名。
  • 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
    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所副所長梁棟介紹,目前,中國鐵路網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由2012年的94%擴大到2019年的98%,高鐵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覆蓋由2012年的28%擴大到2019年的86%,除拉薩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均已通高鐵。
  • 我國18省市區人口淨流入6170萬,廣東最受歡迎,外來人口超2千萬
    而戶籍人口超9000萬的省份同樣有兩個,分家是廣東和四川;而戶籍人口過7000萬的省份有4個,分別是江蘇、河北、湖南和安徽,它們的戶籍人口都在7000萬至8000萬之間。而湖北、廣西、江西和浙江的戶籍人口介於5000萬至6500萬之間,其中湖北戶籍人口最多,為6173萬。
  • 真相與常識④|成都人口超2100萬,怎麼來的?
    8日上午,《成都日報》就此事發表評論稱,「一個20歲的成都姑娘,在被確診之前,她不過是這個人口超2100萬城市中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活動範圍大如何、喜歡與朋友聚會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與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樣,應當是全權由她做主,不應成為可以被他人隨意瀏覽、點評的信息。」有網友對此評論贊成的同時,也對「成都超2100萬人口」產生了興趣。
  • 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的佛山,會是下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嗎?
    而當人們對這個新成員稍加關注之後,緊接著又發現了這座製造業起家的城市有著強大的人口吸引力。前不久佛山實際居住人口已破千萬,讓人不得不猜測:佛山,會不會是下一座常住人口千萬的城市?萬,超過原有戶籍人口近100萬,原有戶籍人口466萬。
  • 全國常住人口超千萬城市的城鎮化率一覽
    2019年全國常住人口超千萬城市的城鎮化率重慶市、上海市、北京市常住人口超越2000萬人。成都市、天津市、廣州市、深圳市、武漢市、哈爾濱市、蘇州市、石家莊市、杭州市、鄭州市、西安市等11個城市常住人口超1000萬人。
  • 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一線城市都超千萬
    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1、重慶市,3562萬常住人口2、上海市,2418萬常住人口3、北京市,2153萬常住人口4、成都市,1872萬常住人口5、廣州市,1865萬常住人口在上述的五座城市當中,北上廣的出現完全不讓人感到意外,但為何重慶和成都能夠超超過別的城市居於榜單之上呢?
  • 這是10年來人口增長最猛的城市!
    硬實力之外,另一個最具觀察力的指標是人口吸引力,誰又是過去10年間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根據各城市的2019年統計數據,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多達14個。其中,重慶人口超過3000萬高居第一,但由於重慶面積實在太大,已經不能當成一個城市來看待了。要知道,傳統意義上的重慶主城9區的常住人口規模,也不過800多萬人。
  • 南京:一座千萬人口城市的全面復甦
    據公安部門統計數據,在2019年底,南京實有人口已達1031.22萬。疫情發生以來,這座千萬人口城市全面建立「防疫+」戰時工作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復甦,奮力奪取抓防控和抓發展的「雙勝利」。首破千萬背後的人口結構優化實有人口是城市當下實際的人口數,主要包括戶籍人口、流動人口,數據由公安部門統計、由人口信息管理系統自動生成,能準確反映人口實際變化情況,直接體現人口發展情況和城市活力。近年來,南京人口規模持續增加,人口結構和質量變化不斷向好。
  • 中國人口最多的5個城市,個個超2000萬,有你的家鄉嗎?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2019年,我國的人口總數突破14人,而這也是讓我國繼續保持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其中有16座城市人口突破千萬,而20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5個。
  • 中國人口大遷移:3000個縣全景呈現
    受勞動力回流影響,東部地區重點城市常住人口增長普遍低於中西部地區,但人口本地化明顯,小學生數增速較高。2016年起部分重點城市因「搶人」大戰常住人口增長加速,小學生增速顯著躍升。哪些地區人口在流入,哪些在流出?1)中國人口流動已從四六分化走到三七分化,表明人口流動越來越集聚化。
  • 美國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是哪些?排行如何?有你去過的城市嗎?
    那麼,美國哪個城市人口最多?美國十大城市分別是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 紐約(851萬)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個多族裔聚居的多元化城市,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在此使用的語言達到800種。作為全球化的典範,紐約與倫敦、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公布 西安屬特大城市城區人口637.81萬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晉升為特大城市;此外,位於300萬到500萬之間的I型大城市有14個。
  • 未來城市之間的人口爭奪戰還會更加白熱化
    根據中國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是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之間的屬於特大城市;300萬-500萬的屬於I型大城市;100萬-300萬之間屬於II型大城市;低於100萬的則屬於中小城市。
  • 中國城市城區人口排行榜
    那麼城市的發展雖然不能單純按照人口來看,但是人口基數是城市發展的必要前提,雖然也有少數城市人口不多也能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全世界影響力巨大的城市必然擁有較為龐大的人口基數。當前的中國人口流動很大,大量人口從農村湧入城市,從小城市集聚到大城市,那麼當前的中國,哪些城市人口最大呢?
  • 任澤平:中國人口大遷移 3000個縣全景呈現
    受勞動力回流影響,東部地區重點城市常住人口增長普遍低於中西部地區,但人口本地化明顯,小學生數增速較高。2016年起部分重點城市因「搶人」大戰常住人口增長加速,小學生增速顯著躍升。哪些地區人口在流入,哪些在流出?1)中國人口流動已從四六分化走到三七分化,表明人口流動越來越集聚化。
  • 城區人口超500萬,中國這15座城市為特大城市!
    近日,住建部公布《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統計年鑑》」)。與2017年相比,我國城區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由13個擴大到了15個,有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天津、武漢、成都、瀋陽、東莞、南京、杭州,鄭州,而西安和青島首次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 觀瀾|「濟南和青島城區人口超500萬」,山東核心城市引領發展
    根據2014年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至100萬的是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是小城市。
  • 京滬廣深與蘇杭成渝津,淺勘:財稅電及四普數據
    ,是以275~285億千瓦時之間徘徊(約為京滬一半左右),與此對比其它城市,重慶227億千瓦時與杭州200億千瓦時都又隔了一層,不過,杭州也奠定了新興複合型城市的崛起,重慶龐大人口規模若以主城區而言,積累出的三產用電並不如想像中的強勢。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在邁向國際都市或全球城市的路上,經濟-人口分布平衡法則將驅動北京、上海未來人口顯著增長,從土地資源看仍有較大空間。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資源約束均不是嚴控人口規模的理由。因不尊重人口集聚客觀規律所造成的城市規劃不足,才是導致「大城市病」的關鍵。1)城市交通情況與人口規模確有一定相關性,但可通過城市治理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