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

2020-09-06 精彩吉林

連片的綠茵場向遠處的山腳延伸,蟬鳴聲中,三三兩兩的足球少年走過綠意蔥蘢的校園。教室裡的黑板報寫滿足球歷史和球場禮儀,宿舍裡貼著球星海報,還有整齊擺放的球衣球鞋……探訪位於廣東清遠的恆大足球學校,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足球元素。在這樣的氛圍中,為中國足球「紮根」的努力正在一點一滴累積。


8月30日,恆大杯U18冠軍聯賽第一階段在足校落幕。這項賽事旨在填補國內該年齡段的聯賽空當,為青年球員向職業球員過渡提供更多有質量的比賽,以此錘鍊打磨實戰能力。此前不久,來自15個省區市的30所小學的校長齊聚恆大足校,共同探討包括足校專業教練在內的各種資源如何與校園打通共享,規劃中,30所小學7—9歲的孩子將接受足校外籍和中方教練的駐校指點,同時參加「苗圃杯」省際聯賽。9歲之後,展露一定天賦的孩子有機會來到恆大足校,在「全精英全免費」的辦校理念下,接受更為系統的訓練。這些舉措,猶如在完成一塊足球青訓的拼圖。建校8年,拼圖的輪廓正漸漸清晰。


中國足球的短板之一在於青訓,青訓的短板在於體系搭建。良好的青訓體系是中國足球固本培元、重塑生態的必由之路。「打造新型專業足球學校」——恆大足校的願景指向,也正是希望在足球生態層面提供更多可以借鑑的模式。足球訓練追求精準化精細化的培養,文化學習強調高效課程和高效課堂,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足校「新型」的內涵所在。此外,5年國內訓練加5年西班牙馬德裡分校深造的向上階梯,以及涵蓋各年齡段的賽事平臺,都是針對青訓短板持續發力。這些探索也得到前國足主教練朱廣滬的讚賞,「更多優質場地,更多優秀教練,還有系統的賽事,再多幾個這樣的足校,相信對中國足球會有更大幫助。」


以培養源源不斷的高水平職業球員為目標,未能進入職業體系的青少年,則通過足球特長進入大學,打開人生的另一條通路。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定力,需要「百川東到海」的合力。體教融合的多元模式如何落地,足校裡那一張張稚氣未脫的面龐,正寫下更多期待。

相關焦點

  • 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
    人民網-人民日報連片的綠茵場向遠處的山腳延伸,蟬鳴聲中,三三兩兩的足球少年走過綠意蔥蘢的校園。教室裡的黑板報寫滿足球歷史和球場禮儀,宿舍裡貼著球星海報,還有整齊擺放的球衣球鞋……探訪位於廣東清遠的恆大足球學校,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足球元素。
  • 《人民日報》專稿解讀:縝密拼圖者,恆大足校用八年重塑青訓生態
    》近日刊出專欄文章《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展現恆大足球學校重塑青訓、體教融合的多元模式。《人民日報》評論稱,恆大足校的一系列舉措,猶如在完成一塊足球青訓的拼圖。剛剛過去的8月下旬,恆大足校在現有人才培養體系下,向下紮根,與全國15省區市30所名校開啟戰略合作,在校外青訓中心培養7-9歲學生;同時向上發展,為18歲球員打造了恆大杯U18冠軍聯賽,這項賽事填補了國內同年齡段高水平比賽空白,助力球員們從青年過渡到職業。在現有培養體系的基礎上新增兩步舉措,使這幅拼圖輪廓逐漸清晰,也使恆大足校特有的培養體系更加完善成熟。
  • 人民日報: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恆大探索新模式彌補青訓短板
    教室裡的黑板報寫滿足球歷史和球場禮儀,宿舍裡貼著球星海報,還有整齊擺放的球衣球鞋……探訪位於廣東清遠的恆大足球學校,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足球元素。在這樣的氛圍中,為中國足球「紮根」的努力正在一點一滴累積。
  • 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體壇觀瀾)
    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定力,需要「百川東到海」的合力。體教融合的多元模式如何落地,足校裡那一張張稚氣未脫的面龐,正寫下更多期待連片的綠茵場向遠處的山腳延伸,蟬鳴聲中,三三兩兩的足球少年走過綠意蔥蘢的校園。
  • 恆大足校的青訓生態,恰恰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
    能夠形成這種多贏的局面,恆大足球的青訓生態很值得借鑑。這些,同樣也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體系化思維:堅定不移打造足球生態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文中指出:中國足球的短板之一在於青訓,青訓的短板在於體系搭建
  • 人民日報:恆大足校的探索,為足球青訓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鑑的模式
    important}9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評論指出,良好的青訓體系是中國足球固本培元、重塑生態的必由之路。恆大「打造新型專業足球學校」,正是希望提供更多可以借鑑的模式。「再多幾個這樣的足校,相信對中國足球會有更大幫助。
  • 恆大的青訓拼圖,輪廓正漸漸清晰
    》肯定於恆大足校的做法今年以來,《人民日報》針對於中國足球來說,給予了很多評價,有好有壞。《人民日報》認為:恆大足校的一系列舉措,猶如在完成一塊足球青訓的拼圖。建校8年來,拼圖的輪廓正漸漸清晰。在剛剛過去的8月下旬,恆大足校在現有人才培養體系下,向下紮根,與全國15省區市30所名校開啟戰略合作,在校外青訓中心培養7-9歲學生;同時向上發展,為18歲球員打造了恆大杯U18冠軍聯賽,這項賽事填補了國內同年齡段高水平比賽空白,助力球員們從青年過渡到職業。
  • 人民日報:中國足球的青訓短板是體系搭建,恆大的體教模式可借鑑
    《人民日報》近日撰文表示,中國足球的短板是青訓,而青訓的短板是體系搭建。不過作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專業足球學校,恆大足校正在用專業的精準化精細化培養,以及文化的高效課程和高效課堂的體教結合,給中國足球的青訓提供可以借鑑的模式。中國足球長期被外界詬病,對於成年隊來說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 人民日報點讚大連青訓!稱讚大連足球功勳 球迷:臥薪嘗膽
    他們都是大連籍的足球功勳球員,例如:鄒捷、張耀坤、陳東、鄒鵬等人。人民日報提到說:值得一提的是,這支球隊的主教練,是曾經為大連足球立下汗馬功勞的鄒捷。大連足球需要傳承與榜樣,現在投身於大連人青訓工作的大連足球功勳球員,不止鄒捷一人。老隊長張耀坤目前是大連人青訓部負責人,此外,陳東、鄒鵬等人也在俱樂部任職。
  • 《人民日報》:讀書還是踢足球?疑問中國足球青訓
    國家隊成績取決於青訓質量,青訓應該先有數量後有質量。這是根本規律,不按規律做事,豪賭、拔苗助長都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誰都知道。作為球迷都是這樣想的,可作為家長,卻往往不是這樣做的,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夏天,北京人大附中的7名高三學生收到了某中超俱樂部的試訓邀請,而家長讓孩子先參加高考,最終都金榜題名,但他們全部選擇去北大、北理工讀書。
  • 中國足球的短板之一在於青訓
    連片的綠茵場向遠處的山腳延伸,蟬鳴聲中,三三兩兩的足球少年走過綠意蔥蘢的校園。教室裡的黑板報寫滿足球歷史和球場禮儀,宿舍裡貼著球星海報,還有整齊擺放的球衣球鞋……探訪位於廣東清遠的恆大足球學校,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足球元素。在這樣的氛圍中,為中國足球「紮根」的努力正在一點一滴累積。
  • 恆大魯能綠城富力聯合發布倡議:維護足球青訓良好生態
    直播吧9月7日訊 恆大足校、魯能青訓、綠城足校和富力足球學院四大足校發布聯合倡議,維護足球青訓良好生態,推動中國青訓發展。各足球從業者、廣大家長:近年來,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深入實施,足球青訓事業在國內蓬勃發展。但是,部分無良代理人為一己之私罔顧職業道德,引誘不明真相的青少年球員監護人與之籤約,指使青少年球員私自離開原青訓機構,嚴重損害培訓單位、青少年球員及家長利益,嚴重破壞青訓市場生態。
  • 人民日報點名表揚!恆大足校給國足上了一課,青訓就該這麼做
    還有一直被人所詬病的足球青訓,恆大在這一方面的探索,也是走在了所有俱樂部的最前面。而恆大對於青訓的努力則是直接受到了來自《人民日報》的點名表揚。表示恆大的足球青訓模式,應當值得大家學習借鑑。而所謂的實力新生代球員遲遲不見蹤影,這樣少了一條腿的中國足球又怎麼可能發展地起來呢?近幾年,隨著人們對於中國足球為何不能出頭這個問題的思考,越來越多的人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中國足球青訓體系這一塊兒。發現了中國足球無法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青訓無人,不但沒有年輕球員,而且沒有教學老師,沒有訓練場地。
  • 中國「青訓四強」向不良經紀人宣戰 共同維護青訓生態
    新華社濟南9月8日電(記者吳書光、夏亮、王浩明)針對近年來一些青訓球員違規離開原培養機構,嚴重損害青訓機構利益的情況,一則維護足球青訓生態的倡議近日引發熱評。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中國足球發展大環境,同時完善相關制度,維護青訓生態以及足球從業者合法權益。這份倡議由國內「青訓四強」魯能、恆大、綠城、富力共同發出,目的在於譴責部分無良經紀人,維護足球青訓良好生態。
  • 倡議書:維護青訓生態秩序,推動中國青訓發展
    各足球從業者、廣大家長:近年來,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深入實施,足球青訓事業在國內蓬勃發展。但是,部分無良代理人為一己之私罔顧職業道德,引誘不明真相的青少年球員監護人與之籤約,指使青少年球員私自離開原青訓機構,嚴重損害培訓單位、青少年球員及家長利益,嚴重破壞青訓市場生態。
  • 哈比足球的轉型記:從足球媒體到本土化青訓教練工廠 創業熊
    項目概況:哈比足球創立於2015年7月,前期是一個關注足球產業生態的垂直媒體,10月底開始轉型,目前方向是本土青訓教練的培訓和服務。但由於體育重線下、重參與的屬性,項目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在考慮商業化或是未來發展時,大多數公司還是要將業務往線下做調整。這種方向上的改變,也是體育創業不斷迭代的標誌。哈比足球創始人潘純一直都很重視內容,過去的工作經歷也都圍繞著這個方向,之前創辦的夏爾足球和早期的哈比足球亦是如此,他想要通過對整個足球產業上下遊的報導,讓更多足球愛好者了解產業鏈的生態和玩法。
  • 大連人小將一行為得到人民日報點讚,足球城青訓做得好
    近日,人民日報為大連足球點讚了!國慶期間,大連人俱樂部08梯隊參加了一場友誼賽。比賽結束之後,大連的小球員們在主教練鄒捷的帶領下,非常自覺地清理了球場上的垃圾,之後再有序地離開!對此,人民日報體育官博進行了報導,為大連足球點讚!有球迷感嘆,大連不愧是足球之城,大連人梯隊的小將值得點讚。
  • 譚凱元一飛沖天,恆大8年青訓開花結果!人民日報:付出終會收穫
    北京時間9月18日,2020賽季中國足協杯第一輪開戰,經過90分鐘的角逐,廣州恆大以2-0輕取河南建業,在這次角逐中,中國青訓迎來了歷史性時刻,來自恆大足校的譚凱元在比賽中首次破門,這個進球標誌著恆大青訓8年耕耘,終於收穫碩果。
  • 從組球隊,辦足校到建球場,恆大足球夢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十年磨一劍 恆大讓廣州足球揚名世界在廣州,足球是一塊金字招牌。百年興衰,廣州足球有過輝煌,也有過落寞。2010年,在球隊降級、元老出走後,廣州足球一度跌入低谷。幸運的是,廣州足球迎來了恆大這個「白騎士」!
  • 人民日報贊恆大足校小將譚凱元:青訓無捷徑付出終有收穫
    賽後「人民日報體育」通過微博對此進行了點讚。微博中寫道:足協杯揭幕,廣州恆大19歲的小將譚凱元收穫職業生涯首球,並為球隊打開勝利之門。作為恆大足校出品的優秀青訓生,譚凱元從2012年恆大足球學校開辦即入校學習,兩年後前往恆大足校西班牙分校深造。8年悉心栽培,譚凱元一飛沖天。青訓沒有捷徑,付出終會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