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 8°24′~37°36′、東經 68° 7′~97°25′之間。印度國土面積328.78 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北與中國、尼泊爾、不丹為鄰,東與緬甸和孟加拉國毗連,南與斯裡蘭卡、 馬爾地夫隔海相望。東南瀕臨孟加 拉灣,西南面臨阿拉伯海,南連印度洋,北依喜馬拉雅山脈,為亞歐非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樞紐。
印度的關鍵詞和數字「3」息息相關,其有三大重大地形區、三條重要的河流、三種氣候類型、三種宗教等等,一起走進印度,了解其與三的淵源
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南部是德幹高原區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山 脈。
北部:地表崎嶇,起伏大 中部:平原地勢平坦
南部:高原低矮和緩,西高東低
平原約佔總面積的 2/5,山地 只佔 1/4,高原佔 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 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 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適於農耕的土地面積也比較大。
德幹高原因古代有大規模的玄武巖噴發,經過風化形成肥沃的黑土,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
印度河:源於我國西藏,流經巴基斯坦(塔爾沙漠),注入阿拉伯海,是印度河平原主要的灌溉水源
恆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流經恆河平原,注入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河:源於我國西藏(雅魯藏布江),流經印度東北部,在孟加拉國與恆河匯合,注入孟加拉灣
印度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 10°—30°之間,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 節移動的影響,使得這一地區形成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西部的塔爾沙漠則屬於熱帶沙漠氣 候。每年 6-10 月(夏季),受來自海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豐富,為雨季。10 月—次 年 5 月(冬季),受來自大陸東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為旱季。冬季,由於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屏障作用,受不到寒冷空氣南下的影響,印度全年均為暖熱的氣候。
印度的年降水量區域差異很大:東北部的齊拉朋齊高達 1 萬毫米以上,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西部的塔爾沙漠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
印度大部分地區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十分頻繁。印度春末時節,氣溫迅速上升,每年 5 月,印度的平均氣溫在 40℃以上,到河裡納涼幾乎成了絕大多數印度人躲避暑災的主要辦法。到 5 月底,氣溫將會達 到 45℃以上。印度將發生熱旱災害,生產及生活用水困難、土地龜裂、農作物不能播種。印度 幾乎每年都有因熱而死的人。水旱災害給印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為了抵禦 水旱災害,印度人們修築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恆河、印度河流域規模龐大的灌溉系統, 南部的防旱儲水池等。但是,面對嚴重的水旱災害,印度現有的水利工程依然顯得有些不足。
印度人口問題:人口基數大和人口增長過快
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
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人口過多給資源環境帶來的影響:
人均資源佔有量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環境汙染加重。
南亞是印度教和佛教的發源地
•佛教:斯裡蘭卡
•印度教:印度、尼泊爾
•伊斯蘭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
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種植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 的糧食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下遊、布拉馬普特拉河沿岸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 布在恆河中、上遊地區。棉花、黃麻、茶葉等是印度重要的經濟作物。
眾多的人口,使得印度成為糧食消費大國。但是,由於水旱災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後等 原因,在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印度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在 20 世紀 60 年代,印度實行了「綠色革命」,即推廣了先進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種,並增加興修水利、化肥和農 藥的投入,以增加糧食產量。「綠色革命」是指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農業現代化,以引進、改良、推廣高產優良品種 為核心,提高糧食單產,所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墨西哥小麥)和水稻(菲律賓「奇 跡稻」)。印度的「綠色革命」首先從引進墨西哥的矮株小麥和東南亞的水稻開始。農業科 學家們將引進的小麥和水稻雜交,培育新品種。由於新品種生長期短,產量高,很快在全國 範圍內得到推廣。配合新品種的使用,印度還用化肥代替了傳統的糞肥,改進了灌溉技術, 推廣了機械化生產。「綠色革命」取得了顯著成績。近年來,糧食基本能夠自給。
為了提高牛的經濟價值,增加牛奶產量,從 1977 年起,印度開展「白色革命」。他們 引進、培育、推廣優良水牛品種,建立牛奶生產合作社,停止進口一切商品性奶製品,使牛 奶產量有很大提高,現在,印度牛的存欄數達 2.7 億頭,名列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養牛頭 數的 20%,全國平均每 3 個人就有一頭牛。
所謂「藍色革命」就是開發江、河、湖、海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其目的是增加 魚類捕撈量,從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擴大就業機會,增加外匯收入。
20 世紀 80 年代末,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很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將軟體設計等信息服務業,外包給其他專業團隊來完成。印度利用本國人力資源、勞動力成 本低、英語比較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優勢,積極承接國外服務外包訂單,發展了信息 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 1/2 的業務。其中,承接的軟體產業外包業務 約佔全球軟體外包市場的 2/3.
印度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
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人口約 850 萬人。印 度在 1947 年獨立以後,班加羅爾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 使其成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譽為「亞洲的矽谷」。班加羅爾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樞紐, 其中的印度科學學院是印度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和研究所。其他重要的研究院還有印度天文 物理學學院、拉曼研究學院、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高等科學研究中心、印度國家生物學中心 和印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