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avid:
您好!
因為要表達一些東西,我的英文水平是不夠的,所以採用中文,您可以藉助於翻譯軟體,也可以向既精通中文有熟知英文的人請教。如果您自己就是一名中國通,那是最好的。
您在群裡希望大家提些意見。作為一名球員家長,我們對足球所知甚少,所以很難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何況我們面對的是經驗豐富的青訓專家——要知道Aksil的球隊一周只有兩練,好多人還來不了,人不能湊齊,但是照樣能把那些個天天練的中國傳統足球特色學校的球隊拉下馬,這是個迷。
過去的一年半時間,我們在Aksil訓練,經歷了一開始的興奮,隨後的平靜期,再到後來隨隊參加聯賽以及友誼賽,遇到了各種挫折和無奈。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讓一切變得混亂。。。。。。
我們是在賽季中途加入球隊的,大概在2018年的年底或者2019年初的時候。這裡的真草地,讓我們心曠神怡,這在我們之前的訓練中是幾乎沒有遇到過的。當時,世紀罕見的連續陰雨天氣,讓場地變得像沼澤地,看到不少日本小孩在泥地裡滾打,讓我們欽佩不已。(後來這些日本小孩好像突然不見了,或許是因為時間不同我們碰不到)。能夠成為俱樂部一員,和來自國內外的小孩一起訓練,是多麼幸福和幸運啊!
暑期之後,我們被重新分組,聯賽也很快到來。沒想到的是,聯賽是尷尬的開始,一系列的困難也在等著我們克服。
周二和周四的訓練,有的組是下午5點開始,有的是5點半開始。但是,孩子的學校放學時間在5點左右,而且不固定,沒有規律,完全憑老師的心情,有時是五點不到,有時竟然能夠要堅持到5點半。從學校出來,在路上匆匆忙忙吃幾口東西,就趕去萬山路。從他們學校到萬山路,有大約13公裡,開車要40分鐘,騎電瓶車也差不多40分鐘。但是在車上能夠完成換衣服,吃東西,短暫的休息,所以我傾向於開汽車。很多時候,到了球場,球隊已經訓練了半個多小時了。孩子說他能感到教練的不解和鄙夷,我說他太敏感了。
聯賽的場次不多,而且經常有間歇。間歇期間好像我們只是出去和別的學校打過一場友誼賽。我們從寶山(靠近普陀,也算是市區)驅車30公裡趕到T98。但是每場比賽,我們大概上場五分鐘,頂替別人喝水,等他們喝好水,短暫的休息(或者說喘息)後,我們就下來。一開始,我會想辦法安慰孩子,我說很多職業球員一年都沒有一次上場的機會。到後來,次數多了,我不知道怎樣安慰,所以就沉默著。雖然只有5分鐘的上場,他還是很疲憊,這種疲憊一部分來自於上去就下來這樣讓人沮喪的過程,另一方面,一周的緊張學習,因為身體沒有釋放,所以整個人一下子就萎靡了,從身體到思想。看到他在後排睡著,我心情複雜。
其實,他第一次上場參加聯賽,表現還是中規中矩的,製造了一次角球,一次點球。不知道為什麼,還是無法得到哪怕連續10分鐘的出場。球隊有人受傷,或者請假,頭一天的晚上,我就在想,明天可以出場的時間長一些了吧?可是第二天我們發現,教練會從別的球隊抽調人過來。。。。。。。。
新的一年開始了,疫情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想辦法撮合國內學校的球隊來打友誼賽。我們從5歲開始踢球,還是認識一些業內人士的。先後邀請了文來中學,上海大學附屬學校來萬山路,讓他們第一次知道並領教了Aksil的厲害。其它的學校也有邀請,人家沒有來,或許是不屑一顧,或許是想贏怕輸。。
開學後,放學時間是5點,而俱樂部的訓練是5點開始,我們不得已和教練商量轉到U14隊伍裡來,因為U14是6點半開始,這樣我們能趕得上,時間還很寬鬆。他是2006年12月出生的,和U14的孩子相比就差幾個月而已,而且他長得比人家還高一些。
奇怪的是,他說在U14比在U13踢得更舒暢,以前跑圈是跑小圈,現在是跑大圈,之前感覺累,現在反而不覺得累。只有一次,前面訓練強度大,最後分組對抗他不能跟得上。
這一次,我們小心翼翼,周二和周四在U14,周六我們再回到U13,Mandela(對孩子一直很好)說他喜歡在哪裡就在哪裡。我不明就裡,只好說:「俱樂部有俱樂部的規則,我們要遵守。」
周六回到U13,繼續夢遊。用孩子自己的話說,遲到無所謂,反正就是過去保持對球的感覺。
新的賽季即將開始,選拔已經開始。我們會參加選拔,但是,我不知道,我們能否被選上,也不知道分在哪個組,也不知道聯賽能上去幾分鐘,更不知道是哪位教練帶。同時,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學校會不會推遲到6點放學,放學後踢球,八點半到家,夜裡十二點之前能不能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這就是我們的情況。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吧,不能說我們就代表了誰誰誰。我可以說,我們算是一種類型。
其實,有時候我在想,從5歲開始踢球,到現在,放棄吧,就永遠跟不上人家了,不放棄吧,堅持下去很困難的。我說:「居然沒有中斷,是個奇蹟。」聽到這話的家長,也唏噓不已,「不中斷」都成「奇蹟」了!我又說:「接下來就創造一個『傳奇』吧!」
如果一定要讓我提建議,我覺得吧,應該安排更多的比賽。不是那種隊內,A對B,浦東對浦西那種。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決了,其它問題迎刃而解。
其次,我真的不希望,比賽有球員請假,從別的球隊借調這樣的情況發生。比賽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一個球隊是有自己的「人格」的,每個成員都應該得到尊重。否則,作為教練,可以把自己不認可的球員剔除出球隊啊?
另外,多說兩句。俱樂部在中國,就應該和國內的球隊多交流,和足協保持一定的聯繫,和教育部門也要有互動。
國內的教練真的很爛,國內的球隊是訓練的時候看上去很厲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遇到比賽就完蛋,遇到硬的他就軟,遇到楞的他們就只有挨打的份。國內的教練,乃至於國內球員的家長還認同嚴厲的,打罵孩子的教練,這真的讓人匪夷所思。有時候,不是要懂什麼大道理,但是基本的常識都沒有啊?——但是,在國內,你不能就那幾個國際學校自己玩,要找不同的對手,對手越多越好。澳洲不是捨棄美洲跑到亞洲來了嗎?什麼膚色啊,理念啊,到球場就一件事情——把球送到對方球門裡去。(國外教練垃圾的也很多,什麼性侵啊,相比而言打罵球員甚至不值一提。)
還有,國內的孩子,周一到周四放學時間隨著年級的提高越來越晚。周五放學都普遍較早,大概下午3點就都放了吧。周六周日,有人參加補習班,有的人不參加,可能參加的更多一些吧。這些,供俱樂部安排訓練時間的時候作為參考。我覺得吧,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安排4次訓練,誰有空誰就來,俱樂部要求至少參加2次,多多益善。周六安排比賽,沒聯賽的時候就滿世界找球隊,打。
比賽本身。國內的教練也很奇葩,居然推崇以小打大,友誼第一,這樣的理念,這又是常識不懂的,或者說中國足球有自己的特色,話題延伸開去就脫離了足球本身了。友誼第一,就會出現讓球,默契球,消極比賽,這都是違背體育道德的。以小打大,既違背公平原則,又容易受傷。
就這些吧!
一位家長
20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