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徵戰一生,死後和武士道有牽連,還與現代日本黑幫有關?

2020-12-09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武田信玄徵戰一生,死後和武士道有牽連,還與現代日本黑幫有關?

武田信玄是上杉謙信的一生之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戰國大名之一。信玄的父親武田信虎是武田氏的家主,而武田氏又是鎌倉時代起就擔任甲斐國守護要職的名門。相比於其他來歷不明的戰國大名,武田氏可謂根正苗紅。

武田信玄的父親信虎使用武力讓原本衰弱的武田氏再度興盛,並確立了武田是戰國大名的地位,但後來因四處徵伐而被家臣孤立,1541被兒子武田信玄聯合家臣放逐到駿河。信玄接掌武田氏不久,便緊接著父親之後繼續進攻鄰國信濃。

當時的信濃國有包括小笠原氏即諏取訪氏、村上氏等豪族與之抗衡,但均被武田信玄一一擊破。1533年時,信玄已握有北信以外的大部分信濃國領土,後來成為信濃國守護。不過與信玄對戰失敗的信濃國村上義清等人,又在越後的長尾景虎(後來的上杉謙信)援助下,試圖收復領土。1553年長尾景虎出兵信濃,在川中島首度與武田信玄交戰。後來信玄與謙信總計在川中島交戰多達5次。

另一方面,武田信玄和曾經為敵的領國駿河今川氏、小田原北條氏聯姻結為同盟,攻打在北關東與北條氏交戰的上杉謙信。但當駿河的今川義元在桶狹間被織田信長擊敗,今川勢力開始衰退時,武田信玄卻與三河的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牽線下聯手出兵駿河,甚至命令反對此舉的長男武田義信切腹自殺,後來攻下駿河,與北條氏形成敵對關係。

這時在京都,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為室町幕府將軍,大權在握,但不久便與足利義昭從「蜜月關係」轉為對立關係。足利義昭命令各地戰國大名攻打織田信長,對信長展開包圍。武田信玄在此之前已經與織田信長結為同盟,但卻在收到討伐織田信長的信時,趁機再與北條聯姻恢復同盟關係,1572年出兵。

武田信玄率大軍進攻三河,接連攻下德川家的城堡,在三方原大敗德川家康。信玄策動各方勢力聯手合作,布下信長包圍網,但在1573年圍攻野田城時發病,在返回甲斐的半路上病逝。

後來武田家被織田與德川聯手殲滅,不過武田信玄創始的軍制及兵法由德川家康傳承下來,後來在武田遺臣小幡景憲手中發揚光大,成為號稱甲州流軍學的一門學問,對江戶時代影響極大。

甲州流軍學的根據是《甲陽軍鑑》這本以武田信玄為主,闡述甲州武士功績及心理建設、理想的書。其中介紹許多川中島之戰及軍師山本勘助的事跡等等,江戶時代的人都對這些故事耳熟能詳。

明治之後,實證主義史學研究指出,《甲陽軍鑑》的許多故事都和史實不符。不過這本書仍是研究戰國至江戶初期武士思想的重要史料,至今依然備受重視。戰國以前鮮少使用「武士道」這個詞,通常都是用「兵之道」、「弓(馬)之道」等,從《甲陽軍鑑》裡,可以得知「武士道」最早期的用法。

根據這本書的說法,當時所謂的「武士道」概念,與戰士的勇敢、男子氣概關係密切,強調的是武力爭鬥的方式,而非道德精神。受到侮辱立刻以武力反擊、不怕與人衝突等粗暴行徑,在《甲陽軍鑑》中被視為代表武士氣概,推崇備至。這種特質,和在儒教道德洗禮下一片祥和的江戶時代中的「士道」大相庭徑,常被人說它很類似現在的日本黑幫。

明治之後,日本基於四民平等及國民皆兵的原則,武士階級已經消失。但受到新渡戶稻所著的《武士道》等影響,尤其是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武士道蔚然成風,被視為一種國民思想。

日本近年來因為經濟長期不景氣的關係,有些人又在鼓吹武士道,說它是「現代日本人喪失的傳統民族精神」。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代人在大談武士道精神時,內容經常都是隨便舉出一些武士的事跡,再依自己的喜好或目的改編。

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武士以及他們的生活、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戰國時代的武士,和明治以後的武士道觀念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真要說起來,武士的人數僅佔日本列島人口幾個百分點,他們的思想能算是民族思想嗎?

相關焦點

  • YAKUZA,日本黑幫與武士道的傳承.
    他們來自歐洲人稱為騎士的武士階層,始終流淌著俠義和忠誠的血液。他們曾作為愛國分子在亞洲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如今日本政壇依舊飄蕩著他們的鬼魂。如今他們的成員西裝革履、專注賺錢,被人誇張的稱為「帶槍的高盛」。在日本,他們叫Yakuza(雅庫扎),也就是黑幫。
  • 日本戰神武田信玄
    1957年的5月13日,日本名將武田信玄逝世。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的第一武將,他的地位非常崇高。
  • 武田信玄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 讀《武田信玄》看日本歷史
    後來玩電腦版的日本歷史策略類遊戲。比如《信長之野望》系列。講的就是日本戰國的故事,從這款遊戲裡知道了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人物。也開始關心起那段歷史來。讀新田次郎的《武田信玄》,不但能了解這位兵法家的一生。還能從作者的講述中對日本戰國時代有個形象的了解。中國戰國時代,是在公元前二三百年的時候。
  • 日本戰國戰神武田信玄,為何被譽為日本諸葛亮?
    日本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將十分厲害,他深諳兵法,手下有楓林山火四大將,他就是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有"甲斐之虎"的美譽,後世人還讚美其為日本諸葛亮。武田信玄究竟有何能耐,能跟中國的諸葛亮相提並論呢?武田信玄十六歲就上戰場,比較大的戰鬥一生大約打了八十場。
  •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各地實力強大的大名紛紛自立為王,相互徵伐,日本由此進入戰國時代。1521年(大永元年)甲斐武田氏迎來了他們的亂世英雄——武田信玄。20歲,武田信玄放逐父親成為甲斐國守護,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他一生夢想進入京都,成為那個挾天子令諸侯的幕府大將軍,可惜半道中殂。後世將其稱為「甲斐之虎」,接下來將帶您了解武田信玄的傳奇一生。
  • 織田信長前最有可能統一日本的大名: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唐朝時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東渡傳入日本,但日本人並不能夠理解其中精髓,故而一直沒有發揮它真正的效用。直到日本進入戰國時期,甲斐武田氏一族的武田信玄才理解了其中精髓並將《孫子兵法》應用於實戰,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孫子兵法竹簡在武田信玄的徵戰生涯中,《孫子兵法》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腦中,他的行動依據也多來源於此。
  • 戰國英傑之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武田家是甲斐之地的家督,已經統治了很多年,一共傳了20代,比織田信長和今川義元都要久遠,和他媲美的就是毛利氏,北條氏這些日本大名也是從幕府時期就傳過來的大家族,有點象中國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齊,秦過渡到了戰國時期還存在一樣。武田信虎本人比較能打也有韜略他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今川義元浚河國的家督,一個嫁給娵訪賴重信濃國的家督。增加盟友。後來的信虎有了二兒子武田信繁。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經常看電視電影的人對日本武士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冷酷起來非常殘忍,殘忍起來非常冷酷,忠誠起來又非常愚蠢。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武士和日本兵不怕死,對自己也非常殘忍。在二戰中,日本人會在戰敗後集體切腹自殺,而他們把這種行為當做無上榮耀,在日本人看來,世界上最忠義的舉動莫過於切腹。
  • 美國人比日本人更懂武士道精神?——《局外人》
    美國青年尼克跟黑幫分子清在同一個監獄,一天尼克碰巧救了被獄警毆打的黑幫分子清,兩人的緣分就是展開!尼克和清成為朋友的根本原因是他們都是同一類人。為了越獄自殺,尼克給他打電話叫了獄警。出獄後,尼克和清混入了黑社會。因為他沒有和老闆結盟,只能算是外人,但他也參與了日本黑幫。這是日本的一個特殊時代。美國佔領剛結束,美國軍隊就想從日本撤軍回國。無法奪走的戰略物資成了日本黑幫爭搶的肥肉!潛力大於人,清朝所在的幫派力量較弱。一開始,尼克落後了。因為他是美國人,清朝委託他獨自在美國倉庫購買武器。
  • 武士道曾讓日軍義無反顧地去死,今天的日本人,還信武士道嗎?
    所以,武士道精神還存活在這些人心中,日本的軍國主義武士道就是從這裡來的。 一、武士道被冷藏 明治維新開始之時,武士道其實是被冷藏的。明治天皇在維新伊始就明確批評武人掌權是「違我國體」,他的詔書更是明確宣布「日本帝國之人民」共有的品質,就是忠君愛國、驍勇善戰,但絕口不提武士道。
  • 日本黑道興衰史:起源於村族制度,興盛於武士道與任俠文化
    可以看出直到現在,日本黑道的稱呼與等級劃分依然遵從的家族式的稱呼,這源于于村落武裝的浪人們,為了獲得信任與忠誠,選擇融入村族的親屬制度中。日本的家族制度和倫理道德,起源於中國,與「忠孝仁義」的儒家思想分不開,日本黑幫的規矩也是基於這種倫理觀。
  • 日本的武士道有多病態?切腹自殺還需要別人幫忙「介錯」
    文|爆炸君說起切腹自殺,估計大家都會想到日本這個有點變態的民族。其實他們變態不變態爆炸君不清楚,不過切腹的歷史倒是值得一說。日本奇葩的武士道精神中都認為「切腹自殺」是光榮赴死,雖然切腹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日本病態的武士道精神追求的正是這種刻意為之的痛苦。
  • 武田信玄到底有多厲害?後世甚至為他編造了一生不敗的神話
    之前我們說過了日本戰國英雄人物上杉謙信,上杉謙信一生最精彩的就是跟武田信玄的對決。從公元1552年到公元1572年,大概是中國明朝嘉靖皇帝到萬曆皇帝這期間,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兩個人進行了五次對決。最後一次對決的時候,武田信玄突然病亡,一代英雄就此離世。
  • 日本的武士道是什麼道?
    道作為一種精神表徵和信仰符號,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反映。日本人最追崇的便是武士道,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內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武士道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代名詞,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那麼,武士道究竟是什麼道?其主要特徵是什麼呢?日本武士道的古稱為《葉隱》,是日本江戶時代佐賀藩所傳頌的武士修養書籍。「葉隱」是何意思?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日本動漫中的武士道精神(2)
    (二)與現代生活接軌的武士道精神。與《新撰組異聞錄》總體沉重的氛圍相比,同是以武士為主體的《銀魂》則另闢蹊徑,大打搞笑無釐頭的牌。但在武士道精神的表現上卻依舊是嚴肅認真的,或者說正是由於主角坂田銀時平時一副天塌了也不關他事的樣子,才使得他在遇到危機時表現出的武士精神更加耐人尋味。而銀時所貫徹的武士道,其實就是「素行—松陰—明治」系武士道在現代日本的延伸。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 相互廝殺的日本戰國時代,橫掃諸多大名的六大家族
    日本的戰國時代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終結於1615年德川家康消滅豐臣氏,進入江戶幕府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同時期的,是1368年到1644年的大明王朝。這個時期,日本有很多大家族,有的沒落,有的崛起。但對日本戰國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這六個大名所處的家族,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臺灣黑幫教父,生前風光無限,他的女兒卻孤獨一生
    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黑幫老大,跟以往的大哥有些與眾不同,他身高只有1米58,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營養不良導致的。他死後當天有4萬人來參加他的葬禮儀式,這個人就是被稱為「臺灣教父」的徐海清。徐海清也是一個身世清苦之人,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世界,後來一直和外婆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