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於嫡系部隊,新一軍被我軍全殲後,為何沒能繼續重建?

2020-12-15 漫步史書

一提到國民黨軍五大主力,基本上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來,十八軍、74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在這上述5支國民黨軍中,十八軍的資歷最老,而且由於陳誠的加持,十八軍最多的時候曾下轄5個師,後來陸續分化出去的部隊,基本上也是國民黨軍的嫡系,而74軍、第5軍都是抗戰時期建立起來的部隊,也是完完全全打出來的名聲。

在這些部隊編制之中,只有新一軍和新六軍是比較特殊的,實際上他們是屬於臨時編制的部隊。

國民黨軍由於在淞滬會戰中兵力大量的消耗,除了將現有的師按照每兩個一組編成軍外,還增加了很多的新編師和新編軍,所謂的新編,實際上就是指在正規編制以外,新組建的部隊,與之相似的還有暫編師和暫編軍。

不過新編和暫編,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從理論的角度上講,暫編就是暫時編制,蔣介石中原大戰後,實現了名義上的全國統一,為此他將收編來的軍閥部隊,其中一部分冠以暫編師或者是暫編軍的番號,也有部分是原來地方武裝組建的部隊,也會加上暫編的番號。

新編,顧名思義就是新組建的臨時編制,實際上在抗戰時期,我們比較熟悉的新編軍,是由原紅軍在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而來的新編第4軍,堅稱新四軍,而之所以要這個番號,主要也是為了繼承北伐時期的鐵軍第四軍的精神,後來一直延續了下來。直至1946年以後,隨著我軍陸續的改編,新四軍的稱呼也逐漸進入歷史。

那麼當時有沒有新一軍呢?其實也是有的,這個新一軍的番號原先是屬於福建民軍的,但是存在時間很短,1927年組建,這一年10月就被取消了,同樣還有新二軍、新三軍不過由於是臨時編制,一般都是在組建授予正式番號以後,新編的字樣就取消了,在整個抗戰時期,地方雜牌武裝,如孫殿英的新五軍、高樹勳的新八軍(該部在1945年邯鄲起義),也都是較有名氣的地方實力派。

正是因為新編軍的番號可以隨時授予,因此在不同的時期,相同的番號可能隸屬於不同的部隊,而說回新一軍這個番號,實際上是指第二次組建的時候,1942年10月蔣介石將駐印度的中國遠徵軍新編38師、新編22師兩個師組建的新一軍,而新六軍則是在新一軍的基礎上,抽調新編22師為基幹組建的部隊。

新一軍和新六軍之所以形成戰鬥力,和底子打得好不無關係,新編38師原來是稅警總團,是比正規部隊還正規的武裝,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兵員素質比中央軍還要好,相比之下新編22師雖然起步稍差,但二者同在印度受訓,又接受的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戰鬥力自然比別的部隊要好。

蔣介石在抗戰結束以後,曾整編過一部分部隊,一些新編軍直接被授予整編師的番號,而一切戰鬥力不強,又是地方軍閥武裝的,則是直接取消了番號,新一軍、新六軍由於在抗戰結束以後直接被調到了東北戰場,因此沒來得及授予正式番號,直至1948年被全殲,加上兩支部隊在國民黨軍系統之中全無根基,廖耀湘被俘,孫立人又不能再用,因此就算是重新組建,也無從談起。

相關焦點

  • 「王牌軍」新一軍,被譽為「天下第一軍」,它的最終結局如何?
    遠徵軍第二次遠徵時,新一軍僅以一個先遣團就戰勝了日本不可一世的王牌18師團,18師團以5倍兵力卻拿新一軍沒辦法,這也是中國遠徵軍抗戰歷史上第一次以少勝多,由此可見新一軍實力有多麼強勁,新一軍也由此被稱為「天下第一軍」。
  • 梁興初首戰新一軍:雪夜大潛伏,兩小時殲滅頭等主力團
    抗戰結束後,新一軍先是空運到廣州受降,為了搶佔東北,1946年3月下旬又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轉乘火車到達錦州一帶,又輾轉到瀋陽,投入四平戰役。新38師3個團曾在興隆泉、柳條溝一線被新四軍第三師三個旅和山東八路軍第一師總共12個團圍攻,由於敵人裝備好、戰鬥力強,此戰我軍未達全殲敵人的目的,殺傷一部後解圍而去。
  • 國軍精英部隊與我軍的一場決戰,國軍精英部隊是如何被全殲的?
    國軍精英部隊與我軍的一場決戰,國軍精英部隊是如何被全殲的?文/無計讀史淮海戰役打響了,粟裕的對手是國民黨的黃百韜。01 開端黃百韜是什麼人?國民黨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者,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勳章。粟裕的壓力很大,他剛剛包圍了黃百韜的部隊,蔣介石此時的表情估計不好看。不出粟裕所料,蔣介石派來了兩個兵團來援。那兩個兵團得到的命令是:拼死東援!
  • 孫立人的新一軍為何抗戰中戰無不勝,而解放戰爭中不堪一擊?
    眾所周知,抗戰後期孫立人的新一軍在印緬戰場橫掃日軍,打的日軍滿地找牙,那麼如此強大的部隊是何來歷,它的最終命運又如何呢? 第5軍在野人山迷路,損失慘重,新編22師在美軍飛機的引導下退入印度,最終新編38師與新編22師在印度會師後合編為新一軍。 新一軍在印度接受了美式裝備與美式訓練,因為原本隸屬於新一軍的一個師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運到印度,所以新一軍實際是2個師接收了3個師的武器裝備。
  • 疑惑解答—新一軍的衰落
    新一軍是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主力之一。最開始的新一軍下轄新38師和新22師這兩支完全由美軍顧問團訓練的部隊。密支那戰役後,為了加強中緬印戰區的中國駐印軍實力,決定對原來的新一軍進行拆分,將新22師獨立出來,與14師和50師共同組成新六軍。
  • 劉鄧大軍全殲國民黨軍整編六十六師 系黃埔嫡系
    自7月2日起,劉鄧大軍先後進行了鄆城之戰、菏澤之戰、定陶之戰和巨野獨山集、六營集之戰等戰鬥,至7月中旬,將王敬久的整編三十二師和整編七十師全殲,並將敵人最精銳的整編六十六師合圍。  在魯西南戰場,國民黨整編六十六師師長宋瑞珂屢屢同劉鄧大軍「過招」,雖沒有佔到多少便宜,但也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
  • 《亮劍》中的山崎大隊:為何500人的部隊,卻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
    而就當時正在擴編的八路軍而言,即使自己是進攻方,在進攻火力上也未必能壓制日軍。 太行山區群山環繞,即為我軍遊擊戰提供方便,當然也會有利於防守一方的日軍,日軍在佔領關家堖之後,控制了關家堖的制高點柳樹堖,並與關家堖互為掩護的犄角態勢,日軍在兩山之間挖了交通壕,並部署了火力網。不僅如此日軍還將關家堖的破窯洞進行加固成機槍火力點,交叉隱蔽的點,讓我軍即使能拿下山頭的地面陣地也很難的在越過他們的機槍火力網。
  • 平津戰役中,唯一喪命的國軍軍長,臨死前質問傅作義:為何不救我
    傅作義堅持固守的想法,老蔣也沒有什麼辦法,因為傅系的察綏軍20餘個師,屬於傅作義本人的嫡系武裝,老蔣能指揮李文、石覺等兵團在內的30餘萬華北中央軍,卻沒法強硬幹涉傅作義本人及其所屬部隊,便只好把主動放棄華北的方案擱置下來。而傅作義的真正算盤當然也不是在華北硬抗強大的東北野戰軍,考慮到自己的綏遠老家此時尚有立足之地,傅作義在華北的大致軍事部署如下。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為什麼同樣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綏遠和北平部隊的待遇有這麼大差別呢?
  • 魯西南戰役,嫡系66師被圍,為何逼得蔣介石親自飛赴前線指揮?
    整編55師師長曹福林率部決定繼續頑抗,城內共有55師部、兩個旅各轄兩個步兵團,計萬餘人,加上保安團及逃亡的地方還鄉團武裝,總兵力約1.5萬餘人。7月7日楊勇下達總攻命令,1縱各部對城內守軍發起摧枯拉朽的攻勢。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結束後,蔣軍還有多少主力軍,指揮權在誰手裡
    根據解放戰爭相關資料記載,三大戰役結束後從1949年1 月開始,蔣介石手裡能調動的兵馬還有145萬,這些部隊分為很多種,有蔣介石的嫡系,也有非嫡系部隊,總和起來一共有145萬人馬。這些部隊主要集中的地區大西南,大西北,長江中下遊地區。
  • 我軍團長冒充敵旅長,扮瞎子還得裝啞巴,一個團全殲國民黨一個旅
    這個地頭蛇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又得到了當地反動地主和封建會道門的支持,對我地方政權和部隊威脅極大。他經常襲擊我地方武裝,搗毀我基層組織。該部與我軍交戰多次,很是總結了一套對付我軍的方法,我軍多次集中主力都未能將其全殲。其裝備雖然較差,但卻是敵軍中最亡命的部隊。
  • 74軍為何最能打,國民黨五大主力下轄部隊的來歷
    、118師(師長:高魁元)11師是原福建軍閥周蔭人的部隊,18軍的根基也是陳誠「土木系」起家部隊,一直沒有離開18軍建制。師是原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成,是新一軍的核心。新30師是1944年加入新一軍的,以四川新兵在主組建的新部隊50師是1945年8月調入新一軍,50師是陳誠的嫡系部隊,先是加入新6軍,後新6軍回國轉加入新一軍。
  • 此人偷襲打掉王近山一個旅部,一年不到,被王近山全殲他一個軍
    肖永銀聽後很納悶,偵查報告說敵整編第28師已經被遠遠甩在了身後,距此至少有三四天的路程。那麼現在這股敵人是從哪裡來的呢? 原來這股敵人不是整編28師,而是胡璉率領的整編第11師,胡璉發現肖永銀純屬偶然,他的部隊執行任務途徑大悟縣。擔任前衛的便衣偵查隊無意間發現了王家店有一支部隊進駐,聯繫發現並沒有友軍在此駐紮,因此胡璉判定這是一支解放軍部隊,並且是一支孤軍。
  • 一手打造,國軍裝甲部隊的徐庭瑤,為何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任
    徐庭瑤在保定軍校畢業後的徐庭瑤南下加入了粵軍,因為當時的廣東是革命軍人基地。全殲紅軍第二十五軍鄺繼勳部,鄺不敵逃跑。而戰後徐庭瑤,因功晉第十七軍軍長。而第十七軍下面幾個師長,旅長都是清一色的黃埔生,如關麟徵,黃杰,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都在他手下效力。之後在長城抗戰爆發後,第17軍奉命北上增援,因此徐庭瑤,和黃埔一期畢業的學生,在1933年最先日寇交手。
  • 7個團打不過1個團,我軍傷亡2000多人,新六軍戰鬥力有多強?
    新一軍是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和新六軍部隊全員是脫胎於原屬於第五軍下屬的新編22師的一部分以及原屬於稅警總團的新編38師的一部分,原本所部就是精銳,由於第一次滇緬會戰失利,後來退往印度進行整訓,後來補充了人員以後,接受了美械裝備,戰鬥力一躍而起。第二次滇緬會戰,兩支部隊的彪悍打的日軍也為之側目。
  • 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張靈甫及所部被全殲 第一次重建,1947年夏,74軍(整編74師)張靈甫及所部被全殲,幾個月後重建,邱維達接任74軍第五任軍長。邱維達在淮海戰役中被俘,重建的74軍再次被全殲; 第二次重建,1949年2月,勞冠英接任74軍第六任軍長,在福州戰役中,74軍殘部被徹底消滅,勞冠英逃往臺灣。1949年8月底,74軍被撤銷番號。 然而,74軍番號並沒有壽終正寢,在1949年的10月,這個番號又一次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