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導之九十七
今年45歲的葉女士,是某集團公司負責人。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機會喝水或按時如廁。近幾日老是覺得有下腹疼痛、尿頻、尿急等不適,常為了上廁所,不得不中斷主持的會議。最讓她感到尷尬的是,當她有尿意的時候,還沒到洗手間,就有部分尿液漏出,弄溼了內褲。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尿控學組組長、北京醫院王建業教授介紹,尿失禁常常令患者陷入尷尬的局面,因而也稱「社交癌」。據悉,目前我國此病患者的就診率低,大多數人羞於啟齒,或不知道可以治療。
今年6月的最後一周是第五屆「世界尿失禁周」,專家鼓勵更多的患者主動說出自己的症狀,讓更多的年輕人關心父母的「難言之隱」。
OAB比糖尿病更為常見
據統計,中老年尿失禁發病率可高達60%,其臨床常表現為突發的或不自主的排尿。該病雖非致命疾病,但給人們的社會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和尷尬,令患者無比煩惱和焦慮。
「如果你有尿急、尿頻、夜尿這些症狀的,每天至少一次尿急的感覺,那麼,可能是患上了膀胱過度活動症,應該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王建業教授說,很多錯誤的認知導致不少膀胱過度活動症(OAB)患者忽視了對該病的關注,使就診治療狀況並不理想。
「中國OAB患者人數排在所有慢性疾患的前10位之內,比糖尿病(6%)及消化性潰瘍更為常見。」王建業教授透露,除了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更嚴重的是OAB還可引發如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性功能障礙、抑鬱等多種相關疾病,甚至增加摔倒與骨折的風險。
儘管如此,還有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疾病。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人認為該病是一種老齡化的自然現象或不知道該病可以治療,另一方面大多數人對此羞於啟齒。王建業教授坦言,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少人認為尿失禁是一種羞於啟齒的事,不願讓醫生和周圍的人知道,擔心受到別人的歧視而不去就醫,導致尿失禁的就診率很低。而女性OAB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輕者容易導致陰部皮膚潰爛;重則導致外陰、陰道及下尿路感染。因此,一旦發現患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OAB患者存在「一高兩低」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介紹,尿急、尿頻、夜尿、急迫性尿失禁是OAB的四大主要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的OAB患者中,有八成半的患者未曾就醫」。廖利民教授說,我國OAB患病率較高,且41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11.3%,但只有15%的患者主動尋求治療,而其中僅有一半能得到正確診治。
廖利民教授透露,在2013年4月發布的我國首個男性泌尿外科門診患者下尿路症狀現狀調查2期結果中顯示,近五成患者在症狀出現1年後才就診,就診患者中超過95%已是中重度。相當多的患者認為這些症狀年紀大了自然會有,或羞於就診。
「OAB會對患者出行、社交活動以及心理情緒方面產生負擔,如果不積極治療,嚴重者還會產生抑鬱甚至自殺傾向。」 廖利民教授表示,有數據顯示,長期無法得到正確診斷與治療的OAB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機率會增加近20%;約三分之一的65歲以上老年OAB患者因摔倒而引起髖部骨折等多種健康問題。
7成被誤診為慢性尿路感染
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近5000例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下尿路症狀患者中有35%的尿失禁患者在症狀出現1年以上才就診。
專家們發現,在我國泌尿外科門診男性尿失禁患者中,7成被誤診為慢性尿路感染,而且良性前列腺增生往往與尿失禁混淆,容易被忽視。廖利民教授透露:「門診病人中,有5%左右的病人是因為尿急前來就診,事實上OAB患者的門診量遠不止這些,還有60%以上的病人因為害羞、僥倖、拖延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病人中有70%在外院被誤診為慢性尿路感染或前列腺炎,延誤了治療。」
前列腺增生有著和尿失禁類似症狀,如尿頻、尿急等,在大家將尿失禁多與女性聯繫在一起時,男性患者出現尿急、尿頻等症,大多會首先想到前列腺增生。「尿失禁患者當前列腺治療,並不會對患者構成太嚴重的影響,不過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病情延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吳士良教授表示,對此類男性病人,治療上要看兩方面:一是症狀以排尿困難為主,另一個症狀以控制不了排尿為主,二者治療上各有側重不同。
「行為訓練」緩解患者症狀
吳士良教授介紹,尿失禁症狀的輕重不一,治療方法也不同,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案。
吳士良教授建議輕度尿失禁患者通過「行為訓練」練習,鍛鍊控制排尿的尿道周圍肌肉及輔助排尿的骨盆底部肌肉。「這一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任何限制,站著、躺著或坐著都可以進行。收緊提肛肌持續3秒,每天做200次,或一次做10分鐘,每天做2—3次,類似於終斷排尿和緊縮肛門的感覺。」
另外,吳士良教授還提醒患者,「行為訓練」配合「高選擇性M受體拮抗劑類藥物」的聯合治療方式要比單用任何一種治療都更為有效,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因此,為了更有效解除OAB症狀,患者不僅要積極採取「膀胱訓練」或「盆底肌肉訓練」,同時聯合藥物治療。
雲端平臺助力尿失禁診治
針對我國OAB患者發病率高、就診率低、診療欠規範的現狀,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及其下屬尿控學組、中國膀胱過度活動症診斷治療促進聯盟3家機構,今年聯合推出了「OAB雲端管理平臺」。
王建業教授介紹,OAB雲端管理平臺的推出,將OAB患者享受更先進、更專業的OAB管理服務,患者可以定期接收疾病進展評估和OAB相關健康資訊。而醫生們對OAB的診斷和治療也將向著全面程序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目標邁進。
「OAB雲端管理平臺的搭建有助於提高患者對OAB的關注度。」王建業教授解釋說,通過OAB雲端管理平臺,醫患可以實現良性互動。患者在就診時完成OABSS(膀胱過度活動症症狀評分量表)自測、評分、記錄後,由醫生確診後上傳信息生成報告。醫生將在患者後續的定期OABSS報告中,實時監控患者評分變化,提供針對性治療,從而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