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癌」應受到更多關注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導之九十七

  今年45歲的葉女士,是某集團公司負責人。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機會喝水或按時如廁。近幾日老是覺得有下腹疼痛、尿頻、尿急等不適,常為了上廁所,不得不中斷主持的會議。最讓她感到尷尬的是,當她有尿意的時候,還沒到洗手間,就有部分尿液漏出,弄溼了內褲。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尿控學組組長、北京醫院王建業教授介紹,尿失禁常常令患者陷入尷尬的局面,因而也稱「社交癌」。據悉,目前我國此病患者的就診率低,大多數人羞於啟齒,或不知道可以治療。

  今年6月的最後一周是第五屆「世界尿失禁周」,專家鼓勵更多的患者主動說出自己的症狀,讓更多的年輕人關心父母的「難言之隱」。

  OAB比糖尿病更為常見

  據統計,中老年尿失禁發病率可高達60%,其臨床常表現為突發的或不自主的排尿。該病雖非致命疾病,但給人們的社會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和尷尬,令患者無比煩惱和焦慮。

  「如果你有尿急、尿頻、夜尿這些症狀的,每天至少一次尿急的感覺,那麼,可能是患上了膀胱過度活動症,應該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王建業教授說,很多錯誤的認知導致不少膀胱過度活動症(OAB)患者忽視了對該病的關注,使就診治療狀況並不理想。

  「中國OAB患者人數排在所有慢性疾患的前10位之內,比糖尿病(6%)及消化性潰瘍更為常見。」王建業教授透露,除了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更嚴重的是OAB還可引發如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性功能障礙、抑鬱等多種相關疾病,甚至增加摔倒與骨折的風險。

  儘管如此,還有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疾病。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人認為該病是一種老齡化的自然現象或不知道該病可以治療,另一方面大多數人對此羞於啟齒。王建業教授坦言,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少人認為尿失禁是一種羞於啟齒的事,不願讓醫生和周圍的人知道,擔心受到別人的歧視而不去就醫,導致尿失禁的就診率很低。而女性OAB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輕者容易導致陰部皮膚潰爛;重則導致外陰、陰道及下尿路感染。因此,一旦發現患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OAB患者存在「一高兩低」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介紹,尿急、尿頻、夜尿、急迫性尿失禁是OAB的四大主要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的OAB患者中,有八成半的患者未曾就醫」。廖利民教授說,我國OAB患病率較高,且41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11.3%,但只有15%的患者主動尋求治療,而其中僅有一半能得到正確診治。

  廖利民教授透露,在2013年4月發布的我國首個男性泌尿外科門診患者下尿路症狀現狀調查2期結果中顯示,近五成患者在症狀出現1年後才就診,就診患者中超過95%已是中重度。相當多的患者認為這些症狀年紀大了自然會有,或羞於就診。

  「OAB會對患者出行、社交活動以及心理情緒方面產生負擔,如果不積極治療,嚴重者還會產生抑鬱甚至自殺傾向。」 廖利民教授表示,有數據顯示,長期無法得到正確診斷與治療的OAB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機率會增加近20%;約三分之一的65歲以上老年OAB患者因摔倒而引起髖部骨折等多種健康問題。

  7成被誤診為慢性尿路感染

  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近5000例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下尿路症狀患者中有35%的尿失禁患者在症狀出現1年以上才就診。

  專家們發現,在我國泌尿外科門診男性尿失禁患者中,7成被誤診為慢性尿路感染,而且良性前列腺增生往往與尿失禁混淆,容易被忽視。廖利民教授透露:「門診病人中,有5%左右的病人是因為尿急前來就診,事實上OAB患者的門診量遠不止這些,還有60%以上的病人因為害羞、僥倖、拖延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病人中有70%在外院被誤診為慢性尿路感染或前列腺炎,延誤了治療。」

  前列腺增生有著和尿失禁類似症狀,如尿頻、尿急等,在大家將尿失禁多與女性聯繫在一起時,男性患者出現尿急、尿頻等症,大多會首先想到前列腺增生。「尿失禁患者當前列腺治療,並不會對患者構成太嚴重的影響,不過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病情延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吳士良教授表示,對此類男性病人,治療上要看兩方面:一是症狀以排尿困難為主,另一個症狀以控制不了排尿為主,二者治療上各有側重不同。

  「行為訓練」緩解患者症狀

  吳士良教授介紹,尿失禁症狀的輕重不一,治療方法也不同,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案。

  吳士良教授建議輕度尿失禁患者通過「行為訓練」練習,鍛鍊控制排尿的尿道周圍肌肉及輔助排尿的骨盆底部肌肉。「這一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任何限制,站著、躺著或坐著都可以進行。收緊提肛肌持續3秒,每天做200次,或一次做10分鐘,每天做2—3次,類似於終斷排尿和緊縮肛門的感覺。」

  另外,吳士良教授還提醒患者,「行為訓練」配合「高選擇性M受體拮抗劑類藥物」的聯合治療方式要比單用任何一種治療都更為有效,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因此,為了更有效解除OAB症狀,患者不僅要積極採取「膀胱訓練」或「盆底肌肉訓練」,同時聯合藥物治療。

  雲端平臺助力尿失禁診治

  針對我國OAB患者發病率高、就診率低、診療欠規範的現狀,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及其下屬尿控學組、中國膀胱過度活動症診斷治療促進聯盟3家機構,今年聯合推出了「OAB雲端管理平臺」。

  王建業教授介紹,OAB雲端管理平臺的推出,將OAB患者享受更先進、更專業的OAB管理服務,患者可以定期接收疾病進展評估和OAB相關健康資訊。而醫生們對OAB的診斷和治療也將向著全面程序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目標邁進。

  「OAB雲端管理平臺的搭建有助於提高患者對OAB的關注度。」王建業教授解釋說,通過OAB雲端管理平臺,醫患可以實現良性互動。患者在就診時完成OABSS(膀胱過度活動症症狀評分量表)自測、評分、記錄後,由醫生確診後上傳信息生成報告。醫生將在患者後續的定期OABSS報告中,實時監控患者評分變化,提供針對性治療,從而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

相關焦點

  • 尷尬的「社交癌」你有嗎?
    尿失禁雖然不是癌,但可不是小毛病! 尿失禁的臭味影響與朋友、家人的正常社交活動,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有些患者拒絕出門,拒絕社交,所以稱為「社交癌」。
  • 85%的OAB患者從未就醫 "社交癌"嚴重影響生活
    專家呼籲:「社交癌」OAB正在嚴重侵蝕患者健康生活。  OAB即膀胱過度活動症,是一種以尿急症狀為特徵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OAB被很多醫生形象地稱為「社交癌」。  「因為無法自主控制自己的排尿,所以患者很少出門,不敢出門。因為OAB會影響幾乎所有的社交活動。」王建業教授告訴記者,除此之外,OAB對患者心理情緒的影響不容小覷。
  • 4種癌,具有一定的遺傳風險,長輩若患有,後代應提前做好預防
    在一個人的一輩子當中,有五分之一的可能性得癌。臨床上有不少家族成員共同得了同一種癌症的案例,這讓很多人覺得癌症是有遺傳性的,癌症會遺傳嗎?提醒大家,4種癌,具有一定的遺傳風險,家裡長輩若患有,後代應提前做好預防,下面就具體跟大家說說。癌症會遺傳嗎?
  • 米切爾聲援格拉漢姆:他應在MIP票選中獲得更多關注
    今日米切爾轉發了一條「格拉漢姆應當在MIP票選中獲得更多關注」的推特,並寫道:「百分百地(應獲得更多關注)!」格拉漢姆本賽季場均18.2分7.5助攻3.4籃板,上賽季則是4.7分2.6助攻1.4籃板。(AO)
  • 電影教你鑑別直男癌,多種直男癌症狀分析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大眾影評網】關注我們,可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 表姐罹癌驟逝 臺灣高中生研究胰臟癌奪科展一等獎
    &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2月2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因為表姐幾年前罹患胰臟癌驟逝,就讀臺中一中三年級的陳柏融決定投入胰臟癌研究,在近百種酵素抑制劑中尋找出對胰臟癌效果有效的種類,奪下今年「2119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一等獎。另一名學生陳勇安因研究鹽害對植物的威脅與植物應對防禦,也奪得一等獎。
  • 骨轉移癌的規範化診療
    當有原發惡性腫瘤病史患者出現骨破壞時,應高度懷疑骨轉移癌可能,但有接近1/3的骨轉移癌患者缺少癌症病史,應對這些未知來源轉移瘤病人進行原發腫瘤的診斷。在40歲以上的病例中,骨轉移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原發骨腫瘤。未知來源骨轉移癌,多數來自肺或腎,因此通過對胸腹腔臟器的檢查,可能發現多數的原發腫瘤。僅有約8%的病例通過體檢能夠發現原發腫瘤。
  • HPV子宮頸癌疫苗
    子宮頸癌乃是一種侵襲性的腫瘤,意思是指這個瘤能從子宮頸的表面侵入到較深入的組織,並傳至相連的器官(例如陰道、神經、骨盆和腎),最後擴散到較遠的器官,例如肝臟、肺和腦。 子宮頸癌主要由感染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人類乳頭瘤狀病毒)引起。目前已被辨別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有二百種,可致子宮頸癌的佔十四種,而七成子宮頸癌由HPV16及18型病毒引發。
  • 這部屌打直男癌的電影,應列為人生必看影片之一
    如果,你喜歡這類屌打直男癌的片子,一定不能錯過接下來這部。女兒國的傑基Jacky au royaume des filles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男權社會培養了大批直男癌,雖然近些年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直男癌已經少了些,但還是不免有這樣的人群存在。最典型的直男癌就是「我可以不是處男,但對方必須是處女」。想想平時身邊那些直男癌說的話。
  • 子宮頸癌的病因 患上子宮頸癌的症狀有哪些
    那麼什麼是子宮頸癌?為什麼會患上這個病呢?子宮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子宮頸癌預防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子宮頸癌的病因病因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 保險公司以「原位癌不算」拒賠「防癌險」,法院判賠並付利息
    半年後,王女士被確診為(右乳)乳腺中級別導管內癌,手術切除右乳後,她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保險公司出具拒賠通知書,認為她所患屬於原位癌,沒有達到給付條件。2019年2月,王女士向法院起訴。她認為,雖然保險公司的格式合同有排除「原位癌」的條款,但她投保是通過保險代理人在線上完成的,自己從沒收到任何保險條款、籤訂任何投保須知,保險公司也從未告知免責聲明。保險合同作為格式合同,保險公司未向其提醒注意和詳細說明,且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加重投保人責任的條款應屬無效。同時,一般投保人並不明確「乳腺癌」與「原位癌」的差異,醫療機構確認自己患「右乳腺癌」,應在保險保障範圍內。
  • 【防癌有方】這些「常見病」,當心是癌前病變
    可能你平時經常加班加點趕方案忙應酬,可能你忙著照顧小孩生活學習每天起早貪黑……自己的身體變化,總是沒空關注,關注了也搞不清。等發現大病來臨時,悔時已晚。 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潛能的良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轉化為癌。但並不是說,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癌,癌也不是都來自癌前病變。
  • 原位癌是什麼意思 怎樣預防皮膚病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種疾病,有的疾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額,有的疾病是大家不大了解的,那麼對於原位癌,大家了解多少呢?怎樣預防皮膚病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吧。原位癌是什麼意思原位癌又稱Bowen氏病,或上皮內上皮癌。
  • 哈醫大二院成功完成納米碳導航下的外陰癌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哈醫大二院婦科外陰癌腔鏡手術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今年53歲的張女士(化姓)因為感覺不適,來到哈醫大二院進行了全面檢查,最終被診斷為外陰癌,需要手術治療。但一想到要開刀手術,張女士就十分恐懼,排斥手術。張宗峰教授(左)帶領團隊進行納米碳導航下的外陰癌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 醫生說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如果沒重視,多久會變成癌?
    首先「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癌症,但它會有很大的可能發展成癌症。「癌前病變」是可逆的。當醫生說出四個字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因為這時的疾病還沒有完全變成癌症,通過積極的治療,康復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只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般不會對壽命造成太大的影響。
  • 社交和社區的區別:網易雲音樂社區+社交的更多可能性
    這也就意味著在社區內的各個角色非平等,內容發布(到形成互動關係)取決於內容質量,所以社區內會有PGU,UGC;而在社交中只要關係達成則為平等關係。即社區更像是個有很多層級的生態圈,而社交是個扁平的網絡。由於一般來說每個應用不會單獨只有社區或者社交概念,微博既有社區性質的圈子,也有社交性質的關注和聊天,soul既有社交性質的匹配聊天,也有社區性質的廣場。
  • 得了牙齦癌,該如何治療?
    本文作者:陳鵬醫生 牙齦癌在口腔頜面部癌瘤中居首位,多為分化較高的鱗狀細胞癌。 治療措施 應施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 是當前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方法,對口腔頜面部的任何部位癌瘤均可獲得很好的效果,常需行牙齦及部分頜骨切除術,並行患側頸淋巴清掃術。
  • 大男子主義和直男癌是什麼意思 大男子主義與直男癌有何區別
    大男子主義與直男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直男癌一般被認為,比較自以為是,同時忽視女性的價值,還伴有物化女性的言行。他們會用傳統的性別角色,大男子主義是直男癌嗎?  大男子主義是直男癌嗎?  大男子主義不是直男癌。
  • 直播預告:食管胃結合部癌微創手術治療的關鍵問題
    賁門癌是既往使用的名詞概念,目前已劃入食管胃結合部癌範疇,又稱胃食管結合部癌。近幾十年來,胃食管結合部癌在世界各地的發病率都呈上升趨勢。國內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胃食管結合部癌發病率也有所上升,並且男性胃食管結合部癌發病率的增長高於女性。那麼這種癌症該如何治療呢?微創手術在這種疾病的治療中相比傳統手術有何優勢?
  • 認識胃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
    認識胃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對胃癌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何謂胃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何謂胃黏膜異型增生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在程度上分為三度:(1)輕度異型增生:輕度異型增生是黏膜對損傷的過度增殖性反應,常出現於潰瘍邊緣,或各型胃炎、增生性息肉、失蛋白性胃病等,分型上多為再生型。這類病變,大多屬可逆性範疇,無需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