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佛光寺唐塔

2020-12-17 作家恩出

唐塔在山西五臺縣佛光寺東山腰和西北塔坪裡,共七座,其中四座為唐塔。

解脫禪師四年(公元824年)建,手法古老,形制特殊,為唐塔中所罕見。塔為方形,兩層,總高約10米。其座束腰須彌式,塔身中空,正面有券拱門,塔內上部為疊澀藻井。塔剎有剎座覆缽及受花,寶珠已不存。

無垢淨光塔在寺東山腰,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建。平面八角形,束腰須彌座,塔身殘壞,塔內出土的漢白玉雕像有佛、菩薩、弟子、金剛等。都是建塔時原作,比例適度,面形豐滿,線條流暢,是優秀的藝術品。

志遠和尚塔在寺東山腰,會昌四年(公元844年)建,八角形基座,上砌圓形覆缽式塔身,形體秀美,西向闢門,塔剎殘壞。這種形制的唐塔,為國內孤例。

大德方便和尚塔在在寺東山腰,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建。平面六角形,通高4米,西向闢門,塔剎殘壞。門外北向嵌有塔銘刻石,記錄詳細。

唐代以前我國古塔多為方圓兩種形制,六角或八角形者頗為少見,佛光寺墓塔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相關焦點

  • 山西忻州佛光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佛光寺_(五臺)《中國文化史跡 第一輯》常盤大定、關野貞編 1940年出版 佛光寺大殿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佛光寺東大殿縱斷面和西立面圖 《圖像中國建築史》梁思成
  • 【原創】唐塔不止四面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方形先看看八角形唐塔陝西西安懿德太子墓園內有一座小石塔,上有「大唐扶風郡魯公……」題記,可知是一座唐塔,這座塔也是八角形山西五臺縣佛光寺後山上的大德方便和尚塔,建於唐貞元十一年(795)年,塔身六角形
  • 「亞洲佛光」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裡。
  • 五臺山佛光寺關係文獻目錄
    張映瑩、李彥主編:《五臺山佛光寺》,文物出版社2010年11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呂舟主編):《佛光寺東大殿建築勘察研究報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4月。祁偉成:《五臺佛光寺東大殿》,文物出版社2012年10月。
  • 中國古建第一國寶——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30公裡。因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  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五臺山佛光寺
    於是馬上返回,按圖索驥,第3次來到了山西。1937年6月26日的黃昏,五臺縣向北的「官道」上走來了一行人,騎著三頭騾子,馱著行囊,年輕的建築學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帶著中國營造學社同仁正前往五臺山,尋找唐代古建築「大佛光之寺」。梁思成一行走到豆村,在當地老鄉指領下,轉過山道,遠遠望見一個隱藏在連綿山巒下的古寺。當時,佛寺已破敗,寺院荒蕪、香客零落。
  • 五台歷史古鎮豆村鎮文物匯總
    豆村鎮是五台歷史古鎮,也是地域大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全鎮總面積329.8平方公裡,轄6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3682人(2017年)。創始年代不詳,據《五臺縣誌》載:「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現毀不存,遺址分布面積1089平方米。1998年復建寺廟時,出土一批唐代石雕像。遺址內有石碑2通,一為「大明萬曆辛丑二十九年(1601)」石碑,另一為「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石碑。2003年11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
  • 梁思成和林徽因苦苦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圖》
    這幾天,唐代四大古建之一的佛光寺,因「十年大修」傳言再次進入人們視野。那麼,當年如一束黑暗中的火光,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專程到山西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全圖》,到底是怎樣一幅跨越時空的傑作?此圖長13米,高3.6米,畫中詳細描繪了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五臺山周邊方圓五百裡的山川地形及社會風情,規模恢宏,氣勢壯闊。《五臺山圖》再現了1500年前五代時期五臺山佛國聖境的宗教氛圍和世俗風情畫卷。
  • 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圖》
    這幾天,唐代四大古建之一的佛光寺,因「十年大修」傳言再次進入人們視野。那麼,當年如一束黑暗中的火光,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專程到山西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全圖》,到底是怎樣一幅跨越時空的傑作?晚唐時,趙州從諗禪師曾九次行腳五臺參訪善知識,後得南泉普願禪師傳法印可,80歲時應眾之請,住持趙州觀音院,大揚禪風40年,直到120歲時仍在弘法利生,人稱「趙州古佛」。
  • 宛若神跡|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尋找佛光寺的《五臺山圖》
    這幾天,唐代四大古建之一的佛光寺,因「十年大修」傳言再次進入人們視野。>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專程到山西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全圖》,到底是怎樣一幅跨越時空的傑作?近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嘗自述,昔日朝拜五臺,途中文殊菩薩曾於其危難時,化身指引,終脫困厄。
  • 唐代建築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寺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唐代古建築之一(另三座為五臺南禪寺、平順天台庵、芮城廣仁王廟,均在山西),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離臺懷鎮
  • 山西佛光寺:像一塊琥珀,坐落在深山裡,與世無爭
    這次老鄭來山西旅行,佛光寺是一定要來的。雖然不懂古建築,但我喜歡那些被時光雕刻的印記,讓當下處於歷史的厚土之上。我相信佛光寺是非常適合懷古的地方,久聞其名,仰慕已久。於是,從五臺山下來,驅車百餘公裡,繞了一個大寫的C字。據說西線在修路,不得已才繞路,原本走西線只需45公裡。
  • 【震撼】「第一國寶」佛光寺大殿的秘密
    1937年6月年輕的建築師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們前往山西五臺山尋找他們在敦煌壁畫中看到的唐代寺廟大佛光之寺▽敦煌壁畫第61窟中的五臺山全圖,你找見佛光寺了嗎?>將不同時期的建築囊括其中▽佛光寺建築布局圖解| 攝影師@楊國軍,標註@張靖/可視化星球
  • 梁思成、林徽因和五臺山佛光寺的美麗的邂逅
    《史跡》圖版24:大佛光寺全景(大正十一年九月小野玄妙氏照相)佛光寺是如何被發現的?梁先生在《記五臺山佛光寺建築》中記述說,從太原出發,先抵達五臺縣城,然後「不入臺懷,折而北行,徑趨南臺外圍」。事實證明,其實二人在去佛光寺之前,早已整理過大量的資料。
  • 始建於北魏的「亞洲佛光」佛光寺
    世界文化遺產佛光寺坐落在佛光村,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古建築:揭開佛光寺的「面紗」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下了佛光寺東大殿殿門打開後的那個瞬間。  壁畫中的歷史    經過一天的跋涉,他們在第二天黃昏時分到達目的地——五臺山南臺外豆村東北約5公裡的地方。梁思成在後來所著的《記五臺佛光寺的建築》中,不乏對考據細節的描述:「那上面積存的塵土有幾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我們用手電探視,看見檁條已被蝙蝠盤據,千百成群地聚集在上面,無法驅除。脊檁上有無題字,還是無法知道,令人失望。我們又繼續探視,忽然看見梁架上都有古法『叉手』的做法,是國內木構中的孤例。這樣的意外使我們驚喜,如獲至寶。照相的時候,蝙蝠見光驚飛,穢氣難耐,工作辛苦難以想像。」
  • 五臺山佛光寺詳細介紹導遊詞圖文版
    峨谷北起代縣峨口鎮,南至五臺豆村鎮,總長 50 公裡,分布著白雲寺、圭峰寺、秘密寺、峨嶺寺、古法華寺、古竹林寺、佛光寺等十餘座歷史上頗具影響的大寺,是五臺山除清水河谷外第二條寺廟密集帶。五臺山古屬代州,而從代州上五臺山最近的道路就是峨谷,這使得峨谷成為了歷史上重要的朝臺古道,五臺山四關之一的西關峨嶺關就坐落在峨谷之中。
  • 【經典】佛光寺東大殿
    「——梁思成先生央視的紀錄片: 央視《探索·發現》—探秘佛光寺(上)央視的紀錄片: 央視《探索·發現》—探秘佛光寺(下)一、佛光寺的發現過程當初,日本人以嘲諷的口氣給中國古代建築下了一條定論:在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要看中國唐代木構建築,就去日本的奈良
  • 佛光寺的三個格局丨王煒
    臺懷是深藏其中的花蕊,五臺是遺世獨立的內層花瓣,臺外是交相掩映的外層花瓣。佛光寺坐落在重瓣之間,千載光陰,白雲蒼狗,留下的不僅是佛風遺韻,還有珍貴的建築遺產。佛光寺院內現存唐代以前建築1座(祖師塔)、唐代建築1座(東大殿)、金代建築1座(文殊殿)、明代建築3座(伽藍殿、香風花雨樓、悶樓等)以及清代建築十餘座(天王殿、萬善堂、關羽殿等)等。
  • 清涼聖境|五臺山佛光寺
    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五臺縣佛光新村,距縣城30公裡。因該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