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塔在山西五臺縣佛光寺東山腰和西北塔坪裡,共七座,其中四座為唐塔。
解脫禪師四年(公元824年)建,手法古老,形制特殊,為唐塔中所罕見。塔為方形,兩層,總高約10米。其座束腰須彌式,塔身中空,正面有券拱門,塔內上部為疊澀藻井。塔剎有剎座覆缽及受花,寶珠已不存。
無垢淨光塔在寺東山腰,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建。平面八角形,束腰須彌座,塔身殘壞,塔內出土的漢白玉雕像有佛、菩薩、弟子、金剛等。都是建塔時原作,比例適度,面形豐滿,線條流暢,是優秀的藝術品。
志遠和尚塔在寺東山腰,會昌四年(公元844年)建,八角形基座,上砌圓形覆缽式塔身,形體秀美,西向闢門,塔剎殘壞。這種形制的唐塔,為國內孤例。
大德方便和尚塔在在寺東山腰,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建。平面六角形,通高4米,西向闢門,塔剎殘壞。門外北向嵌有塔銘刻石,記錄詳細。
唐代以前我國古塔多為方圓兩種形制,六角或八角形者頗為少見,佛光寺墓塔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