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不是送別詩而是一首挽留詩

2021-01-08 木子良人

炎炎夏日,又到了賞荷的好時節。荷花從淤泥中長出,不被淤泥汙染,又非常香潔,備受中國古代文人騷客喜愛。關於荷花的詩詞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宋代楊萬裡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裡 【朝代】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以景物描寫來表達送別之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堪稱典範。

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整首詩虛實相生,剛柔相濟,最後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更是餘味無窮,成為描寫荷花的千古名句,所以這是一首高超的送別詩,不,小編認為這不是一首送別詩而是一首挽留詩。震驚?不信,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看題目《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意思就是早上出門,在杭州淨慈寺送林子方。那麼林子方是誰?作者楊萬裡為什麼要送他?

林子方,皇帝御前辦公室的一個秘書,官不大,可是天天在皇帝眼前晃來晃去,再加上他本身聰明伶俐,很得皇帝喜歡,於是破格提拔連升兩級,調任外省做官。

這下林子方自然是高興極了,於是打包打包,收拾收拾準備去上任。

那這楊萬裡又是誰呢?當時楊萬裡是皇帝御前辦公室秘書長,也就是林子方的直接上級。

楊萬裡不僅很欣賞林子方,私下也和林子方關係不錯。

可是當他得知林子方外派做官後很著急,為什麼呢?近水樓臺先得月,在皇帝身邊多容易提拔髮展啊,能天天見到皇帝,有表現的機會還愁沒前途嗎!

於是他就想勸林子方留下,就算是提拔也得在杭州提拔,不要離開皇帝太遠。可這話又不好挑明了,於是就寫了這首詩送給他。 

了解了這個背景,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詩的開頭「畢竟」二字就表明了楊萬裡的心情,非常的急迫。「西湖」在杭州,在當時杭州叫臨安,也就是宋朝的首都。「六月天」是什麼呢?如果你恰好陰曆六月去過杭州,你就會知道六月的杭州就一個字——熱。

所以前兩句的意思就是說,畢竟林子方,你是在宋朝的首都臨安,是全國最炙手可熱的地方,這裡的發展環境、晉升機會都是是與其他地方是不同的。

後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天」很好理解就是指天子,也就是最高統治者皇帝。

「日」是太陽,也是指皇帝,所以這兩句的意思就是,因為你在臨安,在御前辦公室,才能能「接天」,也就是能夠時時刻刻見到天子,所以你這片普普通通通的的蓮葉才會顯得特別的碧綠,你這個普普通通的人才會特別的耀眼,在太陽下的荷花才會紅的與眾不同,你只有在皇帝的跟前才會紅的發紫。

這兩句說白了,就是你離開皇帝的視線就什麼都不是了,老老實實待在臨安吧,才會有出頭之日。

可惜的是林子方並沒讀懂詩中暗含的玄機,沒有意會到楊萬裡的挽留之意,他聽完這首詩,估計是一拍大腿叫到「好詩啊!好詩!」然後翻身上驢,從此消失在白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所以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不是送別詩而是一首挽留詩。

分享好的書籍、影視,記錄個人所感,所悟,寫下喜怒哀樂,品味人生百態。歡迎大家共同探討,有想法請留言,覺得好可以點個讚。

說明: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誤人子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什麼時候成了一首寫景詩?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寫盡了朋友間的不舍與關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給予了朋友最大的信心與鼓勵;「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抒發了情人之間纏綿不絕、難分難捨離情別緒……這些詩詞,無一例外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且毫無爭議的送別名篇,但是,有一首同樣膾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卻一直被人誤讀,因而存在著巨大爭議,這就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揚萬裡的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送別詩。現就寓情於景的深意討論一下。林子方,詩人的好友,將要去外地赴任。兩個人在淨慈寺對酒話別,抒發情感表達惜別之情。林子方是皇上身邊的紅人,遠離京城去外地吉兇難測,兩個人心裡沒有把握,很矛盾增加了離別的愁苦。但聖意難違,無能為力。「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時令到了夏季,西湖美景比一年中任何時間都盛、都美。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想像畫面,感悟詩情
    一、理解題意《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曉:送別的時間 (聯繫《春曉》,春天的早晨)出:走出地點:淨慈寺送誰:林子方誰送:楊萬裡題目中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詞——送,送別,這其實是一首送別詩。時任秘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裡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裡則不這麼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 楊萬裡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寫的不是西湖風光,而是官場故事
    在西湖,不管你怎麼選,這首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應當在必然想起之列,因為太應景了。西湖美景、映日荷花。許多人以為這是詩人描寫西湖美景的田園風光詩,其實這裡面寫的是官場故事。先介紹一下送別詩的送別對象林子方,即林枅(1130—1192),字子方,少年時即勤勉好學,性情豪爽而胸懷壯志,慨然以大丈夫自期。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簡單說,這就是標準學霸一枚。而且少年得志,在皇帝身邊從事文字工作。這就不能不寫到他的貴人,也就是送他詩作的楊萬裡。
  • 二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古詩講解加課堂筆記,家長輔導必進
    今天青青老師帶大家學習《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是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二首》裡面的第一首古詩。本課一共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宋代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另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咱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 滄州小記者帶你學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譯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六月裡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嬌紅。
  • 二年級小學生這樣學《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知識掌握更紮實!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寫的是夏日晴好天氣時西湖的景色,表現了西湖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奇麗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六月的西湖優美風光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之情。知詩人讀詩我們先要了解詩人,詩人楊萬裡,孩子們並不陌生,我們讀過他的《小池》。楊萬裡,字廷秀,是南宋著名著名的文學家,愛國詩人,他的詩語言清新自然,題材多描寫自然景物,一生作詩有2萬多首,是一位高產的詩人,我們讀的本首詩可以稱得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古詩文學習020:二年級下冊,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七言絕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楊萬裡早晨出門送別友人時即景起興而作。作者先發感嘆,再寫實景,虛實結合,表現手法獨特。全詩語言淺近明白,生動描繪了六月西湖獨有的美景,色彩明麗,意境開闊,由衷地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讚美之情。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一幅畫能讓我們想到許多美妙的詩句,宋代著名文學家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今天,老師邀請孩子們和我一起走進古詩的世界,去體驗詩歌如畫的美。板書課題,理解題意,齊讀課題。簡介詩人楊萬裡。四、初讀感知,感受音韻美。
  • 二年級下語文15《古詩二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筆記分享
    人教語文二年級下冊15課《古詩二首》,分別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寫的《曉出淨慈詩送林子方》和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詩人早晨出門送別友人時的即興之作,全詩生動描繪了六月西湖獨有的風景,色彩明麗,意境開闊,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讚美之情。今天就把這一課的隨堂筆記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包含「會寫字」書寫講解和「詩句分析。
  • 小學課本中很熟悉的一首詩,短短4句寫盡西湖之美,名句家喻戶曉
    【臨其詩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楊萬裡筆下的西湖。其實楊萬裡寫西湖,並不是為西湖之美所觸動,而是有著特殊的寫作目的。這一點我們從他詩的題目上也能看到,《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別之作。林子方是楊萬裡多年的好朋友,他們兩個志同道合,互相視為知己。
  • 盛夏西湖即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賞析
    前幾期我們分享了北宋詩人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及《飲湖上初晴後雨》,讓我們見識到了雨中的西湖美景,今天讓我們跟隨南宋詩人楊萬裡起個大早,一起去看看六月的西湖美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文大意:六月的西湖啊,真是美的不可方物,層層疊疊的荷葉鋪展開去,仿佛要把整個天空鋪滿一般,在晨曦中,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放盛開,在陽光的輝映下,是那麼的鮮豔嬌紅!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這兩句詩有何深意?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前言這個問題本身不值得回答,只需把詩中的景物羅列一下即可。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楊萬裡的詩題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但是整首詩卻僅僅寫景,一句送別的詞語都沒有,為什麼呢?宋詩尚理,這首完全寫景的絕句,並不是簡單的寫景而已。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可見,楊萬裡這首詩很有深意。我們可以從朱熹的觀書有感說起。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林子方與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裡則不這麼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注釋】曉:太陽剛剛升起。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 這首詩在小學教材裡,是著名詩人楊萬裡的詩,但這首詩與名字配嗎
    二年級孩子的語文書裡有一著名的詩,讓我非常困惑。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如下: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我換位思考了一下:既然是送別,就一定是相隔很遠,好久不見。而古代的交通又特別的不方便。按道理說,真正的好朋友分別時一定會依依不捨。哪怕只是一個老熟人分別,想到再見之日遙遙無期也會傷感吧。而詩人卻是「畢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別樣紅」。這種興高採烈,似乎還欠缺幾掛炮仗表示慶賀似的。
  • 未來講堂|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誦讀:寶木中陽
    未來講堂|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誦讀:寶木中陽 2020-10-2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詩中沒有悵別之情,反而充滿了諷刺和譏誚
    古代詩人常常以詩言情,所以在送別朋友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豁達的有之;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真摯有之;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的深情亦有之。
  • 漢代最經典的一首詩,流傳了2000多年,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而在唐詩與宋詞之前,漢樂府詩則是主流。其五言、七言和雜言的詩歌形式,是中國詩歌史上寶貴的財富。漢樂府詩對後世歌行體的形成也有影響。李白的樂府歌行在藝術形式上便是受到了漢樂府詩的顯著影響。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江南》,便是漢代最經典的一首樂府詩。《江南》距今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且年年被選入小學課本。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送別時,除了送一些紀念品和生活日用品外,就是飲酒賦詩,舉杯痛飲,慷慨高歌。然後互相贈詩寄語,互道珍重,依依惜別。與送別相關的詩歌,從《詩經》就開始出現了,到南北朝有了較大的發展,專門寫送別的詩歌,漸漸多了起來。到了隋朝,有一位無名氏寫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未歸。」楊柳青青,柳條垂地。楊花隨風飄舞,不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