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世健康福利雲端論壇暨2020-2021美世中國卓越健康僱主頒獎典禮已於上周落下帷幕。本次論壇採用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形式,美世中國直播間全程直播線下論壇盛況。由多位領先企業HR高管以及美世和公共健康領域的學界專家等組成的12位重磅嘉賓團,與線上線下近3,000位HR專業觀眾共同參與和見證了本次美世匠心打造的員工健康福利主題的年度盛宴。
除了盛況空前,12位重磅嘉賓的分享也精彩絕倫,乾貨滿滿。今天小編總結了12位大咖在本次論壇上分享的精彩觀點和獨到見解,供更多HR小夥伴們回味、思索和借鑑。
李兆琦
美世中國CEO
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特殊與艱難的一年。但是我們仍能看到非常光明的一面。今年,美世中國卓越健康僱主評選進行到第三屆。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本屆健康僱主已經邁入「多元合作時代」。企業對健康項目的設計能力和對健康數據的運用能力,5年來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展望未來,我們樂於將「創新」選為接下來兩年企業健康管理的關鍵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健康數據使用的規範化,我們相信:將有更多更好的醫學與健康管理新技術進入職場,服務於企業和員工。智慧健康塑造未來,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期待,並為之努力。
虞 煒
美世全球合伙人
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中國區總經理
通過對來自25個行業的223家企業、25,680名員工的調研結果顯示,我們發現2020年企業健康管理呈現五大趨勢,分別關於:健康管理的戰略地位(Strategy)、多部門協同(Multi-discipline)、健康意識推動行為方式改變(Awareness)、應急響應機制日趨完善(Response)以及數位化技術助力健康管理(Technology)。
抽取這五大趨勢關鍵詞的英文首字母,正好組成了「SMART」。如果我們能通過這5大趨勢來反觀並評估企業內部的健康管理程度,並持續改進,我相信一定能推動「人安康,業興旺」的良性循環達成並持續,這就是智慧(SMART)健康的核心價值和意義。
Joan Collar
美世達信員工福利亞洲區負責人
身處不確定的時代以及日趨多元化的職場,並不存在有效的「一刀切」的健康管理方案。企業應充分考慮內部人員結構、員工需求以及不同的健康狀態等等,來提供綜合性的、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因為,如果健康管理無法滿足人的需求、無法解決人的困難,則意義甚微。
心理健康管理、健康福利創新及綜合解決方案、數位化福利的崛起、培養員工進行福利自我管理會成為當下和未來的職場健康新常態。美世願與各位僱主攜手,結合企業實際的員工需求,圍繞新常態,進行一場真正的「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產品為本」的健康管理變革。
洪 波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
人力資源部負責人
職場健康管理,管理的是什麼?我認為有三個層面:第一,員工的健康,第二,企業的健康,第三,社會的健康。這三個層面的健康,是共生融合、相輔相成的。那麼,被視為職場健康管理促進者的HR,對應上述三個層面,也應承擔三種角色:對於員工的健康,我們是幫助者與保障者;對於企業的健康,我們是專業的顧問;對於社會的健康,我們是健康理念的傳播者及踐行者。
在中金,我們結合自身的業務屬性,在這三個層面上持續輸出職場健康管理的價值。我們幫助員工追求四大健康均衡發展,提供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職業成長以及財富管理的支持;促進管理者推行企業價值創造的理念,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價值創造活力的來源;我們還聚焦教育扶貧幫扶體系,堅持「智志雙扶」的理念,為社會全面健康貢獻自身的能量。
仲 晗
陶氏公司亞太區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總監
健康管理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升級,一些專業機構提出:「員工體驗」向「人文體驗」的升級正在發生。企業內部的「人文體驗」即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為其創造具有專屬感的體驗,具體到健康管理,表現為:向員工提供專屬的健康解決方案,當然,這依賴專業團隊、完善的追蹤與評估機制,以及「用心」的付出。
陶氏是一家「百年老店」,我們擁有專業的健康管理團隊、跨部門合作機制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這一切都確保我們能將健康管理有序並持續地推進,在「快速迭代」的時代裡可以給與健康管理更多耐心,追求結果之餘,更注重「人文體驗」的輸出。
李育新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人力資源部副總裁
如何真正地將健康理念植入員工意識,促使他們的身心和生活都能全面積極起來?我們也在孜孜不倦地思考。作為全球知名旅遊度假區,迪士尼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讓遊客進入迪士尼,就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快樂與夢幻的時空。那麼,對於員工,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創造這樣一種「沉浸式的空間」,通過加一點點「料」,讓他們踐行健康行為的同時,感受到健康的趣味。
當然,所有企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創造價值,我衷心希望HR同仁們可以幫助企業找到自己的「獨門絕技」,用最適合、最熟悉的方式來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健康體驗。
夏曉霏
美世中國區資深合伙人
上海美世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0年疫情突發,對社會經濟、企業經營、人們的健康安全都造成巨大挑戰。同時,疫情也讓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沒有人是孤島,社會是一個整體的系統,中國能夠在抗疫過程中取得優異成績依靠的正是政府正確的決策以及有序、團結、協作的社會體系。
那麼,企業何嘗不是一個微縮版的「社會體系」?企業的健康管理勢必與各個部門、每位員工都休戚相關,與其說我們是在管理員工健康,不如說我們應與員工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健康、積極的職場的氛圍,這樣的職場氛圍最終會造福於企業裡的每一個人。2020有過悲痛,但我相信它留下的思考與希望會更多,願我們思索不止,永葆健康。
張思凡
拜耳中國整體薪酬總監
有些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會面臨一個問題:重疾發生頻率的提高。根據我們之前的一個調研,重疾的確有高頻、年輕化的趨勢;不止於此,我們還發現,許多年輕員工對重疾險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尋求為家庭增加一份風險保障的可能性。這就說明「重疾」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於兩三年前便開始鑽研重疾這一領域,在宣導、體檢等層面都加強了「重疾」的設置,並且在保險方面也與美世攜手,為員工提供合適的重疾險保障。
通過「重疾」這一問題,我想到,所謂健康價值傳導,不是企業單向輸出的行為,企業要接收到員工的訴求,然後圍繞訴求去展開專業的、有效的服務供給,這才是有互動、有反饋、會產生實際效果的價值傳導。
傅 華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教研室主任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
疫情帶來許多改變和影響,某段時期也讓「居家辦公」成為討論的焦點,不少人認為這會成為長久的趨勢。
根據我們的一項研究,疫情期間,超過一半的員工有焦慮的表現,但是如果後期能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接觸,員工會表現出較高的復原力。由此可見,常規的面對面工作的價值正在於此:我們可以與團隊、與同事進行溝通、交流、情感聯絡,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是他們的安全感的來源。因此,在特殊時期,改變工作方式,選擇居家辦公以確保身體上的安全健康完全有必要,但是並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常規的工作方式,因為這也許是很多員工另一層「安全感」的來源。
唐中莉
寶潔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經理
我覺得疫情有兩個極具破壞力的屬性:多變性與不可預測性。2020年,疫情猶如平地驚雷,無人知道它何時到來、它會如何發展;如今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誰也無法保證不會再有下一次突發事件。那麼當我們在得知疫情消息的第一時間,該如何應對呢?我認為從本質上來講,應該配合好政府,做好多種預案,以「胸有成竹」應對「多變」,將「不可預測」變得「可控」。
當然,我理解的「預案」並不僅僅只是針對危機的應急措施,而應該是一種「全方位的風險預防策略」,包括應該從平時就應關注的員工健康風險,只有居安思危,點滴做起,才能築起一道天然的隱形防護牆,真正抵擋「多變」與「不可預測」的危機破壞力。
楊莉莉
WeWork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
在此次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我關注到許多企業都會陷入一種困境:如何同時確保員工健康與業務的連續性。比如我們企業,由於業務屬性,如果長期進行居家辦公,就會讓我們的客戶失去辦公場所。我們也會糾結,該如何解決這一兩難困境?
我們同時也思考:企業的使命感是什麼?優勢又是什麼?健康安全的辦公方式只有「居家」這一種嗎?我們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在政府要求的延遲復工期限之後,讓員工以步行或騎行的方式去最近的辦公點上班,既確保安全健康,又能服務我們的客戶。對於企業來說,保護員工與服務客戶及社會是兩大天職,這兩大天職驅使我們發展了業務優勢,那麼業務優勢應與我們一起,支持我們想要守護的一切。
李浩華
德國萊茵TV大中華區人力資源部副總裁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促使我們去產生一些新的觀念,比如:員工健康管理的責任歸屬。過往大家都認為,這是HR部門的工作。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明確了,健康是一件日常事,但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它的「多元化」與重要性決定了光靠一個部門是很難去有效管理的。就以此次應對疫情來說,我們企業調動的何止是跨部門的力量,而是跨地區、跨國的資源,從高層管理者到一線員工,每個人都投入到了這場與健康危機的鬥爭之中。
正如美世的調研結果所示,如今企業健康早已超越了「體檢」這一概念,構成日趨豐富。那麼,企業內部也應該形成這樣一種氛圍與認知: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應發揮自己的擅長,共同去構建多元化的健康管理,這才能讓健康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