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可以看到,戴氏一族歷經數千年的滄桑,依然熠熠生輝,戴氏家族名人輩出,人才濟濟。
●戴涉,清河郡人,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代替千乘郡人歐陽歙任大司徒,因事獲罪下獄而死。
●戴邈(生卒年不詳),字望之,廣陵郡(今江蘇揚州)人。東晉時期大臣,驃騎將軍戴淵之弟。官至尚書僕射,卒贈衛將軍,諡號穆。有文集五卷。
●戴法興(414~465),南朝宋權臣。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賣葛於市,後為吏傳署,好學能文,頗通古今,為孝武帝所重,為南魯郡太守,兼中書通事舍人,多納貨賄,權重當時,前廢帝立,遷越騎校尉,益專權,後被閹人讒於帝,免官賜死。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為官,曾效力於王世充,歸唐後為秦王府士曹參軍。唐太宗繼位後,戴胄被擢升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數次犯言直諫,後改任尚書左丞。629年(貞觀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書,主持選官,次年又以民部尚書之職參預朝政,成為宰相。633年(貞觀七年),戴胄病逝,追贈尚書右僕射,諡號為忠。
●戴至德(?-679年),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戴胄哥哥的兒子。乾封二年(667年)幾次升任後為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後升任尚書右僕射。儀鳳四年(679年)去世。
●戴衢亨(1755~1811年),漢族,字荷之,號蓮士,原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四十三年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如故。嘉慶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諡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嘗作《廬山瀑布圖》 。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號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今大餘縣)人,籍貫安徽休寧幹阜。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戴衢享之叔父,與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於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士,時人譽為「西江四戴」。著名文學家、名宦包世臣還認為,一家同出兩相,且「值軍機者唯大庾而已」。時人謂「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
●戴鴻慈(1853—1910年),字光孺,號少懷,晚號毅庵,廣東南海大同綠湧村人。清末出國考察五大臣之一,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長。
●戴文彬(1909-1982),湖南省瀏陽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東獨立師3團排長、連指導員,紅8軍27師64團代政治委員,湘贛軍區第2兵站政治委員,紅2軍團6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1支隊政治委員,獨立2旅政治部副主任,獨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第120師衛生部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方衛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2年11月28日因病在長沙逝世,終年73歲。
●戴正華(1910-1966),安徽省肥東縣湖濱鄉六家畈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戴克林(1913-1990),原名戴道駒,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黃安縣赤衛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戴金川(1918-——),河北省高陽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八路軍。
●戴潤生(1916-——),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戴學江(1930.2-——),江蘇省靖江市人。1946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戴清民(1943-——),山西省萬榮縣人。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通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電子對抗與雷達部部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