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江西修水黃龍寺
宣傳佛教 弘揚正法 感恩您的關注
趙樸初老先生,不僅是傑出的書法大師,曾經擔任過西泠印社的社長,還是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還是我國佛教界的領袖人物。
趙樸初從20多歲就開始吃素,堅持了70多年,直至去世。說起他吃素的原因,與他的佛教信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生堅持兩件事:書法與佛學
趙樸初1907年出生於安慶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是是嘉慶元年(1796年)狀元趙文楷的後人。父親趙恩彤曾做過嚴復的學生,擅長書畫詩詞,母親陳仲瑄也是家閨秀,同樣精通於詩詞。
趙樸初的母親信仰佛教,自幼年起,他就見母親每日燒香拜佛,行善積德。家中不但設有佛堂,還有專門的水池放養著不少母親從商販手中買下的龜、鱉。在母親的影響下,趙樸初年僅7歲就有善心,從蜘蛛網上救下蜻蜓,母親見了非常高興,帶他到佛寺燒香。
佛寺的師父聽說趙樸初從小就會吟詩作對,便給他出了一個上聯,趙樸初片刻便答出下聯,師父便誇他日後能成大器。
果然,趙樸初不負眾望。
不僅是吟詩作對,在父親的影響下,趙樸初從小就學習書法,13歲就前往蘇州求學。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吳大學,此後書法技藝更是大有展長進。
由於身體的原因,趙樸初並沒有在東吳大學讀到畢業,第二年開學時,同學們就發現他沒有來,原來他被檢查得了肺結核,經常吐血,在那個年代,即使上海的醫療條件較好,肺結核也被視為難以治癒的病。
20世紀20年代,趙樸初在曾和同學相約一起吃素。當時還讓同班同學感覺好奇,問他為何不吃葷。難道是佛教徒?在同學看來,這所基督教學校裡。學生普遍不信佛。當時趙樸初也並沒有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只是因自幼腸胃不好,才選擇吃素。
後來與他相約吃素的同學一個個退出,恢復吃葷,只有他依然在堅持。他肺結核康復之後,沒有再回到東吳大學讀書,而是在其表舅幫助下,到「中國佛教淨業社」 做秘書,年僅20歲的他每日在佛教的氛圍中工作。不知不覺也走上了慈善為本,普度眾生的道路。
他在淨業社社工作的這段時間,結識漢傳、南傳、藏傳三大系佛教的大德高僧,由此了解到佛教是有很高深的學問的。一次,他為佛寺起草一份文件,表舅看了之後對他說:「國文雖不錯,毛筆字也好,但你還需多了解一些佛教的知識,才能做好社裡的工作。」 從那時起,他開始每日孜孜不倦的閱讀佛經。
1935年的秋天,在圓瑛法師指點下趙樸初皈依了佛門,做了在家居士。從此開始研究佛學,研究了一輩子。
除了研究佛學,書法也是趙樸初堅持了一輩子的事情。他精通詩詞與佛學知識。提升了他的書法藝術境界。書法為後人所稱讚。是由於他的書法藝術由傳統走向了創新。
自幼有家學淵源的趙樸初,從啟蒙就受到詩詞歌賦的薰陶,這為他後來的成功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作為佛教界的一代領袖。他將佛教的禪理與書法的理論融會貫通,他的每一件書法作品,從起筆到收筆都顯示出佛教禪理的境界,並且他對傳統書法大家博採眾長。
趙樸初的書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題寫匾額的榜書,端凝莊嚴,氣象靜穆,用筆穩健,透著神韻。另一種是。寫在紙絹上的行草書,疏宕流暢,收放自如,包容廣大。
由於他個人的博學以及品德的高尚,使得他的書法也勁健而寬博,數年堅持不曾輟筆,成就了「趙體」書法藝術。
慈善為本,一身正氣
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後,上海人心慌慌,眾多難民及待安置,而當時社會局的工作人員早已逃之夭夭。
在此危難的時刻,趙樸初與其他佛教界同仁一起,將1000多難民帶到寧波同鄉會安置。而後,他們繼續救助難民,將他們帶入安全的租界,那瀰漫對他感恩戴德。後來趙樸初和同仁們還組織了上海僧侶救護隊,趕赴前線救治傷員,救助難民。
趙樸初老先生與中共三代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上世紀60年代,對於美、印、蘇三國反華的領導人,趙樸初相繼寫下了三篇文章送給偉人,偉人看後非常高興,給這三哭起了個大標題「某公三哭」,交給人民日報發表,這對於文學作品的獲得如此褒獎,十分難得。
除了偉人,趙樸初還曾經寫過《題萬松圖》表達對鄧公的敬意。後來,江主席親切地稱老先生為「國寶」。
1976年周總理去世時,趙樸初悲痛欲絕,曾提筆為總理寫了許多悼念詩。在一次政協會議上,一向和顏悅色的樸老就某些時政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那個時代,敢於做出如此正氣和有骨氣的發言,實在難得。
養生之道
趙樸初老先生常給養生專家姚品榮寫過一封信,其中說到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說自己92歲。在同輩人當中還算身體健康的,吃素食已有70年,每天兩菜一湯、二兩飯,每日清晨摩腹二百次左右,消化系統良好。
其實在家修行的居士信佛之人也可以不食素的,但是趙老先生始終堅持蔬食,不過他不忌牛奶和雞蛋,他說,這符合漢傳佛教的教義。並且對身體健康極為有益。
此外,趙老先生對居所的要求也很樸素,他一生虔心向佛,甘於清貧,將更多的金錢都無私地獻給了他熱愛的宗教和慈善事業,自己寓所只求清淨和閒適。
趙樸初能活到90多歲的高壽,與他的養生之道自然分不開,此外,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他一生對書法和佛教都有很深的熱愛,他曾想活到100歲,不是由於貪生,而是想繼續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做貢獻,夢想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撐,而習慣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
重建黃龍寺 你我共參與
黃龍寺微信:jxhuanglong
黃龍寺手機:18170254818
黃龍寺客堂:0792-7510535
郵箱:huanglongchansi@163.com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黃龍鄉黃龍禪寺
彼岸編輯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