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永不倒是美好願景?最終幻想?長城在歷史中沒多少作用麼

2021-02-19 古今歷史人物

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曲,激蕩著每位中國人的內心。雖然萬裡長城已從歷史的硝煙中消失很久了,但每當耳邊響起這旋律,仿佛曾一次次將守關將士的血淚和外族的鐵蹄與這城牆融為一體。千百年過去了,回望這長城血淚史,它經歷了數次外族的入侵,萬裡長城真的那麼不堪麼?

我們先來了解下長城的結構: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種很長的牆體防禦建築,長城不僅僅是道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衛所、烽燧(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是物防、技防、人防的大型結合體,這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長城主要結構

牆身

強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也是我們看見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7.8米。在山嶺陡峭的地勢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6.5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並排五匹戰馬順利通過。另外因大多依山而建,本身土地材質較硬,砌築時基腳較寬,所以長城沒有地基。像嘉峪關的城牆,不少地方均是用土坯壘砌而成。(我這個建造師也要好好學習下,弄出個沒有地基基礎的建築物,並且順利通過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的驗收^_^)牆身由外簷牆和內簷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建築材料基本就地取材,這樣大大節省了建造時間和費用。

烽燧(烽火臺)

烽燧是古代的報警系統,它往外與長城並存,組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古代邊防報警有兩種信號,遇有敵情,白天放煙叫「烽」,夜間舉火叫「燧」,各烽火臺相連,傳遞訊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是因為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看見,煙霧相對矚目;而夜間煙霧不顯,火光在很遠處就能看見,這是很科學的方法。使軍情可迅速傳達千裡之外。烽火戲諸侯是各位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作者認為可能不實),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沒事點火玩 戲弄前來的諸侯救兵,結果犬戎真來攻長城的時候,諸侯卻都不來了,周王朝從此不復。這是長城被西邊少數民族攻破並亡國的先例,周幽王也是歷史作死的始祖。

城堡

城堡是和長城相連的建築物,又叫城、堡、障、堠。一般建在長城內部或者外部,小一點的構建在長城上或者和烽燧合在一起裡面住8、9個士兵。城堡之間相距數十裡不等,有情況可遙相呼應。大部分城堡住官兵,有些大一些的還住居民,有些甚至還有寺院,生活能自給自足。宛然是個社會生態系統。這個顯示了古人的智慧。

關城

關城是萬裡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一般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為後續大部隊到來爭取了時間,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以前朝廷軍用物資從關內運往主要關城再分發下去。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裡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

所以長城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一個整體防禦系統。在封建王朝的中後期長城不僅僅作為一個防禦體系也作為一個個進攻的軍事據點,可守可供,攻守兼備。

既然長城作為如此牛掰的軍事工事。集通訊、駐紮、觀察、指揮於一體,同時具備攻守兼備的特徵為何在一些人眼中任不堪大用,甚至認為沒必要勞民傷財建造如此「宏偉」延綿萬裡的建築物呢?我們來分析下可能的幾種原由:

長城無需建造理由

| 中原文明從沒因這座長城而江山永固過

公元前771年一隻西部草原部落—犬戎打入西周長城,並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從此不復。雖然先秦時期的長城結構較為簡單,但這是文獻記載最早中原一個朝代被草原部落消滅記錄。此後北方少數名族逐漸壯大,秦之後匈奴、突厥、蒙古、党項、契丹、女真對我中原各個朝代形成掎角之勢。多次侵擾、突襲,甚至取而代之。

公元618年,唐朝初建。本已被隋朝打殘了的突厥在中原朝代更替的過程中緩過氣來,重啟南下劫掠的進程。20萬突厥騎兵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盡然打到長安城外,唐太宗李世明只有幾萬精兵可用,便率隊與突厥首領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談判並籤署了和平協議突厥全體騎兵返回, 一場大戰才偃旗息鼓。

西晉末年國力衰落,塞外眾多遊牧民族匈奴、鮮卑、羯、羌、氐等趁八王之亂,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史稱五胡亂華。這是中原政權被塞外少數民族蹂躪最慘的一次,說是民族大融合實是中原的最黑暗時期(讀者可以查閱史料,慘不忍睹)。

之後的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國少數名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長城在繼任少數名族統治者眼裡不值一文。

| 長城的修建勞民傷財且耗資巨大

長城建設,需用大量民工,很多是強制徵用,秦帝國強制徵用上百萬勞工修建長

城。很多不堪大量繁重體力勞作,慘死於長城之下。孟姜女哭長城的歷史典故,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秦王朝繁重徭役的控訴,也是統治者橫徵暴斂的證明。同時長城耗資巨大,網上有人計算按照現在長城純人工建設每立方米就需要5萬元,無論計算是否精準,建設長城確需動用大量國庫銀兩,從而影響其封建統治者在國家其它方面的投入。

| 長城戰線太長總有薄弱環節被集中攻破

古長城延綿萬裡,兵力再怎麼投入也不可能全面布防,在人煙稀少的山嶺,少數民族部落機動性強集中一點可擊破長城,草原遊騎兵想要入關劫掠,隨時都可以。修建長城便多餘。歷史上少數名族越過長城的記載也較多,

| 長城阻礙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草原民族稀缺的鹽、穀物、農副產品等由於長城的存在獲取困難。同樣草原的奶製品、優良的牲口、畜牧技術也難傳到中原。

| 對於南方少數名族沒有修建長城

中國歷史上除了北方少數名族外,南方也不乏大量少數名族,古人不友好的稱之南蠻,南蠻也沒少挑事,從上古時代開始中原和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就沒停過,黃帝戰蚩尤、秦南徵百越、漢武帝時與南羌戰鬥不止,唐朝時吐蕃甚至多次攻佔了長安。但是中原與南方少數民族的戰事,基本沒有修建過類似長城這樣的防禦工事。

分析


事實上長城不是神跡,不可能做到全面防禦,而是減少北方大規模騎兵入侵中原的機率!從長城防線來看,只有少數地方可供大規模騎兵通過,但這些地方往往都有重兵防守,在整個中原和北方遊牧民族衝突史來看,大部分時間草原騎兵只是攻破幾個關口,入關搶掠一番就返回大漠(怕被截了後路回家無門),沒有也不敢對中原政權造成實質性威脅。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真正完全統治中原的只有蒙古族滅宋建立的元朝以及後面建立的清朝,其實明朝是直接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清兵是被吳三桂直接帶入關的。這樣看只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才是少數民族真正突破長城防線對中原的大一統。


長城的修建自然是耗費巨大,但是這筆投入肯定是值得的。封建王朝統治者也不傻,安全都得不到保證,江山如何穩固,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從何談起。《過秦論》評論:

「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由於秦始皇吸收法家思想,本身統治又殘暴不仁不關切底層百姓的疾苦,動用上百萬之眾修建長城這也是部分歷史典籍對他詬病的地方。事實上修建長城的不光有普通民眾也有軍人,犯人和工匠 《史記·秦始皇本紀》:

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

孟姜女哭長城估計也是那些詬病秦始皇杜撰的橋段。舉個例子京杭大運河也被部分歷史典籍抨擊勞民傷財但客觀上對於南北的交通、農業、商業都影響深遠。現在社會都承認運河發揮的作用現如今由於運河一直存在,所以人們一直認可它的影響(作者工地的建築垃圾就是運往京杭運河再發往處置地的)。而萬裡長城的軍事作用已經遠去很久,在人們映象中一切可能都逐漸模糊了。


在經濟方面正是長城的存在保護了中原的農業。同時通過各個長城關口,中原物產和北方草原物產才進行安全交換貿易往來。《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

「漢始築令居以西長城亭障,初置酒泉郡,以便溝通西北各國。「

同時長城也保障了絲綢之路通暢,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至於中原南部的少數名族和北草原民族不可同日而語,南方的少數民族和我們一樣也是農耕文明,其戰鬥力和機動性都不能和北方遊牧民族相比。而且南方少數民族自身物產豐富很少主動入侵中原,大都是我們主動進攻。所謂南徵北戰:南方相對弱小的敵人我們徵討,北方強大的對手我們才對戰。這樣中原統治者沒有必要在南方修建長城。

結語

一個封建王朝的綜合實力不可能靠一系列的城牆來維繫,他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綜合體現。封建王朝在內憂外患,行進沒落之時對長城防禦系統的兵力、資金、補給等投入自然減少,從而無法抵禦北方民族的鐵蹄,但這不能讓我們的萬裡長城來背鍋。長城的軍事作用是顯著的,可以這麼說我們只關注長城被攻破的次數,但沒有長城整個中原歷史完全可能被改寫,這就有點像倖存者偏差(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網上有文章寫道:美國教授巴菲爾提出,當草原遊牧民族無法削弱華夏帝國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把侵略轉向歐洲。長城就是阻止他們向華夏帝國進攻的工程,當年秦始皇開始修建長城,使得遊牧民族無法進攻中原,以至於他們把關注點轉向歐洲大陸。出自西方學者的話語也許是對萬裡長城的最好評價。

世界歷史回憶錄

wisdom-quiz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

相關焦點

  • 名氣不及萬裡長城,有1600年歷史,浙江這座6公裡長城你去過嗎?
    長城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遺蹟,秦始皇為了建造萬裡長城花了多少人力和物資建成的?幾千年後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但是,中國的萬裡長城不止這一個,浙江也有萬裡長城,因為不是萬裡長城,距離短,所以被命名為江南萬裡長城,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名氣不及萬裡長城,已有1600年歷史,浙江這座6公裡的長城你去過嗎?眾所周知,萬裡長城建在北方地區,從北京跨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但很少有人知道南方也有萬裡長城,這座長城有1600多年的歷史。
  • 前路亦漫漫 豐碑永不倒——揭秘長城雪茄菸標之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 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 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該劇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俠的「迷蹤拳」紅遍了大江南北,迅速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偶像。 「致力國家中興,這睡獅漸已醒」,萬裡長城背後隱含著中華民族堅忍不拔、英勇頑強、生生不息、自強奮進的精神,這也正是長城品牌的中國魂。
  • 看新版《大俠霍元甲》,聽到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旋律時的感慨
    那熟悉的音樂,凡是從那個時代過來觀看深迷過該劇的觀眾,對這音樂都太熟悉了,相信大家歌詞都大體還記得的,「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這句歌詞唱出,大家腦海中就會想起電視劇的每一集片頭,首先出現在腦海的是清末民初的舊中國,一群國人正在吞雲吐霧吸食鴉片煙的令人心痛的情景。
  •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一共花了多少錢,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
    提到古代中國的偉大工程,長城無疑是最巨大的工程之一,現在大家看到的長城多修築於明代,其實古代中國人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西周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這說明當時就已經修築了起軍事防禦作用的長城。
  • 「萬裡長城」真的有用嗎?美國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把歐洲害慘了
    最終,中原人民通過長城阻礙了這些少數民族的進攻,只需派兵鎮守關隘即可。由此可見,萬裡長城確實有其作用,少數民族因為有長城的阻擋,再也搶不到中原的錢財,因此他們為繼續生活,只能將目標轉目標轉向了歐洲。波士頓大學的一位教授,也曾經發表過論文,論證遊牧民族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並直言萬裡長城確實為中原阻擋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可這些遊牧民族無法繼續生存,只能夠向西遷,最終來到沒有長城阻擋的歐洲國家,致使當地的百姓們苦不堪言。此後這位專家直言表示:正是中國的長城,將歐洲害慘了。中原人有長城保護,導致歐洲只能夠成為匈奴人魔爪下的犧牲品。
  • 萬裡長城非虛名,千年不倒靠糯米!過水長城:誰說長城只在山嶺?
    其中的萬裡長城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一個,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著錄的灼灼星曜,閃爍著中華建築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樓蘭長城也是古長城中的一段)魏晉陸機的《從軍行》詩吟:「苦哉遠徵人,飄飄窮四遐。南陟五嶺巔,北戍長城阿。」讓人為北戍長城阿的遠徵人致敬。現在人們通過觀光踏訪,追憶往事,遙思篇篇史跡。
  • 秦始皇修建的萬裡長城有什麼用?和美墨的邊境牆作用差不多
    不應該賦予長城太多的歷史涵義,萬裡長城只是很長的軍事要塞,其功能是方便軍隊駐紮。邊疆之地,修建軍事要塞,從而駐軍防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軍事要塞的修建,一般都是以山川地形為基礎的。比如南方,是山地丘陵地形,一般都是在主要的交通路線修建小型的城池或者堡壘。
  • 【遊山西 讀歷史】長城古隘——娘子關
    我國最早的長城是齊長城,最有名的是明長城,號稱萬裡長城,在萬裡長城有許多的長城關口,如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作為明長城東端起點,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 萬裡長城及大同段長城歷史沿革概述
    (一)卓世獨立的偉大長城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凝結著從戰國、秦漢到明清以降世世代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築長城不是某個皇帝的心血來潮,而存在著一種歷史必然性,即與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從世界地圖上看,中國處於一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地理空間。
  • 我國被忽視的一段長城,被稱為萬裡長城第一山,海拔高519米
    長城也是我國眾多旅遊景點中的一大特色,從每年的遊客人數來看,是多麼的迷人,多麼的有旅遊的意義,但從我國萬裡長城的各個方面來看,萬裡長城的範圍是不一樣的,實際的旅遊景點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角山萬裡長城,實際上,在這次萬裡長城的旅程中,萬裡長城的景點並不完全相同,僅僅是規模不同,大小不同,更出名,但卻是共通的,具有萬裡長城的使用價值和歷史意義,這些都是我國古代防禦工程,只是發展到現在,就有,而且軌跡不同。第一,這萬裡長城有什麼特別之處?
  • 1日遊【金山嶺長城】萬裡長城 金山獨秀 金山嶺長城攝影賞杏花
    1、金山嶺長城,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
  • 中國北方有萬裡長城,南方也有長城苗疆邊牆,你知道在哪裡嗎
    中國的萬裡長城聞名世界,「世界第八大奇蹟」,被稱為從太空看到的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人類的建築物,萬裡長城的我國北方,主要建設年代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的統一後,中國以前的各諸侯國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這個偉大的建築工程,成就了,在中國南方,湘西境內,實際上也有一道長城,被稱為苗疆疆牆
  • 長城的歷史資料概括
    長城歷史資料概況長城(TheGreatWall)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裡,故又稱作「萬裡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 【1天|慕田峪長城】拍長城風景最美的地方-中國萬裡長城中著名一段
    歷史悠久,且文化燦爛,是萬裡長城的精華所在,不但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均有垛口,而東南面有三座敵樓,並矗一臺的正關臺,為長城之罕見。註:以上行程時間及順序供參考,受天氣、交通、客流、景區調控及隊員體能等不同影響有可能會調整,以領隊實際安排為準。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區73公裡。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外享有「萬裡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 《霍元甲》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至今依然令人熱血澎湃!
    《萬裡長城永不倒》這首歌曲,由盧國沾作詞,黎小田作曲,葉振棠演唱 。是20世紀八十年代熱播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的主題曲,也是2001年趙文卓等主演電視劇《精武英雄霍元甲》的片頭曲,還是2007年鄭伊健版《霍元甲》的主題曲。
  • 你真的了解萬裡長城嗎
    感興趣於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最初的作用及意義,我又去了一趟百度搜狗,解釋了萬裡長城古時被視為是具有軍事戰略性意義的防禦工程;而如今,萬裡長城卻被淪落為了歷史文化遺產、旅遊景區……。如此釋義,不是不對,只是不全,見識淺薄。
  • 快樂歌曲鑑賞,第一首竟是《萬裡長城永不倒》,真的是開口跪系列
    01、《萬裡長城永不倒》1982年,由徐小明編劇、導演、監製,由香港名演員黃元申、米雪、梁小龍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一鳴驚人,在香港掀起了瘋狂的收視率,又像旋風一樣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廣東等地,改寫了武打片沒有靈魂和格調的歷史。
  • 空位9【1天|慕田峪長城】拍長城風景最美的地方-中國萬裡長城中著名一段
    歷史悠久,且文化燦爛,是萬裡長城的精華所在,不但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均有垛口,而東南面有三座敵樓,並矗一臺的正關臺,為長城之罕見。註:以上行程時間及順序供參考,受天氣、交通、客流、景區調控及隊員體能等不同影響有可能會調整,以領隊實際安排為準。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區73公裡。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外享有「萬裡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 【萬裡長城永不倒 梅開二度獨自傲】萬裡長城隊再奪USTA3.5北加州冠軍連續兩年進軍National Championships
    封面圖:北加州3.5冠軍--萬裡長城隊部分隊員奪冠後合影后排:小郭、Roger、東寧、Ian、Tianyi
  • 時代鄉建|陽泉市娘子村,不到長城非好漢,萬裡長城第九關!
    歲月如梭,踏步向前,尋找鄉村生活有溫度的煙火氣,為美好啟程。遊遍山西最美100村,詩和遠方就在面前! 娘子關村位於晉冀兩省交界,是山西的東大門,這裡群山環抱,綠水纏繞,交通便捷,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素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