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馮圓圓
編輯| 張碩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日前,一份署名「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的文件在網絡流傳,因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存在捂地、捂盤不良行為,嚴重影響區域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因此要禁止高新區內金融機構向該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
本就對高房價「深惡痛絕」的網友,再度將超人李嘉誠送上熱搜。
事實上,過去李嘉誠在內地有過不少諸如此類的操作,被李嘉誠惹怒的城市也並不只有成都一個,從北京到上海,從福州再到深圳。公開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從2011年至2020年近10年的時間裡,李嘉誠通過出售國內房地產共套現了2700億港元。
有趣的是,一方面李嘉誠在不斷拋售中國物業,另一方面卻持續加大在海外的投資力度和廣度。「別讓李嘉誠跑了」也一度甚囂塵上。
當內地房地產開始預熱時,李嘉誠精準的投資眼光開始大舉買入內地資產,成為北上香港企業家中最及時把握內地機遇的港資。然而,在BAT年代,卻似乎很少看見李嘉誠的身影,也因此網絡上對李嘉誠存在這樣的評價「這是網際網路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
李嘉誠被標上了「舊時代」的標籤。這也成為外界對李嘉誠最大的誤解。
事實上,現年92歲的李嘉誠,最大的特質便是不受年齡的拘束,擁抱變化和位置。步入晚年的李嘉誠對科技產業的布局思維已然超越很多年輕人。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2年,74歲的李嘉誠便創立了風險投資公司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正式擁抱創新與科技。
論知名度,維港投資遠不及沈南鵬的紅衫資本以及張磊的高瓴資本,但是論戰績,維港投資卻並不遜色,Facebook、Siri、以及「當紅炸子雞」Zoom均是在其創立初期便被維港投資所押注。
香港創投之王
提起創投、風投,被國人耳熟能詳的便是沈南鵬的紅杉資本、張磊的高瓴資本等一眾押中網際網路、生物醫藥的投資界「大拿」。而被外界譽為華人首富李嘉誠財富版圖一大支點的維港投資,則鮮少被提及。
或許是李嘉誠及其家族巨大的話題度,相比之下維港投資似乎顯得太過「渺小」。但事實上,維港投資所投中的企業,並不比紅杉和高領遜色,不同的是,維港投資的投資「地域」更多是在海外。
維港投資可以稱得上是香港隱秘的創投之王,名氣雖 「小」,但其所押注的企業卻是資本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公開資料顯示,維港投資成立於2002年,在不到20年的投資生涯中,維港投資投出了大量的明星項目,除了正當紅的Zoom之外,Facebook、已被蘋果收購的Siri、已被微軟收購的Skype、已被Google收入囊中的Waze等均有維港投資的身影。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迫使人們將辦公和學習搬上了線上,在線辦公軟體Zoom無疑成為疫情期間的「當紅炸子雞」。
李嘉誠對Zoom的投資要追溯到2013年,儘管當時年輕的Zoom並無明顯的競爭力,維港投資還是以650萬美元領投了Zoom的B輪融資。加上兩年後參與的C輪融資,維港投資共向Zoom注資850萬美元,持有其8.5%的股份。
而Zoom也並未讓李嘉誠失望,近5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業績增速,不滿10歲的Zoom,截至北京時間9月29日,在二級市場的市值已經高達1387億美元,超越IBM等老牌科技企業。
2020年《福布斯》發布香港富豪榜顯示,李嘉誠身價294億美元,按照9月29日最新匯率計算,李嘉誠的財富值為2006億元。而僅Zoom帶給李嘉誠的財富約117億美元,在其財富總額中的佔比超60%。
李嘉誠,一個年過90的老人,在潮流的科技股上賺到了巨大的財富。
更為令人驚嘆的是,維港投資決定對Facebook的投資僅用了5分鐘。2007年,剛組建不久的Facebook提出估值高達15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計劃,彼時次貸危機剛剛發酵,而當時的Facebook幾乎沒有營業收入,用戶也僅在千萬級別。
僅用5分鐘便決定買下Facebook 0.8%的股份,至2012年Facebook上市之時,這筆投資為李嘉誠帶來了580%的回報。
外界或許是低估了李嘉誠擁抱時代的能力,才會將李超人貼上了「舊時代」標籤。
以色列創投教父
在李嘉誠龐大家族產業的光芒之下,外界的關注與報導往往都聚焦於李嘉誠的「言談舉止」。或許是維港投資較為低調的行事作風,或許是其投資版圖遠在大洋彼岸,大眾的目光鮮少聚焦在維港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雖然與維港投資深度捆綁,但維港投資的實際操盤手卻是周凱旋。公開資料顯示,周凱旋目前為李嘉誠基金會的執行董事兼維港投資創辦人。據媒體報導,周凱旋與李嘉誠相識於北京東方廣場項目,而帶給李嘉誠580%收益的Facebook便是周凱旋提交給李嘉誠的。
據媒體報導,促成Zoom這筆投資的背後推手也是周凱旋,其在談及當時為何投資Zoom時曾坦言:「我總是這樣比喻——人與人基因相似度可高達99%,但就是這1%造就你的獨特和與眾不同。」
公開資料顯示,維港投資是一家團隊規模僅有20餘人的投資公司,其資金全部來自於李嘉誠,從某種程度上維港投資是一家「家族化」的投資公司。與其他頭部投資公司不同,資金來源的單一,也就意味著維港投資僅需對李嘉誠一人負責。
據騰訊新聞《一線》報導,2018年9月周凱旋在出席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演講時表示,維港投資主要是為李嘉誠對創新和顛覆性技術的興趣服務,其模式是李嘉誠個人承擔投資風險,收益撥入李嘉誠基金會,支持慈善事業。
維港投資的投資攻略可簡單分為兩個類別,一是與李嘉誠的傳統業務有協同價值的項目;二是那些能解決巨大問題的、探索未來願景、以及推動前進的顛覆科技。未來的投資焦點將圍繞,與傳統板塊的IA(智能增強)和能夠推動未來的AI(人工智慧)。
據公開資料統計,維港投資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不動聲色地在全球投資了142家企業,主要集中在數據應用和顛覆性科技兩大類,尤其偏愛那些「對大量真正問題提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並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公司」。
雖然維港投資擁有李嘉誠雄厚資金的加持,但其投資卻從不「天女散花」,以投資科技初創企業為主的維港投資,在地域上則是注重挖掘美國矽谷和以色列的創新企業。
既是科技,深耕於美國矽谷亦是情理之中,但李嘉誠對以色列的「痴迷」卻有些出乎意料。
近幾年,以色列的科技創造力逐漸得到了認可,在以色列投資也日益興旺。李嘉誠卻早在2009年便開始在以色列滲透。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維港投資在以色列的投資項目僅有3個,而到2013年維港投資對以色列的投資項目已增加到22個。目前,在維港投資的眾多項目中,僅以色列的投資項目便佔據了24個之多,而擁有矽谷的美國卻僅有22個項目。
維港投資對以色列的青睞,不得不說是一種驚人的洞察力。
據媒體報導,李嘉誠在以色列的創投夥伴Magma Ventures創始人YahahZilka認為,李嘉誠的全球投資大戰略、快速的決斷能力,以及亞洲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已經被以色列創業者奉為神級的創投教父,能拿到李嘉誠的錢就是對企業的認可和成功。
李嘉誠亦曾表示「投資科技令人年輕」,事實上,在被投資企業的眼中,李嘉誠亦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輕人」。即便90歲的高齡,依然保持著對世的好奇心,亦願追隨潮流。
公開資料顯示,從早年創業至今,李嘉誠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前一定要看書,二是晚飯後一點更要看20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大聲跟著說,因為「怕落伍」。如今細細想來,李嘉誠的「海外之城」的建立似乎也是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