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課文1.《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接著(尾巴變短),最後變成了小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告訴我們:任何事情只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課文2.《我是什麼》
我就是(水)。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雲),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我會變成小水滴落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課文3.《植物媽媽有辦法》
我知道蒲公英靠(風)來傳播種子,豌豆靠(太陽)來傳播種子,我還知道(蒼耳)靠(動物的皮毛)來傳播種子。
第二單元
識字1.《場景歌》
一隻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一方魚塘一塊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園,一道小溪一孔石橋一叢翠竹一群飛鳥,一面隊旗一把銅號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
識字2.《樹之歌》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銀杏(水杉)活化石,(金桂)開花滿院香。
3.《拍手歌》
鳥類:孔雀、錦雞、雄鷹、雁群、黃鸝、百靈。獸類:猛虎、熊貓。
識字4.《田家四季歌》
春季是個播種的季節,(花)開了,(草)長出來了。夏季農民伯伯很忙碌,他們採了(蠶桑)又(插秧),每天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秋季是豐收的好季節,(谷)像黃金粒粒香,農民伯伯的心裡(喜洋洋)。農民伯伯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糧食。
《田家四季歌》告訴我們:農民伯伯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
第三單元
課文4.《曹衝稱象》
曹衝是(曹操)兒子,才(七)歲,他是一個(善於觀察,樂於動腦,大膽表達)的孩子。曹衝稱象的辦法是:先趕象(上船),在船舷上(畫線),然後把大象(趕下船),裝(石頭)上船,當船正常到做記號的地方停止,最後稱(石頭)的重量。
我們要學習曹衝善於觀察,樂於動腦,大膽表達的品質。
課文5.《玲玲的畫》
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當玲玲過多成自己的畫《我家的一角》時,是(高興)的心情,不小心把畫弄髒了時,是(傷心)的心情,當把弄髒的地方畫上一隻可愛的小狗後,她(開心)地笑了
《玲玲的畫》告訴我們的道理: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課文6.《一封信》
露西給爸爸寫了(兩)封信。露西給爸爸寫的兩封信,你喜歡第(二)封,因為這封信(是帶著快樂的心情寫的)。
《一封信》告訴我們:學會把快樂與別人分享。
課文7.《媽媽睡了》
睡夢的媽媽樣子是(美麗)(溫柔)(勞累)的。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明亮)的眼睛閉上了,緊緊地閉著;(彎彎)的眉毛,也是睡覺,睡在媽媽(紅潤)的臉上。
《媽媽睡了》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溫柔與辛勞。我們要學會關心體貼媽媽!
第四單元
8、《古詩兩首》
《登鸛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湧奔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登鸛雀樓》中「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運用比喻、誇張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壯與美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意思是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下來,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課文9、《黃山奇石》
課文具體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幾種奇石的名字和形狀。
10、《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光華島把日月潭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11、《葡萄溝》
葡萄溝是個出產水果的好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水果),到了八九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葡萄乾的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第五單元
課文12、《坐井觀天》
這則寓言故事中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揭示了一個道理: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眼界狹窄、所見有限。井底之蛙比喻那些見識狹窄、目光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揭示道理: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課文13、《寒號鳥》
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喜鵲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做窩)。不然(現在)懶惰,將來(難過)。結果寒號鳥不聽勸告,最後被(凍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只顧眼前,應該對自己的將來進行打算,用自己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生活!
《寒號鳥》這是民間故事,故事蘊含的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
課文14、《我要的是葫蘆》
一個人種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卻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勸告他也不聽,後來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結果小葫蘆都落光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要聯繫地看問題。如果只顧結果,不考慮其他,有可能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
《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不能只看結果。
第六單元
課文15、《大禹治水》
這篇神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灌水,因為心中裝著百姓,認為治水更重要,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有著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課文16、《朱德的扁擔》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能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課文17、《難忘的潑水節》
1961年敬愛的周總理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周總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第七單元
課文18、《古詩兩首》
《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意思是樓很高,伸手就好像能摘到星星。「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形象地說明詩人跟「天上人」之間相距很近,進一步突出樓之高。
《敕勒歌》讚美草原風光,表達熱愛家鄉之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意思是天空藍藍的,田野綠綠的,風吹來草低下了頭,牛羊就都出現了。
《敕勒歌》——北朝民歌,讚美了大草原蒼茫遼闊的風光,及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課文19、《霧在哪裡》
童話故事用擬人的手法把霧當成是一個淘氣又頑皮的孩子。霧藏起來的景物有:大海、船隻、天空、太陽、海岸、城市街道、房屋、橋梁。當(霧)出現時,遠處的景物會看不見。
課文20、《雪孩子》
童話故事說的是可愛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給小白兔帶來了歡樂,小白兔家著火了,勇敢的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成了一朵白雲。雪孩子的善良、勇敢。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化成了(水),在太陽的照射下,又變成了(汽)。然後他飛呀飛,飛上天空,又變成(雲)。
第八單元
課文21、《狐假虎威》
這則寓言成語講了一隻狐狸如何狡猾地騙過老虎,不僅使自己逃脫危險,還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其他動物。狐假虎威的意思: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
課文22、《狐狸分奶酪》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兩隻小熊撿到一塊奶酪,狐狸設計幫它們分奶酪吃掉奶酪。從中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同伴之間斤斤計較,就會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狐狸分奶酪》告訴我們:同伴之間不要斤斤計較。
從這兩篇課文中,狐狸給我們留下了(狡猾、貪吃)的印象。
課文23、《紙船和風箏》
這篇童話故事講了松鼠和小熊用紙船和風箏給彼此帶去問候和祝福,它們因為一點兒小事吵了一架之後,又用紙船和風箏互諒解的故事。從中我們感受到友誼帶來的快樂。
課文24、《風娃娃》
這篇童話故事講了風娃娃做的好事和因為它方法不當給人們幫了倒忙。道理是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